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形態研究方法新探

古代城市形態研究方法新探

《古代城市形態研究方法新探》是2009年8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成一農。

基本介紹

  • 書名:古代城市形態研究方法新探
  • 作者:成一農
  • ISBN:9787509709085, 7509709083
  • 頁數:298頁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叢書名:東方歷史學術文庫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古代城市形態研究方法新探》在以往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現有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城市形態新的研究方法,即要素分析法,並通過具體實例闡述了這種研究方法在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研究中的價值。當然,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的研究並不是只有一種或者幾種方法和模式,而且《古代城市形態研究方法新探》所提出的方法仍處於探索階段,必定存在不足之處,但在中國古代城市的研究成果日漸豐富的今天,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視角肯定會更有助於我們對中國古代城市的認識。

媒體推薦

該書不拘泥於前人舊說,帶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對唐宋時期的坊市制、中國古代地方城市的城牆是否長期存在,以及地方城市的行政等級是否決定城市規模等問題提出了不同於前人的觀點。同時,作者一直在思考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的研究方法,本書就是其近年來不斷研究和思考的結果。當然,成一農提出的“要素研究法”還處於探索階段,在某些方面可能還不太成熟,但其對當前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研究的突破則毋庸置疑,必定會拓展我們對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的認識並糾正一些錯誤觀點。
——王震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正如這本著作導言中所述,雖然當前中國城市形態的研究成果眾多,但只有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才能使這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加深和拓展。雖然成一農提出的“要素研究法”在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但他用這種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已經拓寬了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內容。該書是當前中國古代城市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力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李孝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作者簡介

成一農,1974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歷史地理室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歷史地理、中國古代城市史。199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2000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3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3~200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出版譯著2本,發表論文10餘篇。

目錄

導言 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研究方法新探
一 引子:陌生的中國古代城市
二 以往城市形態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三 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研究的新方法——要素研究法
四 總結
第一章 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研究綜述
第二章 “中世紀城市革命”的再思考
一 “市”
二 “坊”
三 城外郊區的出現
四 總結
第三章 中國子城考
一 子城的定義
二 子城的萌芽
三 子城的產生、普及及其原因
四 子城的衰落與消失
五 總結
第四章 清代的城市規模與城市行政等級
一 清代城市規模的統計
二 城市行政等級是否決定城市規模
三 清代城市規模與城市行政等級的相關性分析
四 對以往城市規模與城市行政等級關係研究的分析
五 總結
第五章 宋、遼、金、元時期廟學制度的形成與普及
一 唐末以前地方城市中的廟學——“學為主體,廟為附庸”
二 唐末、兩宋——文廟的獨立及廟學並立格局的形成
三 遼金時期的廟學——北方廟學的發展
四 元代——廟學制度在邊遠地區的普及
五 總結
第六章 中國古代地方城市築城簡史
一 緒論
二 先秦至隋代——城牆的萌芽和普及
三 唐至明前期——不重視地方城市城牆修築的時期
四 明中期至民國——地方城市城牆的普遍修築
五 總結
結語
附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