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天主堂

南通天主堂

江蘇南通狼山天主堂是中國天主教十二大朝聖地之一,也是華東地區江北唯一的天主教朝聖地。

基本介紹

前言,歷史簡介,教堂外觀,聖母顯聖事件,

前言

天主教所說的朝聖地,是指聖母(耶穌的母親)或別的聖人,在某地發過聖跡(顯靈),在教徒中廣為盛傳,並得到教會當局認可,才可稱為朝聖地。南通狼山天主堂就已具備了以上的要素。因此,狼山天主堂在全國天主教界具有很高的影響力。
Nantong Langshan church is one of the top 12th pilgrimage in the country,it is also the only Catholic pilgrimage in Jiangbei East .According to the Catholic, the pilgrimage, is Our Lady (mother of Jesus), or other saints,in a place made over shrines (apparitions), can only be called as the Pilgrimage when it is widely known and recognized by the church authorities.Nantong Langshan Church already have the above elements. Therefore, the Nantong Langshan Church is highly influential in the National Catholic Church circles.

歷史簡介

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我國長江入海口北岸,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其城南十公里處的狼山、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合稱‘狼五山’,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風景優美,通稱五山。狼山地區向以佛教聞名,被稱為‘中國八小佛山’之一,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該處更是天主教在中國的一處重要聖地,在其歷史上具有很高的宗教地位與國際影響力,被評為‘中國十二大朝聖地’之一。世界兩大宗教的聖地在狼山交集,呈現出了一幅宗教和諧的優美盛況。
南通天主堂又稱狼山露德聖母堂,位於市區南郊狼山北麓閘橋處,是江浙滬一帶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該堂建於1936年,1937年竣工,堂座西向東,哥德式建築。大堂前建鐘樓一座,高30米。四周裝飾彩畫玻璃,屋面覆蓋黃色琉璃瓦,總面積約5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教徒近千人。為江蘇省天主教五好宗教活動場所,南通市文明宗教活動場所,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清朝中葉,天主教會通州城南的狼山南麓江邊興建起一座‘聖彌額爾總領天神堂’。
1924年,由於長江侵腐,岸堤不時塌陷,百年教堂岌岌可危。時轄狼山堂務的許達卿神父苦於尋找新址之際,正遇狼山北麓地區大戶黃齊詩之妻突患疾病,多方求醫,不得而愈。有一日,黃夫人抬頭仰望天空,忽見聖母於狼山之巔踏雲顯現,並飄灑玫瑰花雨至她家土地,伸腳可觸,黃夫人頑疾頓時痊癒。為表感恩,黃家將自家北麓用地奉獻於教會,許神父隨即將教堂遷至狼山的北麓地區,並改奉‘露德聖母’為新堂主保。
兩年後(1926年)恰逢歷史上第一批六個中國籍教區成立,整個‘揚州以東,揚子江主泓道以北地區’劃歸為新成立的海門教區,耶穌會西滿朱開敏(Tsu Kai-min S.J)神父作為首批華籍主教於10月28日聖西滿瞻禮在羅馬梵蒂岡由教宗庇護十一世親自祝聖,正式成為新教區的主教,狼山堂也迎來了她的新生。
自從狼山堂從山南江邊遷至北麓地區後,尤其是海門教區成立後,就陸續發生了多次‘聖母顯聖’。‘住於狼山教堂周邊的佛教信徒許江氏因聖母顯現而劇病忽愈,獻一露德聖母像於堂內’以及黃齊詩夫人等事件,使得狼山北麓教堂一躍成為國內著名的地區性朝聖地。
到1930年起,上海大通輪船公司還為此特別開通了專輪迎送朝聖的人群。由於原先教堂面積狹小,已經不堪負用,故而在南通總鐸邱一成神父向教區闡述情況後,朱開敏主教便邀請名揚中法兩國、被譽為上海灘最著名的三大建築學大師之一的潘世義先生在原教堂北側設計建造新大堂。
潘公受朱主教邀請後,隻身一人來通,專門負責勘測、設計、建造一融入各式風格精華元素的全新教堂作為狼山聖母的聖殿。經潘公興建打造的狼山教堂的建築特色是近現代與東西方建築風格完美融合的劃時代里程碑作品,其每個環節都有深刻的宗教、時代、民族、文化、地方內涵,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新教堂也是當時南通城與狼山之間的方圓廿余里空曠平原農地民房中最為壯觀華麗宏大的建築。為此教堂落成後,聲名大增。
1937年5月9日舉行落成典禮,主教朱公開敏親自祝聖新堂,並宣布了‘狼山露德聖母堂海門教區朝聖地’的詔書,於堂內設定主教寶座。當天,朝聖的人們從各處湧來,把教堂以及廣場擠得水泄不通,江蘇省長、各地主教及多位中外著名人士也前來觀禮。國家監察院于右任也親書新堂敘文和對聯,懸掛在狼山新堂內,以示祝賀。據史料記載,當時狼山的客棧,城內的旅館,都住滿了朝聖民眾。尤其是上海來的朝聖團,更是包了鴻大、志大兩艘大輪船專程接送。當天的盛況在當時的國內也實為空前。翌年聖母月,朝聖民眾倍增,並有歐美海外來者。過後,普世教會也傳來好訊息,教宗頒賜遐福於狼山露德聖母堂,並在每年聖母月、玫瑰月與各聖母瞻禮節日至狼山教堂、恭敬狼山聖母者可獲‘全大赦’。為此,南通狼山聖母堂的朝聖地位正式確立,並位列‘中國12大朝聖地’之一,同時也是華東長江以北唯一的朝聖地,名溢中外,實屬海門教區與中華教會的最大喜事之一。在往後的歲月到解放以前更有加拿大、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美國等國家的信眾慕名遠隔重洋而來,以求獲得其靈性的滋養。也使得狼山教堂在當時就已名揚世界。
1966年,教堂被南通市光學儀器廠占用,後被狼山制線廠、狼山煤球廠、狼山成教中心、狼山福利廠等單位占用,教堂淪為車間,部分樓板被拆,堂內神父、修女均下放到工廠勞改,宗教活動被迫停止。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占用單位先後搬出,教堂重新回歸教會使用。
經教會整修。1981年12月8日(聖母無原罪始胎瞻禮)恢復活動。此後,將每年12月8日作為狼山堂本堂瞻禮。
1988年,在狼山堂範圍內新建了神父、修女樓各一幢,現海門教區主教在此辦公,狼山堂亦成為主教座堂
1992年,教堂進行了第二次維修,更換了部分琉璃瓦,內外牆重刷塗料,修舊如舊,恢復了原堂面貌
1998年,在教堂南側建兩米多高的聖母像。
2004年,耗資15萬元,對教堂再次進行維修,使教堂顯得更為迷人,深受教友崇敬。狼山露德聖母堂現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通市的一個旅遊景點。
狼山聖母堂經過教區歷任主教很本堂神父的常年重視,並在各界領導、友人的關心幫助下,狼山露德聖母堂在歷經滄桑榮辱過後,逐漸開始恢復在長三角地區的影響力,重新煥發出作為‘中國十二大朝聖地’的功能與功效。
2010年根據熱心專家的建議,市政府支持,海門教區將全力打造、添加、修整狼山聖母堂的聖地氛圍。計畫以狼山堂為母體,把狼山北麓地區打造成國際知名的天主教文化中心。以此弘揚天主教文化,並彰顯博愛與和善的社會主題,從而提高來訪信眾遊客熱愛祖國,熱愛社會,彼此要和睦相處的意識,將來還可以成為創建和諧社會的教育基地與世界級的大型交流活動、學術研討會等使用場地。
狼山聖母堂是蘇北唯一的朝聖地,鑒於各處顯聖朝聖地慣例,為表海門教區特別孝愛狼山聖母之意,在海門教區成立及第一批中國籍主教祝聖八十五周年的年份(2011年),沈斌主教決定將5月9日的開堂紀念日作為專屬恭敬狼山聖母的‘狼山聖母朝聖日’,供海內外教友朝聖,孝愛狼山聖母,使大家能獲得教會‘全大赦’的恩典與狼山聖母的特別恩佑。上海、蘇州、無錫、徐州等地以及本地約有1000多人前來朝拜聖母。包括每年聖母月和玫瑰月,人數更在逐年增加。

教堂外觀

新堂座西向東,建築風格為哥德式,整體呈飛機型布局,地面圖形為十字架形,東西32米,南北12米,總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可容納教友近千人。大堂前建一鐘樓,高30米,頂樓聳立一白色十字架,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屋頂覆蓋黃色的琉璃瓦(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使用黃色琉璃瓦的教堂,當時黃色琉璃瓦是供宮廷皇家建築使用)與十字架相互輝映,顯得非常醒目。堂內西首設祭台,祭台後的假山上立一露德聖母像,四周飾以鮮艷、蒼翠的花草,堂內裝潢精緻,光線柔和,顯露出聖母瑪利亞的慈顏笑容。堂內分上下兩層,上層兩側有廊道,每逢大瞻禮,觀禮台前站滿來賓、教友,後部為唱經樓,可容幾十人的合唱隊。由著名建築大師潘世義先生專門勘測、設計、建造
狼山教堂的建築特色剖析:
1,巴洛克過度現代派的大堂戰鬥機型鐘樓——由於當時面臨中日抗戰一觸即發的態勢,所以把當時的鐘樓設計為戰鬥機型以融合巴洛克元素用現代派風格這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立體樣式呈現出來(有一說,潘世義同胞兄長潘世忠是我國第一位飛行員,曾任大總統顧問,我國第一架飛機便是潘世忠獨自一人駕機從法國飛回,狼山堂鐘樓的藍本即是我國第一架飛機的模型),以表示南通人民的愛國熱忱,不畏帝國主義強權,同時也祈願中國國力早日騰飛。由於南通古有‘崇川福地’之稱,少受戰亂,所以全市尚無抗戰紀念建築,而狼山教堂鐘樓卻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2,中式宮廷古琉璃瓦——由於我國古代建築等級限制,黃色琉璃瓦是宮廷皇家專用,所以除降聖旨特許外,民間禁止使用。而狼山教堂的琉璃瓦是歷史老瓦,全國建築沒有相同的琉璃瓦,是專門特製,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處覆蓋黃色琉璃瓦的教堂,我國第三處民間覆蓋琉璃瓦的建築(其餘兩處為湖北武當山金殿與南京大報國恩寺的琉璃塔);
3,歐式宮廷方形大窗——教堂窗戶的大小形狀在一般情況下,為顯神聖通常採光以昏暗為主,教堂窗戶細長狹小,這當然也是磚石結構的局限。但狼山教堂以歐洲皇宮的大窗戶採光方式使用在教堂上,窗戶方正碩大,這在中國教會也極為罕見;
4,江南庭院式二樓的迴廊——在教堂的二層唱經樓上,其護欄也是融入使用了中國傳統江南庭院的風格,這在教堂建築上也是一個非常罕見的設計;
5,拜占庭式方形大柱子——教堂內的大柱子為拜占庭風格的大方形狀,是潘世義沿用了自己在上海優秀歷史建築‘焉息堂’內的柱形設計,全國天主教歷史教堂內注入拜占庭風格的就此兩座;
6,實景風格的祭台大背景牆——老堂的祭台背景是一面仿山體的牆,山牆上的十八個洞更是體現出聖母18次顯聖的含義,此設計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
7,意境風格的堂頂彩玻璃——教堂內的屋頂一向以圓拱型或尖型建造,但狼山堂採取了平頂的方式,為使教堂內的氣氛,潘世義嘗試了當時尚無人嘗試的屋頂天面吊彩繪玻璃,並在玻璃後裝有大燈,一到盛大節日,大燈在彩繪玻璃內打開將玻璃上優美的圖案照射在地上,讓人宛如之神天國;
8,儒家文化的聖像布置——在歷史上,狼山教堂原奉‘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為主保,後因聖母顯聖遷至北麓後,改奉‘狼山聖母’為主保。天主教會的主保,一個教堂始終為一個‘聖人’。但狼山教堂在新堂翻建的同時,在大門與堂門的通道中段建立一尊‘天神’像,這種前後主保在同一堂區遙相呼應的表現方式很少,顯示了設計師充分融入了我國儒家思想的精髓;
9,哥德式教堂背型——從教堂後面看,建築呈哥德式樣的圓弧形,與中式的屋面、巴洛克過度現代化式的立面完美融合,卻不顯得突兀,這是極少數的建築嘗試與創意。
10,聖經上的宗教數字——狼山教堂內的很多高度、長度、面積等數字都與聖經中記載的數字相吻合,最為標誌的就是大堂的鐘樓高度即是耶穌的年齡—33。

聖母顯聖事件

狼山天主教堂始建於清朝年間,原本狹小無名的教堂自1924年因江坍自狼山南遷入北麓地區後,就開始陸續發生了多次“聖母顯聖”。特別是“住於狼山教堂周邊的佛教信徒許江氏及黃齊詩之妻因聖母顯現而劇病忽愈,獻一露德聖母像於堂內”事件,使得狼山北麓教堂一躍成為國內著名的朝聖地。在當時中國水陸空交通都極其不便的情況下,各地前來朝聖的人數依然眾多並逐年增加。從1930年起,上海大通輪船公司還為此特別開通了專輪迎送朝聖的人群。故而在1936年海門教區朱開敏主教,邀請名揚中法兩國的著名建築學大師潘世義先生在原教堂北側設計建造了教堂。由此,狼山教堂及其所在的北麓地區成為了中國天主教的12大聖地之一,同時也是華東長江以北唯一的天主教聖地而名譽海內外,前來朝聖的人群更是突增數倍。在解放以前更有加拿大、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信眾慕名遠隔重洋而來,以求獲得其靈性的滋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