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國宮殿遺址

南越國宮署遺址 發掘,現場發現有東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個磉墩,每個磉墩邊長近3米。由此可確定宮殿的進深為三間。發掘現場的殿基南面是殿前廣場,其東側有一寬6.1米的登殿台階。北面為庭院,地面鋪花紋磚,庭院東南有一台階踏步通向東迴廊。東迴廊寬14米,進深三間,廊內地面和柱礎石保存較為完好,殿基東側南面有門與東廊相通。專家分析,這座宮殿在當年一定是規模宏大,雄偉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漢國宮殿遺址
  • 殘存最高:1.56米
  • 東西長:19.6米
  • 南北寬:25.3米
簡介,建築風格,短命南漢王朝,發掘時間、地點,發掘過程,歷史研究價值及其重要意義,擴展閱讀,相關資訊,

簡介

南越國宮署遺址既是兩千年前西漢南越國和一千年前五代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治地,是廣州延續兩千多年的城市中心。遺址自下而上層層疊壓有秦代、南越國、漢、晉、南朝、唐、五代南漢、宋、元、明、清和民國12個歷史朝代文化遺存。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是廣東唯一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重點保護項目。
圖片圖片
南越國宮署遺址是一組大型的建築院落,由多進殿堂、庭院和迴廊組合而成。其中位於南面的第一進殿堂尤有特色:殿基用巨型的青石板包砌成高大墩台,殘存最高1.56米。目前能清理出的殿基台東西長19.6米、南北寬25.3米,但由於主體向西延伸入北京路下,未能全面發掘,所以這處宮殿的面闊暫時不詳。已經發現有東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個磉墩(宮殿的柱基),每個磉墩邊長近3米,由此可確定宮殿的進深為三間。殿基南面是殿前廣場,東迴廊寬14米,進深三間,殿基東側南面有門與東廊相通。一系列的考古遺蹟顯示,這座宮殿規模宏大,雄偉壯觀。
其中,北面庭院的鋪地磚尤其精美。磚表面的菱形方格內飾四隻飛舞的蝴蝶,邊角飾折枝牡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蝴蝶身美、形美、色美,被譽為至善至美的化身,是美麗吉祥的象徵;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是富貴的象徵。專家認為,這兩種圖案裝飾的運用,體現出當時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榮華富貴和追求。 高超工藝:
已發掘的北面庭院鋪地磚的做工精美,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建築風格

宏偉華麗顯“大唐遺風”
本次還發掘了5件陶瓷碗、杯,在碗杯的底部,還寫有“掌要局”、“官”的字南漢國宮殿遺址 跡。“當年的衙門‘掌要局’很可能就是類似今天掌握機要秘密的部門。”李灶新分析,“而從整個建築結構看,本次發掘的大型宮殿遺址‘大唐遺風’風格明顯。”
圖片圖片
據史料記載,南漢王朝曾在都城建造大批宏偉華麗的宮殿。專家推斷:“目前發現的這座宮殿,從地理位置、建築規模和氣勢來看,很可能是南漢皇帝朝政的大殿之一。”
南越國宮署遺址既是兩千年前南越國和一千年前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治地,是廣州延續兩千多年不變的城市中心。遺址自下而上層層疊壓有秦代以後12個歷史朝代文化遺存,文化積澱深厚。高超工藝:
庭院地磚蝴蝶牡丹生輝
“已發掘的北面庭院鋪地磚的做工精美,映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審美情趣。”李灶新說,這些磚每個邊長36厘米,表面的菱形方格內飾四隻飛舞的蝴蝶,邊角飾折枝牡丹。“蝴蝶身美、形美、色美,是美麗吉祥的象徵。牡丹,雍容華貴,是富貴的象徵。這兩種圖案裝飾的運用,體現出當時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榮華富貴的追求。”
在二進的室內地面,還東西排列著4個大小一致的蓮花瓣無底缸大坑,每個大坑底部直徑約0.8米,高度近0.8米。坑的周邊是無底的陶瓷缸,底部鋪磚,缸的頂部外牆為蓮花瓣花紋。經論證,無底陶瓷缸為南海所產。“至於蓮花瓣無底缸的用途,開始我們都以為是種花的大缸,發掘出來卻是底部鋪磚的,留下一個謎團,估計和佛教有關。”專家分析。

短命南漢王朝

悉聚南海珍寶
南漢,五代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建都廣州,強盛時擁有今廣東、廣西、海南和湖南南部等地。各種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南漢歷三世五主,至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為宋所滅,共55年,但對宮殿的大規模修繕建設就達三四次之多。“悉聚南海珍寶,以為玉堂珠殿”,說的就是南漢帝的奢侈生活。南漢王宮氣勢恢宏,殿宇裝飾豐富多彩、豪華富麗。在今省財政廳、原兒童公園、中山路一帶,曾興建秀華宮、景福宮等十餘座宮殿。此外,南漢皇帝在城外還建有離宮別館和池苑。
1995年以來,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西側的市長途電話局、原市文化局大院和原兒童公園以及中山四路原致美齋等地,均發現有南漢國時期的大型宮殿、廊廡、走道、水井和八角形塔等建築遺蹟。去年3月發掘現場還出土了黃釉陶脊吻,加上之前出土的雕琢16獅大型柱礎石、南漢王宮城牆等,都可見南漢國宮殿建築的規模極其宏偉、華麗。

發掘時間、地點

2009年07月15日,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正式向媒體公布了近兩年來該遺址的一個最大發現:考古專家經過近2年來的陸續清理,在廣州(靠近北京路)南越國宮署遺址工地的南漢地層遺址內發現的五代南漢國時期一處大型宮殿遺址——南漢國宮殿遺址終於重見天日。

發掘過程

殿基足證宮殿規模宏大
現場發現有東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個磉墩(宮殿的柱基),每個磉墩邊長近3米。由此可確定宮殿的進深為三間。發掘現場的殿基南面是殿前廣場,其東側有一寬6.1米的登殿台階。北面為庭院,地面鋪花紋磚,庭院東南有一台階踏步通向東迴廊。東迴廊寬14米,進深三間,廊內地面和柱礎石保存較為完好,殿基東側南面有門與東廊相通。專家分析,這座宮殿在當年一定是規模宏大,雄偉壯觀。
東迴廊地面是兩種不同的地台磚,上層磚呈長方形,規格為20厘米×30厘米,底下一層呈正方形,每個邊長40厘米。專家分析,上下不同規格的地台磚,說明南漢王朝統治的55年期間迴廊地面也經過了幾次修整。
發掘現場,以宮殿遺址內發現的柱基為例,每個柱基邊長近3米,故宮內的柱基大小也不過如此,或許這座南漢宮殿當年的規模,可以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相媲美。
宮殿殿基裸露出地面,用青石板包砌成近2米高的墩台。登上宮殿,要先跨上一個寬6.1米的登殿台階,宮殿昔日的雄偉隱約可觸。500平方米的考古工地,依稀見到一組1000多年前的古代大型建築院落。考古專家推斷說,這座1000多年前的宮殿,由廣場、三間殿堂、中部露天庭院構成,大殿四周環繞一圈迴廊,鋪著青黃色的南漢國地磚。
發掘宮殿東部的一小部分,清理出東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個宮殿的柱基,每個邊長近3米,北京故宮裡的柱基大小也不過如此。
圖片圖片
庭院地磚蝴蝶牡丹生輝、宮殿奢華留大唐遺風
考古專家在這座大型建築院落的三間宮殿中,清理出一個露天庭院,庭院的鋪地磚尤其精美,這些磚每個邊長36厘米,每一塊黑釉地磚上浮雕著菱形方格,內飾四隻飛舞的蝴蝶,邊角飾折枝牡丹。這種地磚屬於青棍瓦,大量出現在唐代長安城的高級殿堂,南漢國宮殿沿襲了這種風格。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從整個建築結構看,本次發掘的大型宮殿遺址‘大唐遺風’風格明顯。
殿下水渠或藏有珍寶
最令考古專家疑惑不解的是,宮殿內部清理出一排類似水缸形狀的陶器,每個近1米高,這些巨大陶器沒有底,一半掩埋於宮殿地下,一半裸露於宮殿地上,雕刻有蓮花花紋。由於沒有底,它們顯然不是水缸,但究竟是何用途,目前仍無法破解。由於南漢國以殘暴著稱,第二代皇帝開始就是以殘害兄長坐上寶座,所以信仰佛教,這些半埋在宮殿內部的蓮花紋的巨大陶器,很可能與佛教有關。
《五國紀事》中曾記載,南漢國宮殿以奢華著稱,很多地方都用銀來裝飾,殿下水渠里放了很多珍珠;還把水晶、琥珀打磨成與月亮和太陽一樣明亮,安置在東西兩樓上......。根據考古專家探摸,這座南漢宮殿中確實發現了一個水渠,目前正在清理之中。但是裡頭有沒有珍珠、珠寶,還要等待進一步發掘。

歷史研究價值及其重要意義

填補古代宮殿史空白
這是現存最重要的南漢宮殿遺址,也是當今中國考古發現規模最大的宮殿之一。
這座大型南漢宮殿遺蹟的出土,某種意義上填補了國內古代宮殿建築研究史的一段空白。唐代的宮殿以奢華著稱,宋代的宮殿逐漸形成了另外一種標準,五代十國時期的宮殿屬於過渡期,這座南漢國宮殿的發現,可以填補由唐入宋的宮殿建築的變化趨勢的研究空白。
宋代宮殿遺蹟一直鮮有發現,開封城宮殿遺址由於黃河淤泥堆積,至今仍掩埋在數十米地下。而南宋的杭州古城宮殿,至今也沒有被發掘出來。南漢國宮殿的發現就顯得有突出價值。
在南漢宮殿內發現了一些產自西亞的瓷器、玻璃碗。廣州20多處遺蹟正準備捆綁打包,申報“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遺產。南漢國大型宮殿的發現,是廣州“海絲路”歷史的重要一處新例證。

擴展閱讀

南漢是五代十國之一,建都廣州,強盛時擁有今廣東、廣西、海南和湖南南部等地。南漢歷三世五主,共55年,至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為宋所滅。得益於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巨大財富,南漢統治者廣聚珍寶,大興土木,在都城建造大批宏偉華麗的宮殿。有研究者認為,其離宮之類則遠至今日廣州郊外,有“幾百宮殿、上千園林、三重州城”的氣象。還有史料記載,南漢帝劉造昭陽殿,用金作屋頂,銀作地面,木料都是用銀裝飾。殿下設水渠,渠中布滿珍珠,其奢華富足程度可見一斑。
關於南漢國的富庶,數年前發現的“南漢二陵”也可作為佐證——廣州大學城建設期間,考古工作者們曾經在小谷圍島上發現了南漢的康陵和德陵,規模宏大,入選了當年的中國考古十大發現。雖然盜掘嚴重,但在兩座墓中仍舊出土了不少歷史文物。

相關資訊

正在發掘的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工地的南漢地層近日發現了一處大型宮殿遺址,被專家斷定為五代南漢國時期的宮殿遺址。
雖然發掘還在繼續,但已顯露的建築遺蹟已經足以令世人驚嘆,現場保存的施釉方磚之精美以其建築年代來說亦令人嘖嘖稱奇!一個僅存活了55年的王朝,其宮殿在千年沉睡之後會帶給後世人怎樣的驚喜?
記者黃丹彤通訊員李灶新、章昀
記者昨天現場探訪,在南面的第一進殿堂就看到殿基用巨型的石灰岩石板包砌成高大墩台。
南越國宮署博物館籌建處考古研究部主任李灶新介紹說,高大墩台的石灰石板每個起碼3米長、1米寬,厚度0.15米左右,每個豎立的石板用凹槽銜接。“這么長的石板當年是怎樣切割和運輸的,這是一個謎團!”
遺址格局:
殿基足證宮殿規模宏大
據介紹,現場還發現有東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個磉墩(宮殿的柱基),每個磉墩邊長近3米。“由此可確定宮殿的進深為三間。”李灶新推測。

圖片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