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920年,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民大會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畫”,改變大戰期間同英國合作的態度,宣布要採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來取得印度的自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 地區:印度
  • 時間:1920年
  • 背景:民族獨立運動
介紹,甘地主義,

介紹

戰後,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高潮。英國殖民當局採取鎮
壓政策,製造了“阿姆利則慘案”。1920年,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民大會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
暴力不合作計畫”,改變大戰期間同英國合作的態度,宣布要採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來取得
印度的自治。不合作運動的措施包括:印度人放棄英國殖民當局給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對英國人
的立法機關、法院和學校實行普遍抵制;號召家家戶戶恢復手工紡織和抵制英貨;逐步進行抗稅斗
爭。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民眾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到了1922年,由於民眾鬥爭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和國大黨決定停止這
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使印度的民族反帝運動走向低潮。
印度資產階級領導民族運動的指導思想是甘地主義。

甘地主義

甘地主義是在印度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下
產生的一個複雜的思想體系,包括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和經濟思想等。甘地的哲學思想是宗教的泛
愛論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結合;政治思想是爭取印度的自治、獨立經濟思想是提倡手工紡織,
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甘地主張非暴力與不合作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來發動
民眾,反對英國殖民者,迫使殖民當局作出有利於印度資產階級的讓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來
限制民眾運動,防止社會改良轉變為革命,把民眾運動控制在資產階級利益所能容許的範圍之內。
甘地比較重視發動廣大農民積極參加政治鬥爭,促使印度的民族民主運動有了新的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