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人技藝

糖人技藝

糖人技藝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

糖人以蔗糖和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糖人技藝
  • 原料:蔗糖和麥芽糖
  • 造型:人物、動物、花草等
  • 屬性:民間藝術
技藝簡介,工藝特色,吹糖人,畫糖人,塑糖人,

技藝簡介

製作糖人是一種中國民間的手工藝,製作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
糖人不易保存,過去甜品短缺時,在把玩過後會吃掉糖人。現在的人們多覺得很不衛生,也很少去吃了。放久會變黑,也就自然毀壞了。
過去的藝人多打著銅鑼沿街叫賣,有的還帶著一個畫著花鳥獸蟲的圓盤,交過錢後可以轉動盤上指針,指在哪兒就做什麼,以此來吸引孩子。過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時候是兒童很喜愛的玩物。在80年代初,幾分錢或幾個牙膏皮就可換一個糖人。如今兒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單純哄孩子的東西了,已經被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受到重視。現在沿街的藝人少了,在北京年節的廟會上還可見到,多賣到幾塊錢。有的地段由於外國遊客居多(如什剎海的酒吧街),會賣到10塊錢。

工藝特色

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塑糖人

吹糖人

廟會上吹糖人的吹糖人是把糖料吹製成各種造型。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桿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桿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跳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
糖人技藝

畫糖人

畫糖人,是中國民間用食糖來造型的藝術樣式,多流傳於四川各地,以自貢地區的品種最多、內容最為豐富,其造型亦最為趣味。
糖人技藝
畫糖人是在石板上用糖漿畫出者。石板多用光滑冰涼的大理石,用時在上面塗一層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後,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澆出線條,組成圖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卻了,所以要一氣呵成味的糖人攤,製作過程很時精彩。待造型完成後,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籤,稍候凝結即成。
畫糖人,顧名思義是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而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在繪製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這時,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因為在澆鑄時,糖料是經火加溫後溶開的,一旦冷卻後糖即凝固了,所以,要求民間藝人要眼明手快、眼到手亦到地進行造型,以求一氣呵成。當造型完成後,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籤。稍俟凝結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畫糖人的題材有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的內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若是側面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於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雷同的造型。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和傳統文化內涵,給人以美的享受。

塑糖人

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者。吹糖人有金瓜、石榴,、桃子、雞狗、猴吃桃、元寶燈籠、壽星、和合二仙、漁翁釣魚;畫糖人有文人武士、寶劍、龍鳳、麒麟、鳥獸等;塑糖人有羅漢、財神、壽星、獅子、寶塔等。
糖人技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