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墓

司馬光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夏縣城北15公里的鳴條岡。司馬光墓地分為塋地、碑樓、碑亭、餘慶禪寺等幾個部分。塋地位於右翼,禪院列於左翼,碑樓在最前方。 碑樓高大,壯觀,內有“司馬溫國公神道碑”一通。碑身厚碩高大,碑文介紹了司馬光一生的成就。碑額“忠靖粹德”由宋王哲宗親筆;碑文為蘇東坡書。是司馬光墓的重要標誌,對外很有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馬光墓
  • 外文名:Tomb of Sima Guang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夏縣城北15公里的鳴條岡
  • 逝世日期:1086年
  • 墓區建築:塋地,碑樓,碑亭,餘慶禪寺等
  • 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墓地,

簡介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著作中,《資治通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主編是夏縣人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字君實,山西夏縣人,為宋代宰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著有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偉大著作《資治通鑑》,死後贈封為溫國公。
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鑑》,是我國一部重要的編年體通史。這部宏偉的歷史巨著,由編輯到成書,歷時十九年。
司馬光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大歷史學家,曾在宋哲宗時期任宰相。司馬光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民間傳說的“小兒擊瓮”的故事,就是說他的事,傳說司馬光小時候曾和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個孩子失足掉進水瓮中,其他的孩子嚇得逃走,而司馬光卻用石頭把瓮擊破,水流出來,孩子才得救。司馬光墓,位於夏縣水頭鄉,墳墓占地近3萬平方米。

墓地

餘慶禪院是宋代為保護司馬光墓而建立的一處寺院。寺內,現存有一座宋代的大佛殿。殿內有3尊造型優美的大佛像。在大殿後部,還有宋碑五通,明清碑10多通。這些碑文,詳細記載了餘慶禪寺的歷史,是研究司馬光墓的重要史料。
司馬光墓司馬光墓
司馬光(1O19——1086),字君實,夏縣涑水鄉人。北宋寶元元年進士,世稱涑水先生,宋哲宗時名相,謚溫國公。寶元進士,著有《資治通鑑》、《涑水紀聞》等。
墳塋位於今夏縣水頭鎮小晁村北側一華里,背依鳴條崗,前臨故都安邑,方圓平曠疏闊,阡陌交錯。北望稷峰,高峻挺拔,南眺中條,瑤台獻瑞。塋地現存司馬光及父兄親屬墓冢封土堆十三座,呈有序排列。塋地東側有溫公祠堂,主殿五楹。殿內原有司馬光及先祖四代塑像,現已無存。
元祐三年,宋哲宗為了表彰司馬光的大節元勛,敕令翰林學士蘇軾撰寫神道碑文,並御書“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額。碑文詳述了司馬光的家世與生平。紹聖初,御史周秩首論“溫公誣謗先帝。盡廢其法,當以罪及”,宋哲宗令將原碑推倒。金皇統年間,夏縣縣令王廷直重新鐫刻原碑文嵌於壁間,僧人圓珍出錢財建神道碑堂加以保護。遂名杏花碑,惜已剝蝕難辨。明嘉靖三年,御史朱實昌復鐫蘇文於碑上,立於舊龜趺,冠以舊額。現矗立在司馬光墓前的《忠清粹德之碑》高大絕倫,堪稱三晉第一碑。另塋地還保存宋至民國碑記三十餘通。
司馬光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