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體育形態岩畫

原始體育形態岩畫

岩畫是一部刻繪在石頭上的卷帙浩瀚的圖畫寫成的民族文化史,是民族文化之源之根之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始體育形態岩畫
  • 作    者:崔鳳祥
  • 出 版 社:人民體育出版社
  • ISBN:9787500938620
基本內容,目錄,作者簡介,

基本內容

基本信息
著 崔星 譯
出版時間: 2010-09-01
版 次: 1
頁 數: 355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藝術>繪畫
內容簡介
岩畫,顧名思義,是鑿刻或塗繪在洞窟、崖壁、岩石上的圖畫。國外稱之為“Rockart”,即“岩刻藝術”“洞穴藝術”。我國統稱為“岩畫”,也有人稱之為“石書”“石刻藝術”“敲鑿藝術”“岩石的報章”“塗抹畫”等。在古代叫“天書”“石坼”“石開”,意思是石頭裂開,古人認為這是神意使石頭裂開。岩畫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與人們的生存環境、社會生活、勞動生產、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緊密聯繫在一起,積澱蘊蓄著先民的情感、心態和觀念。“石不能言最可人”無論外國或中國,都有這樣一個岩畫時期。只是由於地域、民族、進化快慢的不同以及心理素質和文化特徵的不同,因而出現了不同的製作方法和延續時限等差異。 目前,世界五大洲已有70多個國家、150多個地區發現岩畫遺址。它從遠古狩獵時代到近代原始部落,延續了數萬年之久。世界上最早的岩畫首推歐洲奧瑞納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繪畫,以及後來的馬格德林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繪畫。岩畫開創了人類美術的先河,記錄了一種人類不平常的精神經歷,是人類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百科全書。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20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港、澳、台地區)、160多個縣(市、旗)發現了古代岩畫,其中80%以上的岩畫分布在北方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或歷史上曾是少數民族聚居區。

目錄

第一章 原始體育形態岩畫概述
第一節 寧夏岩畫點簡介
第二節 寧夏岩畫製作方法
第二章 原始體育形態岩畫摹繪圖
第一節 狩獵岩向
第二節弓箭手岩畫
第三節 矛刺岩畫
第四節 劍術岩畫
第五節 搏鬥岩畫
第六節 戰爭題材岩畫
第七節 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岩畫
第八節 摔跤岩畫
第九節樂舞岩畫
第十節 巫師岩畫
第十一節 乘騎岩畫
第十二節 遊戲岩畫
第十三節 原始體育器材岩廁
附錄:論文選登
從賀蘭山與北山岩畫看寧夏原始體育文化及其特徵
賀蘭山岩向與古代狩獵文化
原始體育文化的起源與史地環境
賀蘭山岩畫面社會人體運動形態的民族體育文化內含
原始射藝岩畫類型分布考察
史前北方遊牧民族的射箭文化
原始體育文化植根地域性因素考釋
西夏党項族尚武精神在岩畫中的演繹
主要參考文獻
結束語

作者簡介

崔鳳祥,男(1956-),教授,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近年來主要從事體育人類學研究,在全國中文體育類、民族類、軍事類核心期刊發表《賀蘭山岩畫與古代狩獵文化》《賀蘭山岩畫社會人體運動形態的民族體育文化內含》《史前狩獵活動的民族體育文化意蘊與特徵》《原始體育文化植根地域性因素考釋》《狩獵岩畫原始體育文化考略》《史前北方遊牧民族的射箭文化》《原始射藝岩畫類型分布考察》《西夏党項族尚武精神在岩畫中的演繹》等論文。其中《原始體育文化的起源與史地環境》一文入選“2008年奧林匹克科學大會”牆報交流。
崔星,女(1983-),畢業於西北大學。主要從事防災減災及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462003)《寧夏地震誘發黃土滑坡的機理》、浙江省科技廳項目(2008c23015)《颱風誘發滑坡的機理》等課題研究。合著《寧夏地震誘發黃土滑坡圖集》.在核心期刊發表《浙江省武義縣三坑口滑坡分析及減災對策》《公眾應對颱風襲擊的避險體能反應機理》《颱風誘發滑坡災害的機理》等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