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孔廟

台南孔廟

此建築落成於明永曆年間,是全台灣建成的第一座孔廟,也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在台灣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朝初期一度是全台童生入學之所,因此亦稱全台首學。有“全台首學”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台南孔廟
  • 館藏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六鋪炕街15號
  • 所屬年代:明
  • 所屬博物館:中國孔廟
  • 所屬地區:北京
藏品介紹,概述介紹,詳細介紹,簡介,建築,發展歷史,節慶活動,旅遊攻略,交通概況,

藏品介紹

概述介紹

有 “全台首學”之稱的台南孔廟落成於明永曆二十年(1666年),是全台灣建成的第一座孔廟,也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在台灣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因為在此之前,台灣沒有任何比較正規的中國文化教育設施(比如私塾、學校之類的),因此,台南孔廟的建立標誌著儒學正式進入了台灣,成為台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掀開了台灣教育史的嶄新的一頁,中華傳統文化及教育由此在台灣島上傳播開來。
台南孔廟
特色專題:“全台首學”台南孔子廟
更多孔廟:中國孔廟數字博物館

詳細介紹

孔廟內設立“太學”,時任監軍御史陳永華被嗣王鄭經任命為“學院”,也就是太學的主持。由此在台灣島上,開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最高為太學,相當於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為中等教育;鄉設鄉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所學內容,以講授三字經、千字文和儒家經典為主。那時規定:“凡民八歲入學,課以經史文章”。接著,在台灣也開始實行了科舉制度:每三年州試一次,州試入選者又經府試、院試,取進者入太學;最後每三年一大試,成績佳者即可入朝為官。圖為台南孔廟大成殿。

簡介

台南孔廟又稱文廟,建於明永曆年間,是全台最早的文廟,也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在台灣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因為在此之前,台灣沒有任何比較正規的中國文化教育設施(比如私塾、學校之類的),因此,台南孔廟的建立標誌著儒學正式進入了台灣,成為台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掀開了台灣教育史的嶄新的一頁,中華傳統文化及教育由此在台灣島上傳播開來。有“全台首學”之稱。今已列屬一級古蹟,孔廟廟堂文物眾多、殿宇恢宏。
台南孔廟
孔廟內設立“太學”,時任監軍御史陳永華被嗣王鄭經任命為“學院”,也就是太學的主持。由此在台灣島上,開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最高為太學,相當於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為中等教育;鄉設鄉學,即鄉,為初等教育。所學內容,以講授三字經千字文和儒家經典為主。那時規定:“凡民八歲入學,課以經史文章”。隨後,在台灣也開始實行了科舉制度:每三年州試一次,州試入選者又經府試、院試,取進者入太學;最後每三年一次大試,成績佳者即可入朝為官。
這座孔廟是由鄭成功部將陳永華倡議修建,歷經數次修葺,廟門以一“全台首學”金字橫匾作為登堂之階,雄渾醒目的筆力,益增莊嚴肅穆。建築以主祀至聖先師孔子的大成殿為主體,大成殿無柱子及迴廊,而以伸出厚牆的挑梁插栱支撐,殿梁懸有多方前諸帝的欽賜御匾,備極尊榮;兩旁東西廡則奉祀孔子72位弟子及歷代先儒先賢神位,兩側毗連禮器庫、樂器庫,古代形制禮樂器皆妥為保存,以供祭孔之用;正殿之後為崇聖祠,祀孔子五代祖先牌位及孔鯉等先達賢儒,建築形式較為古樸。

建築

大成殿前方是欞星門欞星門東為節孝祠、孝子祠,西為名宦祠及鄉賢祠。另一古樸典雅、花木扶疏的殿堂明倫堂,堂內正牆嵌有趙孟頫體書法“大學”全文,十分珍貴;文昌閣位於明倫堂後方,樓高三層塔形布局,為孔廟最高建物,奉祀文昌帝君,並作為藏書之所。欞星門外有圍牆隔開廟(大成殿)、學(明倫堂),圍牆東西辟有禮門、義路,意為遵禮崇義的夫子之路,即修德進業之道,而今圍牆傾頹,現僅剩兩道門扇佇立前庭;大成門前有一方半月形的泮池,乃依古體形制闢建,往昔士子若中秀才,到孔廟祭拜後,可在泮池採摘水芹插於帽緣,以示文才,而今科考已廢,泮池湧泉噴流不絕,與庭前綠蔭連成一片,成為遊客、民眾徘徊流連之所。
此外,東大成門旁有一塊“下馬碑”,為康熙年間奉旨設立,漢滿文對照,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以示對萬世師表之尊崇;門外尚有一泮宮石坊,為乾隆年間重修孔廟所築,以壯大規制,表彰孔子之學,石坊因南門路之闢築,與主體建築分置兩處,蒼勁牌坊矗立一旁,見證時代的變遷與物換星移。

發展歷史


台南孔子廟,位於台南市南門路,是全台最早的一座文廟,與台灣文學館毗鄰。台南孔子廟建於1665年(明永曆十九年,康熙四年),由陳永華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初設時僅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是為全台首學。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分巡台廈道周倉和台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台灣府學,並改稱“先師廟”,俗稱“文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起花了三年進行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啟聖祠,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
1983年12月28日,公布為祠廟類一級古蹟。孔廟廟門以一“全台首學”的金字橫匾做為登堂之階,在大門左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12字,莊嚴肅穆。

節慶活動

迓媽祖: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每三年台南大天后宮媽祖出巡一次,附近寺廟也要派出神轎、陣頭以壯聲勢。台南大天后宮是台灣最早的媽祖廟,台南“迓媽祖”是台灣最早的媽祖進香及巡遊活動,清鹹豐年間即有紀錄,巡遊的香路超過300公里,範圍涵蓋今天的雲嘉南高地區。扒龍舟:端午節賽龍舟在當地俗稱為“扒龍舟”,台南是台灣最早進行端午節龍舟比賽的地區。在開賽前,必須進行請水神、接龍船、祭江等儀式,比賽結束後還要送水神、收龍船、謝江,並有傳統民俗藝術活動及歌舞表演,十分隆重。做十六歲: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要替當年滿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表示已經成年,從此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父母準備鳥母衣、四果、七星亭、五牲、七碗甜芋等等一套規定的祭品帶孩子祭拜七娘媽廟。此風俗來源於牛郎織女傳說,傳說織女的姐姐們同情兩人的遭遇,便暗中保護他們的孩子,使他們平安長大。風俗流傳,逐漸形成了當地獨有的特色。
下馬碑下馬碑

旅遊攻略

台南孔廟是全台灣歷史最為悠久,保持較為完整的一座孔廟。從興建迄今,歷經10多次修葺,但大致保持舊制。整個孔廟坐北朝南,恢宏莊嚴,是模仿古代宮殿式屋宇而建造,屬南中國式建築。屋頂為傳統的歇山重檐式,黃色琉璃屋瓦,屋脊兩端翹起,十分優美。廟門上一橫匾,上面以金字題寫了“全台首學”四字,筆跡雄渾有力,益增孔廟的莊嚴肅穆。
大成殿是全廟的中心。鄭成功父子時代這裡為國子監,是當時的最高學府,專辦科舉考試。清代改為台灣府學所在,稱作“全台首學”。大成殿的中央供奉著“至聖先師孔子”的靈牌。在靈牌上面的殿樑上,至今還懸掛著許多珍貴的清代皇帝所欽賜御匾,其中有康熙的“萬世師表”、乾隆的“與天地參”、鹹豐的“德齊幬載”、光緒的“斯文在茲”等,重重相疊在一起。與其他孔廟不同的是台南孔廟大成殿既無旁柱,也無迴廊,以伸出厚牆的挑梁支撐。兩旁東西廡則陪祀孔子的72個弟子和歷代先儒先賢的牌位。連線東廡北邊的是禮器庫,連線西廡北邊的是樂器庫,保存著古制的禮樂器,以備祭孔時用。兩廡交於崇聖祠。崇聖祠也叫“聖祖殿”,其中祭祀著孔子五代先祖,以及孔子的兄弟。
在大成殿前有露台,露台前有欞星門,平時緊閉,惟有祭孔大典時才開,典禮完了又即關閉。欞星門東西兩旁有“名宦祠”、“鄉賢祠”、“孝子祠”、“節孝祠”。還有一古樸典雅的“明倫堂”,是儒家講習倫常之理的地方,學生在此由學官教諭、訓導,相當於府學的教室。在明倫堂的正面牆壁上,有八塊趙孟頫體的《大學》全書遺蹟,極為珍貴,僅存4塊。在明倫堂之後是文昌閣,樓高3層,呈塔形布局,是孔廟的最高建築。奉祀文昌帝君,並作為藏書之所。
欞星門外有圍牆,隔開廟(大成殿)和學(明倫堂)。圍牆東西各有一小門,分別是禮門和義路,好象兩個小牌坊,表示著尊禮崇義的夫子之道。欞星門前還有一個向外彎曲的半月形小池,稱為泮池,泮池上有座拱橋,也叫泮橋。古代士子考上秀才,到孔廟祭拜後,要在泮池採摘水芹插在帽緣上,以示文才。如今取消了科考制度,但噴泉依舊,與庭前的綠陰連成一片,成為人們的旅遊勝地。在東大成門外還有座“下馬碑”,為康熙年間樹立,用滿漢兩種文字寫著“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任何人到這裡都必須下馬下車,步行進入孔廟,以示對孔子的尊敬。門外還有一泮宮石坊,為乾隆年間重修孔廟所築,石坊因南門路之闢築,與主體建築分置兩處,蒼勁牌坊矗立一旁,氣勢雄偉,十分壯觀。
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是“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也是台灣的“教師節”,台南市政府都要按照古制在這裡舉行盛大的祭孔典禮,人群聚集,萬人朝拜,莊嚴隆重,十分熱鬧。

交通概況

市內交通:由台南火車站前搭乘1、3、16、17路公車至建興國中站,延文聖路步行左轉南門路即到。
台南孔廟台南孔廟
自駕交通:駕車由台南車站延中山路直行,至市政府左轉南門路,在文聖路右轉即可到達台南孔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