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施米特-魯特勒夫

卡爾·施米特-魯特勒夫

德國畫家。曾在德勒斯登理工大學學建築,並與凱希納、海格爾(Erich Heckel,1883—1970)等創立橋社。1931年成為柏林普魯士藝術學院院士。1941年其作品被納粹指責為頹廢派而遭禁止。畫風受凡·高、蒙克的啟示,排斥理論,長於大膽而有力的構圖,並試用純粹色彩作畫,屬表現主義。作品有《在餐桌旁》、《互訴怨苦》、《田野風光》、《洛夫托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施米特-魯特勒夫
  • 外文名:Karl Schmidt-Rottluff
  • 國籍:德國
  • 身份:畫家
生平,特點,作品,

生平

德國藝術家,Karl Schmidt-Rottluff ,1884年生於克姆尼茨的魯特勒夫。同埃里希·海格爾是好友。1905年隨他到德勒斯登理工大學學習建築學。他們自學成為畫家。後遇到恩斯特·路德維格·基爾希納,三人共同創建了“橋社”。1911年“橋社”全體人員遷居柏林,但1913年5月該組織解散。卡爾·施米特-魯特勒夫一直留在柏林直到去世。他夏天常到波羅的海海濱進行創作。1915-1918年服兵役。1931年成為柏林普魯士藝術學院院士。1933年被誣衊為“退化了的藝術家”,1941年被禁止創作。1943年他的畫室被英美轟戰機炸毀。1947年應聘在柏林美術學院任教。1967年在柏林達萊姆主持了由施米特·魯特勒夫捐款修建的“橋社”博物館開館典禮。1976年在柏林去世。

特點

施米特-魯特勒夫是“橋社”藝術家中畫風最嚴謹的一個。繪畫主要表現他所見所聞的客觀對象,並努力以完美的方式描繪它們。手法概括、施色沉著有力。像其他德國表現主義畫家一樣,他的繪畫構圖理性、意念和目的起著巨大的作用,但主要表現的東西是感情。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由於畫家與德國木刻版畫的傳統表現形式有直接的聯繫,他創作的木版畫輪廓簡練(其繪畫、雕塑和金銀飾品也是如此),常使人聯想到野蠻的原始社會。這表現了他對當時重新興起的非洲“原始藝術”的理解和表現主義的“革新精神”。這位藝術家還用催人覺醒的宗教題材的木版畫來反映戰爭。1927年,當他意識自己的“狂飆突進時期”即將過去時,創作了最後一批木版畫。在後來的艱難歲月里,他主要創作一些水彩畫和水墨畫。
卡爾·施米特-魯特勒夫

作品

卡爾·施米特-魯特勒夫
戴單眼鏡的自畫像
1910年所作的《戴單眼鏡的自畫像》,充分反映了其粗放簡潔的繪畫風格。畫家在畫中身著高翻領綠色毛衫,留著鬍子,戴著單眼鏡,一副傲慢自得的氣派。由此我們可看出這位表現主義畫家的個性特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幅畫也如實反映了橋派畫家的性格特徵。在這個畫面上,人物被安排在一個抽象的背景上,紫色的帘子向兩邊展開,在畫的中央留下一個黃色的“洞口”。畫中的色彩濃重而明快。不同的顏色並置在一起,在強烈的對比中互相激盪、衝突,產生不和諧之感。畫中粗糙的筆觸,不僅反映出表現主義那種激越的情緒,而且顯示出對於一切程式化的傳統繪畫規範的有意否定。
羅莎肖像
1911年
羅莎肖像羅莎肖像
84×76厘米 (油畫)
(德)柏林“橋社”博物館藏
人物深紅色的面龐,綠色的衣服和深藍及黑色的帽子,非常精彩地表現了繪畫的戲劇性。這種濃重而粗獷的色彩,與野獸派畫家蒂斯的施色方法有些相似。
在德國表現主義畫家中,施密特-路特魯甫的繪畫具有獨特的氣質,他經常運用不和諧的色彩作畫,揭示出一種內心激盪的情緒。在創作肖像畫時,畫家經常用綠、深紅及黃色來描繪人物形象,此肖像就是這樣的作品
漢堡的彼得鐘樓
1912年
漢堡的彼得鐘樓漢堡的彼得鐘樓
84×76厘米 (油畫)
私人收藏
此圖以簡練的表現方法描繪出鐘樓及右邊的建築物,鐘樓用紅、黃、綠色,樓房用黃色,在晦暗的夜空襯托下,顯得鮮明突出。這種大膽的運用色彩是施密特-路特魯甫的藝術特點之一。他善於用鮮明的藍、深紅、黃和綠色同時並置在畫面上,使之互相激盪,產生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
幾個幾何形色塊構成了建築結構,這說明施密特-路特魯甫主要強調形式和色彩,而不追求準確地表現客觀對象,單憑自己觀察事物的方式去創作;也不是根據客觀的彩色去塗繪,而是把色彩在光的影響下的變幻畫在畫面上,因此他的繪畫作品的色彩效果與客觀對象完全不同。施密特-路特魯甫的創作題材是周圍的日常生活,如肖像、風景、街景和裸體像。在表現這些題材時,他善於運用抽象結構和洗鍊手法描繪對象。
三個裸體姿勢
1913年
三個裸體姿勢三個裸體姿勢
98×106厘米 (油畫)
(德)柏林國立畫廊藏
此圖《三個裸體姿勢》是用平塗勾線風格的裸體和風景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在空曠田野里的裸體成為純潔生命的一種體現。
施密特-路特魯甫也經常畫以風景為背景的裸體像。他潛心探索動作迅速變化的裸體模特兒的特點,這對確立他特有的表現形式很有幫助。風景則是激起情感的方式。這種情感擺脫了原來方式的束縛,以抽象結構和色彩表現出來。色彩對情緒的影響是創作繪畫的靈感。他首先運用色彩平塗,物體通過色彩逐漸形成。
拿著玩偶的裸女
1910年
拿著玩偶的裸女拿著玩偶的裸女
65×70厘米 (油畫)
私人收藏
此圖用勾線平塗的方法描繪出斜臥在上的裸女形象,她的赤裸身軀在黑邊紅底床單的襯托下,顯得透明發亮,十分引入注目。
房屋
1910年
房屋房屋
87×94.5 厘米 (油畫)
(德)柏林國家畫廊藏
不加調和的桃紅和天藍相間的地面占據畫面的大半部分,黃山牆和綠樹與地面互相呼應,天空的天藍色與地面的天藍色,左側房屋的桃紅色與地面的桃紅色又互相對稱,使整個畫面顯得明快開朗,諧調統一,給人以一種歡悅感。
施密特-路特魯甫是“橋社”中最大膽的色彩畫家。他經常用鮮明的深紅、藍、黃和綠色同時並置於畫面上,使之相互襯托,相互激盪。
海灘傍晚
1919年
海灘傍晚海灘傍晚
86.4×100厘米 (油畫)
(美)底特律美術學院藏
這幅《海灘傍晚》是大自然動盪不安和恐怖情緒的形象描述。畫面的氣氛使人感覺到:傍晚降臨,寧靜時刻雖然來到,但危險也在迫近。從人物造型來看,施密特-路特魯甫吸收了原始藝術、非洲黑人木雕及立體主義繪畫的因素。但就實質而言,畫家直接繼承了德國傳統木刻版畫的表現形式。色彩對比強烈,形象概括簡潔,構圖簡單明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