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倉枯枝牡丹園

便倉枯枝牡丹園

便倉枯枝牡丹園便倉鎮位於鹽城市南,人口少 這裡卻以“枯枝牡丹”的獨特秀色,飲譽古今。這一事物不僅被李汝珍寫進小說《鏡花緣》,如今還成一座“枯枝牡丹園”,保存了稀世珍品,蔚為奇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便倉枯枝牡丹園
  • 地理位置:鹽城市南
  • 所屬地區江蘇省
  • 所屬國家:中國
園子歷史文化,園子變遷,園子未來規劃,地圖信息,

園子歷史文化

便倉枯枝牡丹最稱奇的一點,據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所述:“無論何時,將其枝梗摘下,放入火中,如乾柴一般,登時就可燒著”。每逢花盛時節,這園中的鮮花恰似胭脂凝成,美艷潤澤,芬芳馥郁;那繁密厚實的葉片,也青翠欲滴。然而其枝梗呢,卻如搖曳在寒風中的枯枝,憔悴欲朽,若折取一枝,劃根火柴即可燃著。正如《卞氏宗譜》記載:“牡丹品類不一,此獨以枯枝別之異不在花也,骨則破裂,皮則粗皸,爪之則乾枯,折之則脆。”枯枝牡丹還有一奇,本系春花,有時卻在深秋或初冬時節,竟傲霜鬥雪,忽放紅花,更引得“遊人競賞,車馬頻喧”,不禁“詠之,說之,序之,銘之,贊之。莫不以志其異。”尤其以為神奇的事是,枯枝牡丹正巧盛開在新中國舉行開國大典之時,還有一年,竟開在歡慶我國在聯合國恢復席位之際。這當然是純屬巧合,但人們卻藉此來抒懷,贊其為“神花”。“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這是老將軍張愛萍為重建便倉枯枝牡丹園的題聯。這首題聯形象地概括了枯枝牡丹的變遷。

園子變遷

說到便倉枯枝牡丹的變遷,不可不提及它的原初主人,即卞氏家庭的先祖卞濟之。卞濟之,蘇州楓橋人。宋代官陝西參知政事。為官清正、廉潔。宋亡,隱退姑蘇城。後舉家從楓橋遷至鹽城東溟鎮(今便倉鎮),並攜紅、白兩株洛陽牡丹栽於園內。此時約在公元1275年前後。當時卞氏宅第穿堂四進,從門樓進去,由南到北,依次為門廳、前廳、天井、後廳、天井、寢室,東為廂房。卞濟之把門廳與前廳之間的空地闢為花園,便倉枯枝牡丹即發端於此。後來其孫卞元亨成了花園的主人,他將祖傳的紅、白兩本牡丹分為12株,左紅右白,滿植卞氏宗祠東西兩壇,題名“花神池”。洛陽牡丹本有四種:魏紫、姚黃、五紅、孟白。為什麼卞濟之只攜紅、白兩本呢?據《卞氏宗譜》記載:“植花明志,取其紅者,以示報國忠心;取其白者,以示為官清正。”可見寓意極深。
通常把植物生長逾四百年者稱為寶,便倉牡丹歷宋、元、明、清,以至於今達700年之久,更為珍貴。無錫詩人秦道然觀賞便倉牡丹後,贊曰:“名園花發獨矜奇,九十春光爛漫時。豈為繁華消壯節,偏宜濃麗壓枯枝。風流肯殉濂溪說,物色須憑太白詩。自爾萬金求不得,東南車馬正紛馳。”然而,“車馬紛馳”的賞花盛況,因迭遭戰火,名花幾乎瀕於滅本之災。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後,先後得到恢復和擴建成便倉枯枝牡丹園,並達到了卞氏宗祠原有的規模。近年又邀請蘇州古典園林設計師,繪製更大規模的工程總體規劃藍圖。
首期工程即主體花園的興建,已於1985年4月17日竣工。工程總面積為65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60多平方米。新建有典雅的天香亭、奇葩軒,四周有八角迴廊環繞,頗具蘇州古典園林的風格。今天園內有11株屬於宋、元時期的牡丹舊本,其中有一株系卞濟之親手所植。為使便倉牡丹更加絢麗多彩,又從山東荷澤、河南洛陽等地選購450株,包括70多個優異品種移植園內。在花工們精心栽培護理下,這些牡丹已綻蕾吐艷。

園子未來規劃

根據規劃,今後的便倉枯枝牡丹園,更富絢爛奇幻的景色。正在進行的擴建工程將分期完成。全部建成後,分設有32處觀賞點。凡是新景點,悉依照《鏡花緣》中眾姐妹的芳名而命名。如:探花、暗香、疊采、攬秀、倚霞、仙葩、毓秀、齊芳、臨芳、沉香等12亭,含芳、扶綠、倚香、勁節、奇葩等五軒;芳名、群芳兩堂;延春、清香兩室。此外遠芳榭、韶華樓、冠芳館、留春廊等建築也應運而生。整個建築面積將達2000多平方米,有山有水,有亭有閣,綠蔭如蓋,鳥語花香。古鎮便倉,將是枯枝牡丹及其姐妹花卉的海洋。

地圖信息

地址:倉中路102號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