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龍王廟

南龍王廟

南龍王廟始建於明末阿勒坦汗時代,至今440餘年,是老包頭最早的廟宇,也是晉商走西口到包頭建立的第一個廟宇。被譽為“西口之根”“晉商之魂”!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包頭唯一的道教古宮觀!

相傳很久以前,少女金鳳在挖野菜的途中拾到一顆紅果子,食用後竟然懷孕了,後生下一子。令人更奇怪的是男孩出生時頭上長著個小角,金鳳給他取名“玉龍”。玉龍長到十幾歲時,連續三年大旱,使得菜園附近的農民走投無路,只能背井離鄉。“玉龍”見狀,騰雲而去變為一條小金龍,為當地百姓降下雨水。後人為紀念這條善良的玉龍和他的媽媽,於是便在城南他們的家中蓋起這座“南龍王廟”。

南龍王廟一帶因緊貼東河,山西晉商走西口因此地水源較足而在此繁衍生息,為山西晉商發源之地。各行各業的商人也都在廟內供奉自己的行業祖師,如染布業的祖師梅葛二仙,醫藥業的祖師軒轅黃帝,建築業的祖師魯班等等,使得南龍王廟的信仰更加豐富多彩,民眾和諧康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龍王廟
  • 外文名:(內蒙古包頭寺廟)
  • 建寺時間:明後期阿勒坦汗時代
  • 住持 :徐麥涵
概述,歷史,

概述

“南龍王廟”,因其位於當初包頭鎮東南隅而得名,坐落在城內東南菜園附近。作為老包頭最早修建的廟宇之一,這裡是當時農民為祭祀龍王、祈求心愿而建
相傳很久以前,少女金鳳在挖野菜的途中拾到一顆紅果子,食用後竟然懷孕了,後生下一子。令人更奇怪的是男孩出生時頭上長著個小角,金鳳給他取名“玉龍”。玉龍長到十幾歲時,連續三年大旱,使得菜園附近的農民走投無路,只能背井離鄉。“玉龍”見狀,騰雲而去變為一條小金龍,為當地百姓降下雨水。後人為紀念這條善良的玉龍和他的媽媽,於是便在城南他們的家中蓋起一座龍王廟。
南龍王廟
南龍王廟的建廟時間可以推算到明後期阿勒坦汗時代,康熙年間修廟,後又經過多次重修。曾存清康熙五年補修匾額,乾隆年間有正殿三門,東西寮房各五間,建山門、鐘鼓樓等,主供廣濟龍王。南龍王廟一帶因緊貼東河,山西晉商走西口因此地水源較足而在此繁衍生息,為山西晉商發源之地。各行各業的商人也都在廟內供奉自己的行業祖師,如染布業的祖師梅葛二仙,醫藥業的祖師軒轅黃帝,建築業的祖師魯班等等,使得南龍王廟的信仰更加豐富多彩,民眾和諧康泰。
四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南龍王廟度過了歷史的滄桑洗禮。如今國運昌隆,宗教信仰得到落實,為了滿足民眾的信教需求,南龍王廟重新恢復,構想以歷史原貌恢復道教宗教活動。祈願在新的時代,龍的精神能夠遍及九州,龍的傳人能夠將祖先的文明發揚光大。重振晉商精神,讓老包頭的靈魂再次升騰。

歷史

老包頭有一條“南龍王廟巷”,因巷頭東側建有龍王廟而得名。這座龍王廟,就是老包頭的第一座寺廟。南龍王廟是包頭最早修建的廟宇,是最早來到包頭地界定居的農牧民為祭祀龍王而修建的。祈求龍王降雨是早年百姓的共同心愿,龍王也是古代自然崇拜中產生的氣象神。傳說龍王本領非凡,能采雨露之精,能大能小,吸則渤海可枯,施則高原可沒……特別是佛教傳入中國以來,龍王信仰成為民間的重要神靈之一。
南龍王廟具體修建時間不詳,它曾經過多次重修,光緒元年(1875)所立修葺碑《小記》云:“鎮(包頭鎮)之東南隅,舊有龍王廟一楹,系土默特蒙古所建。不知建於何時,有康熙五年補修匾額,越乾隆間,農民漸集,益以禪房、山門、鐘鼓樂樓……”等語。據此可知,早在康熙五年(1666)之前就已建廟。《碑文》還記載 “新廟肇於康熙,修於乾隆,迄今二百餘年矣”。從這兩段碑文看,南龍王廟應該修建於康熙元年至康熙四年之間,也就是1662年至1665年之間。另有碑文記載:太平之世,五風十雨。是知萬物非雨不生,非風不暢。而農家之資風雨為尤切。包鎮舊有龍王廟,為農民祈雨之所,先輩建之於東南巽地,以主風神以降雨,亦此意歟?然廟肇於康熙,修於乾隆,迄今二百餘年矣。
造化日新,物極必變。園行久欲重建,而力不勝,因竭力醵貲千金,付託公行。公行諸君子出其鼎力,慨然主成其事,插田基而拓之增之……正殿五間,山門三間,禪堂香積,以及鐘鼓樂樓皆備焉。南龍王廟一帶因緊貼東河,水源較足,約有數百畝頭等水澆地,後來被山西祁縣喬家在包的復字號買斷,專門種植蔬菜,後命名復盛園,建國後改名解放菜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