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金龍墓

司馬金龍墓

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與其妻姬辰的合葬墓。位於山西省大同市。1965~1966年大同市博物館在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處發掘。據出土墓誌記載﹐姬辰死於延興四年(474)﹐司馬金龍死於太和八年(484)。司馬金龍是降附於北魏的西晉皇族﹐深受寵信﹐官爵和諡號為“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吏部尚書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此墓對北魏時期考古和歷史研究有一定價值。

基本介紹

  • 本名:司馬金龍
  • 所處時代:北魏
  • 民族族群:漢
  • 去世時間:484
  • 主要成就: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吏部尚書
  • 妻子:姬辰
歷史淵源,門票價格,相鄰景點,

歷史淵源

墓室用特製的銘文磚砌築﹐磚銘為“琅琊王司馬金龍墓壽磚”。全墓由甬道前室﹑東耳室及後室(主室)構成﹐總長度近18米﹐加上墓道全長超過45米。前﹑後兩室均為四角攢尖頂﹐後室高4.2米。在墓門券頂上部﹐出土有碑形石墓表。墓早年被盜﹐但發掘時尚存陶俑及動物模型約400件﹐其中半數以上是披有鎧甲的步兵和騎兵﹐騎兵的戰馬亦披有鎧甲﹐還有馱糧的馬匹及駱駝等。還出土石硯陶壺﹑青瓷唾壺﹑漆﹑鐵剪和馬鐙等物。在後室西側﹐有一張雕飾精美的石床﹐用以放置棺木。床足雕出承托狀的力士﹐足間雕壺門﹐壺門以上雕忍冬圖案﹐圖案中雕出伎樂﹑龍虎﹑鳳凰金翅鳥等。室內還有一具漆屏風﹐屏面彩繪列女等題材的圖像﹐並附有榜題﹐現僅殘存部分屏板及4個雕刻精細的石屏趺。石趺的方座雕纏枝忍冬伎樂圖案﹐座上的覆盆部分飾蟠龍和山形上托覆蓮高浮雕。有的石趺在方座四隅還雕出立體伎樂童子﹐造型生動。這件漆屏風﹐是少見的北魏書﹑畫和石雕藝術珍品。司馬金龍墓的形制和室內布置﹐繼承了魏晉時期中原地區的傳統﹐和同時期南方地區上層統治階級的墓葬基本一致﹐表明了當時中國南北各地文化上的聯繫。但隨葬俑群中的大量甲騎具裝俑和馬駝畜群﹐又顯示出遊牧經濟和北方民族軍隊的特色。一些陶俑的面貌特徵﹐有可能是模擬當時居住在大同一帶的少數民族的形像。
(圖為石屏趺方座)

門票價格

60元

相鄰景點

代王府九龍壁
代王府九龍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區東街路南,是中國現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龍壁中建築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北京,一座為北海公園九龍壁,一座為故宮九龍壁,均建於清乾隆年間,較大同九龍壁要晚350至400年)。該九龍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即代王府端禮門前的照壁。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亘約1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最大者達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窟中菩薩、力士、飛天形象生動活潑,塔柱上的雕刻精緻細膩,上承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現實主義藝術的精華,下開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義色彩之先河,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大同市雲岡石窟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懸空寺
懸空寺,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岩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布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樓的分布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布局緊湊,錯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