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間計

反間計

反間計,是漢語辭彙來自《三十六計》,指的是識破對方的陰謀算計巧妙地利用對方的陰謀詭計進行攻擊對方。

採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上當受騙,信以為真,作出錯誤的判斷,採取錯誤的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間計
  • 出處:《三十六計》
  • 漢語拼音:fǎn jiàn jì
  • 有名故事:周瑜反間曹操與蔡瑁和張允等
釋義,注釋,按語,解析,出處,含義,對策,使用,故事,用計案例,現代商戰套用,孫子兵法,

釋義

反間計 (fǎn jiàn jì) (間:間諜)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內,不自失也②。
反間計之蔣乾盜書反間計之蔣乾盜書
英語翻譯:sowing discord among the enemy

注釋

①疑中之疑:句意為在疑陣中再布疑陣。
②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語出《易經·比》卦。比,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坎上)。本卦上卦為坎為為相依相賴,故名“比”。比,親比,親密相依。本紛六二。《象》辭:“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

按語

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于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曰:“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惠王聞之,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金縱反間於楚軍,間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善於用計的陳平善於用計的陳平

解析

按語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證明反間計的成效。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布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當時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只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火牛陣大破燕軍。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
反間計
採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上當受騙,信以為真,作出錯誤的判斷,採取錯誤的行動。

出處

《反間計》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含義

本計有如下兩種含義:
一、使用“反間”。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反間”來達到獲取情報,擾亂敵人的目的。敵人的間諜之所以有被我利用的可能,就是因為很多間諜都是為敵人所給的錢財所驅使,誰給他錢,他就為誰賣命。如果間諜覺得我們給他的錢比敵人給的優厚,那么他就會轉而為我們服務。所以收買敵人間諜的主要手段,就是“厚賂誘之”。
二、分化離間。就是在敵人之間或內部挑撥是非,引起糾紛,製造隔閡,破壞團結,使之反目為仇。敵人內部如果團結一致,就會形成強大力量,難以戰勝。分化離間要從心理上,即從根本上把敵人分散開來,這時無論是哪部分遇到危難,其他部分都只能袖手旁觀,甚至幸災樂禍。所以分化離間是一種徹底的分敵之法。

對策

防範反間計應注意採取如下對策:
趙匡胤智破離間計 成一代明君趙匡胤智破離間計 成一代明君
一、信息要封鎖。凡屬重要信息,特別是關鍵時刻的重要信息,絕對不能隨便泄露出去,對所有的無關人員都要嚴加封鎖,特別是有可能接觸對方的人員更應該這樣。這樣即使我方的間諜被敵所收買利用,他也無法取得我方的重要情報。
二、間諜要可靠。凡我們派出的間諜,要進行全面審查,不但要求其具有做間諜的基本能力,更要有堅定的立場。所謂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與這裡所講的“慎用”是不同的。
三、情報要推敲。儘管我們派出的間諜不被收買,他所獲取的情報也不一定就是很可靠的。所以對間諜帶回來的情報一定要反覆推敲,在推敲驗證的時候,絕對不能以“自己認為應該如此”來推斷。
四、多方取證印證。同一事或同一地,可以多方位地派出若干間諜,讓他們從不同的側面獲取情報,這樣我們可以將各方面的信息相互印證。

使用

反間計,原文的大意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彆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裡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鄉里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製造和泄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唐代社收解釋反間計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故事

1.周瑜反間曹操
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巧用反間計殺了精通水戰的叛將蔡瑁張允,就是個有名例子。
曹操率領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準備渡過長江,占據南方。當時,孫劉聯合抗曹,但兵力比曹軍要少得多。曹操的隊伍都由北方騎兵組成,善於馬戰,可不善於水戰。正好有兩個精通水戰的降將蔡瑁、張允可以為曹操訓練水軍。曹操把這兩個人當作寶貝,優待有加。一次東吳主帥周瑜見對岸曹軍在水中排陣,井井有條,十分在行,心中大驚。他想一定要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曹操一貫愛才,他知道周瑜年輕有為,是個軍事奇才,很想拉攏他。曹營謀士蔣乾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好友,願意過江勸降。曹操當即讓蔣乾過江說服周瑜。
周瑜見蔣乾過江,一個反間計就已經醞釀成熟了。他熱情款待蔣乾,酒席筵上,周瑜讓眾將作陪,炫耀武力,並規定只敘友情,不談軍事,堵住了蔣乾的嘴巴。周瑜佯裝大醉,約蔣乾同床共眠。蔣乾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不安,哪裡能夠入睡。他偷偷下床,見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來是蔡瑁、張允寫來,約定與周瑜裡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說著夢話,翻了翻身子,嚇得蔣乾連忙上床。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談話,還裝作故意看看蔣乾是否睡熟。蔣乾裝作沉睡的樣子,只聽周瑜他們小聲談話,聽不清楚,只聽見提到蔡瑁、張允二人。於是蔣乾對蔡瑁、張允二人和周瑜裡應外合的計畫確認無疑。
他連夜趕回曹營,讓曹操看了周瑜偽造的信件,曹操頓時火起,殺了蔡瑁、張允。等曹操冷靜下來,才知中了周瑜反間之計,但也無可奈何了。
2.秦國反間廉頗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軍和趙軍在長平對峙,當時趙括的父親趙奢已經去世,趙相藺相如也身患重病,趙孝成王派廉頗帶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孝成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國間諜說:“秦軍最忌諱、最害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做趙軍的將帥。”趙孝成王因此就讓趙括當將軍,以代替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僅憑虛名而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粘死調弦柱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遺留的兵書罷了,並不懂得靈活應變。”趙孝成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主將。
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餘萬趙兵盡降,後被秦軍坑殺
3.韓世忠反間計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勢。主戰的著名將領宗澤岳飛、韓世忠籌堅持抗擊金兵,使金兵不敢輕易南下。
岳飛岳飛
公元1134年,韓世忠鎮守揚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繪等去金營議和。二人北上,經過揚州。韓世忠心裡極不高興,生怕二人為討好敵人,泄露軍情。可他轉念一想,何不利用這兩個傢伙傳遞一些假情報。等二人經過揚州時,韓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隊開出東門。二人忙問軍隊去向,回答說是開去防守江口的先頭部隊。二人進城,見到韓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韓世忠故意讓二人看,原來是朝廷催促韓世忠馬上移營守江。
第二天,二人離開揚州,前往金營。為了討好金軍大將聶呼貝勒,他們告訴他韓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營守江。金將送二人往金兀朮處談判,自己立即調兵遣將。韓世忠移營守江,揚州城內空虛,正好奪取。於是,聶呼貝勒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向揚州挺進。
韓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頭部隊”返回,在揚州北面大儀鎮(分江蘇儀征東北)的二十多處設下埋仗,形成包圍圈,等待金兵。金兵大軍一到,韓世忠率少數兵士迎戰,邊戰邊退,把金兵引人伏擊圈。只聽一聲炮響,宋軍伏兵從四面殺出,金兵亂了陣腳,一敗塗地,先鋒敲擒,主帥倉皇逃命。金兀朮大怒,將送假情報的兩個投降派囚禁起來。
4.皇太極施反間計除袁崇煥
袁崇煥,明末著名軍事家,先後取得過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師大捷等勝利,被皇太極視為起兵反明以來最大的勁敵。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接受高鴻中的建議,準備大舉征明。但在袁崇煥的軍事壓力下,八月,發生了阿山等高級將領率軍向寧遠奔逃的投降未遂事件。十月便發生“己巳之變”,後金皇太極率十餘萬清兵繞境蒙古,由龍井關、大安口而入攻陷遵化,兵臨北京城下,北京戒嚴。明崇禎帝下令各地勤王,孫承宗全權負責北京防禦。袁崇煥帶關寧軍趕在清軍之前抵達北京。十日內先後取得了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南海子襲營等勝利,這就是歷史上的京師大捷。暫解京城之圍。為了去除這個大敵,後金精心謀劃出一幕反間計,並最終得逞。
反間計
在戰前,據朝鮮史料燃藜史記敘中記載,後金就已經開始針對袁崇煥實施反間計了。“崇煥即誅文龍,虜使滿月介寺到義州,辟左右密語府尹李時英,費勁心機欲殺文龍,今幸使得殺之,願公勿泄。聞者皆笑之。”
在戰爭過程中,後金方面在得知袁崇煥到來後,先是散布流言,曰:“袁督師約我來。(明季北略)”後來在進抵北京的途中,抓獲了兩個太監。“十七日……至明帝牧馬堡駐營……管馬太監二名,及三百餘人,被圍出降。”(滿文老檔)
提督大壩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口稱'我是萬歲爺養馬的官兒,城中並無兵將亦無糧餉,昨日選了一千匹馬去了,還有一二百廢馬。'次日,大清兵挑選百餘匹用。大清兵將春等帶至德勝門鮑姓等人看守,聞大清兵與滿總兵戰,得了馬二百匹,生擒士將一員。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遞,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遞,內言南朝萬曆時節屢次著王喇嘛講和,總置不理,前些年袁崇煥殺了我們些人,我們惱恨得緊,又問毛文龍擒了台土兵,我們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講和要以黃河為界。”(《崇禎長編》卷二十九)
“二十二日,遣歸降之王太監齎和書致明帝。是日,汗率諸貝勒及護軍,環視北京城。”
“二十九日,遣楊太監往見崇禎帝。楊太監以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告明崇禎帝。遂執袁都堂,磔之。”(滿文老檔)
“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巴克什違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
○庚戌。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清太宗實錄)
“都中又喧言崇煥導虜入犯,上甚切齒。先是,虜出獵,擄我多人。中有二璫,上命偵崇煥者,亦被擄。虜視之,知為璫也,乃設一記,佯為袁遺書約犯邊,答云:“知道了,多謝袁爺。”又佯驚云:“乃為璫聞,縛璫亟斬之!”又故遺一奴私放璫歸。璫歸,上其事。〖批云:此用武穆反間之計〗。上再召崇煥入,即下詔獄。此言周延儒親語余者,延儒久與虜比,虜每輸情,故知其言不誣。(明季北略)
“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效,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辭!”(《國榷》卷九十一,崇禎三年八月癸亥,崇禎聖旨)
最終,袁崇煥被崇禎帝以通敵謀叛之罪處死。
袁崇煥的罪證來源:見孫承澤《李錦衣若璉傳》(李若璉傳)
李若璉,字成甫。上林苑番育署人,祖籍新城。...於崇禎元年中武進士,官錦衣衛。...長安士民畏廠衛如虎,見公執公秉正,頌聲載道。
一日,巡捕營獲一木工,謂為督師崇煥奸細。奉旨打問。君問原緝員役,曰:“袁督師現在遼東,即有異志,渠(他)之提塘、承差俱在京,何必用一木匠為奸細?”眾堅以為真。及訊,犯人隨口直認云:“袁督師修蓋衙門,戴方巾,穿白綾袍。知我常在京中,遂差打聽京中有多少人馬。欲起手反叛。”君再四誘問,始痛哭曰:“捕營苦刑,叫如此說,不然駁回,當時夾死。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遼東?”
君據實上報。上令錦衣衛劉僑再審,乃以為真,立付重辟。君失出降二級,回衛。君笑曰:“吾不以人命博一官也。”
朝鮮《仁祖實錄》八年二月(即崇禎三年二月皇太極未回師)前丁丑載:朝鮮的使者朴蘭英到瀋陽,滿清的王公當著他面互相“耳語”,說袁經略果然和我們同心,只可惜事情敗露而被下獄。這樣的事情,怎會當著外國使臣的面而互相耳語,故意讓他聽到。朴蘭英明白他們的用意,只不過想借他而傳言到明朝去,以便儘快殺了袁崇煥,所以他在給朝鮮國王的奏章中說:“此必行間之言也。”直到一百年之後,朝鮮的君臣們在討論明朝覆亡的原因時,還說主要原因是冤殺了袁崇煥(見朝鮮《英宗實錄》六年十一月辛未,即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年)。
存疑內容如下:
根據《崇禎長編》卷三十七,崇禎三年八月癸亥的記載。對袁崇煥的處罰是”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余俱釋不問“
依據《大明律》相關記載 ”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能對應上的只有謀反大逆條目,謀叛條目並無該處罰。所以袁崇煥的罪名應該為謀反大逆,而不是通敵謀叛。又有倖存錄稱袁崇煥為逆督一條,崇禎年間稱魏忠賢為逆璫、逆賢,這是因為魏忠賢以謀反大逆罪處罰。袁崇煥以謀反大逆處罰,那被稱為逆督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袁崇煥的罪名是謀反大逆,那通敵謀叛從何說起呢。即使退一步來說,通敵謀叛的罪名存在,也對袁崇煥的生死無關緊要——反正都是死。
5.袁可立反間劉愛塔
劉興祚(?-1630年)後金人稱其為劉愛塔,朝鮮文獻稱之為劉海,遼東開原人。後被“市夷掠去”到建州女真地區,時為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在建州他以才幹出眾,且“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努爾哈赤器重與賞識,被分到大貝勒代善的正紅旗。他參與了後金進攻明朝挺進遼瀋之戰。以擊敵、追逃等功授備御,並迅速高升,直至副將,受命管轄金州、復州、海州、蓋州,南四衛之地。成為後金國中聲名顯赫的漢官。然而後金殘酷的民族壓迫和奴役,漢人的慘遭蹂躪,深深震動了他未泯的良知,激起強烈的民族大義感,而開始採取對抗行動,“奴欲鋤遼人,興祚多方保全之”。終於萌生逃出後金,報效國家的堅定信念。從此便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棄金歸明之路。他不懼險阻,百折不撓。天啟三年(天命八年,1623年)組織復州民眾逃亡,因事泄失敗後,面對愈加險惡的形勢,仍不退縮、不動搖。
據周文郁所記:“遼陽陷,興祚日抱慷慨,冀得一當以報國。奴欲用火器,興祚設計沮之;奴欲鋤遼人,興祚多方保全之,……癸亥(1623年)春,祚奉奴令守金、復,隨令幕客金姓者潛報登鎮沈有容及當事(袁可立),欲其從海渡師,彼為內應”。
他屢次通書於明登萊巡撫袁可立,表示欲脫離虎口,“自拔”歸明的心愿。當年七月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在向朝廷的奏報中追述了此事的原委:“今二月內,總兵沈有容執有生員金應魁齎到奴酋(努爾哈赤)偽授世襲總兵駐復州劉興祚即劉愛塔密稟一紙,內稱彼欲反正內應,以報中國,因求臣免死加銜牌。臣念遼陽以納降陷城,廣寧以叛官誘敗,興祚之言未可憑信。又思因間用間,實兵家妙用,隨手於二月二十三日寫免死票一紙、加銜扎付一張,付沈總兵轉給金應魁先往。沈總兵於三月十三日率兵出海,相機接應,去迄,其後續接塘報皆雲愛塔於七月來歸也。奴(努爾哈赤)四月間從金州近海盡趕人民退處復州,以王丙之故致奴覺察,將愛塔並李永芳長子械而去,殺其弟劉興仁暨王丙,闔城屠戮,所未盡者悉趕而東,且並永寧、蓋州,俱行趕徙,而四衛已空其三,沿海四百餘里之地奴盡棄之而不敢據”。(《明熹宗實錄》)《滿文老檔》中也留下了上述未遂叛變的片斷記載,足以印證和補充登萊巡撫袁可立的奏報。“奴多用中國叛將防守四衛,而公(袁可立)納劉愛塔之降,以開奴攜二,一時中國叛將被奴誅夷殆盡。虜因棄金復諸城,而舉四百里喪地復歸版圖焉。”(明 首輔孔貞運《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叛將劉愛塔遣金應魁來降,大將沈有難色。公(袁可立)授之官諜,諜中佯為懟詞,若泄之。後復州王丙泄,愛塔事僇及數將,毀金復不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
這次牽連頗廣、裡應外合的反金事變被努爾哈赤迅速鎮壓下去,復州人民付出了兩萬顆頭顱的慘重代價,愛塔與努爾哈赤之間親密合諧的關係上也投上了陰影。在審訊原告王丙和被告劉興祚兄弟等人的過程中,由於愛塔矢口否認,王丙這個民族敗類終以誣告罪被處死,不過同案中愛塔之弟劉興仁也被殺害,當年七月愛塔又被降為參將。不難看出,努爾哈赤處理此案時,在感情上不願意相信愛塔的貳心,而在理智上又不能不相信愛塔至少被牽連進了明臣袁可立的策反陰謀當中。矛盾的心理造成了混亂的判決,努爾哈赤處境的難堪是可以想見的。
袁可立誘降劉愛塔,而劉愛塔又以“狸貓換太子”的“假死”手法騙過後金,後金在此前卻給予劉愛塔優厚的待遇,努爾哈赤竟以姻婿待之。這一滑稽而沉痛的“反間計”使金人老羞成怒倍感屈辱,一直是金人一塊無法癒合的歷史硬傷。滿清取得政權後,康乾兩世大興“文字獄”,不但在自己主修的辮子版《明史》中對曾經影響明清戰爭史的重要人物毛文龍袁可立、劉興祚等人都削而不予立傳,還在精心編撰的《明史·袁崇煥傳》中憑空杜撰了一個崇禎皇帝中金人“反間計”而“冤殺”袁崇煥的情節,以報袁可立策反總兵劉愛塔的史羞,達到慰藉自己和中傷明朝的政治目的。實際上,袁崇煥本非將才,崇禎用非所用,袁崇煥妄言“五年平遼”大話,又怕“軍中無戲言”之威,不得已專事“議和”,矯詔擅殺大將毛文龍,終致誤國亂軍,使局面一發不可收,其罪當死有法可依,與所謂“凡間計”無乾。袁死於“法”而非亡於“計”,明正典刑,信史鑿鑿,無需贅言。
當後金兩次出兵攻明時,劉興祚“俱遣人先報”,使之“得以為備”。最後,痛下決心,於崇禎元年(天聰二年,1628年),拋下老母妻孥,以自焚之計,逃出後金。歸明後積極投入抗金鬥爭,但此時的袁可立已離開登萊,毛文龍和袁崇煥都不能善待劉興祚,“文龍死,歸袁崇煥,皆悒悒不得志。”(錢謙益《特進光祿大夫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行狀》)直到後來袁可立的好友孫承宗重回遼東,才給了劉興祚“用武之地”。次年,官至副將,掌管皮島事務。不久奉命率兵赴永平,與後金激戰中陣亡。
劉興祚人生道路之選擇與歸宿,被史家譽為“興祚逋亡之餘,百計脫歸,有宋李顯忠之風”。表現了一種“不惜破家以殉國的偉大獻身精神”。“就氣節風骨而論”,他“與那些名垂青史、浩氣長存的民族英雄相比卻毫無愧色”。其“愛國精神足以光照千秋,與山河同壽”!
6.岳飛反間滅偽齊
金人滅北宋後,想找個人幫忙看攤子(管一下中原),先以屠城威脅欽宗的少宰張邦昌做偽楚皇帝,結果33天后,金人退兵,張邦昌認為沒危險了,就把皇位交給康王趙構,是為宋高宗。
金人決定再找個看攤子的,於是在1130年立劉豫做偽齊皇帝。後來,岳飛在一戰中俘虜一人,岳飛叫俘虜給劉豫一封關於聯宋抗金的信(一說派一個人去送,故意讓金兀朮半路逮著),俘虜直接給了反感劉豫的完顏兀朮,於是,兀朮報給金國皇帝,於是立馬不讓劉豫做皇帝了。

用計案例

反間計,主要有二方面的含義:一是巧妙地利用敵方的間諜為我方所用,一是當敵方某個將領對本方構成威脅時,故意捏造他為我所用的假證據,以離間對方領導層內部之間的良好關係,使敵方高層最終捨棄這個將領,為我方拔去“眼中釘”。孫子說,“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唐人杜牧在《十一家注孫子》中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忌、段朋率大軍攻打魯國。他們聽說魯國的將領是名不見經傳的吳起時,就很不以為然。兩軍對壘,魯軍黯然不動,田忌暗地裡派人去魯營打探實情,只見吳起正在同軍中最低等的士兵們席地而坐、分羹同食,田忌聽報,大笑說:“將尊則士畏,士畏則戰力,吳起竟然如此低賤,怎么能威服將士呢,我毫無顧慮了。”。田忌又派親信張醜以談和為名,前去魯營探聽情報。吳起很清楚他們的意圖,就故意把精銳的部隊藏於後營,不給張醜發覺;而讓他特意看到魯營里到處是老弱病殘的士兵,士氣萎靡不振;吳起也裝作奴顏婢膝的樣子,請求與齊軍議和。田忌聽完張醜的匯報後,更加輕視魯軍,從而放鬆了應有的警惕性。吳起於深夜裡,親率一隊精銳的兵馬前去齊營偷襲,乘混亂時放起大火,齊軍拚命突圍,又被魯軍的伏兵掩殺,齊軍大敗而歸。逃回齊國後,田忌責怪張醜的情報有假,張醜這才知道:是吳起的“反間計”害了他和齊軍,田忌萬般感嘆道:“吳起用兵,有比孫武、穰苴,我不如也。”。
夢幻西遊中的技能:
效果:使對方進入混亂狀態,每回合會自動攻擊己方隊友,但只能作用於NPC 不能作用於玩家
使用條件:文韜武略技能達到20級
消耗:30點魔法

現代商戰套用

巧借第三者插足達到談判成功
當競爭雙方勢均力敵難解難分時;當一個弱者想與強者抗衡,企圖小魚吃大魚的時候;當談判雙方陷入僵局,毫無進展時,誰率先贏得第三者的協助,誰就把握取勝的機會
美國十大巨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起初,財力、物力、人力十分有限,他夢想壟斷煉油和銷售,可他自然不是亞利加尼德集團等其他石油公司的對手。洛克菲勒的同夥人佛拉格勒頗有心計,建議道:“原料產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的時候才用鐵路,不需要的時候就置之不理,十分反覆無常,使得鐵路上經常沒生意可做,一旦我們與鐵路公司訂下契約,每天固定運輸多少油,他們一定會給我們打折扣。這打折扣的秘密只有我們和鐵路公司知道,這樣的話,別的公司只有在這場運價抗爭中落荒而逃,整個石油產業界就成了我們的天下。”洛克菲勒選擇了鐵路霸主之一,貪得無厭的凡德畢特為合作對象,最後雙方達成協定:洛克菲勒以每天訂60輛車契約的條件換取每桶讓7分的利潤。低廉的運費帶來的銷售價下降,進而使銷路得到迅速拓寬發展。從此洛克菲勒飛黃騰達,向世界最大的集團經營企業邁進。洛克菲勒身為弱者,如果和亞利加尼德集團面對面競爭,必須弱肉強食,但他巧妙地藉助第三者鐵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運價占居運輸的優勢,擠垮同行的競爭,實現了小魚吃大魚、壟斷石油經濟的願望。
美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美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
假如在交易中,有中間人介紹,那么儘量爭取他們的合作,必然最後取得圓滿的結局。如有個公司所有人A先生經過銀行介紹想以200萬美元的代價把他的公司賣給B先生。A先生聲稱:他剛找到一家可以免稅的企業,準備全力經營那家企業,只好忍痛割愛把當時的企業賣給B先生或其它的人。又對B先生說,經營這家公司極為有利,前景又是如何如何好。B先生經過仔細調查,發現這家企業已搖搖欲墜,他向銀行借了很多錢,如果公司賣不成,銀行勢必倒霉,所以B先生決定讓銀行做媒介給他施加壓力。B先生對銀行說:“依目前情況,這家公司頂多值50萬美元,但A先生不會接受這個價,所以你必須幫助我和他好好談談,否則公司破產,你也會跟著遭殃。”銀行認為50萬美元價格十分公平合理,於是從中撮和,最後生意談成。一般來說,中間人希望談判順利進行,否則他得不到分文佣金,利用這點,可設法從他那裡套取訊息,讓他替你打先鋒,使他成為你的同盟。要記住:這些人對整個交易舉足輕重,該給他們的佣金絕不要省。
商務談判商務談判
案例:古爾德設計賺威廉
在美國內戰期間,西聯電報公司在美國處於壟斷地位,其總經理是詭計多端的老范德比。古爾德早就看上了西聯電報公司,只是老范德比不好對付,只好等待時機。老范德比死後,由其大兒子威廉·范德比繼任老闆。古爾德看到時機已到,想出一著妙棋。
他先花了100萬美元開了一條新電報線路,成立了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威廉·范德比意識到了古爾德的威脅,立即派人與他談判。經過討價還價,威廉以500萬美元買下了太平大西洋公司。太平大西洋公司的設備及人馬全都轉入了西聯電報公司。而且,由於知識與技術的原因,太平大西洋公司的艾克特還做上了西聯的總工程師。威廉·范德比十分得意,認為不僅擴大了實力,而且還引進了一員虎將。
後來愛迪生髮明了四重發報機,比原來的電報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西聯公司派艾克特與愛迪生談判。臨行前,威廉叮囑艾克特要用低於5萬美元的價格收買愛迪生的專利。威廉·范德比自以為西聯是一壟斷公司,愛迪生別無他擇,一定穩操勝券。
然而,艾克特是古爾德預先設下的內線。他一邊與愛迪生談判,一邊把談判的進展告訴古爾德。
在談判的第一天夜間10點,古爾德與艾克特一同乘車趕到愛迪生家,把愛迪生請上馬車,然後直奔古爾德公館而去。
一到古爾德家,艾克特忙說:“我今天上午跟你談判的時候,是代表西聯。現在我代表的是現在成立的美聯電報公司。我與古爾德先生願意出10萬美元收買你的專利,而且要請你出任本公司的總工程師,薪水好說。”愛迪生是一科學家,不懂生意經,他覺得這個條件比西聯的好多了,因此就應諾下來。
古爾德在撤走西聯總工程師和掌握愛迪生這張王牌的形勢下,要挾西聯。威廉·范德比大呼上當,幾乎氣死,然而又束手無策,只好同意兩家公司合併,由古爾德任總經理。
古爾德把剛成立的太平大西洋公司賣給威廉,並非投降,其目的是在西聯里安插自己的人馬,從內部搞垮威廉。他一夜之間奪得寶座是由於能抓住時機,利用了愛迪生這張王牌。可以想像,西聯如果不答應古爾德的條件,肯定會走向破產。

孫子兵法

《用間篇》是《孫子兵法》全書中的最後一篇,主要論述在戰爭活動中使用間諜以偵知、掌握敵情的重要性,以及間諜的種類劃分、基本特點、使用方式等等。它是孫子從理論上對前人豐富的用間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是中國古代用間思想體系基本形成的重要標誌。
孫子主張戰爭指導者必須做到“知彼知己”;而要“知彼”,即“知敵之情者”,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用間。孫子認為同戰爭的巨大耗費相比,用間實在是代價小而收效多的好辦法,必須充分運用。 孫子認為,要成為勝利的主宰者,關鍵是看是否能“遍知”(全面了解敵情),是否能“先知”(預先掌握敵情),有沒有真正做到“知彼知己”;而要“知彼”的關鍵,則在於“知敵之情實”,達到這一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巧妙使用間諜。在孫子的眼中,用間是投入較少而回報較多的合算買賣,具有戰略全局的意義。
知已知彼&amp知已知彼&amp
用間有五
《孫子兵法·用間篇》說:“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孫子將用間活動按其性質和特點分門別類劃分為五種。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第一種叫做“因間”,又稱作“鄉間”,就是指利用敵方陣營中的同鄉親友關係打人敵人內部,探訊息,搞情報。第二種為“內間”,即捨得花大本錢,羅致收買敵方的官員充當間諜,如戰國時期秦國賄賂收買趙王寵臣郭開等人,借刀殺人除掉趙國名將李牧。第三種為“反間”,就是用乾坤大娜移的功夫,借力打人,設法使敵人的間諜自覺或不自覺地為我方所利用,從而達到擾亂敵人視聽,蒐集各種情報的目的。第四種為“死間”,就是要心腸如同石頭一樣硬、血液如同冰水一樣冷,“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故意散布一些虛假情報,以犧牲自己方面間諜的代價,誘使敵人上當受騙。第五種為“生間”,就是讓自己的間諜在完成蒐集情報的任務之後,能夠巧妙脫身,平平安安返回大本營報告敵情。
用間原則
《孫子兵法·用間篇》說:“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
間諜活動既然直接關係著戰爭的勝負成敗,而要做好用間工作,真正發揮用間的作用,關鍵的關鍵,又在於在用間的過程中嚴格保密,滴水不漏““事莫密於間”,使得敵人根本無法了解我方用間的動態,掌握我方用間的規律。正因為需要高度保密,所以間諜的人選,不能不是將帥的最親近之心腹,使得為將者十分熟悉他們的性格、才能以及愛好,能夠牢牢地加以掌控;而同時他們也甘心於服從軍隊的整體利益,不計個人的安危得失,矢志不渝地效忠於將帥本人,因此,用間的定位也就只能是“三軍之事,莫親於間”了。
由於間諜工作帶有極大的風險性,隨時隨地有被捕乃至掉腦袋的可能性。為了鼓勵人們解除後顧之優,心甘情願去從事這個充滿危險的行當,有必要在物質上為他們提供最優厚的補償,以報答酬謝他們為國家、為軍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於是乎,便有了“賞莫厚於間”這一原則的確立。在孫子看來,用間如同從事其他軍事活動一樣,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和條件。這些素質與條件,概括起來,就是“聖智”、“仁義”和“微妙”。只有聰明睿智的統帥,才會把用間當做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來認真對待;也只有仁慈慷慨、素孚眾望的統帥,才能贏得間諜的由衷信賴和熱忱擁戴,願意前仆後繼,盡個人最大的努力去攫取敵方的情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