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化文率部起義

吳化文率部起義

吳化文率部起義是指1948年9月19日濟南戰役時舉行的起義,命令到會人員立即回部隊傳達,兩萬餘人撤出陣地,起義成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化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山東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62
  • 職業:軍人
前奏,經過,將軍指路,建立聯繫,撤回兗州,行動遲緩,起義,

前奏

1948年9月16日24時,濟南戰役打響,9月19日晚吳化文將軍率國民黨九十六軍兩萬餘人起義,9月24日濟南戰役勝利結束,歷時8天。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以確保濟南為目的,將濟南地區劃為東西兩個守備區,利用即設工事,並積極加以修整和加強。守備重點置於飛機場的以西以南。周官屯、白馬山、青龍山一帶為主陣地。以整編九十六軍軍長兼八十四師師長吳化文為西地區指揮官,司令部置於商埠亞細亞公司。吳化文部擔負了防守濟南西郊和西南郊廣大區域的重責。吳化文將一五五旅(旅長楊友柏)布置在任家山口,大小金莊及飛機楊外圍地區。一六一旅(旅長趙廣興)布置在白馬山、井家溝、青龍山一帶;獨立旅(旅長何志斌)救民先鋒總隊(總隊長孟昭進)布置在大小王莊、周王莊。另外,駐無影山的整編第二師山炮營,駐段店以西紅廟營房附近的第十二軍榴彈炮營,也統歸吳化文指揮,兵力約計2萬餘人。
吳化文將軍率部起義後,於1948年9月25日同三位旅長楊友柏、趙廣興、何志斌聯名向全國發表起義通電。1948年10月13日華東人民解放軍陳毅、粟裕、譚震林諸將軍與朱德總司令分別電復吳化文軍長等。吳化文軍長等率部起義通電後,毛主席電賀吳化文軍長等。
楊旅長、趙旅長、何旅長並轉全體官兵鈞鑒:
貴軍長等率部起義,發表通電,決心參加人民解放事業,極為欣慰。中國共產黨站在人民立場上,對於任何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們,不問其過去行為如何,只要他們能夠在人民解放戰爭的緊要關頭,嶓然覺悟,脫離國民黨政府的反動領導,加入人民解放軍陣營,堅決反對美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即表示熱烈歡迎。貴軍長等此次義舉,符合人民的希望,深堪慶賀。尚望團結全軍,力求進步,改善官兵關係,軍民關係,為革命戰爭在全國的勝利而奮鬥。

經過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三十五軍在黃河以北的齊河和濟陽一帶整訓一個多月後,於十二月開赴徐州以西地區,參加了淮海戰役第三階段的戰鬥。
淮海戰役結束後,三十五軍於1949年1月中旬開赴邳縣一帶整訓。2月份三十五軍與魯中南縱隊(共四個團)合編。保留三十五軍番號,軍長仍由吳化文擔任。103師師長由原該軍參謀長於懷安擔任。楊友柏升任副軍長;104師師長由方明勝擔任,趙廣興調華東軍大學習;105師師長仍由何志斌擔任。
1949年4月,35軍參加了渡江戰役。其任務是攻占“三浦”(浦口、浦鎮、江浦)。4月21日,103師占領江浦,104師掃清浦鎮之敵的前沿陣地。24日,104師312團在參謀長張紹安的率領下占領蔣介石的總統府,105師從浦口渡江後直插南京市中心,315團一個營進入總統府,在總統府門樓上升起了我們的鮮艷紅旗。至此,35軍和兄弟部隊一起勝利完成了解放南京的光榮任務。
全國解放後,吳化文任浙江省交通廳廳長,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35軍改編為浙江省軍區部隊,103師、104師、105師分別為衢州軍分區、紹興軍分區、杭州警備區部隊。部分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為保衛新中國,保衛社會主義建設繼續做出新的貢獻。
1981年2月9日,趙憲昌給住在泰山腳下解放軍干休所將軍樓的張紹安將軍去信,2月15日接到他的來信。1985年1月份,趙憲昌專門去泰安拜訪他。一進門憲昌摘下帽子,張紹安將軍說:“一見你馬上想起你父親的模樣。吳化文軍長率部起義後,我被派到你父親任師長的104師當參謀長。我們一起參加了淮海戰役,過淮河前夕你父親調去軍大學習,雖然我們在一起只有幾個月,我們相處的很好,你父親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父親趙廣興曾經給我兄弟倆談過:剛起義後他曾經依靠他的威信,平息了個別部下圖謀不軌,企圖殺害新來的政工幹部的叛逆行動。(當時一個連只派來一個指導員)父親知道後大發脾氣,叫來個別不規的部下,說:“誰對派來的政工幹部下毒手,我就槍斃了誰!”平息了這事件,保護了新來的政工幹部的生命安全,融洽軍政幹部之間的關係。
張紹安將軍熱情接待了趙憲昌,中午專門做了幾個菜,其中有一條魚。
張紹安將軍曾任南京警備區司令員。1970年因反林彪“四人幫”一夥,被關押牛棚兩年半之久,已徹底平反。
張紹安將軍談了解放南京的具體情況,是他親率部隊乘木船從下關上岸,進挹江門,部隊順著大道跑到新街口停下來,由穿工人服裝的地下黨員,開來一輛卡車和一輛小汽車來迎解放軍的。張紹安命令部隊上車,進了總統府,談了很多解放南京的事情。
張紹安將軍說:“你看過電影上解放軍進總統府嗎?就是我帶領著部隊進入總統府的。戰士們在門樓上拉下了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升起了我們的紅旗。電影上陳毅司令員坐在蔣介石的椅子上給毛主席打電話說:‘主席,我是坐在蔣介石的椅子上給你打電話的’,能證實這一歷史事實的就兩個人。我就站在陳毅的旁邊,X營的教導員XXX(記不清名字了)站在屋門口。這位教導員也住在我們這個干休所里。”
濟南戰役中吳化文將軍能率領兩萬餘官兵起義是有一個較長時期的準備過程。下面舉一些主要事例:

將軍指路

在蔣介石的拉攏、威脅和控制、利用下,吳化文始終在屈辱和危險的夾縫中求生存,先是充當蔣介石“曲線救國”的走卒,後又被推上反共前線充當“一箭雙鵰”的犧牲品。這樣的處境使吳化文不能不審時度勢,考慮自己的出路,因此埋下了棄暗投明靠攏人民的種子。
1946年7月上旬,蔣介石電令吳化文到南京開會,住在吳部駐南京辦事處內。對辦事處主任王一民說:“蔣介石總想消滅共產黨,也消滅我們,我們要保全實力,我想請教馮玉祥先生。”7月11日,吳化文和王一民去上海路143號秘密拜訪老上司馮玉祥,馮和夫人李德全接待的。吳傾訴了自己的處境,馮當場訓斥了吳化文。吳說:“我原來有四萬多人,損失了一半。”馮說:“蔣的嫡系軍隊的待遇比雜牌軍隊高許多,他們還搞五子登科,老百姓深受其害。你們是受歧視的,當然不舒暢。”李德全說:“我們要愛國、愛人民,就要反對他們,否則早晚會被他們吃掉。為了生存,要動腦筋,想辦法,找出路。”馮問吳化文:“你看怎樣?”吳說:“請馮先生指示。”馮玉祥說:“要堅定自己的信心,我不便出面,我介紹你去找李濟深,他會幫忙。我寫個名片給你,另外打電話介紹一下。”晚上7點鐘,吳化文和王一民去李濟深家,章伯鈞、王寄一在座。李濟深說:“這幫人都是對蔣介石不滿的,他們是民主黨派負責人,站在共產黨一邊,是和共產黨聯繫的橋樑。”還鄭重地說:“你的事情煥章(馮玉祥)已經對我講了。在這裡可以公開商討。”參加會談的有李濟深、章伯鈞、王寄一、陳銘樞、吳化文、王一民。李濟深最後說:“章是負責與中共方面談判的,由他和周恩來先生商量後,再約會回答你們。但無論如何,只能我們幾個人知道,千萬保密。”7月17日王寄一約吳、王在湖南路大同新村九號見面。李濟深派陳銘樞作代表,有章伯鈞、王寄一、吳化文、王一民共五人。章伯鈞說:“我已向周恩來先生談過,周說:吳先生願意到人民方面來,我們歡迎,以後密切聯繫。”吳說:“我的駐地在山東兗州,陳毅是解放軍司令員,駐魯南臨沂。”章說:“周先生會密電通知他和你聯繫。”

建立聯繫

1945年10月,吳化文奉蔣介石之命,從安徽的蚌埠和壽縣一帶,開赴山東兗州、大汶口、泰安一帶,以掩護李延年部北進。當部隊進至滕縣與鄒縣間的界河地域時,即遭我軍埋伏,全殲吳化文部於懷安率領的第六軍,擊斃第四十六師師長許樹聲。生俘軍長於懷安、參謀主任靳文元。時任魯南軍區聯絡部長的胡成放對於懷安和靳文元重點進行教育,生活上給予優待,推心置腹,曉以大義,赤誠相待。他倆表示,原盡力做吳的爭取工作。經過於懷安的兩次書信陳述和靳文元的多次往來。吳表示願意同魯南軍區建立正式聯繫。經魯南軍區傅秋濤政委的同意,胡成放在1946年7月進入兗州,在吳的獨立師師部住了三天,對吳進行面對面的爭取說服工作。吳的意見:①馬上起義有困難,他內部有國民黨特務監視,起義需要有相當長的準備時間;②約束部隊不危害人民的利益可以做到,懇請貴軍劃出一定地區補充給養;③同意建立關係,待時機成熟,相機起義。除人員交往外,還確立了專門電台,用密碼聯繫。草簽了文字協定。
在魯南軍區爭取吳化文工作的基礎上,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同志指示華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劉貫一深入吳化文部,與吳化文談判。經吳化文部八十四師一六一旅參謀長董子才的事先聯絡,吳化文同意與劉貫一部長見面,在一天夜裡,劉貫一部長在董子才引導下,由曲阜步行三十餘里,秘密到兗州東關吳化文部徐曰政旅部。吳化文以肚子痛為由,讓劉貫一部長等了四個小時,直到凌晨三點才見面。在坐的有劉貫一、吳化文、徐曰政、董子才和吳的一位客人郝鵬舉的代表畢書文。劉部長詳盡地闡述了國內外形勢,揭露蔣介石集團排除異已,吞併雜牌軍、陰謀發動反革命內戰的罪行。爭取吳早日起義,站到人民一邊。吳說馬上起義有困難,下邊的弟兄們還需要做工作。劉說只要你的部隊在兗州不出來騷擾,不出來搶糧食,可暫不起義,保存實力,我們不會打你的。吳說,仗恐怕還要打,就是假打仗,不打真仗,以便應付南京方面。決定建立電台聯繫,互交了密碼,最後達成了兩項協定:雙方互不侵犯,避免磨擦;吳化文部趙廣興團撤離大汶口。在黎明前,董子才把劉貫一部長送離兗州。
在華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劉貫一的回憶文章中寫道:“1945年12月,我魯南八師發起對盤踞在滕縣城的第十九集團軍副司令徐良部保全二師殘部的進攻。蔣介石令吳化文的兩個軍從臨城、兗州兩線出擊,增援滕縣被困之敵,吳化文按兵不動。1946年初蔣介石密令王耀武召見吳化文,以“違犯軍令”罪名“就地正法”。後經當時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給吳化文告密,吳化文拒不赴濟,才免遭殺身之禍,這件事給吳化文和王耀武之間的關係投下了陰影。

撤回兗州

1945年8月,日寇投降,蔣介石立即電令將吳化文的偽和平建國軍第三方面軍改編為第五路軍,從安徽蚌埠、壽縣一帶,火速北上,於10月7日進駐兗州。吳化文部趙廣興團進駐大汶口,負責兗州至泰安間鐵路掩護和修復任務。當時的兗州是一座孤城,四面被解放區包圍。吳化文部的一切後勤補給無法解決,偶爾由國民黨飛機從徐州來兗州空投少量物質。或由部隊到郊區(城郊二十里)強征糧柴維持生存。吳化文派董子才(吳部一六一旅參謀長)秘密到魯南軍區駐地曲阜面見於懷安,見到了魯南軍區聯絡部長鬍成放和軍區政委傅秋濤。以後,吳化文與華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長劉貫一在兗州東關徐曰政的旅部達成的兩項協定中,趙廣興團撤離大汶口的任務就由董子才(吳部一六一旅參謀長)辦理。
董子才趕到曲阜,先由胡成放部長介紹同一縱司令員葉飛見面。然後與包圍大汶口的一縱隊某部首長晤談。他們一致保證撤離部隊的安全,董子才設法進入大汶口據點。因雙方不斷互相射擊,進入據點有困難。在據點的趙廣興接到吳化文的電報,說由董子才傳達撤軍命令。董到據點附近,一縱的一位旅長親自到前線命令部隊停戰。剛好趙廣興的副團長王樹林在據點大門等候,董安全進入據點。董向趙廣興傳達了撤軍任務,他便召集幾個營長和參謀人員討論如何撤軍問題。當時爭論十分激烈,有的說這是八路的圈套,我們一出據點就被消滅,這種意見只占少數;大多數認為,我們應當撤退,在這裡困獸猶鬥,沒有好下場。搞得趙廣興一時下不了決心。因為董子才同趙廣興一向關係很好,感情甚篤。這時董不得不表明態度,以幫忙趙廣興定下決心。董說:關於撤軍的問題,我已經同解放軍一縱隊各級首長見過面,他們一致表示保證撤軍的安全,並且還派一位軍區參謀同沿途地方武裝聯繫,不會發生誤會。董還說,死守據點,援軍無望,到彈盡糧絕之時必遭全殲無異。再退一步說,走出去還有兩個可能,一是中途被殲,這種可能性極小,二是安全返回兗州。我們是坐以待斃好呢,還是尋求生路好呢?我說到這裡,趙廣興一拍桌子,果斷地說:“撤,我們一定要撤!”趙廣興下令當夜出發,這時,胡成放同志和魯南軍區的一位參謀同沿途地方部隊聯絡,避免發生誤會。然後,董子才在部隊最前面引導向兗州進發。途中一切順利,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但到天放亮時卻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慘劇。國民黨兩架野馬式戰鬥機,誤認趙團是八路軍,突然向趙團掃射,就在董的後面有十幾個人被打倒。董立即叫部隊拿出陸空聯繫符號(用白布鋪在地上組成一個十字),這時飛機才停止掃射飛走了。當天,部隊就到了兗州。董因幾天沒有睡覺,又走了一百多里路,實在是過於疲勞,到兗州以後,雙腿也邁不動了,叫人扶著向吳化文交了差。這次趙廣興團安全撤離,對吳化文教育很大,使他親自感受到共產黨人的寬闊胸襟和信守諾言的磊落態度,為他在濟南起義打下了最初的思想基礎。
魯南軍區聯絡部長鬍成放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我和董子才一起引導趙廣興團安全撤出大汶口。當時為了麻痹蔣介石,事先做了精心安排。趙廣興團拂曉前假裝成突圍的樣子,一邊撤一邊放槍,還電告南京,請求空軍支援。在趙廣興團撤至安全地帶後,我軍對大汶口也進行了佯攻及‘炮火追擊’。趙廣興團的安全撤離,對吳化文進行了一次深刻教育,為他後來的濟南起義打下了最初的思想基礎”。
自從趙廣興團安全撤離後的一段時間,兗州地區比較平靜,雙方沒有發生重大衝突。1947年7月,吳部撤離兗州,歸國民黨新五軍邱清泉指揮,在魯西南、濟寧、菏澤、定陶、曹縣、商丘和開封一帶活動,基本上沒有同解放軍發生重大衝突。大汶口撤軍一事我兄弟倆都知道,路上遭受國民黨兩架野馬式戰鬥機的掃射傷亡十幾人也知道這事。解放前父親趙廣興隻字沒有透露過吳化文與解放軍聯繫,雙方配合完成撤軍任務,一直保密,從來沒有給我倆說過這事。
國民黨整編第九十六軍副官處少將處長高清辰在他的回憶文章中寫道:我自16歲參加馮玉祥的西北軍以後,20餘年一直跟隨吳化文過著軍旅生活。1948年7月底的一天,在濟南駐防時吳化文派人找我到了張家花園他的家中。時近中午,我們兩人一起在院內西屋喝酒。談起了時局,談了吳部兩萬人的前途。吳化文說:“以前駐兗州時,就和解放軍建立過聯繫,趙廣興團在大汶口被解放軍包圍,就是通過這條渠道安全撤出來的,現在這條渠道還沒有斷,我準備帶全軍起義,參加解放軍,讓全軍官兵走一條光明的路。”說到此處,吳化文無限後悔地提到一件往事,就是在1947年3月,吳化文率整編八十四師駐防兗州時,有一天上午,蔣介石在陳誠、蔣經國的陪同下,乘飛機來兗州,到八十四師視察,前後有幾個小時的時間。提到此事時,吳化文說:“要是當時能當機立斷,扣留蔣介石,製造第二個西安事變,這功勞就大了。當時的情況那么好,兗州沒有其他國民黨部隊,兗州外圍即是華東野戰軍和魯南軍區的部隊,而且和解放軍正在聯繫之中,扣留蔣介石把握太大了,這功勞足以將功補過。”我當時對吳化文說:“過去的事不能再提了,現在關鍵是把眼前的事情辦好,以免再後悔。”下面又談了有關起義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出吳化文率部起義的決心已經定下,要高清辰絕對嚴守機密。

行動遲緩

1947年5月,吳部改編為國民黨整編八十四師,兵員擴大到近2萬人。7月間,吳部離開兗州,活動在魯西、豫東一帶,歸第五軍邱清泉指揮。吳奉令增援開封,吳為保存實力,行動遲緩,避免與解放軍主力作戰。援軍未到,開封已經解放。
1948年4月,解放軍發起濰縣戰役,守備濰縣的國民黨整編四十五師陳金城部被困於濰縣城。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為挽救敗局,使濟南免遭孤立狀態,親自向蔣介石請求,將吳化文的整編八十四師自河南商丘由鐵路車運至濟南以東郭店,與國民黨整編七十三師、整編七十五師會合。在王耀武督戰下,企圖集中兵力,打通膠濟鐵路,解濰縣之困。當吳化文部行軍緩慢剛行至淄河時,濰縣即告解放。當時吳化文即不願為蔣介石賣命,而起義條件尚未成熟,不敢公然違抗,只得採取陽奉陰違態度。濰縣解放,吳化文帶部隊退回濟南。
1948年5月初,國民黨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令吳化文部留駐濟南,歸王耀武指揮。1948年7月初,兗州 國民黨第十綏請區李玉堂及國民黨十二軍霍守義部被解放軍包圍,形勢危急。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令吳化文率部去解兗州之圍。吳化文為保存實力,動作緩慢,十餘日始抵泰安,直至蔣介石手諭嚴督下,才遵命趕赴兗州。吳部經大汶口南下未及,兗州即解放,守敵被全殲。吳部已過汶河的整編八十四師一六一旅進駐大汶口以南地區。兗州解放,八十四師師部撤退較快,一六一旅還沒來得及撤退,即被解放軍四面包圍,突圍不成。開始旅長徐曰政要拔槍自殺,聽了董子才參謀長和副官長李子貞的意見,旅長徐曰政下令部隊停止抵抗,全體官兵繳械投降。吳化文率殘部敗退濟南,終日悶悶不樂,消極沉悶。在選擇前途的道路上舉棋不定。
一六一旅被殲,旅長徐曰政被生俘。對吳化文刺激很大。消極沉悶,動搖不定。王耀武為拉攏穩定吳化文,在蔣介石面前極力保薦提升吳化文為整編九十六軍軍長,讓吳化文把一六一旅迅速擴充起來,同時把戰鬥力較強的保二旅調撥吳部,編為九十六軍獨立旅,由其舊交何志斌任旅長。兗州解放後,濟南防務尤其是駐守飛機場更為重要。吳在地下黨員的指示下,運用各種方式,取得王耀武和徐州“剿總”劉峙同意,調他駐守濟南飛機場和西郊、西南郊。
1948年8月,王耀武“以確保濟南為目的,將濟南地區劃為東西兩個守備區。守備重點置於飛機場的以西以南。自城北黃河的洛口至城南的八里窪之線至郭店為東守備區。以黃台山、茂嶺山、硯池山、千佛山、四里山一帶為主陣地。以整編七十三師師長曹振鐸為東地區指揮官。自城北沿黃河洛口至城南八里窪之線以西至長清為西守備區。以臘山、飛機場、周官屯、白馬山、青龍山一帶為主陣地。以整編九十六軍軍長兼八十四師師長吳化文為西守備區指揮官。

起義

1947年臘月,林世英在徐州住,她的四弟林世昌從北京來,他在北京朝陽大學念書,是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他的任務是通過姐姐做吳化文的思想轉化工作,使吳化文認清形勢,了解共產黨對起義部隊的政策,指明前途和出路,在適當的時機,脫離內戰,投向人民。林世昌懇切地說:“紹周(吳化文)只有脫離內戰,才有光明前途。你們家庭內部的糾紛和矛盾也能夠解決。你個人也能得到自由和平等權利,享有政治地位。”他的話正符合林世英的心意。點燃了她心中渴望婦女解放的火焰。因為她被娶為吳的妻室後,雖然吃穿不愁,但心情還是痛苦的。吳在舊軍隊混了多年,沾染不少壞習氣,也象其他舊軍閥官僚那樣娶妻納妾。她整天神情抑鬱,日子是很難熬的。弟弟從吳的家庭情況對她啟發誘導,很易接受。弟弟在徐州住了幾天,林世英讓弟弟到河南朱集(商丘)去一趟,同吳面談。讓吳早日投向人民,不再打內戰。林世昌與吳連續兩次交談,吳擔心世昌年輕,唯恐辦事不牢,沒吐露自己的苦衷和真實思想。但畢竟使吳了解到共產黨對起義部隊的政策,從而受到了一次教育。
1948年春,林世英來到濟南,林的父母一家人住在濟南。林的姨家一位表弟李昌言也住在林的母親那裡。他是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李講解放區的光明,蔣管區的黑暗,使她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有了初步的認識。李昌言還給她講了些共產黨地下工作的有關情況問林是否願意參加。林世英欣然答應。李昌言讓林世英經常不斷地向吳化文灌輸國民黨反動派一定失敗,共產黨將來一定成功的道理。說雜牌軍隊處處受蔣介石排斥、打擊的苦處和最終必然被消滅的命運,勸吳為他個人和老婆孩子以及他的部下,而明察大義,早作打算,不要再往死路上繼續走下去。
1948年初夏,解放軍相繼攻下周村、張店等地,濰縣又在解放軍包圍中。山東國民黨兵力空虛,便將吳的八十四師由河南調往濟南,歸王耀武指揮,吳剛到達濟南,就接到增援濰縣的命令。這時吳經過林世英、林世昌的多次勸說,在行軍中讓部隊緩慢開進,部隊剛過淄河濰縣即先解放,吳率部立即撤回濟南,在白馬山、臘山一線構築工事,準備防守濟南。六月的一天,吳突然對林世英說:“你無論如何想法給我找出路,我要同地下工作人員談話。”於是林世英便說出她和李昌言的工作情況,當時吳沒有明確態度,林世英預感情況不妙,下午,林世英帶著大女兒去軍部找吳,他打完電話後,把手槍往桌上一扔,怒罵道:“你媽那個X,推牌九兩邊押,你給我講。”林藉機到廁所去,並示意女兒一同去,在廁所里,林寫了一張條子,“我現在處境非常危險,現在已經亮槍了,我犧牲了不要緊,但我相信共產黨一定會成功的,等成功後希望給我報仇。”將寫好的條子放在女兒的鞋幫內,告訴她:“送到姥姥家裡,交給舅舅。”第二天,吳態度又突然轉好,向林世英賠不是,但是城府很深的吳化文,認識到打下去,只能越敗越慘,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從而做出退出內戰,戰場舉義投向人民的決心。但也顧慮到自己以前的過錯能否得到共產黨的寬容,更擔心自己起義後能否保住自己的權力、地位和財產。他等待要同共產黨高級領導人聯繫,得到確實保證之後,才考慮自己的行動。
1948年8月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對濟南的包圍。8月3日吳化文同李昌言見面,明確表示要舉行起義並說等待蔣介石給一批武器裝備後即可考慮行動。讓李昌言把他的想法直接反映給陳毅將軍。吳要林世英掩護李昌言、林世達、林世勛等人的行動。吳抽出兩部大卡車、一部小吉普,歸她調動指揮,讓他們以招新兵的名義,乘車出城把情報送出去。林世英的任務是同黨的地下工作者在一起,及時掌握吳的思想變化,防止他動搖,保護吳的安全,防止特務暗殺。林世英知道吳素來孝敬父母,如其父母不及早回到濟南,會影響他起義的決心和行動,林世英讓大哥林世達、三弟林世勛乘軍用飛機到徐州於9月15日將吳的父母從徐州乘最後一班飛機接回濟南。為保證吳的安全,林世英想方設法不讓吳參加王耀武召開的軍事會議,王耀武在電話上找吳,林世英接電話應付。9月16日王耀武親自帶名酒、香菸、水果、點心到張家花園名為探望吳的父母,本意在於察看動靜。王耀武走後,林世英出主意,讓吳的父母以過節(八月十五)的名義去林世英母親那裡,離開張家花園,到亞西亞大樓暫住。因張家花園離王耀武的指揮部較近,容易遭到暗害。9月16日夜24時濟南戰役打響,19日晚吳化文率部起義成功。
9、地下工作者和民主人士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7年2月,我敵工幹部李昌言受中共膠東區西海地委派遣到濟南,專做爭取吳化文部起義的工作。李昌言的二哥李正言在吳部任上尉軍需官,其姨表姐林世英是吳化文的妻子。李昌言到濟南後住在他姨母家,首先爭取他的表兄林世達(林世英的大哥),後又爭取林世英的二哥林世德和三弟林世勛。1947年10月,李昌言勸說林世達去徐州做林世英的工作,後來林世英去商丘朱集,從夫妻感情和關心入手做吳化文的工作。李昌言在濟南還爭取了吳化文的表弟班紹真做吳父母的工作。林世英的四弟林世昌在北平朝陽大學讀書,1947年春節,受華北城工部委派,利用探望姐姐林世英,去做吳化文的工作。在吳化文周圍形成了一個由其親屬組成的人數眾多的工作網。
1948年3月華東野戰軍聯絡部部長劉貫一通過吳化文的老師劉子衡和吳的老友王道的關係,又派敵工幹部李勇烈打入吳化文部,並且還利用原國民黨山東省參議長孔繁霨和吳化文的故舊關係,開展對吳化文的爭取工作。
劉子衡先生在回憶文章中寫道:1946年夏天,我應李濟深之約,由徐州去南京講學,開始住在鼓樓李寓,後來移住湖南路36號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寓所,吳化文曾持李濟深薦函來見我,我們作了長時間談話,吳化文提出孔子許子貢為“瑚璉”,不理解是什麼旨意?我援引封建時代以器喻人的道理,作了解答。啟發他可以做到“大器晚成”,甚至“君子不器”,最終走投向人民的道路。1946年冬,我由曲阜去兗州的途中,吳化文聞訊特意趕到泗水河壩上來見我。我說:“蔣介石的 南京政府,人心喪盡,滅亡的命運已迫在眉脻。像你這樣的部隊和其他雜牌部隊,要下決心投靠人民。人一生做盡了壞事,最後做件好事,也不枉此一生。”1957年,劉子衡先生與王道去青島參觀時,吳化文同夫人林世英去見劉子衡先生說:“沒有先生的教導,也沒有今日之會。”
1948年8月,中共濟南市委遵照華東局的指示成立了爭取吳化文起義工作的領導小組,成員是蔣方宇、王徵明、曾定石三人。8月4日,李昌言從濟南市里出來,找市委匯報,說吳化文叫我找陳毅將軍聯繫,經電報查證李昌言系膠東西海地委派出做吳起義工作的。8月12日根據華東局指示和濟南市委意圖,對李昌言作了布置後,李昌言回濟南。8月14日,李昌言在吳的岳母家見到吳化文,講明華東局和濟南市委的指示精神,著重闡明上、中、下三策,叫吳權衡利弊,不要貽誤時機。
1948年9月5日,濟南市委決定增派黃志平、辛光在吳部開展工作。正式組成一個內部工作小組:黃志平、辛光、李昌言。黃志平公開身份是吳化文副官處少校副官,辛光是中尉副官,可直接在吳身邊工作,並帶著敵諜報人員工作證出入自由。李昌言以吳的親戚兼副官身份,周旋於吳化文親屬之間。三人互相配合,1948年9月19日晚8點,吳化文在段店西營房軍部召開了團和處長以上軍官會議宣布退出內戰,參加和平,舉行戰場起義。黃志平、李昌言、辛光都參加了。這天夜裡吳化文的部隊撤出陣地,起義圓滿成功。我軍迅速占領了商埠,直抵濟南城下。
10、1943年1月以前,吳化文率部抗日,歷經多次戰鬥,使日軍遭受重大傷亡,吳部也有重大傷亡。
1931年春吳化文升任手槍旅旅長兼濟南市警備司令。轄兩個團、一個特務營、一個騎兵連。1934年增編一個高射炮隊,一個交通營,全旅共約四千餘人。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9月下旬,日寇由德州分兩路向濟南進犯。駐紮在黃河以北的韓復榘的部隊,與敵磯谷師團激戰五晝夜,後被日本侵略軍衝垮。吳化文率手槍旅在黃河北岸鵲山一帶掩護部隊後撤,遭受重大損失,營長茆學倫、杜仰甫、王執政陣亡,於懷安和楊友柏負傷。該旅交通營炸毀了黃河北岸一段河堤和洛口鐵橋一部分,以阻擊日寇繼續南下。
1938年蔣介石為排除異已,以失守濟南的罪名將韓復榘處決。是年春,手槍旅奉命改編為中央陸軍獨立第二十八旅。吳化文任旅長,於懷安任第一團長,趙廣興任第二團長。同年夏天該旅在鄆城以北地區遭遇日寇騎兵、炮兵和空軍襲擊展開激戰。8月移至東阿縣坪頭山,後又遇敵米松聯隊激戰,營長馬傳芝、金憲章均在這次戰鬥中陣亡。9月,部隊過黃河,先後進駐東阿青苔鋪、夏津趙官屯、茌平郎口一帶。10月在禹城附近,橫跨津浦鐵路,進駐臨邑邊樓一帶。12月中旬,由臨邑經惠民從濱縣過黃河,開往魯南山區。是年冬,部隊改編為新編第四師,吳化文任師長。增編一個團,於懷安、趙廣興、楊友柏分別任一、二、三團團長。
1939年1月,吳化文部進駐沂水武家窪一帶。此間該部在泰安、萬德、虎門、柳河等地與日寇發生過數次戰鬥。日寇通過柳河向開封進犯,第三路軍即向西步步退卻。吳化文脫離第三路軍,不再向河南退卻。留在山東打游擊。在台兒莊失守,大批日軍西進,開封告急之際,吳化文召集全師營以上軍官會議,說明孫桐萱心懷不測,繼續追隨下去,後果不堪構想。全師官兵一致擁護吳化文致電蔣介石留在山東,蔣同意,將吳部劃歸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指揮。吳部主要活動在沂水、新泰、萊蕪、蒙陰、博山一帶。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吳化文率部抵抗日寇侵略,經歷了多次戰鬥,做了一些有益於民族的抗日事情。
2008年8月份,趙憲昌的女婿李魯民送來一份網上下載的《穆陵關》其中有一段:1939年蔣峪抗日血戰的報導是沂水縣的劉世松老師寫的。讀後,當晚與劉老師通話,感謝他寫的,幾十年都想了解的歷史事實。一個星期後,劉老師寄來了1989年臨朐縣政協的《文史資料選輯》有關1939年抗日戰爭中《大眾日報》的報導和王明亮口述的《蔣峪戰鬥》。趙憲昌與蔣峪中學領導聯繫,經幾次電話協商。2008年9月份蔣峪中學的領導班子決定:走訪70年前親眼看到和聽到蔣峪血戰情況的老人,在副校長陳永群老師帶領下,師生們走訪了70多歲,80多歲,最大93歲的老人20多位,拍下了錄相,記錄了一些珍貴的歷史資料。2009年5月19日紀念抗日戰爭中蔣峪血戰70周年大會在蔣峪中學舉行,蔣峪中學的師生,各界人士,特別是蔣峪的兩位老人(83歲、85歲)坐在主席台上,還有趙廣興團長的兒子趙憲昌(75歲)也參加了大會,並發了言。
蔣峪血戰——臨朐縣境內規模最大的抗日戰鬥
1989年臨朐縣政協文史委組織人員查找了民國二十八年(即1939年)的《大眾日報》。由王明亮(臨朐鎮下石埠村人,1913年生,曾在韓復榘手槍旅當兵,後任國民黨八十四師機槍連長,濟南戰役時隨軍起義)口述整理出蔣峪血戰的情況。
1939年3月29日(為農曆,公曆為5月18日),日寇為了打通益都臨沂公路,糾集了2000多日軍,從益都分3路南犯,企圖攻占沂水縣北面的穆陵關。新四師吳化文部駐守穆陵關、銅陵關和桃花峪一帶。新四師便衣隊探知日軍南犯企圖後,二團長趙廣興即令一個流動排北去20多里的蔣峪北嶺流動警戒。第二天下午1時許,日寇的前鋒部隊數百人行進到常莊一段的公路上。流動排發現敵情,排長令一戰士匯報團部,其餘戰士埋伏在蔣峪北嶺的南瓜溝中。日寇進入伏擊圈,排長下令,開槍齊射,當場擊斃鬼子10數人,鬼子遭此突襲,亂了陣腳,向北逃竄,退至常莊西嶺,當鬼子發現無大部隊時,便在野炮和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向流動排陣地發起猛攻。流動排官兵以南瓜溝為掩體,奮戰1個多小時,擊退鬼子3次進攻。至下午3時,流動排陣亡30餘人,只剩4人帶傷下了陣地。
傍晚,鬼子主力600餘人駐進了東蔣峪,300餘人占據西蔣峪。二團長趙廣興命令一營、三營夜襲西蔣峪,消滅這股鬼子。兵分六路:一路從北門攻入;二路從南門攻入;三路在呂莊東嶺埋伏;四路在西蔣峪以南約二里的南店村北埋伏,五路機槍班十八人在西蔣峪南的山崗上構築機槍陣地作掩護;六路據守蔣峪北嶺準備阻擊臨朐增援之敵。午夜兩點,先從北門攻入,槍響後二路從南門攻入。戰鬥開始後,巷戰、肉搏。官兵們是靠著大刀、手槍、步槍向著毫無準備的日本侵略軍衝殺的。利用黑夜和裝備精良又極其殘暴的日軍拼殺。整個西蔣峪的每一條街巷和每一個院落都躺著鬼子的屍體,也灑下了一營二連和二營十一連一百多官兵的鮮血。在混戰中,二連長馬文遠身負九處重傷,兩腮被鬼子用刺刀刺穿,血流滿面,他仍頑強戰鬥。十一連長王文彥的腿被鬼子打斷,他跪在地上,用短槍射擊敵人。我一士兵以小屋作屏障,連續擊斃鬼子20多名,敵人強攻未成,放火燒了小屋,戰士在烈火中壯烈犧牲。西蔣峪槍聲,驚動了東蔣峪的鬼子,一個旅團的鬼子分三路:一路攻西蔣峪,一路向北搶占北嶺制高點,另一路向南迂迴包圍西蔣峪。在不到兩平方公里的戰場上到處響起激烈的槍聲。官兵們以血肉之軀與日寇拚死搏鬥,天將破曉,撤退信號彈升起,兩個戰士架著王文彥,一個戰士背著馬文遠,撤出南門,埋伏在西蔣峪南山上的機槍班的掩護下,鬼子不敢追擊。這次戰鬥,新四師傷亡300餘人,打死鬼子數百人,傷200人。第二天,鬼子的10數輛汽車滿載著死屍和重傷員,運回益都。蔣峪血戰,狠狠打擊了日寇,趙廣興團長在大眾日報刊登《鳴謝啟事》中說:“此次血戰,敝團雖雲未獲全勝,然敵銳已挫,敵膽已寒,再無進犯之可能,兼以我大軍雲集,頑敵已處‘守死’地位,穆陵防務,堪告無虞。”《大眾日報》的“短評”中說“在蔣峪給敵人以嚴重的打擊使敵人肅清魯南與鞏固後方的夢想終不能如願以償!”
蔣峪血戰是在國共兩黨、兩軍合作抗日的大背景下發生的。黨報《大眾日報》剛創辦三個月,開始是三天出一張報,共14次,蔣峪血戰時兩天出一張報。創刊地在沂水縣的雲頭峪村。1989年臨朐縣政協文史委的同志在1939年的《大眾日報》上找出有關蔣峪血戰的報導、短評《團結的力量》、社論《保衛共同根據地》、新編第四師二團趙廣興團長的《鳴謝啟事》等共17個。下面將原文抄錄其中一個內容。
陸軍新編第四師第二團
鳴謝啟事
敬啟者敝團在蔣峪一帶與敵肉搏抗戰,深蒙各報社,各機關,各法團,各民眾組織,各界男女老幼同胞們,熱烈關懷,或運送傷兵,或親臨慰問,或捐贈物品。敝團官兵領受之下,士氣益振,感奮莫名。敵人此次進犯魯南,敝團官兵,分屬軍人,守土有責,鹹抱必死信念,殺敵決心,認為時機已到,絕不能令倭寇妄逾一步,來屠殺我魯南同胞,故蒺藜溝一役斃敵百餘人,蔣峪一役斃敵數百人,但我傷亡亦頗綦重。此次血戰,敝團雖雲未獲全勝,然敵銳已挫,敵膽已寒,再無進犯之可能,兼以我大軍雲集,頑敵已處“守死”地位,穆陵防務,堪告無虞。此次辱承各界同胞,關切慰問,惠贈物品,愧慚奚似,嗣後更應盡最大之努力,抱犧牲之決心,殺敵救國,即不成功,亦當成仁,庶報搭各方人士熱望於萬一,謹此登報,敬伸謝悃。
趙廣興謹啟
(摘自《大眾日報》民國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註:趙廣興,新編第四師二團團長
1941年10月下旬,軍統頭子戴笠電召吳化文赴重慶,被軟禁十數天,吳化文面壁反省,心中驚恐萬狀,面對戴笠給的“山東幾十份狀子”寫了一份自供狀,對所受不白之冤,據理申辯,對 確係事實的則講明原因、經過,並“深自懊悔”。由吳化文口述,張允澄執筆,向戴笠寫了一份自供狀。現抄錄三段:
①、所謂“勾結‘奸黨’,排斥政府”,他的申辯是,到沂蒙山區後,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曾派人與之聯絡,“被堅拒門外”(吳在此撒謊,事實上他曾與共產黨一度秘密合作,但不是為“排斥政府”而是合作抗戰),“從未與共黨有任何聯絡,也從未藉助共黨勢力。
②、所謂“不事抗日,專攻友軍”。吳簡述了抗戰以來與敵作戰的情況:“初與敵快速縱隊激戰於泉城之北,旋又與米松川太郎再戰於魯西;到沂蒙後,堅持四年,與敵數度交鋒,草創根據地方圓千餘里。抗戰六載,大小戰鬥數百次,繳獲武器裝備無數,職師野炮四門,山炮八門均系奪之敵手,‘不事抗日’,何來此獲?六年中,職部數千官兵為國捐軀,職屬下營長王執政,茆學倫、馬傳芝、金憲章等,為國民政府褒獎為烈士,‘不事抗日’,焉有此譽?!”他還陳述了同於、牟矛盾的原委。“懇請中央明察曲直”!從吳化文寫給戴笠的自供狀中,我們對抗戰六年中吳部的抗日戰鬥,有個大概了解。
③、對戴笠給吳化文的山東幾十份狀子中對‘省會區’一帶出現的“無人區”他列舉了大量事實,講明形成原因,為自己洗雪冤枉。他說:“‘省會區’北部地近膠濟線,戰略位置重要,職曾派兵一度在此駐守。今歲,天遇大旱,糧食欠收,此地籌養甚難,職部乃西去魯山南部一帶就食,此地防務交由五十一軍接替。該軍在此與民爭食,捆綁吊打相逼,百姓深受其害。旱年招災,瘟疫流行,黎民死亡無數。日寇乘機進剿,敵十二軍團土橋一次大將糾集5萬餘兵力,在南起九山,北至方山,東至蔣峪,西至三岔店一帶,數度拉網‘掃蕩’,瘋狂地殘殺我無辜平民,敵渡邊中佐所在米山、嵩山一帶,一次就殺害五百餘人,燒毀房屋萬餘間。土匪劉黑七部也曾數度到此騷擾,打家劫舍,殘害黎民。還有,當地劣紳秦貞言等也假借抗日,大肆敲詐勒索。百姓不堪痛苦,紛紛背井離鄉,逃亡他地,以致出現了十室九空之慘像。該地人煙滅絕,實由上述天災人禍所致,與職確無干係。職部在沂蒙四年,加重地方困難有之,而殘害同胞,濫殺無辜則絕無!”
11、吳化文投敵 摘錄《張允澄回憶錄》
1941年秋,第五十一軍軍長牟中珩繼沈鴻烈任山東省主席兼保全司令。他的部隊有兩萬人,吳化文任陸軍新編第四師師長兼暫編第一師師長。新四師雖為中央軍建制的部隊,但其糧餉裝備供給均由山東以協餉的名義解決,國民黨中央分文不予;暫一師純屬山東地方部隊,一切供給皆應由省政府負擔。牟中珩出任省主席後,發布的第一道命令,即是斷絕對吳部的一切供給,擁有四萬多官兵的新四師和暫一師遂在經濟上陷入了絕境。
此時,日本華北派遺軍總司令官煙俊六大將調集五萬兵力對沂蒙山區發起了“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于學忠率總部和第五十一軍轉至外線機動,牟中珩率省政府分三路突圍出去。魯蘇戰區命令:吳化文率新四師和暫一師堅持內線作戰。這時,吳部兵工廠因原料匱乏,已停產,彈藥存量難以應付大的戰事。張允澄(任新四師軍械處副處長)和軍械處長方桂五找省政府要求補充,交涉毫無結果。吳化文帶著兩處長面見牟中珩,患有嚴重口吃的牟氏,“咿咿啊啊”地叫了一大堆苦楚之後,批了一個條子:“著發新四師七九步槍子彈五百發”。吳接過一看,面色漲紅,雙手發抖。激動地說:“牟先生,我有四萬多部隊,這五百發子彈實在是杯水車薪啊!”牟卻蠻橫地說:“缺糧少彈,你養那么多部隊乾什麼?你可以裁兵嘛!”
反“掃蕩”戰役打響後,牟中珩率省政府四處躲藏。一日,久未叫通的省政府電台突然發來一電,牟中珩在大崮頂以北璞邱一帶陷入日軍重圍,令吳派兵前去解救。吳化文遂親率兩個營前往,激戰一日,始將牟中珩救出。牟氏大受感動,遂將省政府儲藏彈藥的一處秘密地點告訴吳,當張允澄帶人去取時,此倉庫早已空空,彈藥早已被日軍發現取走。
糧彈兩缺的吳部與日軍激戰兩旬,傷亡慘重,吳化文數度致電牟中珩要求突圍。牟氏復電勒令吳化文就地堅持,吸引日軍切勿半途而廢。後來吳部被壓縮在魯中山區方圓不足五百公里的狹小地帶,被兩萬多日軍團團包圍,仍不見第五十一軍投入戰鬥,此時吳化文如夢初醒,遂率殘部突圍,傷亡五千餘人,元氣大傷。吳知墜入牟中珩的奸計之中,惱怒異常,從此拒絕執行省政府的命令。牟指揮五十一軍壓縮吳的防區,供給愈加艱難。是年,天遇大旱,糧食歉收,糧食嚴重地威脅著吳部的生存。官兵將防區及其周圍的樹皮扒光,草根挖盡,甚至吃觀音土、鍋膛土。營養不良引起的夜盲症、肝復水等疾病在全軍蔓延,非戰鬥減員日漸增多。吳數度找省政府解決,牟裝聾作啞,不聞不問,其第五十一軍供給充裕,庫存糧食霉爛發芽,吳部卻在死亡線上掙扎。當時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東北軍窗台上生穀苗,西北軍肚子裡長青草。”為給官兵餬口,吳化文低聲下氣,四處告幫,四處碰壁。
十月下旬,軍統頭子戴笠電召吳化文去重慶,吳在張允澄(任新四師參謀處副處長兼情報三科科長)和軍統特務、師部內務處長王XX陪同,三人赴重慶。戴笠在曾家岩五十號其公館中設宴招待。席間,戴對吳倍加恭維,稱讚吳在敵後堅持抗戰,不愧為國家干城,還說“領袖甚為滿意”,當面給吳一張巨額支票。後來,戴笠給吳講“形勢和任務”,說“當前最大的敵人不是日本人,而是共產黨”;“救國有兩條線,一條是正面作戰,一條是‘曲線救國’,打著汪兆銘(即汪精衛,字兆銘)的旗號去乾,既剿滅了共黨,又無妨於團結抗戰的形象”;“搞‘曲線救國’是實現三民主義的先鋒,是光榮的秘密任務”;“無須有何顧慮,委座對郝鵬舉、孫良誠等人都未加追究,待光復之後,戴某定親自向國人說明真相”。吳化文深知漢奸這條路萬萬走不得,但又不敢當面拒絕,只得說:“蒙戴先生如此看重,化文感激不盡。但此事重大,又事出偶然,待我給弟兄們通融通融,以求萬全。”事隔五日,戴氏再次召見,張允澄和吳化文未及早餐,匆匆趕到觀音山下羅家灣軍統總部,等候數時,不見戴笠。其秘書主任毛人鳳對吳說:“你老兄是怎么搞的,連戴先生都跟著受累,讓委座痛罵了一頓。”任憑吳一再追問,毛不肯透出半點口風。臨屆午時,戴笠突然打來電話,戴笠在望龍門兩湖會館召見。一聽,兩人打了軟腿,這裡是軍統的一座秘密監獄!一見面戴笠板著臉對吳說:“本來看你是個幹才,想給你謀點大事乾乾,誰知道你竟作了這么多惡!”他把一沓材料摔在吳的面前,“自己看看吧,山東幾十份狀子告你,委座震怒,讓立即查辦,我也跟著挨罵!”說完揚長而去。隨即把吳化文和張允澄軟禁在此。軟禁期間,同來的王XX每日都來探望。另有在軍統主管“曲線救國”的鮑XX談及“曲線救國”說“一旦光復,必當國家特殊功臣,受到優遇”。吳假意“領悟”,慨然應諾。戴笠把吳接出。吳言不由衷地對“戴先生的大恩大德千表萬謝”,一再表示“一切絕對服從安排,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樣吳才逃離魔窟。吳化文在重慶遭禁,是戴笠導演的一幕活劇,戴見吳不易駕馭,給他點眼色看,使其就範,編造“山東幾十份狀子”嚇唬吳化文。膽小怕事,乃吳的一個致命弱點。
從重慶回到沂蒙山區,張允澄(地下黨員)將戴笠誘迫吳化文投敵及在重慶的一系列活動,,向他的單線領導人、八路軍泰山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兼敵工部長李枚青同志作了詳細匯報,枚青指示:揭露戴氏陰謀,阻止吳化文投敵。張允澄對吳說:“戴笠的話不可信,他是想給我們戴上一頂漢奸的帽子,為日後消滅我們打下伏筆,千萬不能上當!”此時,吳的次子吳哲民被戴笠親自送進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名為深造,實為人質。張允澄對吳說:“選幾個能幹的人,我親自帶著去成都黃埔軍校,救出哲民,帶回沂蒙山區,擺脫戴笠控制,咱就可以進退自如了。”吳怕沒把握,不敢冒險,未辦成。
入冬後,軍糧告罄,成批官兵被饑寒奪去生命,有人發明一種“八寶飯”,是將榆樹皮等物搗爛成糊狀,再將樹枝、麥草、玉米秸桿等粉碎,摻在一起做飯糰子,即熟即食,時間稍長即乾裂鬆散,被風一吹,散落滿地,官兵叫它“見風散”。後來,榆樹皮、麥草、玉米秸桿等物漸盡,連“見風散”也難吃到。一日清晨,一陣悽慘的哭聲從吳化文住處傳來,急忙趕過去,始知吳化文的勤務兵徐懷忠在飢餓凍餒中死去,年僅十五歲。如一把乾柴的徐的屍體,倦曲在床上,吳化文撫屍慟哭,在場官兵無不淚下。
這時,幸有何思源先生等人饋贈小麥、黃豆數十萬斤,糧食送來後,大部分發到基層部隊,司令部機關僅留少許,作為中校副處長的張允澄,僅為每日二兩糧食,實為杯水車薪。一天午飯時,張允澄到吳處,吳令副官李連城加餐,三人的午餐只有三個拳頭大小的饅頭和一小碟水煮黃豆。吳說:“你們吃吧,我出去有事,不要給我留飯。”望著他清瘦的背影,張允澄悄悄跟了出去,見吳正蹲在牆角里嚼豆粒。張允澄掰開吳化文的手一看,見手心裡只有幾粒生黃豆和不及手掌三分之一大小的老樹皮,此乃這位中將師長的午餐!十八歲的李連城把已咬了一口的饅頭硬塞到吳的手中,說:“您吃了吧,俺再也不搶著吃了!”吳激動的抱著我倆的頭大哭起來說:“我吳化文無能啊,讓你們這些小孩子都跟著我受罪!”
是年糧荒波及全國,吳化文與日寇暗中拉拉扯扯,企圖依靠倭人解決供給。張允澄和於懷安多次勸誡無效。於懷安對吳說:“我們向八路靠攏,尚望解決供給。”吳說:“已經派人去聯絡了,此路走不通。八路更困難,豈能給我們解決供給?”張允澄曾幾次向軍分區李枚青同志匯報,探討解決吳部供給的辦法,以阻止吳化文投敵。此時的八路軍也很艱難,無力解決。隨著糧荒日益嚴重,吳化文與日寇往來頻繁,張允澄正告吳:“凡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信奉文天祥‘丹心汗青’之說,我們寧可餓死,也決不能當漢奸!”吳說:“我絕無做漢奸之意,只不過暫時與他們周旋一下,以解燃眉之急!”。張又說:“你公然與日寇來往,不做漢奸,人們也會罵你為漢奸!”吳聞之,失態,以粗俗的言語說:“哪個龜孫才願擔漢奸罵名!又有什麼辦法呢?你拿出個妙計,給我搞些糧食來!”張允澄又有何妙計呢?!
1942年初,汪偽政要鮑文樾曾密譴高參劉秀山前來與吳幽會。鮑文樾遼寧人,早年畢業於陸軍大學,吳的校友,曾在東北軍任要職,後任國民黨軍委會參謀次長,抗戰中投敵,任汪偽代理軍政部長,劉秀山前來,攜有鮑氏致吳的親筆信,鼓勵吳率部投入汪偽陣營。夏天,汪偽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孫良誠又派參謀長甄紀印前來遊說,孫與吳原同為西北軍,極力拉攏吳投汪。
吳既不願公開投敵當漢奸,又不想與日本人徹底決裂,日寇對吳部加緊軍事進攻,又尋求政治誘降之方。日寇得知吳化文事父母至孝,乃設計將其父母誘捕。吳的父母於抗戰開始後,暫居西安,以避戰亂,由副官李海盈等人隨侍。李乃吳的表親,深得吳的信任。李心術不正,尤嗜錢財,被日寇拉下水,墮落為可恥的漢奸。李對吳父說,吳化文準備投敵,眾人規勸不成,須由您老親去阻止。頗重民族氣節的吳父勃然大怒,遂抱病偕吳母前往沂蒙山區,中途遭李海盈勾結的日本特務挾持,押往濟南。山東日寇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一次大將效法曹操囚禁許庶之母的故事,對吳父母備加優待,請吳父作書招吳化文來降。吳父大怒以頭撞牆,以死拒之,大罵日寇不止。土橋另生一計,乃遣認賊做父的李海盈向吳化文“報信”。謊稱吳父夜夢吳化文倒在血泊中,醒來大哭一場,遂來沂蒙,中途被日軍發現逮捕。還說:土橋講若吳化文“歸順皇軍”,當被委為山東偽軍總司令,若繼續頑抗,將其父母處死!吳化文大叫一聲,口中噴出一股鮮血,昏厥於地。醒來後終日長哭,說:“蒼天啊,我吳化文沒做過傷天害理之事啊,你為何這樣折磨我,為什麼這樣苦苦逼我做個不忠不孝之徒啊?!”
張允澄就此事電告他父親,當晚他父親和馮玉祥先生即聯銜發來急電:“特急。沂水。紹周:驚悉令高堂被拘深為繫念。我弟熟讀春秋,當明大義;熟讀漢史,當知漢王分羹之事,深望好自為之。至囑!至囑!馮玉祥。張子合。皓亥。”(“漢王分羹之事,”乃引自司馬遷《項羽本紀》。楚霸王項羽同漢王劉邦相爭於廣武,霸王執漢王之父欲烹。漢王曰:“吾與項羽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霸王乃釋漢王之父)。馮先生和張子合以此故事為例,告誡吳化文,堅持民族大義,不可屈膝降敵。
擁兵四萬的吳部,盤據在魯中山區,成為山東日軍的心腹之患。多年來,日寇既對其加以強大的軍事壓力,又不斷暗中拉攏,企圖誘迫吳化文叛國投敵。是時,因國民黨將領投敵所引發的對蔣介石的輿論攻勢減緩,戴笠遂致電吳化文,迫其踐行前言。處於內外夾攻中的吳化文乃亂了方寸,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可恥的一個決定:向日寇俯首稱降!乃與倭人達成了投敵賣國的骯髒協定。
張允澄見事已無可挽回,乃又緊急約見李枚青同志,對他說:“吳化文投敵已成定局,我鄭重要求脫離吳部,參加八路軍,讓我當個小兵也行,我決不跟著吳化文當漢奸!”枚青同志斷然回絕了張允澄的要求,他說:“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都不能離開吳部,等待黨交給新的任務。你是共產黨員,必須遵守黨的紀律,無條件地服從黨的決定。張未能服從這個決定,憤而脫離吳部,擅離地下工作崗位,後被上級以自動脫黨處理。
12、“三次討吳”戰役 1943年1月18日,吳化文在濟南公開發表“和運”宣言,摘下國民黨新四師的臂章,打出了“和平建國軍山東方面軍(後改為第三方面軍)”的旗號投降日寇,吳任總司令,下轄一個軍、兩個師、四個旅,十二個團,約兩萬餘人。在日軍的扶植下,吳化文成了山東偽軍的核心,占據津浦路以東的魯山和北沂蒙大片地區,不斷隨日軍“掃蕩”我根據地,屠殺抗日軍民。他們所到之處,索性取消盤剝聚斂的名目,乾脆動手搶掠,見糧就搶,見東西就拿。
為了剷除魯中地區吳偽這一大禍害,鞏固和擴大根據地,從1943年7月始,在山東軍區的統一領導下,連續進行了討伐吳化文的戰役。
第一次討吳戰役。1943年7月初,我軍發起進攻,攻克偽據點多處,控制了諸(城)、日(照)、莒(縣)山區。魯中軍區部隊於7月12日出動,控制了東北軍防區,泰山軍分區副司令錢鈞帶領部隊攻打白楊口(五井以西),拔掉了益臨邊境吳偽據點,迅速插進臨朐南部山區米山、寺頭一帶,摧垮了寺頭據點,消滅吳偽軍100餘人。繼而南進,解放了沂山以西、冶源以南、寺頭以東大片村莊。經過兩個月作戰,我軍基本控制了諸(城)、日(照)、莒(縣)山區以及沂水區和魯山區一部,西積達2250平方公里。
第二次討吳戰役。自1943年12月4日開始,魯中軍區集中共約五個團的兵力,在地方武裝及民兵的配合下,將參戰部隊分為左、中、右、後四個縱隊,從四面向盤據在魯山以南的吳化文部展開攻勢。經四晝夜戰鬥,攻克了東里店、石橋、岱崮等20餘處吳偽據點,解放臨朐米山、九山兩區,共殲敵800餘。
第三次討吳戰役。於1944年3月下旬,我軍發起第三次討吳戰役,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政委羅舜初親臨前線指揮。右路梯隊由東線進攻,左路梯隊和北路梯隊由南北兩線進攻,西路梯隊斷敵後方補給。3月25日午夜12時,我各路梯隊從不同方向向吳偽發起進攻,迅速突破敵防線。至3月27日,吳偽整個防線已被我突破,使敵陷於左右挨打、腹背受擊的困境。3月28日,吳部六、七兩軍殘部集中於魯村、悅莊兩點為中心的狹小地區。日軍2300餘人分別在萊蕪、益都兩地集結。30日分兩路匯合於悅莊。魯中軍區接到山東軍區指示,將主力轉移,待機殲敵,此戰役第一階段結束。4月8日,日軍回撤,我魯中部隊乘機發動第二階段戰役。4月15日,我主力圍攻駐悅莊一帶吳偽軍,全殲偽軍一個團零四個連,並招降了吳獨立四旅600餘人。18日晚,我主力部隊於鄭王莊(萊蕪縣)殲敵少將以下800餘人。吳化文被迫撤到魯村一帶,悅莊地區為我控制。第三次討吳歷時26天,於4月20日結束。全戰役共殲敵7000餘人,活捉少將(3名)以下軍官342人,繳獲炮67門,輕重機槍104挻,長短槍3140支。吳偽損兵折將慘重,不久便調往安徽。此戰役我攻克據點49處,山寨52處,收復村鎮1000餘個,新解放地區1200平方公里,將魯中抗日根據地向北推進近百里,使數十萬人民重見天日,從此,沂、魯、泰、蒙山區間的聯繫打通了。延安的《解放日報》為此發表了《魯中討吳戰役勝利》的社論。“這次偉大勝利,不但對山東抗日根據地很重要,而且是敵後戰場上我八路軍、新四軍配合正面戰場作戰行動的一部分。”
13、吳化文把父母從台灣接回濟南
吳化文把父母接回青島,安置在蚌埠,後又住在徐州。終於在9月15日經親屬陪同,乘戰前最後一班軍用飛機回到濟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