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薩

卡諾薩

義大利北部古城堡。位於亞平寧山脈東北麓,西北距帕爾馬27公里。城堡於公元十世紀中葉建在一個高地上。歷史上曾是控制倫巴第平原和通往羅馬道路的要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諾薩
  • 屬性:義大利北部古城堡
  • 位於:亞平寧山脈東北麓
  • 建立時間:公元十世紀中葉
卡諾薩之辱,最終勝利者,

卡諾薩之辱

自從查理大帝於公元800年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以後,竟使羅馬教皇有了與世俗政權爭權奪利的資本,從而導致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政教之爭。在薩利安王朝亨利四世(1056-1106年在位)統治時期,這場政教之爭最為激化並最終導致戰爭。
1075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Gregory VII)趁德國國內局勢未穩之際,命令亨利四世放棄任命德國境內各教會主教的權利,宣布教皇的地位高於一切世俗政權,甚至可以罷免皇帝。對此,亨利四世以召集德意志主教會議,宣布廢黜教皇相對抗。於是格列高利七世發布敕令,廢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對他的效忠誓約。與此同時德國國內以土瓦本公爵魯道夫為首鬧獨立的一些諸侯宣稱,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寬恕,他們將不承認他的君主地位。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亨利四世再也無法顧及自己高貴的皇帝身份,演出了一場德國版的“負荊請罪”。
這位德皇決定暫時委屈一下自己,前往義大利北部托斯坎納伯爵夫人的卡諾莎城堡(Canossa),以向隱居在那裡的教皇懺悔請罪的方式來爭取時間。1077年1月,年僅26歲的亨利四世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滿地白雪的卡諾莎城堡的院子裡。根據習慣,年輕的德皇赤足披氈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懇請教皇接見,並原諒他這個認了罪的人。而格列高里七世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人的兒子,硬是讓高貴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盡了精神上的侮辱後才出來恩賜給這位懺悔者一個赦罪的吻。

最終勝利者

從表面上看,教皇格列高里七世是這場鬥爭的勝利者。而真正的勝利者卻是亨利四世。因為此後反對他的諸侯們就失去了另立皇帝的藉口。而且人民也同情他並站到了他的一邊。亨利四世得以有時間平息以魯道夫為首的諸侯反對派。1080年,魯道夫在戰鬥中死去。亨利四世立即揮戈南下,將矛頭直指義大利,準備以武力血洗“卡諾莎晉見”之辱。1084年,德皇大軍攻陷羅馬。格列高里七世匆忙出逃。亨利四世遂另立新教皇克雷門三世。次年,格列高里七世在孤獨中客死義大利南部的薩萊諾。一種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實用主義氣度使亨利四世終於笑在最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