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

吹糖人

吹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里放滿了糖稀(是麥芽糖溶化所得)。

據傳,吹糖人兒祖師爺是明朝宰相劉伯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吹糖人
  • 地點:舊時北京
  • 方言:吹糖人兒
  • 類型: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
簡介,歷史傳說,傳承與發展,

簡介

木架分為兩層,每層都有很多小插孔,為的是插放糖人。這玩藝兒好看、好玩,玩完後還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歡,見著就走不動了,不是纏著大人要買,就是跑回家去要錢,實在沒錢的也不肯離去,眼巴巴地盯著這些糖人。有的小孩圖快,就付錢買一個現成的;有的則指定形狀要求現做。這時,小販就用小鏟取一點熱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後用嘴銜一端,待吹起泡後,迅速放在塗有滑石粉的木模內,用力一吹,稍過一會兒,打開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葦桿一頭沾點糖稀貼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糖人有各種形狀,什麼小鹿、金魚、耗子、燈籠等,最惹孩子喜愛的是孫猴。孫猴做好後,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讓糖漿慢慢地流出來,下面用一個小江米碗接著,用小江米勺舀碗裡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卻凝固時,則連糖人孫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塊吃掉。這套玩藝兒稱為猴拉稀,最受孩子們歡迎,不過價格要比其他糖人貴一些。

歷史傳說

聽老人講,早些年都有走街串巷吹糖人的,為了讓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錢來買,而是用牙膏皮來換。兩筒牙膏皮就可以換一個孫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這一直頗受兒童歡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裡沒有用完的牙膏擠出來,用牙膏皮去換糖人吃,即便挨打也覺著甜滋滋的。想來這是計畫經濟難得一見的好處之一,只可惜現在經濟發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么緊缺了。
吹糖人雕塑吹糖人雕塑
據傳,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倖逃脫,被一個挑糖人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傳承與發展

早年間,做這種生計的人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廟會更是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吹糖人畫吹糖人畫
擔子的一頭是一個小柜子,床頭櫃般大小,兩邊釘有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框中間的銅環上拴著根短繩頭,用來穿扁擔。櫃面上放一個圓木盤,上面畫著寬窄不等的由圓心向外呈輻射形的格子,裡邊寫著“葫蘆”、“大公雞”、“關公”和“猴子”等等。木盤中心有一個固定線上軸里的轉桿,長度比木盤的直徑要短一點,轉桿的頂頭垂著一根小針,轉桿停止轉動時,小針指著哪個格子,就得哪個獎,獎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的幾率就越低,最大的格子就四個字:糖豆兩顆,那糖豆比圍棋子兒還要小。圓木盤底下有個抽屜,拉出來是一塊大理石板,用來畫糖人的。柜子右上角有個洞用來插草把子,不管吹還是畫的糖人都插在上邊。
另一頭擔子的樣子差不多,但沒有面板,只是一個小炭火爐子支著一口銅鍋,裡邊熬著糖稀,再下面有幾個抽屜用來放原料、工具、竹籤和木炭
很多手藝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畫糖人的。與吹糖人相比,畫糖人要簡單一些,先用油氈子在大理石板上輕輕蹭一下,一把很精緻的小銅勺舀上少許糖稀,微微傾斜著糖稀就緩緩流出,緊接著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條糖線,隨著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飛,一個個或人物或動物或花卉就出現在大理石板上,待得涼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點兩個點,把竹籤朝上一貼就拿起來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
幾支牙膏皮換一份快樂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每逢村里支戲台子唱戲時,總會有位吹糖人的老人前來支攤,戲還沒有開始,吹糖人的攤子前早已圍滿了觀看的人,多是小孩兒。孩子們瞪得滴溜圓的大眼睛,對老人有說不出的佩服,每當一隻“公雞”或一個“豬八戒”在老人的手裡像變戲法一樣呈現時,孩子群里都會傳出一陣陣喜悅的笑,然後纏著家裡的大人給買。而我就是那群小毛孩兒中眼睛瞪得最圓笑得最開心的一個,當然也沒少纏著媽媽給買個糖人吃。
在上世紀80年代初,走街串巷吹糖人的為了讓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錢來買,而是用牙膏皮來換。幾支牙膏皮可以換一個孫猴子或是其他的小糖人,這一著頗受兒童歡迎。
現在經濟發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么緊缺了。現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對扔到垃圾堆里的牙膏皮報以苦澀的一笑了。
過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時候是兒童很喜愛的玩物。那時,家門口如果有“吹糖人”的,便會圍滿了小夥伴。
如今兒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單純哄孩子的東西了,“糖人”挑子也早已被人遺忘,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也很難覓其蹤跡。對於現在的孩子,“糖人”已是個陌生的名詞了。
“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吹糖人”,每當看起晶瑩剔透的糖人,總是會喚起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那一份淡忘已久的歡樂與驚喜。
現在估計已經沒有什麼人把吹糖人作為一門吃飯的手藝活兒了。希望吹糖人兒和剪紙、年畫、泥玩等東西作為傳統文化藝術,能夠受到人們的關注,能夠有人繼承和發揚他們,把這些古老的傳統手藝保存下去,流傳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