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齊望河

吞齊望河

吞齊望河,語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22章,是齊國謀士卜良對齊王簡至光青州大戰之後,齊國以及齊國周邊局勢所做出的一個大致判斷。

小說《再扶漢室》地理概念,介紹,相關原文,

小說《再扶漢室》地理概念

吞齊望河,語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22章,是齊國謀士卜良對齊王簡至光青州大戰之後,齊國以及齊國周邊局勢所做出的一個大致判斷。

介紹

吞,指的是吞併;
齊,指的是今天山東省北部;
望,指的是下一個目標,也就是齊王簡至光青州大戰之後,自立為齊王下一步的一個期待值;
河,在這裡特指黃河。
吞齊望河(地圖)
吞齊望河,是小說第18章青州大戰之後,齊國所呈現出來的一種軍事態勢。可以簡單的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吞齊,是指齊王簡至光“經營三齊之戰”、青州大戰(包含第三次淄水之戰、第二次歷下之戰、平陰大戰);第二,望河,是指簡至光在自立為青州刺史之後,經過“青州大戰”的輝煌之後,進一步自立為齊王,下一步的一個期望值就是要想出兵從平原攻打磐朝政治中心——神都練陽。而要想攻打神都練陽,就必要要渡過黃河,這就是“望河”。
小說第31章神都武會,也出現一個地理概念“吞秦望蜀”,提法與“吞齊望河”結構十分相像。都是一種對現有的軍事根據地的確立,再進一步地對下一步軍事打算提出一個遠景計畫。兩者共同點,不單是提法的結構十分相像,而且在具體操作上,都並沒有能夠在實際上取得成功。“吞齊望河”最起碼在簡至光這個人物經營三齊過程中沒有實現“望河”這個關鍵步驟。而最終實現還在在大破神都中又後來的新齊王耏門班來進行實現的。但是只是在形式上配合烈朝另外兩路大軍——中路軍攻打懷州、西路軍攻打壺關,而新齊王耏門班則擔任東路軍,攻打平原。

相關原文

齊王得書大驚曰:“二卜何棄我而去?”急使肖讓留之。二卜駐觀濟水,見讓趕來。問曰:“子謙何來?”讓曰:“公等遺書作辭,主公深重公才,奈何速去!”良喟然長嘆,以鞭指濟曰:“濟之奔海,自然之道。主公吞齊望河,氣盈已極,月盈必虧,水滿必溢。主公自恃大功,迷於享樂,分兵四鄙,已至強弩之末,我等無回天之術!張明叔新破燕、趙,必來攻齊。主公驕溢,難容舊臣,我等若久事之,恐難全身。我等此去,實為避禍,子謙明達之士,何不容允?”
讓嘆曰:“主公驕狂,我亦欲去,奈久事之,辭之無詞,願先生教我遁術!”良但笑不言,讓曰:“若不得計,當蹈河*!”撩衣欲跳。良止曰:“子謙勿躁,已有良策!”遂附讓耳言,讓大喜,上馬自回。二卜縱馬他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