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科

卷柏科

土生,石生,極少附生,常綠或夏綠,通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具原生中柱或管狀中柱,根托生分枝的腋部,主莖直立或長匍匐。孢子直徑200-600微米,小孢子直徑20-60微米。配子體微小,主要在孢子內發育。染色體基數x=8,9,10。1屬,卷柏屬Selaginella P. Beauv.。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卷柏科
  • 拼音:juǎn bǎi kē
  • 學名:Selaginellaceae Willk. (1854)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石松綱
  • 亞綱:卷柏亞綱
  • 卷柏目
  • :卷柏科
形態特徵,下級分類,代表植物,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莖具原生中柱或管狀中柱,單一或二叉分枝;根托生分枝的腋部,從背軸面或近軸面生出,沿莖和枝遍體通生,或只生莖下部或基部。主莖直立或長匍匐,或短匍匐,然後直立,多次分枝,或具明顯的不分枝的主莖,上部呈葉狀的複合分枝系統,有時攀援生長。葉螺旋排列或排成4行,單葉,具葉舌,主莖上的葉通常排列稀疏,一形或二形,在分枝上通常成4行排列。孢子葉穗生莖或枝的先端,或側生於小枝上,緊密或疏鬆,四棱形或壓扁,偶呈圓柱形;孢子葉4行排列,一形或二形,孢子葉二形時通常倒置(resupinate),和營養葉的中葉對應的上側孢子葉大長過和側葉對應的下側孢子葉,少有正置,不倒置的(non-resupinate)。孢子囊近軸面生於葉腋內葉舌的上方,二型,在孢子葉穗上各式排布;每個大孢子囊內有4個大孢子,偶有1個或多個;每個小孢子囊內小孢子多數,100個以上。孢子表面紋飾多樣,大
孢子直徑200-600微米,小孢子直徑20-60微米。配子體微小,主要在孢子內發育。染色體基數x=8,9,10。

下級分類

卷柏屬 Selaginella P. Beauv.

代表植物

小卷柏Selaginellahelvetica(L.) Spring
土生或石生,短匍匐,能育枝直立,高5-15厘米,無遊走莖。根托沿匍匐莖和枝斷續生長,自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1.5-4.5厘米,纖細,直徑0.1-0.2毫米,根少分叉,無毛。直立莖通體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莖下部直徑0.2-0.4毫米,具溝槽,無毛,維管束1條;側枝2-5對,不分叉或分叉或1回羽狀分枝,分枝稀疏,莖上相鄰分枝相距2-3厘米,葉狀分枝和莖無毛,背腹壓扁,莖在分枝部分中部連葉寬3-3.8毫米,末回分枝連葉寬2-3.6毫米。葉全部互動排列,二形,多少較直徑(葉脈不明顯),表面光滑,邊緣非全緣,不具白邊。分枝上的腋葉近對稱,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1.4-1.6毫米x 0.4-0.8毫米,邊緣睫毛狀。中葉多少對稱,分枝上的中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1.2-1.6毫米x 0.5-0.8毫米,緊接或覆瓦狀,背部不呈龍骨狀,先端常向後彎曲,先端具長尖頭到具芒,基部鈍,邊緣具睫毛。側葉不對稱,側枝上的側葉長圓狀卵形或寬卵圓形,外展或略下折,1.6-2.0毫米x 0.8-1.2毫米,先端急尖和具芒(常向後彎),上側基部擴大,加寬,覆蓋小枝,上側基部邊緣不為全緣,上側邊緣具睫毛,下側邊緣不為全緣,具睫毛。孢子葉穗疏鬆,或上部緊密,圓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或分叉,12-35毫米x2.0-4.0毫米;孢子葉和營養葉略同形,不具白邊,邊緣具睫毛,略呈龍骨狀,先端具長尖頭;大孢子葉分布於孢子葉穗下部的下側或大孢子葉與小孢子葉相間排列。大孢子橙色或橘黃色;小孢子橘紅色。

主要價值

該科植物僅有卷柏屬1屬,多具有廣泛的藥理活性與療效,尤其在抗腫瘤、抑菌與抗炎及對血液系統的作用方面較引人注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