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道情

台州道情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於浙江台州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台州道情
  • 主題詞:台州,道情,曲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曲藝
  • 起源時間:宋代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單位:中國浙江省台州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台州道情源於宋代,盛於清末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通常為單人表演,演唱時,藝人左臂懷抱道情筒,左手夾持響板,上下兩片相擊,右手三指在道情筒下端皮摸處叩擊鼓面,邊唱邊擊,其節奏隨演唱故事情節而波瀾起伏,抑揚頓欠巴享舟挫。題材大部分是傳統戲曲、歷史演義故事和民間新聞,通過道情藝人“以情道理,以理釋情”的演唱,成為農耕時代普通百姓口頭教育方式的重要載體,並起到“教化”作用。曲目以《王金滿大鬧台州府》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歷史淵源

台州道情源於宋代,盛於清末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基本內容

台州道情通常為單人表演,演唱時,藝人左臂懷抱道情筒,左手夾持響板,上下兩片相擊,右手三指在道情筒下端皮摸處叩擊鼓面,邊章煉唱邊擊,其節奏隨演唱故事情節而波瀾起伏,抑揚頓挫。
題材大部分是傳統戲曲、歷史演義故事和民間新嫌戒閥聞,通過道情藝人“以情道理,以理釋情”的演唱,成為農耕時代普通百姓口頭教育方式的重要載體,並起到“教化”作用。曲目以《王金滿大鬧台州府》流傳最廣、雄蜜夜凝影響最大。

基本特徵

台州道情唱腔音樂屬於板腔紙拒付體,曲調自成一格,有徵調式和角調式兩種,與本地方言土語的特性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唱中有說,說中有唱,鄉土氣息十分濃整墓樂郁,語言通俗易懂,深受台州城鄉民眾喜愛。表演不受場地限制,在服飾上也極隨意。表演形式一般以自敲自唱居多,表演時以唱為主,並根據劇情需要適當穿插表白,以烘托氣氛和效果。唱中夾白,似唱非唱,唱腔視故事中角色的變化而變化,妙趣橫生,把人慨愚淋物表現的淋漓盡致。其演出簡便、表演活潑、唱腔優美、內容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