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灰狐

南美灰狐

南美灰狐(學名:Lycalopex griseus):是一種小型南美洲犬科動物,只有2-4千克重,42-68厘米長,尾長30-36厘米。上體皮毛為斑紋灰色,下體蒼白灰色。頭部和下巴鐵鏽色,有白色和黑點斑點。這種灰色狐狸有一雙大耳朵和長而濃密的尾巴。而且犬齒相對較短。

喜歡住在灌木沙質土壤。生物群落沙漠或沙丘稀樹草原或森林灌叢。雜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捕食白蟻、小型動物等,也吃果實。飲食變化很大,取決於季節和棲息地。每年3月交配。母獸懷孕2個月, 每次生產2-4個幼崽。分布於阿根廷、智利、秘魯和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南美灰狐是一種小型南美洲犬科動物,體重僅有2-4千克重,體長42-68厘米,尾長30-36厘米。上體皮毛為斑紋灰色,下體蒼白灰色。頭部和下巴鐵鏽色,有白色和黑點斑點。這種灰色狐狸有一雙大耳朵和長而濃密的尾巴。而且犬齒相對較短。
體型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臼齒髮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不具花紋。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尾多毛,一般較發達。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

棲息環境

南美灰狐棲息於安第斯山脈(23°S-55°S)的兩側。喜歡居住在低地和沿海山脈、平原、潘帕斯草原、沙漠、低草地和山腳下的林緣生境。喜歡住在灌木沙質土壤。生物群落沙漠或沙丘稀樹草原或森林灌叢。

生活習性

一般是單獨行動,雖然偶爾會成對出現。穴居,常利用廢棄的犰狳洞。晝伏夜出,並花費很多時間在白天挖洞。
雜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捕食白蟻、小型動物等,也吃果實。飲食變化很大,取決於季節和棲息地。一般取食種子莢果,特別是那些生長在灌木叢中的牧豆樹和線粒體植物的果實,並且能夠完全食草。也吃昆蟲、齧齒動物、鳥卵和腐肉。在沒有飲用水的環境下也能長時間生存,在其食物中獲取水份。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智利、秘魯。引進: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
南美灰狐分布圖南美灰狐分布圖

繁殖方式

南美灰狐是一夫一妻制,每年3月交配。母獸懷孕2個月, 每次生產2-4個幼崽。繁殖期由兩隻成年狐狸和幼崽(3-5隻)組成一個小群體,雄狐一般單獨覓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生活在整個巴塔哥尼亞和阿根廷西部,1951年引入火地島以控制當地的歐洲野兔。該區域擁有最高的數量和密度。
阿根廷前國家自然資源和可持續發展處第144/83號決議:將該物種歸類為“處於瀕危中”。南美灰狐在卡塔馬卡聖路易斯完全受到保護,而在巴塔哥尼亞火地島這五個大陸省份,狩獵和毛皮貿易是合法的。
在智利,1972年《毛皮保護法》的通過削減了毛皮的出口。所有生活在智利的南美灰狐受到該法律第19/473條的保護,但那些來自火地島的人認為它是一種有害生物,可以無限制地被捕殺。
在阿根廷西部和中部至少有六個保護區。在智利,共有49個被調查的野生動物保護區(WPA)出現了該物種。然而,30個WPA中的40%小於維持最小可行數量(500隻)所需的115平方公里。來自智利中部的保護區地區滅絕的估計達到50%。 南美灰狐生存的最重要的智利保護區包括:拉烏卡國家公園、普耶韋火山群國家公園、維森特帕蘇亞雷斯羅薩萊斯國家公園、托雷斯蒂帕克國家公園。
南美灰狐在阿根廷和智利的許多動物園中人工圈養繁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