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信物

古代女子信物

六朝以前的情詩,處處可見不加掩飾的真摯與熱烈。三國時繁欽的這首《定情詩》也是如此,詩里一對戀人用各種信物盟誓,來篤定他們的情緣。這些信物都是古代女子的妝私,有一些至今仍是一樣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女子信物
  • 名詞解釋:古代男女確定婚姻關係信物
  • 戒指的意義:戒指是定情信物由男贈予女
  • 信物種類:相思豆梳子玉佩荷包香囊等
  • 原文: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 釋義:何以致拳拳何以道殷勤
基本信息,名詞解釋,戒指的意義,定情物信種類,相思豆,梳子,玉佩,荷包香囊,手鐲,同心結,戒指,簪,釵,裙,纏臂金,耳環,汗巾,花椒,瓜果,頭髮,定情詩,原文,釋義,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古代女子的信物是指是古代男子與女子雙方在確定婚姻關係時,男子送給女子的當作憑證的物品,估計信物的歷史早於情書,如果終止的話,也比情書晚。

戒指的意義

古代未婚姻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讓對面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予女子。
戒指既然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婚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詩》所寫“欲呈纖縴手,從郎索指環”。或許可以說明古代,甚至是現代女子對戒指的那一份難言的情懷,這個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卻最重。滿懷著希望,伸出手來讓心愛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許幸福地戴上一輩子,或許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

定情物信種類

相思豆

相思紅豆芳名遠播,得益於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四言絕句《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此物最相思。”這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維寫給他的好友李龜年的。李龜年因安史之亂流落江南,王維將此詩贈與他,寄託了對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後來,人們用紅豆色艷如血,質堅如鑽的特質去詮釋堅貞不渝的愛情。於是,紅豆便成了愛情的象徵、相思的載體。“中有蘭膏漬紅豆,每回拈著相思憶”的愛意;“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的沉重;“紅豆尚可盡,相思無已時”的長久。紅豆,隱蘊著愛的純真與深切,承載著人們遙遠的相憶思。
相思豆相思豆

梳子

細數常見的愛情信物,最具浪漫意義的莫過於木梳。除了帶給頭皮保健,使頭髮健康美麗的實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掛念對方;梳子還寓意把心結打開,讓煩惱一掃而過;送梳子有私訂終身、欲與她(他)白頭偕老的意思,每天用愛人送的梳子梳理頭髮,代表著雙方的親密關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人對頭髮的重視使木梳成為重要隨身物品,有了七夕傳說以後,木梳逐漸成為必須贈送的愛情信物,千百年來,傳承不斷。
梳子梳子

玉佩

古人愛玉,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古語。《古詩箋》中釋說:“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使“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詩經》中:“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一面殷殷地叮囑女兒些私語,一面戀戀不捨地與其束結羅纓。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這一。
古代女子信物

荷包香囊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古代女子信物
《紅樓夢》里林妹妹也曾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她的情思。
有一回寫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剪了,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么會送人?當芳華不再、紅雨落盡的時候,見香囊猶見伊人,卻只怕寶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卻為誰?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手鐲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
手鐲手鐲
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古代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同心結

古代女子信物
《詩源》里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並送姜氏一枚百鍊水晶針為信物,姜氏啟履
箱,取連理線,貫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素縷表示純潔,而針諧音同貞。
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回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梁武帝蕭衍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宋代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詞。

戒指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讓對面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
古代女子信物
太平廣記》里說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曰:“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已憂思而死,二人遂神會於王氏宅中。

簪,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後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史記·滑稽列傳》里說:“前有墮珥,後有遺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
古代女子信物
中國少數民族有傳統的用簪來固發、美發之俗,其髮簪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
古代女子信物
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古時將絹稱為紈素,“紈素三條裙”指的是絹做的裙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線群幅也。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稱。歷史上曾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裙子,如:彈墨裙、鳳尾裙、月華裙、真珠裙、鬱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狀皆見。”這種以百鳥之羽織成百鳥之狀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創製,並在當時貴族女性中廣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鳥被捕殺殆盡,後被朝廷下令禁止。奢華的貴婦畢竟是少數,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樸素的戴荊釵、著布裙。因此,“釵裙”也是千百年來我國普通女性的代稱。
關於裙子的情愫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武則天一首《如意曲》: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裙子的圖片裙子的圖片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詩是她為誰寫下的呢?一樣身處於千丈紅塵與茫茫人海,人世間的女子哪怕豪氣乾雲如武則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樹,仍舊沒逃得過夜夜綿長的思念,又有誰能躲得過?
魏晉南北朝以前的情詩,處處都可見到不加掩飾的真摯與熾烈,三國詩人繁欽的《定情詩》也是如此,詩里一對戀人用各種信物來見證他們的愛情,每一信物都被賦予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念。詩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經遠離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現在還在相愛的人之間傳遞。
如果說在古代,男子還有接觸外界世界的自由,那么,對那些大多數禁錮在家的女性來說,信物幾乎代表了她們的身心伴著所愛的人神遊外界,讓所愛之人隨身攜帶的信物就起到了使情人睹物思人的作用。

纏臂金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綰臂雙金環”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一種我國古代女性的纏繞於臂的裝飾,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一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的句子更讓人聯想到一個戴著纏臂金的女子於濃睡未醒中,帶出幾許醉意的嫵媚,由此也可見臂釧古代女性容色增輝的效果。
纏臂金纏臂金

耳環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我國女性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用各種耳飾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志》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可知穿耳從三代時起至今不衰的時尚。耳飾又分為耳丁、耳璫、耳環、耳墜等樣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閒情偶記 生容》里將耳飾里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複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環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汗巾

《紅樓夢》里花襲人與蔣玉菡的定情信物就是花襲人原替寶玉做的汗巾,被轉送給蔣玉菡。

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為多籽粒,含婚後“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時的男女有用花椒來作為定情物的習俗。
花椒花椒
<<詩經·陳風·東門》中,就講到一個男子在舞會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為定情物的故事。定情時就說好將來要生很多小朋友,古人在愛情上其實很直白。

瓜果

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講一個男子得到心愛的女子所贈送的木瓜、香瓜、木桃、木李後決定回贈以各種佩玉,表達永結同心的意願。
瓜果瓜果

頭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對身體部位十分看重,認為這也是“孝”的一部分。所以三國里侯惇眼睛被箭射中後,才大呼“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一口將眼睛又吃回去。將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送給心上人,表達無以復加的愛意,頭髮自然最合適不過。所以古時候,女子經常會剪落一束青絲贈送給情郎做定情物。
古代女子信物

定情詩

原文

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
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遊。

釋義

1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明:金花釧 )古代女子的臂釧又稱“纏臂金“,如蘇東坡《寒具》詩:“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早期臂釧實物多出現於北方地區,通常將金銀條錘扁,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八圈,並有花、素之分:鏤刻有花紋的,稱“花釧“,素而無紋的,稱“素釧"無論從什麼角度觀察,所見都為數道圓環,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釧“字的造形從“金“,從“川“,其中的“川“字即象形而來。
2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雲溪友議》寫韋皋與玉簫相戀,依依惜別時韋皋送給玉簫一枚玉指環,發誓五至七年後來娶玉簫。但後來韋皋違約不至,玉簫絕食而死。再後來韋皋成為西川節度使,知此事後悔恨不已,遂“廣修佛像”以贖罪,最後玉簫托生為歌姬,又回到了韋皋的身旁,再續一世的情緣。
3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漢:鎏金點翠花籃耳墜)
最早的耳環以青銅製成,造型也比較簡單。耳墜是在耳環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它的上部是一個圓環,環上綴一組墜飾,因形得名,故曰耳墜。李笠翁在他的《生容》里說,耳飾里小巧簡潔的耳環為“丁香”,繁複華麗的耳環為“絡索”
4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宋:金鑲玉跳脫 )
古代手鐲稱為“跳脫”,《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他的宰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宰臣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說:“跳脫即今之腕釧也。“梁代陶弘景在《真浩》中也記述了仙女萼綠華贈羊權金、玉跳脫的故事。 跳脫的名字在明清以後就漸漸被鐲、釧取代了。
5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古人愛玉,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古語。《古詩箋》中釋說:“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使“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詩經》中:“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描述女兒出嫁時 ,母親一面殷殷地叮囑女兒些私語,一面戀戀不捨地與其束結羅纓。
6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唐長孫佐轉妻子的詩《答外》寫她為給戍邊的丈夫做同心結,以傾訴相思和離情:征人去 年戍邊水,夜得邊書字盈紙。揮刀就燭裁紅綺,結作同心答千里。君寄邊書書莫絕,妾答同心心自結。同心再解不心離,離字頻看字愁滅。結成一衣和淚封,封書只在懷袖中。莫如書故字難久,願學同心長可同。言為心聲,所謂“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結”這個漢字就象是一張“不捨心懷、情用牢結”的網,卻網不盡天下痴兒女故事的萬一,目睹神傷。
7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搔頭是簪的別稱,《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曾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頭,搔頭之名即由此而來。《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一個女子在“聞君有他心”後,傷心欲絕的把情人相贈的玳瑁簪“拉雜催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哀莫大於心死了,何必如此自苦?
8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古代的絹稱為紈素,而裙是從“裳”演變而來。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稱。古代“裙、群“二字同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線群幅也。“漢辛延年羽林郎》詩:“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9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中”同“衷”,白絹是一分纖塵不染的戀戀情懷……
10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遊。
曹植洛神賦》中有“遠遊之文履”,指繡花的鞋子,《後漢書.五行志》中記載漢代婦女出嫁時穿木屐,屐上施以彩畫,並以五彩絲帶系之,以示吉祥。在南朝時,凡娶婦之家須先下絹絲新鞋一雙為聘禮。陶淵明在《閒情賦》里願意做愛人腳下的鞋子“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 疼惜若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