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氏族

吐蕃氏族,約在唐代吐蕃由原始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期間形成,初為父系,以所謂“父民六族”為最早。隨著父系權力的加強與發展,氏族制的確立和鞏固,逐漸形成強大的世襲性的家族及家族名稱,子孫承襲,以家族名稱冠于姓名之前,作為氏族貴族身份。一般奴隸或屬民多無氏族姓氏,反映了階級及等級的差別。氏族有大小之分,多與各自的政治及經濟權力相關聯。氏族貴族屬吐蕃統治階級,具有血緣性質,世代承襲,掌握吐蕃軍政及經濟大權。平民因功,可受到贊普的賜封,而具有氏族稱號及貴族身份;亦可因罪而被貶廢。氏族之姓氏又與所受封或占據的領地名稱有密切關係,娘氏因受封於後藏娘曲河流域,琛氏因封地在琛地而得名。大貴族是贊普的主要屏輔,其氏族權力得到贊普的多方維護,贊普王室所賜封地詔書,明文準其加官進爵,世代相襲。許多氏族貴胄年代久遠,因襲至今,如吐蕃遠古“十二小邦”時的琛氏、努氏、沒盧氏、娘氏、娘若氏、尼揚若氏、噶爾氏、年氏、尼雅氏,等等。經囊日松贊、松贊乾布兩代贊普,許多重要氏族有的通過軍功,有的通過政途,已基本形成系統。赤松德贊之後,僧侶氏族貴族得以迅速發展,形成僧俗兩種氏族系統,著名者如屯彌氏、支氏、拔氏、勃闌伽氏、悉諾氏、額氏、綺立氏、屬盧氏、拉甫氏、許甫氏、桂氏、巴果氏、瑪氏、恩蘭氏、昆氏、臧氏、朗氏、那囊氏、蔡邦氏、拉隆氏、朗卓氏、沽氏、嘎氏、祥氏、韋氏、加查氏、俄氏、瓊波氏、等等。在869年吐蕃奴隸起義之後,上述氏族許多趨於沒落,乃至消滅,一些則流傳後世,繼續繁衍。同時又出現一些新家族,這些家族雖與過去氏族有關,但已是封建社會的新的貴族,如薩迦自稱昆族後裔、德格土司自稱噶爾氏族後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