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巴利語文學

印度巴利語文學

巴利語是流行於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的一種書面語言,是佛教小乘上座部使用的經典語言。

語言,主要作品及內容,其他作品,流傳,

語言

在佛教小乘和大乘所有的部派中,只有上座部保存了一套完整的經典。這一套經典,包括律、經、論三大部分,卷帙繁多。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帶神話色彩的佛祖釋迦牟尼的言行和佛教教義,夠得上叫作文學作品的為數不多。

主要作品及內容

《律部》主要條例是和尚和尼姑的清規戒律;其中夾雜著一些小故事,有的故事內容新奇,敘述生動,頗有一些文學意味。《經部》絕大部分是說教,記載了佛陀弟子所述佛陀的言論和事跡。這一部共包括五大部分:《長部》、《中部》、《雜部》、《增一部》和《小部》,大多數不能算是文學作品;但是在這些經典中包含著許多寓言、童話和小故事,它們都來自民間,是第一流的文學作品。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最值得重視的是《小部》,其中有許多獨立的經典,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比如《法句經》、《無問自說》、《經集》、《上座僧伽陀》、《上座尼伽陀》、《本生經》等等。《法句經》有漢文譯本,都是詩體,與巴利文大體相同。這個譯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維□難等翻譯的,有些小詩,頗有情趣:“所行非常,謂興衰法。夫生輒死,此滅為樂。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壞,人命亦然。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經集》中有一些文學作品。《上座僧伽陀》和《上座尼伽陀》,作者有名有姓,但不一定可靠。尼姑詩中,有的訴說自己本是妓女;有的訴說三次嫁人,都被遺棄,不得已而出家;有的訴說自己整天推磨,挨丈夫的罵。這些詩篇真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本生經》文學價值最高。《論部》所收各經,幾乎都是討論煩瑣哲學教條的,沒有文學意味。

其他作品

巴利文三藏以外有一些書,頗有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比如《大史》、《島史》,其中最著名的是《彌鄰陀問經》,漢文譯本叫作《那先比丘經》,不一定是從巴利文直接譯過來的。這一部佛經敘述佛教和尚那先同國王彌蘭談話的內容。那先回答國王提出的問題,有很多富於文學意味的非常生動的比喻,這部經書被公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流傳

巴利文三藏由斯里蘭卡傳至泰國、緬甸,沒有固定的字母,僧伽陀字母、天城體、緬甸字母、泰文字母都使用。近百年來又使用拉丁字母。漢文只有少數幾本根據日文譯本轉譯的經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