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七曾

歷史上,人們把生於建昌南豐的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七人合稱“南豐七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豐七曾
  • 外文名:Nan Feng Seven Zeng
  • 人物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
  • 出生地:建昌南豐
  • 朝代:北宋
  • 標籤:文學;思想家;歷史
曾鞏,曾布,曾肇,曾紆,曾協,曾紘,曾敦,

曾鞏

曾鞏(1019~1083) 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郡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鞏自稱家世為儒(《上歐陽學士第一書》),祖父作過尚書戶部郎中,父為太常博士。史稱鞏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20歲後,因文才出眾,受到歐陽修的賞識。歐陽修說:過吾門者百千人,獨於得生為喜。(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二書》)曾鞏少年時與王安石為密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嘉□二年(1057),歐陽修知貢舉,曾鞏考中進士。曾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司法參軍,如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在這期間,曾鞏對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寫過一些敘錄。如《新序目錄序》、《列女傳目錄序》、《戰國策目錄序》等。他不甚滿意劉向,而比較推重揚雄,曾在所作《筠州學記》及《答王深甫論揚雄書》中闡明了他的看法。其後,曾鞏離開館閣,又作了十幾年的地方官吏,頗有政績。為了侍奉親老,曾一再申請內調。後被神宗召見,留在京師,勾當三班院。元豐四年(1081),朝廷認為曾鞏史學見稱士類,宜典五朝史事,任為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擢拜中書舍人。同年九月,遭母喪,去官。次年四月,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逝世。

曾布

曾布(1036~1107)中國北宋大臣。字子宣。建昌郡南豐(今屬江西)人。少年時隨其兄曾鞏學習,登進士第,歷任地方官。熙寧二年(1069),經王安石推薦,受到宋神宗賞識,主管新法的推行工作,與呂惠卿共同制訂免役、保甲等法,卓有成效,升任三司使。熙寧七年,守舊派以皇太后及諸王為首,掀起反變法0,宋神宗動搖。曾布為迎合宋神宗,捏造理由打擊主管市易法的呂嘉問等人,引起新法派內部的分裂,觸怒了王安石,遂出知饒州(今江西波陽)。紹聖元年(1094),宋哲宗親政,經宰相章惇引薦,任同知樞密院事,力贊章惇“紹述”之說,與章惇一起主持對西夏的開邊活動。但在開邊、恢復新法和打擊元祐黨人的活動中,他常與章惇、蔡卞等人持有異議,還阻撓呂惠卿回朝任職。在立宋徽宗時,曾布附和向太后,排斥章惇,升任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後因引用親戚,為蔡京所攻擊。罷相後,屢遭貶責,大觀元年(1107) 卒於潤州。
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魏豪有憑燕》
排遍第一
魏豪有憑燕,年少客幽并。
擊球鬥雞為戲,遊俠久知名。
因避仇、來東郡。
元戎留屬中軍。
直氣凌貔虎,須臾叱吒風雲。
凜凜坐中生。
偶乘佳興。
輕裘錦帶,東風躍馬,往來尋訪幽勝。
遊冶出東城。
堤上鶯花撩亂,香車寶馬縱橫。
草軟平沙穩。
高樓兩岸春風,語笑隔簾聲。

曾肇

曾肇(1047-1107),字子開,號曲阜先生。宋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鞏異母弟。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北宋政治家、詩人。歷任吏、戶、刑、禮四部侍郎。 自幼聰慧好學,師承其兄曾鞏。重儒學,博覽經傳,為文溫潤有章法。容貌端莊,為人忠厚仁義。為官40年,歷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過禮、吏、戶、刑四部侍郎和中書舍人,對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個州、府任地方官時,多有政績,為人稱頌。
曾肇治平四年(1067)中進士,初為黃岩縣主簿、鄭州教授,後調崇文閣校書、館閣校勘兼國子監直講、太常寺同知。到崇文院後對秦漢以來的禮儀之規增補修正,使其完善,同時刪定《九域志》,得到宋神宗嘉許,調國史館編修,進吏部郎中,改右司,為《神宗實錄》檢討。元祐初(1086),任起居舍人,不久為中書舍人。多次諫言朝廷應辯邪正,少宴樂,因意見不合,辭給事中職,以寶文閣待制知潁州(今安徽阜陽),調知鄧州(今河南鄧縣)、齊州(今濟南)、陳州(今河南淮陽)及應天府(今南京)。元祐七年,調為吏部侍郎,又因有關祭祀一事,改刑部,出知徐州、江寧府。
元祐八年(1093)十月,宋哲宗繼位,起用一些舊臣,召曾肇入朝。曾肇建議選用忠信端良之士,防止近臣參政,遭貴戚攻擊,出知瀛州(今河北河間)。紹聖四年(1097),前史官范祖禹等在修撰神宗《實錄》時有譏訕言語,被降罪。曾肇參與修撰,亦被降調滁州。後復為集賢殿修撰,出知泰州、海州(今連雲港市)。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徽宗即位。曾肇復為中書舍人,上疏建議廣開言路,昭雪元祐黨人,改任翰林學士兼侍讀,掌管起草詔令。時有諫官陳灌、給事中龔原以言獲罪,無人敢救,曾肇挺身而出,極力進行辯解。建中靖國元年(1101),因兄布在相位,避嫌拜龍圖閣學士,提舉中太一宮。出知陳州,再任太原、應天府、揚州、定州(今湖北麻城)地方長官。修《哲宗實錄》、《神宗寶訓》、《國朝會要》,提舉中太一宮。後出知陳、揚、定、岳、和州,歷太原、應天府。
崇寧元年(1102),元祐期間的士大夫再度遭貶,曾肇亦被放逐到和州(今安徽和縣)、岳州(今湖南嶽陽),再貶到濮州(今山東鄄城)為團練副使,最後到汀州。四年,得以歸。
大觀元年(1107)卒於鎮江。
事英、神、哲、徽四朝,共40餘年,踐14州,任吏、戶、刑、禮四部侍郎,兩為中書舍人。卒後30餘年才被追封為曲阜縣開國侯,贈少師,紹興初謚“文昭”。明王世貞謂其書“如玉環擁(“九”加“重”),自是太平人物”。
著有《曲阜集》40卷,《西掖集》12卷,《內制》50卷,《外製》30卷,《宸章》25卷,《奏議》10卷,多不傳。清康熙間裔孫曾儼掇拾遺文為《曲阜集》4卷,收入《四庫全書》。傳世書跡有《五十郎帖》、《造門帖》、《近疏帖》、《奉別帖》及滁州《慶厝集碑》石刻等。大多收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事見《曲阜集》卷四附錄《行狀》及《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九有傳。
作品欣賞
《好事近·歲晚鳳山陰》
歲晚鳳山陰,看盡楚天冰雪。
不待牡丹時候,又使人輕別。
如今歸去老江南,扁舟載風月。
不似畫梁雙燕,有重來時節。

曾紆

曾紆(1073-1135)字公袞,晚號空青先生。江西臨川南豐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鞏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詩人、書法家。
初以恩蔭補為承務郎。宋哲宗紹聖年間中博學鴻詞科。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曾布為二後山園陵使,闢為從事。崇寧二年(1103),入元佑黨籍,連坐黨籍被貶到永州零陵(《宋會要輯稿》職官八六之七)。後遇赦,調監南京、河南稅,改簽書寧-(治今安徽宣城縣)節度判官。歷通判鎮江府,知楚州、秀州,提舉京畿常平,江南東路轉運副使,遷直顯謨閣。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再任江南東路轉運副使,移兩浙路。紹興二年(1132),知撫州。三年,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司農少卿。四年,改福建路提典刑獄,直寶文閣。五年(1135),出知信州(今江西上饒),未之官卒,年六十三。
曾紆有志節,守忠義,一生不得志。能詩善文。為文固守家法,深得曾鞏散文妙諦。詩從母師,句法精麗,感情真摯。亦工詞。《全宋詞》錄其詞9首,《宋詩紀事》、《江西詩征》收其詩5首。亦善書法,風格介於蘇、米之間,傳世真跡有草書《草屨帖》、行楷《懷素自敘帖跋》,收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書法全集》。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
有《空青遺文》10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南遊記舊》1卷(同-卷一一),已佚。事見《浮溪集》卷二八《右中大夫直寶文閣知衢州曾公墓志銘》。事見《宋史翼》、《南宋書》、《四庫全書》、《江西通志》、《御定書畫譜》、(宋)汪藻《曾公墓志銘》、(宋)陸游《書空青集後》。
作品欣賞
《品令·紋漪漲綠》
紋漪漲綠。
疏靄連孤鶩。
一年春事,柳飛輕絮,筍添新竹。
寂寞幽花,獨殿小園嫩綠。
登臨未足。
悵遊子、歸期促。
他年清夢千里,猶到城陰溪曲。
應有凌波,時為故人凝目。
《謁金門·風淅瀝》
風淅瀝。
窗外雪花初積。
夢破小窗人寂寂。
寒威無處敵。
強起飲君涓滴。
清淚醉來沾臆。
岐路即今多擁隔。
弟兄無信息。

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雲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
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
作品由其子曾炎輯集為《雲莊集》20卷,但久已不傳。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發現其部分作品,編得《雲莊集》5卷(事見本集有關詩文及所附傅伯壽序)。另有《雲莊詞》1卷,《全宋詞》收其作品14首,《江西詩征》收其詩16首。其中《芭花》一首,清新小巧,為詠物之佳作,流傳甚廣。事見《(同治)南豐縣誌》、《南宋文范作者考(上)》、《四庫全書》、《全宋詞》、《江西詩征》。
曾協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雲莊集》為底本,參校《永樂大典》殘本及《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作品欣賞
《水龍吟·楚鄉菰黍初嘗》
楚鄉菰黍初嘗,馬蹄偶踏揚州路。
蓴絲向老,江鱸堪膾,催人歸去。
秋氣蕭騷,月華如洗,一天風露。
望重重煙水,吳淞萬頃,曾約舊時鷗鷺。
惆悵別離無奈,整孤帆、依然回顧。
玉龍節底,故人情重,欲行猶駐。
斂散功多,澄清志遂,好回高步。
看歸鞍穩上,文鴛班裡,五雲深處。

曾紘

曾紘,南宋人,評論家。曾經首發異端,曰:“余嘗評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而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平生酷愛此作,每以世無善本為恨,頃因閱《讀山海經》詩,其間一篇雲。”

曾敦

曾敦,字谹父,南豐(今屬江西)人。紆子。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黃州(《能改齋漫錄》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鎮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一五一、一五八)。
作品欣賞
去年看月詩成,援毫曾寄鄞江守。
流傳樂府,慚非賓客,竹枝楊柳。
今歲江樓,載勤歌扇,青蛾應奏。
況鈴齋初駐,涼生燕寢,有香霧凝清晝。
遙想十洲三島,對冰輪、寒光依舊。
主人來自,清都碧落,天香滿袖。
寄語嫦娥,剩留清照,時為公壽。
恐明光詔下,翩然歸去,試為霖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