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會戰

南昌會戰

南昌會戰,是指繼武漢會戰後,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十七日 到五月九日,中國軍隊在江西南昌抵禦日本侵略軍的有限攻勢的會戰。

這次戰役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的首次大戰。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17日日軍開始進攻吳城,日軍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中將指揮3個師團在短期內擊敗了羅卓英指揮的第九戰區右翼30幾個師,日軍3月27日占領南昌,4月21日中國軍隊開始反攻南昌,5月9日蔣介石下令終止反攻南昌,戰爭共持續54天。

南昌會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它使全世界,特別是日本軍事當局認識到日軍雖然占領了武漢三鎮,但既未能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也未能擊殲中國軍隊的主力,更沒有摧毀中國廣大軍民的抗戰意志。中國軍隊不僅繼續進行抗戰,還開始實施戰役範圍的反攻。

基本介紹

  • 名稱:南昌會戰
  • 地點南昌近郊
  • 時間:1939年3月17日 - 1939年5月9日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日本獲勝
  • 參戰方兵力:中國 4個集團軍,200,000人
    日本 120000人
  • 傷亡情況:中國 52000餘人
    日本 24000餘人
  • 主要指揮官羅卓英岡村寧次 
戰爭背景,中國方面,日本方面,戰前局勢,中方部署,日軍計畫,參戰兵力,中國部隊,日軍部隊,戰爭經過,南潯沿線,武寧方面,反攻南昌,戰爭結果,戰爭影響,戰爭分析,正面評價,負面評價,後世紀念,

戰爭背景

中國方面

中國方面自武漢失守後,國民政府正面戰場各參戰部隊雖受重大損失,但還具有再戰力量。當時,正面戰線第一線兵力已增至步、騎兵261個師又50個獨立旅。國民黨內雖然已經出現局部分裂和動搖,醜聞就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2月18日,國民黨的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汪精衛由重慶潛逃河內叛國投敵。先後隨汪投敵的還有國民黨要員陳公博、周佛海、褚民誼、曾仲嗚等十餘人。但從全局來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己經形成,對團結中華全民族“共赴國難”正在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全國人民和愛國人士在積極支援抗戰,國民黨軍隊中許多官兵表現著較高的愛國熱忱和實戰精神,不少愛國將領督傷所部“為國效命”。與此同時,國民黨最高當局在全民族愛國救亡運動的推動下和日本政府“不以國民政府為和談對手”,“以擊潰為根本方針”,“使蔣介石垮台”的壓力下,不得不堅持著抗戰。

日本方面

日本政府早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1日)召開御前會議,決定《處理中國事變的根本方案》、制定《陸軍作戰指導綱要》和根據此綱要而發布的《大陸命令第二百四十一號》中,已明確規定“大本營的意圖在於確保占領區”,“如無特別重大的必要時,不企圖擴大占領區”。並規定由西蘇尼特、包頭、黃河、黃泛區、合肥、蕪湖至杭州之線以東的占領區為治安地區,而將作戰地區僅僅局限在華中的安慶、信陽、岳州、南昌之間狹小區域內,兵力配備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內。同年10月25日,日軍侵占武漢後,因兵力損耗較大,日本大本營為適應侵華戰爭曠日持久的局面,提出今後的方針是:“應重視政略的進攻,培植並加強新政權,使國民政府趨於沒落,始克有效。然對被壓縮中之國民政府如放任不顧,則仍有重大之禍根,必貽後患,故仍須適宜促使其崩潰。因之,有實行一部作戰之必要”。同時日本對駐中國日軍的任務進行了劃分,分區而治。日本駐武漢地區的第11集團軍實際上成為唯一的一支對中國進行野戰攻擊的部隊,與中國湖南及其周圍江西、廣西地區扼守西南大後方的的中國政府主力部隊形成對峙,並不斷尋機攻擊,企圖以軍事打擊配合日本政府政治誘降的政略迫使重慶國民政府投降。為實現上述戰略意圖,日本政府在其國內迅速動員和組建新的兵團,逐次向中國增加兵力。

戰前局勢

中方部署

1938年10月下旬中國軍隊有計畫地撤出武漢後仍有近90個師的部隊部署於武漢周圍。武漢以西、以北,是李宗仁所部第五戰區6個集團軍13個軍34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和1個騎兵旅,部署在皖西、豫南、鄂南和鄂西北廣大地域;武漢以南、以東,是薛岳所部第九戰區8個集團軍21個軍52個步兵師,部署在贛西北、鄂南和湖南要域。此外,兩戰區內還有若干特種部隊和地方游擊部隊。以上部隊對武漢構成包圍態勢。第九戰區以東,則是顧祝同所部第三戰區4個集團軍22個步兵師和2個步兵旅,可與第九戰區互為策應。其具體兵力部署如下:
南昌會戰南昌會戰
1、第九戰區第十九集團軍羅總司令卓英指揮十二個師固守現陣地,積極拒止敵之渡河攻擊並應保持重點於左翼;
2、湘鄂贛區游擊隊樊總指揮篙甫指揮第八軍、第七三軍四個師由武寧方面指向德安、瑞昌間攻擊敵之右側;
3、第三O集團軍王陵基部兩個師即向武寧東北地區集結並接替七十三軍任務;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部兩師即向武寧西北地區集結並接替第八軍任務,統限於3月15日前接替完畢。第一集團軍盧漢部四個師即向修水、三都推進準備爾後之作戰;
4、第十五集團軍關麟征及第三十一集團軍周暑所指揮各部應不斷向鄂南、湘北之敵襲擊牽制敵兵力之轉用;
5、孔荷寵游擊隊應確實破壞遮斷陽新、通山、崇陽公路阻敵增援,廬山游擊隊及各縣游擊隊應不斷在敵後方活動破壞交通,襲擊敵軸;
6、洞庭湖西北岸各部隊對湖面間應嚴密戒備。
1939年2月,第九戰區在長江以南的贛北、湖北地區與日軍第11軍形成對峙,各部隊仍在進行補充整訓。其部署為:羅卓英第19集團軍在南昌北正面進行防禦,以第70、第49、第79、第32軍及預備第9師在箬溪以東修水南岸至鄱陽湖西岸並列展開;王陵基第30集團軍第72軍在武寧地區擔任防禦;樊崧甫所部(湘鄂贛邊區挺進軍)第8、第73軍在武寧以北橫路附近擔任防禦;湯恩伯第31集團軍第13、第18、第92、第37、第52軍擔任鄂南、湘北守備;盧漢第1集團軍第58軍、第60軍、新編第3軍及戰區直轄第74軍,控制於長沙、瀏陽、醴陵地區,為預備隊。
2月下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1廳據各方情報,判明日軍有攻占南昌企圖,提出了對應意見。3月8日,蔣介石致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九戰區為確保南昌及其後方聯絡線,決即先發制敵,轉取攻勢,以摧破敵之企圖。攻擊準備應於3月10日前完畢,預定攻擊開始日期為3月15日。”並對指導要領及部署作原則指示,要求第19集團軍固守現陣地,拒止敵渡河攻擊;湘鄂贛邊挺進軍指揮第8、第73軍由武寧指向德安、瑞昌,攻擊敵之左側背;第30、第27集團軍向武寧附近集結,第1集團軍向修水、三都推進,準備爾後作戰。薛岳於3月9日、10日接連致電蔣介石,提出部隊整訓未畢,補給困難,準備不及,要求延至3月24日開始實施。蔣於3月13日復電,強調“惟因目的在先發制敵及牽制敵兵力之轉用,故攻擊開始日期不能遲於本月敬日(即24日)”。但當中國軍隊尚在準備採取攻勢之際,日軍即開始進攻,於是第九戰區就地轉入防禦。

日軍計畫

持久對峙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25日),日軍侵占武漢後,因兵力損耗較大,日本大本營為適應侵華戰爭曠日持久的局面,提出今後的方針是:“應重視政略的進攻,培植並加強新政權,使國民政府趨於沒落,始克有效。然對被壓縮中之國民政府如放任不顧,則仍有重大之禍根,必貽後患,故仍須適宜促使其崩潰。因之,有實行一部作戰之必要。為實現上述戰略意圖,日本政府在其國內迅速動員和組建新的兵團,逐次向中國增加兵力。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26日),日軍侵占武漢後,因發動新的攻勢準備不足,為確保已占領線和掩護兵團往返整補,僅以三個師團使用於鄂西、鄂北,四個師團使用於贛北之永修、湘北之岳陽。與中國軍隊在都陽湖以西,修河南岸沿武寧、通城、九嶺、新洋河、洞庭湖線,除小部隊接觸外,兩軍隔河對峙達五個月之久。
仁號作戰
日軍大本營和“華中派遣軍”為鞏固對武漢的占領、確保長江中下游航道,以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駐守武漢,在其序列的共有7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比其他各區、各軍具有更多的機動兵力,是對中國正面戰場繼續實施打擊的主要力量。根據日軍大本營的規定,其作戰區域一般保持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安慶、信陽、岳陽、南昌間地區及鄰近要點。南昌是江西省省會,是南潯鐵路浙贛鐵路的交會點,是中國第九戰區和第三戰區後方聯絡線和補給線的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空軍以南昌機場為基地,經常襲擊九江附近在長江中航行的日海軍艦艇,對九江及武漢日軍的後方補給交通線威脅甚大,故日軍要改善其在華中的態勢,必然要進攻南昌,並占領之。日“華中派遣軍”在武漢作戰中就企圖攻占南昌,因第106師團沿南潯路向南攻擊時在德安西北的萬家嶺遭到中國第九戰區第1兵團的圍殲,傷亡慘重,被迫停止前進;占領武漢後,為切斷浙江、安徽、江西經浙贛路至大後方的交通線,解除對九江及長江航道的威脅,占領南昌機場以縮短其對中國南方進行戰略轟炸的航程,決定一俟第11軍各部經過休整補充後便首先實施南昌作戰(代號為“仁號作戰”)。
南昌會戰南昌會戰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6日,日軍“華中派遣軍”向第11軍下達《對南昌作戰要領》,其中指示:“攻占南昌的目的,在於割斷浙贛鐵路、切斷江南的安徽省及浙江省方面敵之主要聯絡線”;“第11軍應從現在的對峙狀態下,以急襲突破敵陣地,一舉沿南潯一線地區攻占南昌,分割和粉碎浙贛線沿線之敵。同時要以一部從鄱陽湖方面前進,使之有利於主力作戰”;“攻占南昌附近後,應即確保該地以南要線”。“華中派遣軍”還和“中國方面艦隊”商定了協同作戰計畫,並命令在湖北的第16師團和在杭州的第22師團在南昌作戰開始前,先在漢水方面和錢塘江方面採取若干行動,以牽制和迷惑中國軍隊。南昌作戰時間定為3月上旬,開始攻擊時間由第11軍司令部確定。
2月9日,第11軍又和航空兵團和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商定了協同作戰計畫。岡村寧次為了保證進攻成功,在準備期間數次派作戰主任參謀乘飛機偵察地形、守軍的防禦體系、工事狀況及兵力配置、重武器的位置等,據此選定渡河(修水)點和進軍路線、主要突擊方向。為提高進攻的力度和速度,岡村寧次改變了以往將野戰重炮兵和戰車配屬各師團分割使用的方法,在強渡修水時改由軍集中使用、統一指揮;同時改變了將戰車分布在步兵戰鬥隊形直前、掩護和引導步兵攻擊的傳統戰術,將戰車編為戰車集團,在第一線部隊前方2天行程的距離上,在航空兵支援下,進行遠程迂迴,突破守軍防線,為部隊開路。炮兵由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長澄田崍四郎指揮,共有各種火炮300餘門。戰車由戰車第5大隊大隊長石井廣吉指揮,坦克及裝甲車共有135輛。
2月中旬,第101師團、第106師團和配屬炮兵開始向德安以南地區集結,戰車隊在德安以北集結。下旬,第6師團開始向箬溪、武寧方面行動,井上支隊開始打通鄱陽湖水路,第16師團、第9師團在湖北安陸漢水左岸和粵漢路北段開始佯動。第11軍原定於 3月 10日“陸軍紀念日”發動攻擊,但自2月中旬起連續下了1個多月的雨,河水泛濫,道路難行,遲誤了準備時間。直到3月9日,第11軍才確定作戰開始之日為3 月20日。

參戰兵力

中國部隊

指揮官:司令長官陳誠上將,代司令長官薛岳上將,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上將,參謀長羅為雄中將。(南昌會戰總指揮是羅卓英,由於贛北屬於第九戰區,第九戰區的代理司令長官是薛岳,羅卓英以第九戰區前敵總司令的名義負總責)。
南昌會戰中國軍隊戰隊序列南昌會戰中國軍隊戰隊序列
投入軍隊:第32軍軍長宋肯堂中將 ,第139師師長李兆瑛少將 ,第141師師長唐永良少將, 第142師師長傅立平少將;第49軍軍長劉多荃中將,第105師師長王鐵漢少將,預備第9師師長張言傳少將,第79軍軍長夏楚中中將 第76師師長王凌雲少將 ,第98師師長王甲本中將 ,第118師師長王嚴少將 ,預五師師長曾戛初少將;第70軍軍長李覺中將, 第19師師長李覺中將(兼) 第107師師長段珩少將,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上將 ,參謀長宋相成中將第72軍軍長韓全朴中將, 新編第14師師長范南煊少將, 新編第15師師長鄧國璋少將;第78軍軍長夏首勛中將 新編第13師師長劉若弼少將, 新編第16師師長吳守權少將。第10集團軍總司令盧漢中將,高蔭槐中將(代) 參謀長趙錦雯中將;第58軍軍長孫渡中將,新編第10師師長魯道源少將,新編第11師師長梁德奎少將 ,新編十二師龔順璧少將第60軍軍長安恩溥中將, 第182師安恩溥中將(兼) 第183師師長楊宏光,第184師師長張沖,第74軍軍長俞濟時中將 ,第51師師長王耀武少將 ,第57師師長施中誠中將, 第58師師長馮聖法少將,湘鄂贛邊區挺進軍總指揮樊松甫,第8軍軍長李玉堂中將 ,第3師師長趙錫田少將 ,第179師師長丁炳權少將,第73軍軍長彭位仁中將, 第15師師長汪之斌少將, 第77師師長柳際明中將,第1游擊縱隊司令孔荷寵中將,第32集團軍(屬第三戰區,參與南昌會戰)總司令上官雲相中將,第29軍軍長陳安寶中將 ,第26師師長劉雨卿中將 ,第79師師長段朗如中將, 第102師師長柏輝章中將,第16師師長何平少將 ,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少將。(南昌會戰共投入國民軍共有四個集團軍,第九戰區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三戰區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集團軍。)

日軍部隊

指揮官: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投入軍隊:第101師團伊東政喜、步兵第101旅團(步兵第101、第149聯隊)、步兵第102旅團(步兵第103、第157聯隊)、騎兵第101大隊、野炮兵第101聯隊、工兵第101聯隊、輜重兵第101聯隊、第106師團松浦淳六郎、步兵第111旅團(步兵第113、第147聯隊)、步兵第136旅團(步兵第123、第145聯隊)、騎兵第106聯隊、野炮兵第106聯隊、工兵第106聯隊、輜重兵第106聯隊、第6師團稻葉四郎、步兵第11旅團(步兵第13、第47聯隊)、步兵第36旅團(步兵第23、第45聯隊)、騎兵第6聯隊、野炮兵第6聯隊、工兵第6聯隊、輜重兵第6聯隊、第116師團清水喜重、步兵第119旅團(步兵第109、第120聯隊)、步兵第130旅團(步兵第132、第138聯隊)、騎兵第128大隊、野炮兵第122聯隊、工兵第116聯隊、輜重兵第116聯隊、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澄田崍四郎、野戰重炮兵第10聯隊(15厘米榴彈炮24門)、野戰重炮兵第13聯隊(15厘米榴彈炮24門)、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15厘米榴彈炮24門)、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10厘米加農炮16門)、獨立山炮兵第11聯隊(7.5厘米山炮12門)、攻城重炮兵第2大隊(15厘米加農炮4門)、野炮兵第101聯隊(7.5厘米野炮34門,屬第101師團,臨時配屬)、野炮兵第106聯隊(7.5厘米野炮32門,屬第106師團,臨時配屬)(註:強渡修河時,第101、第106師團各聯隊之山炮、速射炮、步兵炮及迫擊炮8箇中隊,均由澄田崍四郎統一指揮。)、戰車集團石井廣吉、第1戰車群(戰車第7聯隊,步兵、工兵各1箇中隊)、第2戰車群(戰車第5大隊主力,步兵1箇中隊、工兵1個小隊)、預備隊(戰車第5大隊第2中隊、獨立輕戰車第9中隊、步兵3箇中隊、工兵1個分隊)。(岡村寧次一共調用三個師團和一個混成旅團。一零一師團和一零六師團是南昌正面攻擊的主力,第六師團單獨攻擊武寧,第十四混成旅團為占領軍。在傳統步兵兵力之外,岡村寧次別出心裁地集中使用了戰車部隊與炮兵部隊,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機械化攻擊縱隊。)
畑俊六畑俊六

戰爭經過

南潯沿線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 月12日),日“華中派遣軍”命令其直屬的第116師團派出石原支隊和村井支隊(由第119旅團5個大隊分編而成),在海軍支援下,由湖北乘船出發,對鄱陽湖東岸進行搜尋,保障水陸交通和主力部隊左側安全,至15日,未遇到中國軍隊的抵抗,遂結束搜尋行動,在各要點配備了必要兵力
準備戰鬥的國軍準備戰鬥的國軍
3月17日,日軍搶先展開進攻。
3月18日,村井支隊乘軍艦從星子出發,在永修東北約30公里的吳城附近登入,向中國守軍進攻,遭到中國第32軍等部的頑強抗擊。同日,日軍第101、第106師團主力及其炮兵、戰車隊等依次向修水北岸推進,分別占領進攻出發地域。此後,炮兵即開始進行試射和火力偵察。
3月20日16時30分,日軍第11軍命令炮兵第6旅團長指揮所有炮兵向修水南岸守軍第49軍、第79軍陣地猛烈射擊,進行總攻開始前的炮火急襲,長達3個多小時,其中雜有大量毒劑彈。守軍陣地多處被毀,第76師師長王凌雲以下官兵多人中毒。19時30分,第106師團由虬津開始強渡修水;20日晚,第101師團也由塗家埠以北開始渡河。修水寬約30米,因連日陰雨,河水上漲約3米,雖給日軍渡河增加困難,但守軍陣地多處被淹,水上障礙物大部分被沖走。日軍2個師團分別突破守軍前沿,乘夜連續突擊,到21日拂曉占領縱深2公里的灘頭陣地,掩護其工兵架設浮橋。8時許,日戰車集團通過浮橋,從第106師團正面向東山守軍進攻,爾後沿南潯路西側向南昌迂迴。
3月22日21時30分,日先頭戰車群前出至奉新,占領南門外潦河大橋。戰車集團的突然進攻,使守城部隊未能撤收配置在城郊的38門火炮即匆匆退走。
3月23日日軍占領奉新。與此同時,第101師團一部沿南潯路正面攻擊,在炮火掩護下強渡修水後在塗家埠受到中國第32軍頑強阻擊,形成膠著。日軍開始總攻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於 3 月21日急令第九戰區各部隊固守陣地。同日,蔣介石電令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速調第102師至南昌,加強南昌守備兵力,歸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指揮;另調第16師、第79師至南昌東南之東鄉、進賢,警戒鄱陽湖南岸,並策應南昌方面的作戰,同時電令第19集團軍以有力部隊約2個師的兵力分路向敵後方的馬回嶺、瑞昌、九江、德安等要點襲擊,破壞鐵路、公路,斷敵後方交通,阻止敵後續部隊增援。但因通信聯絡不暢及部隊行動遲緩、協同不好等原因,以上計畫未能實施,而戰場情況已發生變化。23日,蔣介石已感到日軍攻占南昌,志在必得,因此產生予敵以殺傷,然後放棄南昌的意圖,特致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和江西省主席熊式輝:“此次戰事不在南昌之得失,而在予敵以最大之打擊。即使南昌失守,我各軍亦應不顧一切,皆照指定目標進擊,並照此方針,決定以後作戰方案。”
3月25日,蔣介石再次致電白崇禧、薛岳、羅卓英、顧祝同,指示:“1、羅集團主力應保持重點於湘贛公路方面,攻擊敵右側,向贛江方面壓迫之,切戒以主力背贛江作戰。(也就是要第19集團軍主力轉移到贛江以西機動位置,避免被敵逼至贛江邊於不利態勢下決戰。)2、“南昌正面以必要一部固守之,必要時可在撫、贛兩江間逐次抵抗,掩護贛南……” 。該日日軍在南昌以西擊破由第三戰區增援的第102師。
26日日軍進至贛江左岸生米街附近,當日渡過贛江,從南面迂迴南昌,並切斷了浙贛鐵路。第101師團主力也經萬埠、璜溪,於26日進至生米街,當晚渡過贛江,向南昌突擊。其第101旅團沿南潯鐵路經樂化、蛟橋,於26日到達南昌西北贛江北岸。第19集團軍發現日軍迂迴南昌後,急令第32軍從南潯路上的塗家埠撤回南昌,會同第102師固守南昌。但第32軍尚未全部撤回而日軍戰車集團及第101旅團已分別突進至南昌西面及北面的贛江橋。守軍雖炸毀橋樑將其阻止於贛江以西、以北,但日軍第101師團已從南面突進南昌。守軍兵力單薄,火力又弱,經激烈巷戰,傷亡甚眾,奉命向進賢撤退。
3月27日,日軍第101師團占領南昌。
3月28日,日軍第11軍奉命令第101師團確保南昌、第106師團主力回占奉新,準備向高安或奉新以西作戰。
4 月2日,日軍占領高安城。

武寧方面

武寧位於修水河北岸、南潯鐵路以西約80公里處,背靠幕阜山,地勢險要,是中國第九戰區贛北防線的左翼要點。第30集團軍所屬第72、第78軍與湘鄂贛邊挺進軍所屬第8、第73軍部署於修水河兩岸,統一由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指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保衛南昌,曾計畫派出有力部隊從武寧向東,向虬津、德安間進擊,襲擾沿南潯路南下之敵的後方和側背,破壞敵之交通。日軍第11軍在判明中國軍隊的部署和企圖後,也將武寧方面作為其南昌會戰的重要一翼,派出第6師團向武寧行動,牽制、阻擊中國軍隊,保障其主力的右側背安全,以順利奪取南昌。
日本防化部隊日本防化部隊
3 月20日,日軍在南潯路正面戰鬥打響的同時,其第6師團也由箬溪(虬津與武寧之間)沿修水北岸向西攻擊,但遭中國第73軍、第8軍堅決抵抗,進度緩慢。21日下午,第6師團一部在飛機、火炮掩護下,從箬溪以東強渡修水,主力向武寧進攻,其第36旅團向楊洲街進攻。防守武寧地區的第30集團軍利用山地進行頑強抗擊,使日軍進展極為困難,苦戰4天,仍未能突破守軍陣地。
3 月23日晨,日軍在飛機和炮火掩護下,繼續發動猛攻,並不斷投射燃燒彈、化學彈。守軍蒙受重大損失,於24日撤出吳城鎮,向後轉移。村井支隊占領吳城後,繼續實施打通贛江及修水的作戰,排除中國方面敷設的水雷。至28日,方進至武寧以東約4公里的新寧鎮一帶。其第36旅團24日在楊洲街與守軍第19師激戰,於27日攻占靖安;因南昌戰鬥已經結束,而其師團主力被阻於武寧以東,於是迅速返回,轉攻武寧。因第73、第8軍連日苦戰,傷亡較大,第30集團軍著第72軍接替武寧東北防務。日軍第6師團集中兵力猛攻,激戰至29日,守軍撤至修水南岸,日軍進占武寧。又經過激烈戰鬥,至4 月 5日,日軍第36旅團進至修水南岸。
在此期間,蔣介石曾一再致電白崇禧薛岳,著武寧方面的第30集團及崇陽、通山方面的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應不顧南昌方面戰況之變化,斷行反攻,繞襲敵軍側後,向南潯路上的馬回嶺、德安、永修及瑞昌挺進,斷敵交通,阻敵增援。但此計畫未能實施。

反攻南昌

日軍攻占南昌後,東沿鄱陽湖東南岸,南至向塘,西在高安、奉新、武寧一線與中國第三、第九戰區保持對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判斷日軍雖占領南昌,但消耗較大,尚未整補,守備兵力不足,決定乘日軍立足未穩時舉行反攻,同時令各戰區發動“四月攻勢”(亦稱“春季攻勢”),襲擾、牽制日軍,防止其繼續向西進犯長沙。軍事委員會令第九戰區和第三戰區策劃反攻南昌。使用兵力,預定為第九戰區的第1、第19、第30集團軍及第三戰區的第32集團軍,共約10個師,由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統一指揮。
防守的日本軍隊防守的日本軍隊
4月17日,蔣介石將自己的《攻略南昌計畫》電告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並徵求意見。作戰方針是:“先以主力進攻南潯沿線之敵,確實斷敵聯絡,再以一部直取南昌。攻擊開始之時機,預定4月24日。”其兵力部署的主要內容是:令第1集團軍(總司令高蔭槐)、第19集團軍及第74軍(軍長俞濟時)分別經奉新、大城地區向修水至南昌間南潯鐵路挺進,徹底破壞交通,斷敵增援,並協力攻略南昌;令第19集團軍第49軍(軍長劉多荃)逐次推進至高安,為總預備隊;令第32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以3個師的兵力由贛江以東進攻南昌,並組織1個團的部隊,以奇襲手段襲取南昌;令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進攻武寧。4月18日,白崇禧復電蔣介石,對兵力部署提出自己的建議,稍有變動,強調進行奇襲及“破壞、擾亂敵之交通及後方”,“切斷敵之聯絡線”,並認為“攻擊時間應提前,從速實施,至遲須在22日左右”。
4月21日,第九戰區的部隊首先開始行動。第1集團軍以第60軍第184師和第58軍新10師進攻奉新,以第58軍新11師監視靖安日軍;以第74軍主力進攻高安,以第74軍及第49軍各一部北渡錦江,進攻大城、生米街。激戰至26日,日軍退守奉新、虬嶺、萬壽宮一帶。第19集團軍攻克大城、高安、生米街等據點。但爾後進展困難,攻擊受阻。兩個集團軍的部隊均未能按照計畫挺進至南潯鐵路。
第三戰區的第32集團軍以第29軍第16師、第79師、預備第5師及預備第10師之一部於4 月23日渡過撫河,進攻南昌。激戰至26日,攻克市汊街。(南昌南),向南昌逼近。27日,日軍集中第101師團主力實施反擊,在猛烈炮火及航空兵火力支援下,與中國軍隊在南昌東南、正南郊區展開激戰,反覆爭奪該地區內的各村莊據點。第79師師長段朗如因部隊傷亡過大,於4月28日夜改變進攻部署,並發電報向軍及集團軍作了報告。第32集團軍總司令以擅自更動計畫為由,報第三戰區批准,將其撤職查辦。蔣介石急於攻下南昌,聽到報告後,於5 月1日下令,以貽誤軍機罪將段朗如“軍前正法”,令第16師師長何平“戴罪圖功”,令上官雲相到前方督戰,限於5 月5日以前攻下南昌。
5月2日,第102師收復向塘,再克市汊街。第16師一度攻占沙潭埠,但在日軍援軍反擊下,又被奪去。上官雲相遂將第26師投入戰鬥。5月4日再度發起進攻。戰至5日黃昏,預備第5師攻至城外圍陣地,並破壞了鐵絲網,但日軍火力密集,該師傷亡很重,無力繼續攻擊。第26師第152團於5日拂曉突入新龍機場,擊毀日飛機3架。第155團於5日9時突進至火車站,但均遭日軍猛烈的火力襲擊及反擊而受阻。
5月5日,蔣介石限期於5月 5日攻下南昌的命令下達後,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認為:以南昌防禦戰後尚未得到補充而武器裝備又遠遜於敵人的部隊,對武器裝備占絕對優勢而又依託防禦工事的敵人進行攻堅作戰,不可能按主觀決定的時間攻下南昌。但他不敢直接向蔣介石提出不同意見,於5月3日致電陳誠陳述自己的看法。他說:“查南昌、奉新方面之攻擊,自4月漾日(23日)開始,已11天。因我軍之裝備等不及敵人,而敵人之重兵器、機械化部隊與飛機等,能處處協力敵陸軍之作戰。因此攻擊頗難摧毀敵之堅固陣地。現迭奉委座電令:我軍作戰之方略在消耗敵人,而不被敵人消耗,避實擊虛,造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故此次南昌之攻擊,即在消耗敵人、避實擊虛之原則下,預行設伏,採用奇襲方式,四面進攻,冀以最迅速敏活之手段,奪回南昌。現時已持久,攻堅既不可能,擊虛又不可得,敵勢雖蹙,但欲求5月 5日前攻克南昌,事實上恐難達成任務。除嚴令各部排除萬難、不顧一切繼續猛攻外,擬懇與委座通電話時,將上述情形婉為陳明。”陳誠於5月 5日將薛岳的電報全文轉報蔣介石。當時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對限時攻克南昌的命令也認為不符實際,5月 5日也致電蔣介石及何應欽,婉轉地提出不同的建議。他說:“我軍對敵之攻擊,必須出其不意,始能奏效。今南昌之敵既已有備,且我軍兼旬攻擊,亦已盡其努力。為顧慮士氣與我最高戰略原則計,擬請此後於南昌方面,以兵力三分之一繼續圍攻,三分之二分別整理。在外則仍宣傳積極攻略……”兩封電報的用意,都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作戰指導不符戰略方針為理由,希望蔣介石改變限期攻克南昌的命令。蔣介石接到電報,又得到陳安寶軍長犧牲及進攻部隊傷亡慘重的報告。
5 月6日,日軍第106師團主力在飛機、坦克支援下,從南昌及蓮塘夾擊城郊的第29軍。激戰至17時,第29軍被包圍,第26師師長劉雨卿負傷,軍長陳安寶及第156團團長謝北亭犧牲。第29軍參謀長徐志勛及劉雨卿根據戰場實際情況,見已不可能完成攻占南昌的任務,為避免部隊被殲,冒被蔣介石殺頭的危險,決定向中洲尾、市汊街突圍。預備第5師化裝便衣潛入城中的1個團因無後續部隊接應,被迫撤出。
5月9日蔣介石下達停止進攻南昌的命令。日軍此時亦因損失嚴重,無力反擊,南昌會戰結束。

戰爭結果

南昌會戰,中國合計損傷兵力52000餘人,死亡兵力43000餘人;日軍合計損傷兵力24000餘人,死亡2200餘人,損傷比例高達19:1。會戰雖以國軍戰敗失守南昌為結果,但是打破了日軍擊潰中國軍隊主力的計畫。
南昌會戰

戰爭影響

南昌會戰是正面戰場進入相持階段後中日軍隊的首次大戰,也是武漢會戰的自然延伸和以下一些列會戰的前奏。南昌會戰,中國軍隊既未能在防禦中守住南昌,也未能在反攻中奪回南昌。但它在軍事、政治上的影響,卻有積極的一面。南昌會戰表明日軍雖然占領了武漢三鎮,但既未能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也未能擊殲中國軍隊的主力,更沒有摧毀中國廣大軍民的抗戰意志。中國軍隊不僅繼續進行抗戰,而且還開始實施戰役範圍的反攻,這是“七七”事變以來的新發展,同時也證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戰略指導上確有改單純防禦為攻勢防禦的意圖。
南昌失陷使得第3戰區與大後方的聯絡陷於困境,軍事補結只能依賴浙贛兩省的公路線了,使東南各省未淪陷地區的處境更加困難。
南昌會戰給以後的作戰也帶來了深刻的經驗教訓。中國官兵不怕犧牲、殊死作戰的精神,為南昌會戰以後的抗日戰爭起到了模範作用。反攻南昌雖未成功,但主動反攻的行動表露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戰略指揮上有了某種進取意識。同時,也暴露出國民黨軍隊抗戰的戰略戰術的弊端:一味打正規戰、簡單陣線防禦缺少縱深的的陣地戰,輕視運動戰和游擊戰,這和優勢裝備的敵人抗衡當然要吃虧。就此,中國共產黨多次向國民黨提出過意見和建議。國民黨也採納了一部分,給以後的會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戰爭分析

正面評價

出其不意
國民黨軍隊在收拾殘局的同時,於較短時間內即醞釀並轉入反攻,這是日軍所始料未及的,達到了“攻敵無備,出其不意”的效果。反攻時機的選擇是正確的。從其方針及部署上看:以一部主力出擊樂化、永修間的南潯路,切斷南昌之敵的後方聯絡,以一部佯攻西面之奉新、高安、安義及米生街.吸引敵之注意力,以配合上官集團石在南昌正南方向的主攻。這種較為含理的方針及忽片使反攻初期的進展比較順利,“一時是日軍陷於手忙腳亂的境地。
主旨正確
決心放棄南昌,後又轉入積極反攻、都是基於掌握戰爭主動權這一主旨,對此應予肯定,.在客觀上也達到了“經我不斷猛攻奇襲,敵寇已陷疲於奔命之苦”的效果。

負面評價

方針相抵
蔣介石在口頭上一再聲稱“不復與敵人作一點一線之爭奪”,“我軍作戰之方略在消耗敵人而不被敵人消耗,避實擊虛,造成持久抗戰之目的”等等,但是在反攻南昌的作戰中,當奇襲未能成功、已形成以弱我向強敵進行陣地攻堅戰時,不顧戰場的實際情況,仍限令於5月 5日前攻下南昌,以致不僅南昌未能按其主觀願望攻克,而且部隊遭到大量不必要的傷亡。
判斷錯誤
第九戰區保衛南昌選定的主要防禦方向為南潯鐵路方面,而日軍的主突方向則在修水以西,相差甚遠。有些擔任防禦的軍隊(第79、第49軍等)僅部署1個師在第一線,正面長達15公里,而軍的主力卻部署在第一線後方1日行程之處,這在當時的機動條件下不僅策應困難,而且也違反了以軍為基本戰略單位、軍長應直接指揮戰鬥的原則,致一點被突破,即全線陷於被動,不能有效地遏止、遲滯敵人。
執行不力
反攻南昌作戰計畫的主要內容是以主力進攻南潯路沿線之敵,徹底破壞交通,切斷日軍的增援及聯絡,以一部攻南昌。而擔任這一主要任務的第1集團軍和第74軍為相隔甚遠的幾個日軍獨立據點所阻,無一點兵力進至南潯路上,對戰役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防範不當
遭受毒氣也是修水防線被迅速突破和中國軍隊在戰鬥中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日軍在強渡修水前進行炮火準備時,使用了全部能夠發射毒氣彈的火炮進行急襲,僅19時20分至30分的最後10分鐘中,即發射毒氣彈3000餘發。緊接著,日軍野戰毒氣隊又在12公里進攻正面上施放了中型毒氣筒15000個(其中第101師團正面施放了5000個,106師團正面施放了10000個),修水河中國守軍陣地的2公里縱深內完全為毒氣所籠罩。守軍傷亡極重,當時中毒的團以上軍官即有第26師師長王凌雲、旅長龔傳文、團長唐際遇和第105師的團長於禬源等。部隊缺乏防毒手段及措施,處於驚慌之中,指揮失靈,致戰鬥力接近喪失,日軍得以順利渡過修水河。

後世紀念

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位於湖南省南嶽衡山香爐峰下方,是中國大陸唯一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1938年籌建,1942年落成。整體布局為方形,前低後高。祠內的花崗岩石板大道和276級石磴銜接,將牌坊、“七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享堂自下而上組成一體,長240米,寬60米,占地14,400平方米。其上是蔣介石游南嶽的紀念林,山巒環抱,四周多參天古松,共有13座大型烈士墓園,安葬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遺骸。1997年1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