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氏宗祠

卞氏宗祠

卞姓宗祠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卞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便倉枯枝牡丹園便倉鎮在鹽城市南,方圓不足10平方公里,人口不過萬。這裡卻以其“枯枝牡丹”的獨特秀色,飲譽古今。這一事物不僅被李汝珍寫進小說《鏡花緣》,如今還建成一座“枯枝牡丹園”,保存了稀世珍品,蔚為奇觀。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一座座宗祠書寫著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讓人感受到他們變遷、發展的軌跡。

基本介紹

卞姓宗祠簡介,四言通用聯,卞姓典故趣事,相關牡丹介紹,

卞姓宗祠簡介

姓氏源流
卞(Bià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吾融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相傳黃帝有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吾融的兒子姬明被封在卞國(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的卞橋鎮),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遂成卞氏。按《呂氏春秋》載,在商朝之際,湯與伊尹計謀功伐夏桀時,有個叫卞隨的名士,因拒行湯王之計而投水自盡,卞隨的子孫就以卞為姓,形成最早一支卞氏。可見卞氏起源於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
2、出自曹姓,為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鐸的支庶子孫卞莊子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時,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鐸於曹(今山東省曹縣),世稱曹叔振鐸,其後以曹為氏,遂成曹姓。後來叔振鐸的支庶子孫中有個勇士名莊,在魯國做官,又被封於卞邑(在今山東省袞州,泗水一帶)。爵位為子,故時稱卞莊子,又稱為弁莊子。因此卞莊子的後代就以封地“卞”為姓,亦為弁氏,形成了卞姓的一支。這么說來,曹、卞兩氏很顯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相傳,在山東和江蘇一帶,至今仍有曹、卞二姓不相聯姻的習俗,看來倒的確是“事出有因”的(曹操和卞夫人除外)。卞姓後來在濟陰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濟陰望。
得姓始祖:卞隨。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國歷史上便已經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現,那就是記載於《呂氏春秋》上的卡隨:“湯遂與伊尹謀夏伐桀,克元,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後之代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詢我,吾不忍數聞也。’乃自投於潁水而死。”據此,卞氏是高士卞隨的後代,夏朝末年商湯遂與伊尹聯合討伐夏桀,大功告成要將天下讓給卞隨。卞隨推辭不受,並投於潁水自殺而死。卞隨的子孫就以卞為姓,稱為說氏。故卞氏後人奉卞隨為卞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缺)卞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是我國當代第269位姓氏。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國歷史上便已經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現,那就是記載於《呂氏春秋》上的高士卞隨。據該書的記載,這位卞隨的事跡是這樣的:“湯遂與伊尹謀夏伐桀,克元,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後之代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 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詢我,吾不忍數聞也。’乃自投於潁水而死。” 到了大約3000年以前的周代,現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又出現了另外一支卞姓,那就是《姓纂》所記載的:“曹叔振鐸之後,支庶食采卞曹叔振鐸之後,支庶食采於卞,因以為氏,魯有卞莊子,楚有卞和”,以及《廣韻》上所同樣指出的:“周曹叔之後,曹之支子封於卞,遂建族。” 曹叔振鐸,是周武王之弟,他是後世曹姓的始祖,而卞氏又分自曹氏,這么說來,曹、卞兩氏很顯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相傳,在山東和江蘇一帶,至今仍有曹、卞二姓不相聯姻的習俗,看來倒的確是“事出有因”的。“和氏之璧”,在國人的心目中,可以說是大名鼎鼎。當年趙國的藺相如,曾經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以過人的勇氣和智慧,為它創下了那一頁膾炙人口的“完璧歸趙”的史典。而這件至寶,正是由春秋時代的楚國人卞和所發現的,所以才會被名之為“和氏之譬”。
歷史名人
卞 隨:夏朝末年人,卞氏得姓始祖。當時湯打算伐桀,去找卞隨商量。卞隨說:“這事與我無關!”或者是說“關我屁事!”湯滅夏後,要把天下讓給卞隨。卞隨說:“當初你小子已經定好伐桀的計畫。你假模假樣地找我商量,目的是把謀反的罪責推給哥們;現在你小子得了天下,又揚言要讓給我,只是為標榜自己沒有獨占天下的野心。我***真不幸!交了你們這幫不講道義的朋友。”卞隨覺得生不逢時,竟然投河自盡了。
卞 和:春秋時楚國人。荊(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因獻玉而聞名古今。《韓非子》載,卞和在荊山得一玉璞(南漳縣巡檢山區,現有玉印岩,傳為卞和得玉處),獻給厲王,厲王使人鑑別,說是石頭,有欺君之罪,斷其左足。到武王(約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獻玉,武王使人鑑別,仍說是石頭,又斷其右足。後來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慟哭於荊山下,文王派人去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戮之而漫(欺騙),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寶玉。因此稱“和氏璧”。卞和以功封為零陽侯。《史記·卷八十一》所說的“完璧歸趙”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獻之寶玉。
卞 敦:晉代尚書,字仲仁,卞壼從父兄。弱冠仕州郡,後從討王敦,官拜尚書,以功封益陽侯。謚敬。
卞 莊:春秋魯國卞邑大夫,有勇為,一次能殺死二虎。齊人慾伐魯,懼莊子不敢逞。漢朝時,因避明帝(劉莊)諱,改莊為嚴。或稱為卞嚴、卞嚴子、弁嚴子。
卞 粹:晉代中書令,字玄仁,冤句人。剛直不阿。後拜右丞相,封成陽子。齊王司冏輔政,為侍中、中書令,進爵為公。
卞 壼:晉代政治家,卞粹之子,晉明帝侍中、尚書令,以功封建興縣公。後贈壼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貞,祠以太牢 。
卞 彬:字士蔚,晉代濟陰冤句人,中領軍卞嗣的孫子。他在宋齊都做大官,《全齊文》卷二十一收有他的《蚤虱賦》一首,是談跳蚤和虱子的。他說:“余居貧,布衣十年不制……為人多病,起居甚疏,縈寢敗絮,不能自釋,兼攝性懈惰,懶事皮膚。澡劇不謹,浣沐失時。四體[宮毛][宮毛],加以臭穢,故葦席蓬纓之間,蚤虱猥流。”卞彬身上虱子多,虱子繁殖又快,他又“不勤於浦討”,虱子越來越多,諺云:“虱多不癢”,但卞彬還是十分癢的。他不去捉虱子,卻寫了這篇《蚤虱賦》,炫耀自己髒、懶、多虱蚤。被清代的嚴可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卞 敏:清代女畫家,秦淮人。為畫家卞賽之妹,善鼓琴,精於蘭竹。
卞 瑛:字渭珍,原住江蘇常州府武進縣城西南四十里的升西(也作勝西)鄉,他讀書未就,又懶於耕作,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違背雙親出遊,東南西北辛苦備嘗。行至山東濟寧時,被一位在孔子後裔處當幕僚的蘇州人錢某招為女婿,後隨錢某進京師,又被一位總戎馬某延為西席。康熙五十四年馬某移調天津,他也攜眷相從,並定居於天津。卞瑛有三個兒子,長子亦如乃父,中年出遊未歸,次子傳五世而絕,只有三子人丁興旺,天津鄉祠卞氏都是這第三門後裔。卞氏發家始於第四代(從卞瑛起計)卞宗禮兄弟三人開設隆順號,時在嘉慶初年。第五代卞樹堂兄弟四人繼續經營,老四卞樹榕又增設隆順榕藥店,時在道光初。隨著天津開埠,卞家商業更加發達,增設茶莊、糧行、銀號等,成為地方巨富。
卞大亨:宋代學者,字嘉甫,泰州人。由鄉舉入太學,升上命。精醫卜之書,著有《松隱集》等。
卞仲子:元代畫家,其子卞珏,頗善畫,綽有父風。
卞思義:元代詩人。1338年前後光州志伊書院主講,工於詩,以《鐵笛詩》名世。
卞文瑜:長洲(今蘇州)人。字潤甫(約1576-1671),號浮白,又號花龕。明代畫家。善畫山水小景。畫史稱他曾從董其昌學畫,其法黃子久、吳鎮,筆墨蒼秀。有些畫風格近似“蘇松派”的趙左。筆致雅秀、逸趣橫生,作樹石枝幹常用中鋒勾剔,顯有古拙凝重之感。傳世作品有《山水圖》冊,藏吉林省博物館;《溪山秋色圖》卷,藏上海博物館;《山樓繡佛圖》軸、《壽煙山水圖》冊,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卞立言:清代棋師,名交恆,江都人。祖孫三代均以奕名。有《奕萃》傳世。
卞玉京,本名卞賽,字雲裝,又稱賽賽,據考可能還有“蕙香”之別號。她原系官宦出身,因父早亡,家道中落,與其妹卞敏一同淪落風塵,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一對出名的姊妹花,而卞賽的名氣略勝,時人因有“酒壚尋卞賽,花底出陳圓”之詠。後來卞賽為女道士,號“玉京道人”,於是有了“卞玉京”這個習稱。(註:“玉京”系道家語,指天界。)
卞祖善: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指揮。1936年出生於江蘇鎮江,1956年由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升入本科指揮系,師從楊嘉仁教授。1961年卞祖善持棒於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現任首席指揮。40多年來,他指揮演出了《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祝 福》、《楊貴妃》等中外芭蕾舞劇;先後在我國首演了米雅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七交 響曲》等。
郡望堂號
1、郡望
濟陰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濟陰國;漢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為濟陰郡。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濟陽郡:晉惠帝(公元290棗306年在位)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定濟陽郡,南渡後廢。故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
2、堂號
證璞堂:系出自《韓非子·和氏》中卞和獻玉璞的故事之典。上世紀30年代,九世卞晉昌纂修的《武進卞氏北遷族譜》,是根據八世卞翊清同治初始修本和卞寶廉宣統初年二修本增訂而成,1930年鉛印行世,凡兩冊。

四言通用聯

勇齊賁育;
德並務光。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大夫卞莊子,有勇力,曾刺殺兩隻虎。一次,齊國準備攻打魯國,因懼怕卞莊子而取消了計畫。“賁育”,指戰國時勇士孟賁和夏育。下聯典指夏代高士卞隨,相傳商湯曾把天下讓給卞隨和務光,二人不受,投水而死。
英存士氣;
德並務光。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宋·卞延之。下聯典指夏代高士卞隨。
璞玉三獻;
台輔六龍。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為是欺詐,被砍去雙腳。文王即位後,卞和抱璞而哭泣,文王派人剖璞加工,果然得寶玉,即命名為“和氏璧”。下聯典指晉代冤句人卞粹,字玄仁,博學而和德行,剛正不阿,歷官尚書郎、右丞相、中書令,封成陽公。他兄弟六人,都官至宰相,世稱“卞氏六龍,玄仁無雙”。
濟陰世澤;
六龍家聲。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晉·卞粹,兄弟六人,並登台輔,世稱“卞氏六龍,玄仁無雙”。
才舉太學士;
功封益陽侯。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學者卞大亨,由鄉舉入大學,升上舍。精醫卜之書,著《松隱集》等。下聯典指晉代尚書卞敦,弱冠仕州郡,後從討王敦,拜尚書,以功封益陽侯。謚敬。
三代大棋手;
滿門名畫家。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棋師卞立言,祖孫三代均以奕名。有《奕萃》傳世。下聯典指元代畫家卞仲子,其子卞珏,頗善畫,綽有父風。
勇猛伏二虎;
剛直號六龍。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魯國卞邑大夫卞莊,有勇力,一次能殺死二虎。齊人慾伐魯,懼莊子不敢逞。下聯典指晉代中書令卞粹,後拜右丞相,封成陽子。齊王司馬冏輔政,為侍中、中書令,進爵為公。其兄弟六人並登台輔,稱“卞氏六龍”。
鼓琴薰風奏;
畫竹璧月清。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清代女畫家卞敏,畫家卞賽之妹,善鼓琴,精於蘭竹。
懷中藏玉璞;
頭上戴銀簪。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楚國人卞和。下聯典指三國魏·卞後。
源自殷商流光遠;
望出濟陽世澤長。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卞姓宗祠聯。
茶香解睡磨鐺煮;
山色牽懷著屐登。
——卞震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卞震詩句聯。
〖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紫閣名公,兄弟流芳奕世;
琴堂賢令,父子繼美當時。
——佚名撰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卞粹。下聯典指南朝宋上虞令卞延之,父子俱為當時名士。

卞姓典故趣事

〖卞和獻玉〗
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有一天在山裏得到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他知道這是難得的珍玉,就捧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叫他的玉工來鑑別這塊玉石。玉工看了看,說:“這只是一塊石頭而已。”厲王為卞和居然敢拿石頭來騙他,就命人把卞和捉去砍斷左腳。厲王死後,武王登位。卞和又捧著那塊玉去獻給武王。武王也叫玉工來鑑定。玉工說:“這不過是塊石頭罷了。”武王也認為被欺騙了,就叫人砍斷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繼位。這時,卞和抱著他那玉石,在山腳下痛哭起來。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淚都哭幹了,最後眼睛都流血了。文王聽到這個訊息,就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遭到鑰刑(砍腳刑罰)的人很多,為什麼你獨獨哭得這樣傷心呀?”卞和回答說:“我並不是因為腳被砍斷而悲傷。我痛心的是:珍貴的玉石卻被認為普通的石頭;忠誠的人倒被說成騙子!”文王知道了以後,便叫玉匠把那塊玉石拿來加工處理一番。果然處理之後的玉石成為一塊稀世的寶玉。這就是著名的“和氏之璧”。

相關牡丹介紹

便倉枯枝牡丹園
便倉枯枝牡丹最稱奇的一點,據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所述:“無論何時,將其枝梗摘下,放入火中,如乾柴一般,登時就可燒著”。每逢花盛時節,這園中的鮮花恰似胭脂凝成,美艷潤澤,芬芳馥郁;那繁密厚實的葉片,也青翠欲滴。然而其枝梗呢,卻如搖曳在寒風中的枯枝,憔悴欲朽,若折取一枝,劃根火柴即可燃著。正如《卞氏宗譜》記載:“牡丹品類不一,此獨以枯枝別之異不在花也,骨則破裂,皮則粗皸,爪之則乾枯,折之則脆。”枯枝牡丹還有一奇,本系春花,有時卻在深秋或初冬時節,竟傲霜鬥雪,忽放紅花,更引得“遊人競賞,車馬頻喧”,不禁“詠之,說之,序之,銘之,贊之。莫不以志其異。”尤其以為神奇的事是,枯枝牡丹正巧盛開在新中國舉行開國大典之時,還有一年,竟開在歡慶我國在聯合國恢復席位之際。這當然是純屬巧合,但人們卻藉此來抒懷,贊其為“神花”。“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這是老將軍張愛萍為重建便倉枯枝牡丹園的題聯。這首題聯形象地概括了枯枝牡丹的變遷。
說到便倉枯枝牡丹的變遷,不可不提及它的原初主人,即卞氏家庭的先祖卞濟之。卞濟之,蘇州楓橋人。宋代官陝西參知政事。為官清正、廉潔。宋亡,隱退姑蘇城。後舉家從楓橋遷至鹽城東溟鎮(今便倉鎮),並攜紅、白兩株洛陽牡丹栽於園內。此時約在公元1275年前後。當時卞氏宅第穿堂四進,從門樓進去,由南到北,依次為門廳、前廳、天井、後廳、天井、寢室,東為廂房。卞濟之把門廳與前廳之間的空地闢為花園,便倉枯枝牡丹即發端於此。後來其孫卞元亨成了花園的主人,他將祖傳的紅、白兩本牡丹分為12株,左紅右白,滿植卞氏宗祠東西兩壇,題名“花神池”。洛陽牡丹本有四種:魏紫、姚黃、五紅、孟白。為什麼卞濟之只攜紅、白兩本呢?據《卞氏宗譜》記載:“植花明志,取其紅者,以示報國忠心;取其白者,以示為官清正。”可見寓意極深。
通常把植物生長逾四百年者稱為寶,便倉牡丹歷宋、元、明、清,以至於今達700年之久,更為珍貴。無錫詩人秦道然觀賞便倉牡丹後,贊曰:“名園花發獨矜奇,九十春光爛漫時。豈為繁華消壯節,偏宜濃麗壓枯枝。風流肯殉濂溪說,物色須憑太白詩。自爾萬金求不得,東南車馬正紛馳。”然而,“車馬紛馳”的賞花盛況,因迭遭戰火,名花幾乎瀕於滅本之災。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後,先後得到恢復和擴建成便倉枯枝牡丹園,並達到了卞氏宗祠原有的規模。近幾年又邀請蘇州古典園林設計師,繪製更大規模的工程總體規劃藍圖。
首期工程即主體花園的興建,已於1985年4月17日竣工。工程總面積為65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60多平方米。新建有典雅的天香亭、奇葩軒,四周有八角迴廊環繞,頗具蘇州古典園林的風格。
今天園內有11株屬於宋、元時期的牡丹舊本,其中有一株系卞濟之親手所植。為使便倉牡丹更加絢麗多彩,又從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地選購450株,包括70多個優異品種移植園內。在花工們精心栽培護理下,這些牡丹已綻蕾吐艷。
根據規劃,今後的便倉枯枝牡丹園,更富絢爛奇幻的景色。正在進行的擴建工程將分期完成。全部建成後,分設有32處觀賞點。凡是新景點,悉依照《鏡花緣》中眾姐妹的芳名而命名。如:探花、暗香、疊采、攬秀、倚霞、仙葩、毓秀、齊芳、臨芳、沉香等12亭,含芳、扶綠、倚香、勁節、奇葩等五軒;芳名、群芳兩堂;延春、清香兩室。此外遠芳榭、韶華樓、冠芳館、留春廊等建築也應運而生。整個建築面積將達2000多平方米,有山有水,有亭有閣,綠蔭如蓋,鳥語花香。古鎮便倉,將是枯枝牡丹及其姐妹花卉的海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