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送述古

《南鄉子·送述古》是北宋文學家、詞人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送別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濃情。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後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了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下片則述歸來懷念之情。友人既已遠逝,回家的路上晚風淒清,表達了詞人情真意切的送別之情。全詞寫得情真意切,大氣磅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鄉子·送述古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鄉子·送述古1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2。誰似臨平山3上塔,亭亭4,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5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6,秋雨晴時淚不晴。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南鄉子:詞牌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述古:陳襄字,蘇軾好友,福建閩侯人。
2.不見居人只見城:取自唐代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謂城、人皆不可見。此謂見城不見人(指述古),稍作變化。
3.臨平山:在杭州東北。蘇軾《次韻杭人裴惟甫詩》“餘杭門外葉飛秋,尚記居人挽去舟。一別臨平山上塔,五年雲夢澤南州”,臨平塔時為送別的標誌。
4.亭亭:直立的樣子。
5.歸路:回家的路上。
6.熒熒:既指“殘燈斜照”,又指淚光,比喻貼切新穎。這裡指殘燈照射淚珠的閃光。

白話譯文

回頭看橫亘的遠山,已看不見城中的人影,只隱隱看見一座城。誰像那臨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佇立,迎送往來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風淒清,枕上初寒,難以入眠。今夜殘燈斜照,微光閃爍,秋雨雖停但淚還未盡。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即蘇軾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陳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職,熙寧七年(1074)七月,瓜代期滿,陳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蘇軾追送其至臨平(今餘杭),寫下了這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蘇軾是北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學家之一。他是“豪曠詞風”的代表人物,寫出了許多跌宕起伏、悲壯大氣的詞作。他的離情別緒詞,也是一改他人的柔媚哀怨,寫得情真意切,大氣磅礴,《南鄉子》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此詞中,詞人將山塔、秋雨擬人化,以此表達其在臨別之際的內心感受,雖無纏綿哀怨,卻將讀者帶入離別的傷感情境之中,表現出詞人不凡的文字功力。
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後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了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起首兩句寫詞人對陳襄的離去特別戀戀不捨,一送再送,直到回頭不見城中的人影,而那臨平山上亭亭佇立的高塔似乎翹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調離。這種從眼前實景落筆而展衍開去與由景入情的寫法,不僅使人感到親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來三句寫臨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筆,實則是以客觀的無知之物,襯託詞人主觀之情。“誰似”二字,既意喻詞人不像亭亭聳立的塔,能目送友人遠去而深感遺憾,又反映了詞人不像塔那樣無動於衷地迎客西來復送客遠去,而為友人的離去陷入深深的哀傷之中;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來杭又送友人離去的實際。
下片開始描寫詞人在歸途中思念友人的情態。“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詞人在歸途中,一路都吹著淒涼的晚風,令人感到微微的寒冷。夜晚的枕頭也有些冰涼了,詞人躺在上面輾轉反側而無法入睡。此處描寫營造出了一種淒清孤寂的氛圍,渲染了詞人此時悲涼的心境。“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如豆的燈光發出微弱的熒螢光芒,窗外的秋雨已經停了下來,可是詞人卻無法抑制自己的眼淚靜靜地流淌。這裡選用了兩個“晴”字把雨和淚聯繫起來,比喻貼切而新穎,令讀者更加直接和真切地感受到詞人的思念之苦,令人為他們的分離深感惋惜。
這首詞主要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藝術上的特色首先是景物擬人化,賦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緒,將無生命的景物寫活。其次是襯托,上片“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來送客行”以塔之無情襯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時淚不晴”用秋雨停襯托淚不停。

名家點評

南宋文學家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八引《復齋漫錄》:魯直記江亭鬼所題詞,有“淚眼不曾晴”之句。余以此鬼剽東坡樂章“秋雨晴時淚不晴”之語。
當代詞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送述古途中之景;下片,述歸來懷念之情。文筆飄灑,情意真摯。“回首”兩句,記送行之遠。“誰似”三句,記山塔也知送行,極有情味。“歸路”兩句,記歸路風清及歸來之無寐。“今夜”三句,記人夜之悲哀,雨晴淚不晴,語意甚新。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蘇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