呂拉昌

呂拉昌,男,1963年生,陝西鳳翔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職於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原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兼任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十屆、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廣州市民建常委。學術兼職有全國註冊城市規劃師,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省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家,任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地域開發與研究》等多種雜誌編委,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曾多次赴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經濟、區域創新與管理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拉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3年
治學成就,個人履歷,發表的主要論文,人物事跡,

治學成就

學術研究方面,呂拉昌教授已在《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Geography》、《地理學報》、《地理科學》、《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經濟地理》等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30多篇,20多篇被SSCI、SCI、美國工程索引(EI)收錄和國內著名雜誌轉載,3篇獲省級獎勵。2007年,他在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成為能夠在這一國際權威雜誌發表論文的為數不多的一個中國學者,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
呂拉昌教授在科學出版社等權威出版單位出版專著《中國大都市的空間創新》(獨著,2009)、《區域整合與發展》(獨著,2003)、《整合、超越與發展:民族地區文化、經濟、生態系統研究》(獨著,1995)、《區域開發導論》(獨著,1992)、《新經濟地理學》(第三作者,2011)等5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以及10多項省部級項目,主研美國國家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還主持完成廣東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等政府和企業委託項目10多項。2005年,他擔綱的《全球化與新經濟背景下我國大都市空間重構研究》、《中國特大城市二元空間結構模式研究》兩個課題,分別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立項。一年內同時有課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這在國內研究領域是極其罕見的。5項研究成果獲省、市級獎勵。主持30多項城市規劃、區域規劃、旅遊規劃等社會服務項目,多年承擔國家自然基金管理學部、地學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工作。
教學方面,呂拉昌教授主持完成多項教學研究項目,是省級優秀教師,教學成果優秀。1993 年獲雲南省“優秀教師”稱號,2000 年度廣州師範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0-2001 獲廣州大學教學優秀一等獎。 其中,面向21世紀的課程建設-中國經濟地理課程的改革與創新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 2 名),廣州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獲廣州大學首屆十佳教師提名獎。
呂拉昌

個人履歷

1963年 出生於陝西省鳳翔縣
1982.9 - 1986.7  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獲理學學士
1986.9 - 1989.6  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區域地理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9.6 - 1995.6 雲南師範大學(原教院)地理系,任講師、破格晉升副教授
1997.9 - 2000.6  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專業城市地理方向攻讀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
1995.6 - 2000  廣州師範學院地理系,任副教授
2002年 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
2003年~ 民建廣州大學支部主任
2004.2-2005.2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
2000~2012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廣州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2012至今 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發表的主要論文

2007年以前
1. 呂拉昌,關於地理系統的邊界問題,青年地理學家, 1987.11:84
2. 呂拉昌,淺談“因地制宜”,地理知識, 1987.12
3. 呂拉昌,我國西北內陸流域生態系統的特點,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1988.3:43-51
4. 呂拉昌,水荒 —21 世紀西部面臨的嚴峻問題,中國西部開發報, 1988.4.27, 第三版
5. 呂拉昌,論區域的主觀性和客觀性,青年地理學家, 1988.6:38-39
6. 呂拉昌,西北地區 2000 年科學技術發展戰略與對策(自然資源對策),甘肅科技出版社 ,1988.11
7. 呂拉昌,寧夏水資源利用中的生態經濟問題,生態學雜誌, 1989.6:44-47
8. 呂拉昌,生態平衡與人造基,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989.5:17-19
9. 呂拉昌,論貧因地區的“匹配開發”,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1990.2:20-23 ( 被人大資料中心《中國地理》 1990.8 全文轉載 )( 中國地理科學文摘 1990. 4 卷 4 期 F323 90042083 摘錄 )
10. 呂拉昌,貧因地區開發的新思路,經濟地理, 1990.10 卷 :3-7
11. 呂拉昌,論立體旅遊業,旅遊學刊, 1990.2:63
12. 呂拉昌,關於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國土開發的問題探討,雲南教育學院學報, 1990.1:63-67
13. 呂拉昌,一個“園藝化盆地”的構想,生態經濟, 1991.6:31-33
14. 呂拉昌,酉水流域綜合開發的戰略研究,雲南教育學院學報, 1991.3:97-103
15. 呂拉昌,園藝型產業與安康經濟開發 , 安康經濟, 1991.7:7-9
16. 黃茹,呂拉昌,略論人口全方位控制系統,雲南人口, 1991.3:29-30
17. 呂拉昌 . 西部開發中的產業求新 , 區域開發研究 ,1991.10:1-8
18. 呂拉昌,自然地理結構系統分析 , 雲南教育學院學報, 1992.3:72-77
19. 呂拉昌,麗江地區經濟開發的戰略構想,區域開發研究, 1992.6:41-46
20. 黃茹,呂拉昌,試論中國的區際開發,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2.1:57-6 1
21. 呂拉昌,試論鄧小平的區域發展思想 , 雲南教育學院學報, 1993.2:12-16
22. 呂拉昌,雲南民族人口生態問題及對策,雲南教育學院學報, 1993.3:68-70
23. 黃茹 , 呂拉昌 , 再論人口全方位控制系統,雲南人口, 1993.1-2:2-5
24. 黃茹,呂拉昌,園藝型產業與西雙版納的開發,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3.2:50-56
25. 呂拉昌,雲南民族人口生態問題及對策,雲南人口, 1994.1:43-45
26. 黃茹,呂拉昌,雲南雙柏縣育齡婦女的婚育狀況分析,人口調查與研究 ,1994.1-2:19-21
27. 呂拉昌,高科技革命與人地系統,雲南教育學院學報, 1994.2:47-50
28. 呂拉昌, 地理學人地關係的新探討,雲南教育學院學報, 1994.2:51-57
29. 呂拉昌 , 西部開發中的產業求新,開發研究, 1994.1.:24-25
30. 呂拉昌 , 生態文明與持續發展,未來與發展, 1995.1:52-54
31. 呂拉昌 , 文化生態學與民族區域開發,地理學與國土研究, 1995.4:56-59( 被人大資料中心《中國地理》 1996.2 全文轉載 ) (中國地理科學文摘 1996.10 卷 2 期 96021094 摘錄)
32. 呂拉昌 , 文化板塊與麗江納西族地區的文化特徵,人文地理, 1996.2:28-32
33. 呂拉昌 , 持續發展的產業系統,自然辨證法研究, 1996.7:56-58( 被人大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 1996.9 全文轉載 )
34. 呂拉昌 ,< 以質取勝 > ─中國西部發展的再生點,廣州師院學報, 1996.1:6-12
35. 呂拉昌 , 現代民俗旅遊與廣東民俗旅遊開發,廣東人談旅遊文化,廣東旅遊出版社, 1996
36. 余國揚 , 呂拉昌 , 中國經濟地理課程建設的改革與創新,廣州師院學報, 1996.3:69-74
37. 呂拉昌 , 環南海經濟圈與我國的亞太經濟戰略,地理學與國土研究, 1997.1:4-9( 被人大資料中心《世界地理》 1997.2 全文轉載 )
38. 呂拉昌 , 長江上游地區協調發展的文化生態學思考,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1997.1:90-94( 美國工程檢索 EI 收錄 )
39. 呂拉昌 , 關於環南海經濟圈的區域整合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 ,1997.1:62-65
40. 呂拉昌 , 人地關係與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地理, 1997.3:100-104
41. 呂拉昌 , 西江流域地域開發模式探討,兩廣西江流域開發研究,廣東經濟出版社, 1997
42. 呂拉昌 , 大廣州亞太營運中心的構建,珠江經濟, 1997.12:8-11
43. 呂拉昌 , 中國大流域生態惡性傳遞與對策研究,廣州師院學報, 1997.1:100-105 (自然科學版)
44. 呂拉昌 ,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鄉區際聯繫,廣州師範學院學報, 1998.5:14-17( 被人大資料中心《中國地理》 1998.11 全文轉載 )
45. 呂拉昌 , “兩棲”發展戰略與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續發展,熱帶地理, 1998.2:147-150( 被人大資料中心《中國地理》 1998.11 全文轉載 )
46. 呂拉昌 , 人地關係的操作範式探討,人文地理, 1998.2:14-17
47. 呂拉昌 , 全息地域分工初步研究,經濟地理, 1998.2:17-20
48 呂拉昌 , 對中國經濟地理教材體系改革的構想,廣州師院學報, 1998.9 期
49. 呂拉昌 , 對高師“中國經濟地理”教學現代化的思考,廣州師院學報, 1998.4:42-45
50. 呂拉昌 , 非均衡發展戰略中的區域整合,經濟地理, 1999.4:31-35
51. 呂拉昌,許學強 , 中國華南地域結構的形成、演變與最佳化研究,地理科學, 1999.2:152-157( 被人大資料中心《中國地理》 1999.8 全文轉載 )
52. 呂拉昌 , 論納西民族文化生態,人文地理, 1999.2:22-26
53. 呂拉昌 , 中國人地關係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方法選擇,地理學與國土研究, 1999.2:14-14-17
54. 呂拉昌 , 流域開發-廣東可持續發展的地域戰略,熱帶地理, 1999.3:264-267
55. 呂拉昌 , 我國房地產市場主要問題及對策,香港珠海書院, 1999
56. Lu la–chang,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erritory in south china, 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2000.1:44-51
57. 呂拉昌 , 世界城市體系與中國的國際城市化,世界地理研究, 2000.1:57-61 ( 被人大資料中心《世界地理》 2000.3 全文轉載 )
58. 呂拉昌 , 廣東省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十大問題,廣州師範學院學報, 2000.2:1-6
59. 呂拉昌 , 肇慶市的旅遊吸引與旅遊形象建設,廣州師院學報, 2000.11:97-100
60. 呂拉昌 , 以區域整合促珠江三角洲外圍地區發展,南方日報 ( 新論叢 ) , 2001.4.9.B2 版
61. Lu la – cha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 muti-culture background,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2001.2 : 168-173 (國際知名的地理情報檢索刊物 Current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Elservier 的 Geographical Abstracts 收錄)
62. 呂拉昌 , 區域開發與廣州市旅遊形象建設 , 廣州大學學報 ,2002.1:75-77
63. 呂拉昌 , 廣東發展新平台,區域創新環境,南方日報(新論叢), 2002.1.28
64. 呂拉昌 , 珠江三角洲與外圍地區的互補性研究,熱帶地理, 2002.2 : 161-165
65. 呂拉昌 , 實施區域整合,促進珠江三角洲外圍地區發展,廣東發展導刊, 2002.5 : 15-16 ( 10 )
66. 呂拉昌等 , 略論廣東旅遊業的深層次開發,廣州大學學報, 2002.8:1-4
67. 呂拉昌 , 知識經濟下廣東區域發展的新趨勢,經濟地理, 2002.6:671-674
68. Lu la – cha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new term, 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2002.4:309-314 (國際知名的地理情報檢索刊物 Current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Elservier 的 Geographical Abstracts 收錄)
69. 呂拉昌等 , 物流經濟與經濟地理學,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3.2:5-7
70. 呂拉昌 , 多元文化下的區域發展,廣州大學學報, 2003.1:53-56
71. 呂拉昌,中國西部清潔能源的開發,廣州大學學報, 2003.5 : 455-457 ( 466 )
72. 呂拉昌,中山市產業發展的創新與重構,廣州大學學報, 2004.1 : 54-57
73. 呂拉昌,新世紀中山市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熱帶地理, 2004.1 : 50-54
74. 呂拉昌,新經濟時代我國特大城市發展與空間組織,人文地理, 2004.2:17-21
75. 呂拉昌,關於產業整合的若干問題研究,廣州大學學報, 2004.8 : 27-30
76. 呂拉昌,珠江三角洲與外圍地區的整合模式研究,地理科學 .2004.5:522-527
77. 呂拉昌,新時期廣東城市化的新特點,規劃師, 2004.12 : 84-86
78. 呂拉昌 , 在“做”中學 — 美國人文地理學的改革,廣州大學學報, 2004.12 : 121-123
79 . 呂拉昌等 , 服務業地理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經濟地理, 2005.1:117-120
80 . 呂拉昌,快速軌道交通與我國特大城市的郊區化—以廣州為例,廣州大學學報, 2005.4 :
81 . 呂拉昌等,廣佛產業發展比較及互補開發研究,熱帶地理, 2005.2 : 138-141
82. 呂拉昌等,新經濟地理學的制度轉向與區域發展,經濟地理, 2005.25 ( 4 ): 437 - 441
83. 魏也華、呂拉昌等,國際城市區域中的二級城市的功能 — 以波士頓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05.14 ( 2 ): 32 - 37 ( 被人大資料中心 《地理》 2005.6 全文轉載 )
84. 呂拉昌等,中國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問題—海外學者的觀點,人文地理, 2006.2 : 67-71 ( 被人大資料中心 《地理》 2006 . 5 全文轉載)
85. 呂拉昌等,新產業區的形成、特徵及高級化途徑,經濟地理, 2006.3 : 359-368
86. 成蓬蓬,呂拉昌,試析珠江三角洲與外圍地區的經濟差異,廣州大學學報, 2006.3 : 66-69
87. 呂拉昌,王建軍,魏也華,全球化與新經濟背景下的廣州市空間結構分析,地理學報, 2006.8 : 798-808
88. 王建軍,呂拉昌,廣州利用外資的時空特徵及其地區差異分析,洛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6. 2: 131-134
89 . 王建軍,呂拉昌,外資影響下的縣域經濟模式研究 — 以廣州增城市為例,綏化學院學報, 2006
90. 王建軍,呂拉昌, FDI 對產業最佳化的機理分析,山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3 : 97-101
91. 呂拉昌 , 閻小培 , 論生產服務業的若干理論問題 ,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6 . 2(6):54-57
92. 呂拉昌 , 新經濟時代中國大都市的郊區化機制探討—兼與美國郊區化的比較 ,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6.4:6-10
93. LU Lachang, Denis Wei. Domesticating globalization, New economic spaces, and regional polar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Geogrpahy, 2007, 98(2):225-244( SSCI )
94. 呂拉昌,全球城市理論與中國的國際城市建設,地理科學, 2007.27 ( 4 ): 449-456
95. 呂拉昌、 魏也華,產業集群理論的爭論、困惑與評論,人文地理, 2007.22 ( 4 ): 21-26
96 .呂拉昌、林彰平、趙克禹、周春山,提高廣州城市競爭力的戰略研究,廣州大學學報, 2007.9 ( 11 ): 3-8
97. 劉秋華、呂拉昌,廣州舊城改造與 RBD 建設,廣西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4 : 85-88

人物事跡

呂拉昌渴望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幫助國家多培育一些人才。他以這種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他從我國學生的特點出發,把從國外學到的教學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學當中,以新的教育思想指導推動教學內容的改革與教學方法的創新,他把所講授的課程打造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多次獲得教學質量評比的優秀等級,期間,還先後榮獲廣州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摘取了省優秀教師的桂冠。在大力推動教學改革的同時,他還傾心科研的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出版專著四部,在《Journalof SocialandEconomic Geography》、《地理學報》、《地理科學》、《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等國內外權威雜誌發表研究論文100多篇。其中,有20多篇論文被SSCI、EI、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轉載或收錄,有5項研究成果獲省級獎勵,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諮詢,取得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呂拉昌
他著力通過與國外同行的合作與交流,拓展學術前沿。先後到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地進行學術交流,2004—2005年還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05年,由他參與申報,並作為項目主要成員的研究項目,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2007年,他在SSCI源期刊發表論文,成為能夠在這一國際權威雜誌發表論文的為數不多的一個中國學者,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作為城市與區域發展和規劃的學科前沿專家,呂拉昌主動請纓,挑起了多項國家級項目科研工作的重擔。1992—1995年,作為年僅29歲的青年學者,他就成功主持了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5年,他擔綱的《全球化與新經濟背景下我國大都市空間重構研究》、《中國特大城市二元空間結構模式研究》兩個課題,分別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立項。一年內同時有課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這在國內研究領域是極其罕見的。而這兩個項目的研究,對探索新經濟下我國大都市空間規律及戰略,極具創新意義和重大實踐的價值。此外,呂拉昌還主持了由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子課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子課題的研究,以及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研究項目。
呂拉昌特別重視研究成果的實踐價值,對套用研究情有獨鐘。近年來,他先後承擔了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重大決策諮詢招標項目《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與廣東發展新格局》、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的《經濟帶與城市群研究》以及廣東省建設廳的《廣東省城市體系規劃——產業發展與布局》、廣州市規劃局的《提升廣州城市競爭力的戰略研究》等決策諮詢項目,其研究成果成為廣東省區域發展的重要決策參考,廣州市城市發展與規劃的重要依據,受到同行及有關領導的好評。
呂拉昌積極投身學科建設。他參與了所在學校廣州發展研究院的籌建,並為其日後發展成為省人文社科基地,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他還是這一研究院三個重點研究方向之“新經濟與城市空間”方向的負責人。他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促進所在學校與國內外有關學者的交流,為設立人文地理碩士點,做出了突出貢獻。2004年,呂拉昌身在國外,仍不忘建言獻策。這一年他主持了民建廣東省委的研究課題,撰寫了“走新城市化道路,提升廣東的城市化水平的建議”。該建議,後來被作為省政協九屆二次會議集體提案和大會發言材料,送省建設廳後,引起了該廳的高度重視,並得到了採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