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縣

台安縣

台安縣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地處遼寧省中部、遼河三角洲腹地,取駐地八角台的“台”字,安寧的“安”字,合為台安縣。全境南北總長75公里,東西橫距50公里,總面積1393平方千米。總人口38萬人(2004年),其中城鎮人口6萬。

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5億元。台安具有明顯的東亞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區的區位優勢,是遼河平原上的魚米之鄉。台安風景名勝眾多,是張學良將軍的出生地。京瀋高速公路橫貫中部,由於納入了全國動車交通主幹線,從縣城區到瀋陽只需40分鐘的路程,同時拉近了台安與海內外的時空距離。

2018年10月22日,台安縣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台安縣
  • 外文名稱:Tai'an County
  • 別名:八角台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遼寧省鞍山市
  • 下轄地區:4個街道、10個鎮
  • 政府駐地:八角台街道
  • 電話區號:0412
  • 郵政區碼:114100
  • 地理位置:鞍山市西北部
  • 面積:1393平方千米
  • 人口:38萬(2004年)
  • 方言:東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麥科濕地自然保護區、西平森林公園、少帥陵、工業園
  • 火車站:台安站
  • 車牌代碼:遼C
  • 行政代碼:210321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系,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工傷保險,城市建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旅遊,森林公園,台安烈士陵園,大麥科濕地自然保護區,少帥陵,少帥紀念館,特產,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台安縣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曾有過縣的建制,名日險瀆。其遺址在今新開河鎮李家窯村孫城子屯。當時險瀆縣屬幽州的遼東郡(治所襄平,在今遼陽市)。
東漢時期屬幽州的遼東屬國(治所昌黎今義縣)。三國時期屬魏的幽州昌黎郡(治所今義縣)。西晉時險瀆隸屬於平州(今遼陽市)昌黎郡(今義縣)。唐屬營州;遼屬顯州(治所今北鎮西南);金屬廣寧府(今北鎮縣),元屬廣寧路;明屬遼東都指揮使司的廣寧衛;清歸錦州府管轄。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遼中建縣後,八角台的東部劃歸遼中縣。
民國二年(1913年)設治,定名台安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台安第一次解放,成立台安縣民主政府,屬遼西行署(駐地錦州)領導,同年12月,劃為遼寧第一專員公署(駐地遼陽)領導。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縣民主政府實行戰略轉移,國民黨建立台安縣政府,屬遼寧省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台安第二次解放,同年2月,成立台安縣政府,先後屬遼南第五、第二專署(駐地營口)和遼寧省領導,至11月台安全境解放。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台安縣劃歸遼西省。
1954年8月,遼東、遼西兩省合併,台安又歸屬遼寧省。
1955年12月,劃歸遼陽專屬。
1959年1月,遼陽專署撤銷,台安又劃歸瀋陽專署。
1964年3月,改屬瀋陽專區領導。
1965年1月改歸鐵嶺專署所轄。
1968年7月,劃歸盤錦墾區。
1976年1月1日,改由鞍山市管轄至今。

行政區劃

區域詳情(2013年)
下轄區域
政府駐地
人口
面積
下轄村委會
大高力房
人口3.78萬人
111.92平方千米
大高力房、小高力房、東曾等
黃沙坨
4.63萬人
143.21平方千米
大張、孫家、金橋、劉家等
新開河
2.97萬人
112.76平方千米
六間、高力、唐屯、常興等
桑林子
2.76萬人
206.16平方千米
西平、徐樹、大興、桑林子等
韭菜台
1.52萬人
57.69平方千米
韭菜台、平台子、曾口等
西新
1.68萬人
132.96平方千米
西新、東新、德生等
富家
2.29萬人
128.58平方千米
雙岔子、北站、荒地等
桓洞
2.1萬人
145.38平方千米
桓洞、鄂家等
西佛
2.78萬人
115.34平方千米
西佛、才文、龍家等
達牛
2.57萬人
98.56平方千米
達牛、網戶、大田家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台安縣
台安縣,位於遼寧省中部略偏西南,遼河三角洲腹地。地處遼河、渾河、繞陽河的下游。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2°11'~122°40',北緯41°01'~41°34'之間。東以遼河為界與瀋陽市遼中區毗連,西北靠繞陽河與黑山縣、北寧市為鄰,西南與盤山縣接壤,東南隔渾河與遼陽、海城市相望。台安為瀋陽、鞍山、營口、盤錦、 錦州等大中城市環抱。鞍羊公路、沈盤公路、 沈山高速公路、秦沈電氣化鐵路從境內穿過。全境南北縱長75公里,東西橫距50公里,總面積為138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台安縣地處遼河平原腹地,境內無山,地勢平坦, 河道縱橫,北高南低,自然比降為萬分之一, 平均海拔6至7米。

水系

境內有大小河流14條,總長347.45公里,主要河流有遼河、渾河、繞陽河。

氣候

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乾冷同季、溫度適宜、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春季風大、冬季寒冷。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耕地94.6萬畝, 盛產玉米、水稻、大豆、棚菜等。 林地面積50.9萬畝,其中:防護林18萬畝,用材林15萬畝,經濟林19萬畝,特種用途林0.1萬畝,村屯綠化、四旁植樹近500萬株,折合面積4.5萬畝,林業育苗地,花卉用地1.5萬畝。

礦產資源

境內的新台、新華、桑林、桓洞、韭菜台、 黃沙坨、高力房等鄉鎮先後打油氣井1100眼, 台安已成為遼河油田重要採油區之一。

水資源

台安屬富水區, 為地表水及地下水匯集場,水源充盈,水域遼闊。 可開發利用養魚水面5.7萬畝,適宜養殖鯽魚、鯉魚、鰱魚等20餘種魚類。地下水年可開採量5.16億立方米。新華礦泉水經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鑑定為偏矽酸、鍶型優質礦泉水, 質量位居東北之首,且藏量豐富。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年,台安縣總人口354706人。其中,男性人口181759人,女性人口172947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05.10:100。戶籍人口370289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2.13%,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17.08%。總人口中,城鎮人口88698人,鄉村人口為266008人。
全縣境內共有26個民族、包括漢、回、滿、壯、蒙古、朝鮮、維吾爾等。其中漢族人口占98.7%,回族人口占1.02%,其它少數民族僅占萬分之一。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5億元,是“十五”末的3.2倍,年均遞增26.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5.5億元,是“十五”末的4.8倍,遞增36.8%;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313億元,是“十五”時期的6倍,遞增5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1億元,是“十五”末的2.5倍,遞增20.7%。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10家,增加值年均遞增35.9%,農副產品深加工、化工等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工業園區規劃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實施面積14平方公里,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省級工業園區籌建單位。

第一產業

2012年遼寧台安縣已投資近9億元,建成鴨鵝養殖專業村20個,標準化鴨鵝養殖小區600個,基本實現了農戶散養向集約化小區飼養轉變。全縣將再新建鴨鵝養殖小區100個,鴨鵝養殖總量將達到1.5億隻,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個“鴨鵝大縣”。2012年台安縣利用自然優勢,把建設鴨鵝養殖大縣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以優厚的扶持政策鼓勵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2011年全縣鴨鵝產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30%。

第二產業

201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70家。九股河工業經濟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實施面積14平方公里,入駐項目13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4個,總體建設水平已達省內同級工業經濟區一流水平。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縣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34萬畝,實現戶均一棟棚,“鴨鵝第一縣”建設深入推進,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億隻;規劃建設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農業高新技術區,突出科技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成為全縣農產品加工示範區和聚集區。

第三產業

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1億元,是“十五”末的2.5倍,遞增20.7%。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1.5億元,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50元,增長18%。

交通運輸

台安縣四通八達,全縣共有省級以下公路66條,其中省級公路4條,縣級公路6條,鄉級公路56條。公路總里程813.2公里,其中省級公路128.1公里,縣級公路193.1公里,鄉級公路592公里。全縣實現了鄉鄉通、村村通柏油路(含很多年以前修的,現已破的不能再破的),形成了內聯村屯,外接國省幹線的公路網。實現村村通公車。京瀋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電氣化鐵路橫貫其中,納入了全國交通主幹線。
台安站中心裡程為秦瀋客運專線自秦皇島起304公里66米處,隸屬錦州鐵路分局秦瀋客運專線管理中心,車站距台安縣城8公里,是一個交通便利具有獨特現代氣息的火車站。車站設有2668平方米的主體站房一座,現代化的候車大廳寬敞明亮,衛生整潔、設施齊全,共分為二層:一樓為瀋陽方向候車室;二樓為北京方向候車室;售票視窗設在一樓候車大廳,24小時(每天分六時段每次四十分鐘)發售全國各地聯網車票。
2004年11月台安縣客運站改擴建工程正式竣工。據了解,該工程於2003年8月立項,同年5月18日開工,10月底正式竣工。改擴建後的客運站總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總投資860萬元。建築主體採用框架結構,外牆採用玻璃幕牆、歐式風格裝飾,建築設計外形、配套功能均達到國家二級客運站標準。新客運站配有信息管理系統、電子螢幕、自動檢票及安檢等設施,設檢票口13個,發車位13個,日發車班次240個,可日發旅客5000人次。

社會事業

工傷保險

事業單位參加工傷保險情況
全縣已有277家單位8002人全部參加了工傷保險,月繳費額8.5萬元。確保全縣事業單位人員能夠享受到工傷保險待遇。
企業單位參加工傷保險情況
全縣企業單位375戶,工傷保險參保9821人,工傷保險費收入85萬元,支出14萬元,結餘71萬元。

城市建設

城市建成區面積達9平方公里。“四街五路”構成城區總體框架,人民廣場、漢卿廣場、八角台公園、台安帶狀公園、四大出口。

教育事業

2012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幼稚園146所,其中在冊幼稚園104所,未經註冊幼稚園42所。在冊幼稚園中市級示範幼稚園4所,市級農村標準化幼稚園4所,市級一級幼稚園67所,二級幼稚園27所,三級幼稚園2所。幼稚園總占地面積1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全縣學前教育教職工532人,在編154人,占教工總數的29%;獲得任職資格的園長104人,占園長總數的79.4%;取得專業學歷資格教師335人,占教師總數的63%。2011年,全縣共有2—5歲兒童9612名,入園兒童8632名,學前一年入園率99.2%,學前二年入園率93.8%,學前三年入園率80.5%,同比增長分別為1.7%、1.3%和3.5%。2011年,縣、鎮兩級累計投資84萬元,對高力房等4個鎮中心幼稚園和新華農場等7個鎮場區村辦幼稚園進行了改擴建,總面積1000平方米,新增學位175個。2012年,縣政府計畫投資980萬元,新建一所占地5400平方米的城區公辦幼稚園。

文化事業

公共文體設施日益完善,奧體中心、文化中心相繼投入使用,游泳館開工建設;成功舉辦第七屆全民運動會;我縣運動員劉馨陽在倫敦殘奧會上榮獲“一金兩銀兩銅”的佳績。新建、改建鎮場綜合文化站11個,村級文體廣場覆蓋率達100%,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村一個“農家書屋”;農村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

衛生事業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鎮場衛生院改造、恩良醫院外科病房樓等工程相繼完工並投入使用,新農合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逐年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平不斷提升。積極爭創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加強縣鎮計生服務站建設,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41‰以內。科技貢獻率達到55%。

旅遊

西平森林公園、張學良將軍出生地、大麥科濕地為重點的旅遊產業已經形成,其中西平森林公園和張學良將軍出生地已晉升為國家A級旅遊景點逐步與瀋陽故宮、植物園,鞍山的千山、玉佛苑,錦州的醫巫閭山、青岩寺,盤錦紅海灘等周邊地區十大旅遊景點連結,打造台安旅遊名縣,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森林公園

西平森林公園位於台安縣西北部,距縣城19公里,距張學良出生地3公里,是省級森林公園,同時也是省級然保護區。園內生長百餘種木本植物和多種野生動物,形成獨特的野生生態環境。人工湖、狐狸洞、雁尾湖漁場、金色沙灘、瞭望塔等景觀更是錦上添花,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台安烈士陵園

為了紀念在革命戰爭中為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在縣城及幾個發生重要戰事的地方建立了烈士紀念碑,並開闢為烈士陵園。每逢清明節日,各界人民緬懷革命烈士業績,進行掃墓和祭祀活動。民政部門每年都對墓園進行管理和維修。
於1955年7月在縣城西郊台(台安)大(大虎山)公路北側建立一角紀念無名烈士的“台安縣革命烈士紀念碑”。此陵園還容納了該縣著名回族軍事指揮員楊芝坡和原縣武裝部政委南雲海等人的陵墓。

大麥科濕地自然保護區

大麥科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新台鎮境內,總面積45平方公里,東西長18公里,南北寬2.5-3.5公里,屬保護區以柳河、舊繞陽河下游入遼河沖積河灘地為主,動植物資源豐富,有75種國家、省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丹頂鶴、金雕、白鸛、黑鸛、大鴇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如大天鵝、小天鵝、蒼鷹等23種。諸多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美不勝收,大明潭、明長城遺址、岳家林場、八一水庫景區風景秀麗、景色怡人;陳德生烈士陵園,高升採油區等景觀獨具特色。

少帥陵

為了緬懷張學良將軍,台安縣人民政府在遼寧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園——西平森林公園內,修建了少帥陵。少帥陵於2005年9月18日建成,由湖南建築設計院設計,整體風格與中山陵相像,占地面積2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距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3公里。少帥陵的牌匾是由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所題寫。
台安縣
2006年,少帥陵被評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8年與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西平森林公園整合為少帥陵旅遊風景區,並晉升為3A景區。

少帥紀念館

1990年6月4日,台安縣人民政府將張學良將軍舊居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起了張學良將軍出生地紀念館。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占地600平方米,主體建築是四間青磚瓦房,共設三個展室:第一展室是張學良親屬、舊部及縣內外各界人士的題詞;第二、三展室介紹張學良生平,有實物、照片。生平包括四個部分:少帥童年、艱辛業績、幽禁生活、桑梓深情。1993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鞍山市人民政府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正中門楣上,懸掛著“張學良出生地”金字黑匾,六個大字,氣度不凡,是已故著名書法家沈毅老先生的手筆。兩邊掛的是遼寧楹聯巨擘尚文化先生的嵌字聯:“良漢高懷同齊月,學卿雅量浴春風”,四字鑲嵌自然,意境高雅,不愧為名家所制。
還有一物值得一看,為屋後老棗樹,此樹閱盡滄桑,據有關部門測定,已是300歲高齡,但見枝椏虬曲,枝繁葉茂。1991年,鄉親們精心挑選了十幾枚大紅棗,捎給遠在台灣的張將軍,張將軍收到後,心情極為愉快,並致信中間人,表示謝意。紀念館已接待海內外遊客4萬人次。如今,紀念館已被鞍山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台安縣委、縣政府定為 “全縣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

特產

台安柳編
台安柳編打入國際市場台安縣河多盛產柳條,沿河鄉村積極發展柳編生產,心靈手巧的婦女,將柳條編織成各種條製品,由農村銷往城市,由東北銷往關內。從1979年開始由縣外貿公司銷往國外。到1984年全縣從事柳編生產人員達1230人。品種由單一生產柳筐,發展到白條筐、色筐、白筐、白皮條筐、襯裡柳筐及花盆套、狗窩等60多個品種,遠銷美、英、法、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家換回可觀的外匯。
桑林子草帽
桑林子草帽傳佳話台安縣的桑林子、新台鄉一帶的婦女就地取材,以高粱桿梢為原料紡織草帽的歷史悠久,統稱桑林子草帽,其特點是用料篩選,糜質潔白、編織精細,頗受買主好評,暢銷縣內外。
四道河香瓜
四道河香瓜不用嘗台安縣城效鎮四道村大部分土地是沙壤土,種植甜香瓜歷史悠久。四道河香瓜多為白瓜,皮薄膛大,色澤光華,甜脆爽口,香味撲鼻,早熟先登市,博得消費者讚譽,留下了“四道河香瓜不用嘗”之美名。

著名人物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陸軍一級上將,曾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朱世超:(1908—1988),黃沙坨鎮朱家房子村人。
張志毅:(1912年7月—?)今台安縣人。1937年在台兒莊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1938年7月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陳尚孔:(1913—1998),富家鎮五台子村人。1930年參加東北軍,奮勇抗擊日寇。
陳德生:(1934—?)台安縣新台鎮六台子村人。
張德江: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