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布

南通素以產棉著稱,史有“木棉花布甲諸郡”之說,被冠為土布之鄉、藍印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通大布
  • 所屬年代:清代
  • 流行:南通
  • 評價:南通大布
簡介,歷史,評價,

簡介

南通大布
5000年前海安青墩人用陶質紡輪、角質紡輪和骨針等物,開始了原始紡織。宋末,手工紡織崛起。清代,通州土布已蜚聲關內外。光緒十年 (1884)前後,使用印度機制棉紗織造土布,門幅加寬,開始出現色織布和花色布,通州成為清代全國四大手工紡織地區之一。

歷史

南通紡織工業發端於19世紀末,光緒二十一年十月(1895年)籌建的大生紗廠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廠之一;所用的英國紡紗機械,是中國最早引進的外國紡織設備之一。光緒二十七年,大生紗廠開設通海墾牧公司,開創了中國棉紡織企業建立原料基地的先河。光緒三十年建成阜生蠶桑染織公司。光緒三十一年建成資生鐵廠,為南通第一家生產紡織機械的工廠,也是中國最早的紡織機械生產廠之一。
南通棉紡織業的發展促使南通成為南通大布的銷售中心。遠自明初,崇海沙布即為山東幫販負載北馱;閩粵人秋日抵通收花衣,“巨舶千百,皆裝布囊”。南通大布以其精湛的手工織造,獨特的工藝印染,以及粗厚堅牢、經洗耐著的特性,享譽海內外,成為南通歷史上的出口大宗。
據老人們回憶,昔日通州城,商肆輻輳,巨擘雲集,所營均為老三行(花紗布)。四鄉織戶趕夜載布入市;各莊行天未亮紛紛點火列肆交易,形成當年通城早市的一大奇觀——火莊。狼山近郊一帶,更是機杼之聲不絕於耳。南下朝山香客,莫不傾囊抱布而歸。皆為通商坐賈。布的行銷向為外路客幫壟斷,形成威震一方的莊號行幫。北銷關外的關莊布,坐斷東三省布業霸主地位幾達百年。最盛時北銷量年達800萬匹。大生紗廠全年供紗不及其半。巨大的紗布渴求,促使大生不斷增錠張,同時振興了通海地區的鄉土經濟與商貿繁華。南銷的京莊布業則以“南京布”擅名。翻閱150年前英國駐港的商務情報史料,有關“南京布”的記載連篇累牘,足可推見通海大布當年在江南的暢銷場景。即便白蒲所產水巾,最初只是關莊布商促銷的附帶贈品,一度行銷大江南北,尤以安東幫輸往朝鮮為數最巨,產量因之大暢,故以 “高麗巾”名世流傳至今。

評價

南通大布是反映南通地方歷史、民間工藝和民俗的一面鏡子,也是孕育並創造近代紡織名城的珍貴文化遺產。尤其是南通色織土布工藝複雜、構圖講究,充分展現了通海棉農精湛的手工織造技藝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才情,是南通大布中的上品,民間流傳的圖案花型多達6大類120多種,蔚為大觀,代表了南通民間染織工藝的精華和最高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