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允福

呂允福

呂允福茶學家、茶樹栽培專家,西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創始人。長期從事茶學教育和科研工作。20世紀三四十年代籌建浙江茶業改良場,力行浙茶改良,為浙江茶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建國後,赴重慶執教,培養了大批茶葉專業人才;引進與推廣雲南大葉茶,改造舊茶園,研製外銷綠茶與紅碎茶,為開闢西南外銷茶區作出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允福
  • 別名:呂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新昌縣山頭鄉下山泊村(今屬梅渚鎮)
  • 出生日期:1907年3月13日
  • 逝世日期:1990年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上海國立勞動大學
個人簡歷,生平簡介,出身,《勞動教育化與教育勞動化》,調任九江,回浙江,農林改良,人大代表,主要論著,主要貢獻,三界茶場的創立,培育人才,

個人簡歷

1927年9月-1931年7月 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學習,並畢業。
1931年8月-1931年9月 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實驗農場工作。
1931年10月-1932年7月 安徽蕪湖農業學校任教。
1932年9月-1933年7月 江西省立第四農業學校任教。
1933年9月-1934年2月 浙江金華農業學校任教。
1934年3月-1935年12月 浙江省第五區農場技術主任。
1936年1月-1936年12月 浙江省農林改良場技術主任。
1937年1月-1937年4月 浙江省茶業改良場技術主任。
1937年5月-1938年3月 浙江省茶業改良場場長。
1938年4月-1941年3月 浙江省嵊縣農業推廣區主任。
1941年4月-1945年8月 浙江省第三農業推廣區主任等。
1947年7月至9月,呂允福由浙江省建設廳派遣赴台灣省考察茶業,後在《浙江經濟》雜誌上以《台灣之茶業》為題對台灣茶葉的產制技術作了全面系統介紹和評價。
1949年10月,復旦大學聘請呂允福為茶葉系主任,並登報公告,卻因茶場交接工作稽延未能到任。後調東北農林部農業處任稻麥組組長,兼任北京中國茶葉總公司技師。
1951年,調至西南貿易專科學校,任茶葉科主任(副教授)。
1952年院系調整,學校併入西南農學院,任該院茶葉專修科主任、茶葉教研室主任、院學術委員等職。呂允福引種、馴化雲南良種大葉茶,在四川推廣30萬畝,創造推廣快速育苗新技術和加工高級紅碎茶新工藝,奠定四川外銷茶發展基礎,先後在全國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編寫高等農業院校茶葉專業《茶樹栽培學》、《制茶學》、《作物栽培學》、《四川茶葉》、《茶樹栽培學》等教材。還歷任中國茶葉協會榮譽理事長、重慶市及北碚區政協委員、常委。
1980年參加了中國科協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鄧小平接見,擔任《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業卷》顧問,1983年獲中國農學會“堅持農業科學工作五十年”榮譽獎狀,1986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從事科技工作五十年以上”榮譽證書。

生平簡介

出身

呂允福,曾用名呂超,1907年3月13日生於浙江省新昌縣山頭鄉下山泊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5歲就讀私塾,後轉入沃西國小,畢業後考入嵊縣中學。1927年考入上海國立勞動大學農藝系。該校免學費、供食宿,還發校服。國內著名的進步學者,如魯迅、吳覺農等都在校執過教。呂允福學習刻苦,特別喜愛農作物栽培技術課程,從學理論到實際,不厭其煩地探討與實驗。他還利用假期跟隨法國老師學法語,不僅能閱讀法文書刊,而且口語也頗流利,是班上名列前茅的好學生。

《勞動教育化與教育勞動化》

1928年,呂允福在上海《民國日報》首次發表了《勞動教育化與教育勞動化》的文章,後被選人《現代教育評論集》(祥善編輯,1930年)。1931年,呂允福畢業後,留校實驗農場,為馬壽微當助手,負責技術指導工作。

調任九江

1932年,馬壽微調任九江市沙河鎮江西省立第四農業學校校長,呂允福應邀到該校任教,擔任專業課程“農作物學”的講授。

回浙江

1933年,呂允福回故鄉浙江,由吳覺農介紹到金華農校任教,後又承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及實業部上海商品檢驗局重託,實地調查浙江茶業,並查禁溫州假茶。1934年,汪呈因創辦浙江省第五區農場,呂允福出任技術主任。1935年,呂允福協助吳覺農創辦浙江省農林改良場(1937年1月更名為浙江省茶業改良場,今三界茶場),吳覺農兼任場長,呂允福出任技術主任。同年5月,呂允福繼任該場場長。

農林改良

自1935年至1947年的十餘年間,農林改良場雖幾易其主,幾經改名,呂允福一直在場任場長,其目的在於力行茶業改良,培訓茶業人才,傳播茶業技術,振興浙江茶業。1947年7月至9月,呂允福由浙江省建設廳派遣赴台灣省考察茶業。在台灣省四十多天的實地考察中,呂允福詳細作了記錄。回來後,他在《浙江經濟》雜誌上以《台灣之茶業》為題對台灣省茶葉的產制技術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和評價。1949年10月,復旦大學聘請呂允福為茶葉系主任,並登報公告,卻因茶場交接工作稽延未能到任。後調東北農林部農業處任稻麥組組長,兼任北京中國茶葉總公司技師。1951年,調至西南貿易專科學校,任茶葉科主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西南貿易專科學校併入西南農學院,呂允福在校任西南農學院茶葉專修科主任、茶葉教研室主任、院學術委員等職。呂允福自調入西南以後,一直致力於雲南大葉茶引種四川的研究工作。1951年,他將中國茶葉公司送來的雲南大葉種茶籽首先試播在重慶曾家岩。1952年秋,新勝茶場同志來西南農學院總結研究了雲南大葉種在四川試種情況,即向雲南採購種子100噸,栽培面積252公頃。1957年底,呂允福負責規劃重慶海孔農場,西南農學院師生和商業系統下放同志開闢新型茶園67公頃,引種雲南大葉種3噸。並和灌縣茶試站協作,在全省範圍內布置了10 個區域試驗點。

人大代表

1980年春,呂允福參加了中國科協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代表受到鄧小平同志接見。大會一結束,他就提著會議資料和新買的技術書籍直奔機場,準備趕次日早晨的飛機返渝。誰知那時機場賓館少,未能安排,呂允福只好又提著東西換乘了幾次公共汽車,才趕到王府井吳覺農的家。他畢竟是73歲的老人,由於奔波勞累,晚飯還未吃完就突然暈倒在地,被診斷為腦血栓。他甦醒過來後,首先關心的還是工作,想到的是大會資料還未帶回學校,不能及時轉達全國科協大會的盛況和重要講話。回川後,他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從一個幾乎癱瘓的病人,奇蹟般地恢復到能下地行走,並繼續從事茶葉科教事業。1983年,他擔任《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業卷》顧問,對每個條目進行認真的審閱、訂正。他還接受指導碩士研究生的任務。那時,科研成果鑑定、職稱評審等一些材料需要他審閱簽署意見。他掙扎坐起,用放大鏡看材料,用顫抖的手寫評語。所有送審材料,他都認真辦好。允福曾任四川省科委農業技術幹部高級職稱評審,中國茶葉學會第一、第二屆理事,第三屆顧問,第四屆榮譽理事,四川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茶葉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重慶市第六、第七屆政協委員、常委等職……。

主要論著

1 呂允福.改進浙茶之我見.新農村,1934,1(5):63~72
2 呂允福.浙江之平水茶業.國際貿易導報,1934,6(6):111~138
3 呂允福.浙江之溫州茶業.浙江建設月刊,1934:22~35
4 呂允福.茶樹育種問題.浙江建設月刊,1937:13~20
5 呂允福.茶業技術改進之重要與可能性.浙江農業,1940(26~29):1~3
6 呂允福.珠茶機械製造法研究.茶葉研究,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4,2(1~3):28~31
7 呂允福.平水毛茶品評法之研究.茶葉研究,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5,3(1~3):48~52
8 呂允福.台灣之茶業.浙江經濟,1948:29~42
9 呂允福.開闢中的西南外銷綠茶區.中國茶訊,1952,3(6):151~153
10 呂允福.雲南大葉茶在四川省推廣的前途.茶葉,1957(3):7~11
11 呂允福.改進古老的西南茶區.茶業通報,1958(1):8~11
12 呂允福.雲南大葉種在四川.茶葉,1959(4):39~41,44
13 呂允福.四川適制紅碎茶品種的研究和展望.西農科技,1978(2):18~26

主要貢獻

三界茶場的創立

呂允福在三界茶場的成就和事跡,是他畢生事業的光輝篇章。1933年,由於戰亂影響,茶園荒蕪,產量銳減;品質下降,價格暴跌;技術落後,粗製濫造;浙江茶葉一落千丈。在這危難之時,呂允福經吳覺農的推薦回家鄉工作,並受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及實業部上海商品檢驗局的委託實地調查了浙江平水、溫州等地茶葉生產情況,並著手查禁溫州假茶。後來,呂允福又協助吳覺農在嵊縣三界興辦浙江省茶業改良場(今三界茶場)。在艱難困苦歲月里,呂允福積極開展的茶葉試驗示範推廣工作有:引進與選育良種,進行扦插繁殖,並向茶農免費供應優良茶苗,擴展新茶區;創製平水式茶葉殺青機,改良紅茶發酵器;研究珠茶機械製造法和平水毛茶品評法,著力提高平水茶品質。此外,節約開支,擠出經費添置科研、加工和檢測食品設備。由於呂允福的工作,1937~1940年間平水珠茶出口總量大增,1938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這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三界茶場,達到年產平水珠茶8214噸,珠茶產量躍居全國茶廠的首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培育人才

三界茶場,不僅是一個純技術的茶業改良場,同時也是振興華茶培訓茶葉人才的教育單位。這裡舉辦了多期茶業培訓班。課程不僅有茶樹栽培、茶葉製造、茶葉檢驗、茶樹病蟲防治,同時適應當時對日本侵略軍侵華現狀,設茶葉經濟、政治形勢、軍事技術。為了補充基礎理論知識,還設有數理化等課程。這裡培養人才,不僅提高茶業技術,而且注意培養科學理論水平、道德修養和政治素質。當時人們都認為“浙江省茶葉事業得以振興,全仗浙江省茶業改良場之示範和推廣”。上海淪陷前,吳覺農等考慮將三界茶場建成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的依託據點。吳覺農曾以三界茶場為基地聯絡當地的愛國士紳和農民及從上海撤退來的紗廠工人,組織各種抗日救亡活動,並派員赴上海找救國會同志介紹作家駱賓基來場指導抗日救亡工作。從這一系列的事實,可以了解當時的三界茶場,它不僅是茶葉科學技術研究試驗基地,而且是順應時代需求負有特殊歷史使命的重要場所。呂允福就在這裡(1937~1949)作為吳覺農在三界茶場的接班人,精心管理著茶場。呂允福在三界茶場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對我國茶學科教有極大貢獻的事,就是抗日戰爭以前吳覺農多年收集的茶學藏書,都交由呂允福保管,暫存於三界茶場。這些茶書中有歷代的珍本名著,包括我國少數民族制茶、飲茶、茶道、茶禮、茶俗,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爪哇等地的茶葉考察調查報告和各試驗場研究成果,以及英國、荷蘭、美國一些茶商、學人的筆記、著作等。當浙江英士大學開設茶作學課程時,因為國內缺乏這方面的教材,就由呂允福轉借給該校,作為教材藍本,有的至今還在國內一些高等學校中流傳。這對我國高校茶學教材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