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鐮齒魚

印度鐮齒魚

命名者(Hamilton,1822)棲息深度50-500公尺中文名印度鐮齒魚有毒魚類否科中文名合齒魚科經濟性是科號科名F187 Synodontidae食用魚類是中國大陸名龍頭魚最大體長40cm觀賞魚類否其他中文名水狗母、粉粘、那哥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印度鐮齒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英文俗名,形態特徵,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英文俗名

Bombayduck;Bombayduck(India);Bombayduckfish;Bombay-duck

形態特徵

延長而柔軟,前部較粗大,向後而逐漸側扁而細。頭中大,背部圓滑,頭長大於體高。吻甚短,前端圓鈍形。眼細小。口大,斜裂;上頜骨末端延伸至鰓孔前緣;兩頜齒呈帶狀,部分彎曲,互不對稱;鋤骨、齶骨及舌上均具齒;口閉合時,頜骨齒向外露。體前部裸露無鱗,後部被細小圓鱗,鱗薄,易脫落;側線中直。背鰭單一,與腹鰭相對,具軟條11-13;脂鰭細小;胸鰭細長,其長大於頭長;尾鰭三叉形。體呈灰乳白色;頭背部及兩側半透明狀,具淡灰色小點。各鰭灰黑色,有時腹及臀鰭色淡。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之深水域,但常至河口域覓食,為中小型底棲魚類。棲息深度約在50-500公尺間。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沿海、台灣及東印度洋海域。台灣分布於南部及西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肉質細嫩,具食用高經濟價值,通常以油炸食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