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年人物誌

”台灣百年人物誌“系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於2000年籌劃的節目,該節目內容以人物為經、事件為緯,回顧台灣百年歷史。第一季節目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人物為主,計有林獻堂蔣渭水馬偕、莫那‧魯道、鄧雨賢陳澄波,第二季節目播出雷震、殷海光、尹仲容等人。

2003~2004年,依據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制播計畫,每周三晚間10時至11時播出2集,每集為30分鐘,每集介紹一個台灣重要人物,周四上午10時重播。該節目於2003年榮獲台灣金鐘獎最佳文教信息節目。

基本介紹

播出信息,劇集內容,17~18,19~20,21~22,23~24,27~28,29~30,

播出信息

2003年1月10日,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舉行記者會,宣布為台灣人物立傳的節目“台灣百年人物誌”,下周一將在公視播出,這次共選出30位過去對台灣土地有貢獻的人士,以紀錄片及戲劇還原方式,展現其生平,極具歷史意義。2004年1月28日,播出第二季節目。
“台灣百年人物誌”每一集都花了二到三個月來製作,訪問了十幾位專家學者,13日將先推出已製作完成的16集,包括“夾縫中的民族運動者”林獻堂、“熱血男兒”蔣渭水、“不斷再生的馬偕博士”、“殖民者的推手”後藤新平等。製作人邱顯忠表示,為了主題人物的選取,公視在規劃初期進行了初選、複選、決選3階段的作業,先邀集40餘位台灣史學者,以開放式問卷各提出30位以內歷史人物名單;複選階段由初選名單中整理出得票數前60名的名單。再提交包括張炎憲、許雪姬、黃富三、賴澤涵、李筱峰孫大川、莊永明等7人諮詢顧問小組,以書面選取出40名。接著在決選階段,7位顧問以面對面理性討論方式,選出定案的30名。邱顯忠指出由於在初選階段,就期望顧問們能兼顧各個領域、族群、性別等面向,因此定案的人物名單,可說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與完整性。公視總經理李永得說,這次“台灣百年人物誌”由邱顯忠製作,分別由鄭文堂蕭菊貞曾文珍、王志成等人編導,在本土歷史教育嚴重不足的狀況下,這個節目將可使一般民眾,有機會透過平易的影像與敘事方式,認識台灣的歷史並貼近這些歷史人物。

劇集內容

17~18

2004年1月28日晚10時,首次播出第17、18集的“雷震”2集,首度以電視紀錄片形式完整呈現雷震的生平,以及“雷震案”的來龍去脈。在“台灣百年人物誌”總目錄17、18集中所要呈現的雷震,是台灣政治史上一位不能被淡忘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值得探究的歷練,就連他後來入獄時所撰文字都是當代史的重要文獻,不過,在白色恐怖統治的陰影下,他所書寫的不少珍貴檔案,竟然都已失蹤而無覓處,這也是台灣文史的重要損失。雷震,在1940年代曾經是黨政高層的紅人,1949年他主導創辦了《自由中國》雜誌,深刻地反省、批判時政,逐漸成為威權統治時代最知性而強悍的反對力量。1960年,雷震高玉樹李萬居吳三連等台藉民主菁英籌組“中國民主黨”,冀望以實際的民主力量制衡中國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但卻在正式組黨前夕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捕而系獄長達10年。其實,若以以雷震早先的背景和資歷,他原本極有機會可以躋身權力核心,但他卻選擇了一條滿布荊棘的道路。雷震的悲劇,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劇,一位素樸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被時代的狂潮淹沒,成為民主路上的祭品,但是他的見地與風骨,卻影響了往後的知識分子及民主運動者,繼續踏著他的足跡前進,而終能有今日台灣的民主境界。

19~20

2004年2月4日晚10時,播出19、20集的“殷海光”和“尹仲容”。
殷海光曾在50年代的《自由中國》扮演最鋒利的一枝健筆,在台大哲學系17年,他也被譽為“台灣大學最賣座的教授”,影響當時哲學系的學風極深。尹仲容在不同職務上,推動一連串外匯貿易改革措施,刺激了出口生產事業以及整個經濟的繁榮。

21~22

2004年2月11日晚10時,播出21、22集的“林茂生”和“傅斯年
第21集“林茂生”,將對林茂生的志業做一番介紹,從1910年代後期到1930年代,林茂生幾乎將所有的時間與精神,奉獻在台灣的教育與文化事業上,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作為都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做為根基。戰爭終了初期,林茂生以雀躍之情迎接“祖國”到來,但是時局的急速惡化,卻令他的憧憬破滅。身為教育家的林茂生透過他主辦的《民報》,對陳儀政府貪污腐化與社會不公不義痛下針砭,卻在228事件換來無情的撲殺,理想與熱情瞬間灰飛煙滅。而第22集的“傅斯年”,則要介紹他如何建樹台大的種種,曾是五四運動要角的傅斯年,早年在中央研究院創辦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他的名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為中國的史學研究打開了全新的格局。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際,傅斯年抱著“歸骨于田橫之島”的決心,來到了台灣,並且將日本人離台後幾乎歸零的台灣大學,發展為台灣學術及高等教育的重鎮。雖然他主持台大僅年余即猝逝於省議會的質詢台上,但他所立下的風範卻仍是學術界、教育界,甚至所有知識分子的高標。

23~24

2004年2月18日晚10時,播出23、23集的“謝雪紅”和“楊逵”。
第23集“謝雪紅”中,會針對謝雪紅的名字由來作詳盡的解讀,讓大家更認識這名在228事件中的女強人。本名謝阿女的謝雪紅,1901年出生於在彰化苦力家庭,1919年謝雪紅前往仍在日本勢力範圍下的青島,正逢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熱潮,思想因而受到衝擊,體會到“革命就必定要流血,要革命就會有人犧牲”,於是正式將謝阿女改名為“謝雪紅”。改成謝雪紅之後,這3個字自此成為台灣革命前輩反男性沙文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與反中華沙文主義的象徵。不論身在台島或大陸,謝雪紅對於台灣前途始終堅持台灣獨立自主的精神,她的一生,已不單是一位女性革命家的寫照。第24集“楊逵”則將介紹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也將介紹他撰寫“和平宣言”的來龍去脈。曾在台灣高壓統治的年代裡受到壓迫的作家楊逵,在文學創作上深受“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啟發,但是他的觀照與筆觸卻又更為尖銳。做為一位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楊逵,早在開始寫小說之前,就已經積極參與農民運動和工人運動,以實際的行動關心中下階層的問題,而這些經驗也成為他日後從事文學創作的重要泉源。他在作品中緊密結合了親身的農民運動經驗,與民眾站在一起,向殖民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發出抗議的聲音。楊逵也是一名坐牢專家,日據時期他先後入獄10餘次,但刑期都甚短;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則因“和平宣言”被抓,卻坐了10多年牢獄之災,成為重要紀錄。

27~28

2004年3月3日晚10時,播出27、28集的“林朝棨”、“許世賢“。
林朝棨,是台灣第一位地質學家,他以一輩子的行腳、著述,承繼並開創台灣地質研究的重要方向,1963年,林朝棨發表《台灣之第四紀》一文,就此奠定台灣第四紀地質的研究基礎,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林朝棨匯整過去日本學者的文獻史料,再加上自己長年研究的成果,深入地整合了台灣地質、地形的知識,不但連貫了台灣自然史研究的命脈,也發揮了學術研究的承先啟後作用。至於有“嘉義媽祖婆”之稱的許世賢,自1957年當選第3屆省議員起,就經常被人與李萬居郭國基郭雨新、李源棧和吳三連等人相提並論,且曾被號稱為黨外“五龍一鳳”,足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而在1968年,許世賢當選第6屆嘉義市市長,成為台灣第一位民選縣轄市女市長。綜觀許世賢將近半世紀的政治生涯,她培養了南台灣2代3人,長達40年的家族政治傳統,開創台灣女性政治參與的先鋒,同時也培育後代學醫,使家族醫生成為世家,且維繫著她照顧弱勢的傳統,殊為不易,綜觀她的一生,堪稱台灣地方史女性奮鬥史的典範。

29~30

2004年3月10日晚10時,播出29、30的“廖文毅”、“王育德”。(介紹“台獨”分裂勢力)
在29集中所介紹的“廖文毅”,出身西螺望族的廖文毅,從1950年代初期開始,就站在他與兄長廖文奎所建構出的理論基礎上,努力地為“台灣獨立運動”打開國際能見度。1956年,他在東京成立了“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為台灣獨立的先聲。廖文毅在1965年的返台投誠,該一舉動重挫了台獨運動,被許多“台獨”人士評為背叛者,公視將他定位為”被解除武裝的先知“。第30集“王育德”,他是“台灣獨立運動”最重要的啟蒙者之一。1960年,他主導、創辦《台灣青年》雜誌,以批判國民黨政權、宣揚台獨理念為中心理念,探討國家體制的思想貫穿整個60年代,成為當年“台獨“分裂勢力最具影響力的海外政論刊物之一。在王育德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概念中,語言,尤其是他的母語“台灣河洛話”,一直是他關心的治學主題。王育德認為語言是凝聚民族認同感的符號,一旦失去語言,民族也就形同滅亡,他對河洛語的推動也成為人們推崇的對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