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公魚

印尼側帶小公魚(學名:Stolephorus tri,又稱印尼小公魚,俗名公魚)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鯷科側帶小公魚屬的其中一魚類。頭中等大,前端稍鈍。吻短於眼徑。眼前上位,距吻端甚近。鼻孔小,位於眼的前上方。口大。口裂斜,達於眼的後下方。上頜前端略突出。鰓蓋薄,腮孔大。體被小圓鱗,容易脫落。鱗片上有4-5條橫溝線,環心線細。腹鰭前的腹緣上有5個骨刺。背鰭始於腹鰭起點的後上方。起點約介於吻端和尾鰭基的中間。臀鰭始於背鰭基的下方,其基部之長約等於頭長。胸鰭長約等於自眼緣至鰓蓋後緣之間的距離。腹鰭完全位於背鰭的前方。尾鰭深叉形。身體白色,體側有銀白色光澤的縱帶,尾鰭淡綠色,其它各鰭白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印尼小公魚
  • 別稱:公魚
  • :動物界
  • :硬骨魚綱
  • :鯡形目
  • :魚是科
  • :小公魚屬
生活習性,形態特徵,經濟價值,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在海里生,,亦能上溯到河裡。

形態特徵

印尼小公魚又稱為屈里銀帶鰶、公魚。背鰭15;臀鰭20;胸鰭12;腹鰭7。縱列鱗38;橫列鱗8。鰓耙19+25。體長為體高4.9倍;為頭長4.7倍。體延長,側扁,腹部有骨刺。頭中等大,前端稍鈍。吻短於眼徑。眼大,上側位。口大。口裂斜,達於眼的後下方。上頜前端略突出。上頜骨末端伸達鰓孔。兩頜、齶骨有細小牙。鰓孔大。假鰓顯著。鰓蓋膜彼此微相連。鰓蓋條11。鰓耙長於鰓絲。體被圓鱗。腹緣骨刺5個。背鰭始於腹鰭後上方。胸鰭長約與眼後緣到鰓後緣的距離相等。腹鰭位於背鰭的前下方。尾鰭深叉形。體呈白色,體側有銀白色的縱帶。

經濟價值

數量較少,可供食用。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南海;國外見於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中印半島及印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