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門的記憶

南天門的記憶

《南天門的記憶》是一篇歷史性、知識性散文,作者是王克煜,作於2010年。也是《泰山摩崖石刻·南天門卷》的序言,先後發表在《泰安日報》副刊、美國《世界華人周刊》。本文闡述了泰山歷史文化興起來源,還展現了泰山的自然風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天門的記憶
  • 外文名稱:The southern gate of the memory
  • 作品別名:《泰山摩崖石刻·序言》
  • 創作年代:2010年
  • 作品出處:《世界華人周刊》《泰安日報》
  • 文學體裁:歷史性、知識性散文
  • 作者:王克煜
  • 作品內容:泰山歷史文化來源
基本信息,作品簡介,作品內容,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散文《南天門的記憶》是2010年王克煜為《泰山摩崖石刻·南天門卷》作的序言,後發表於2010年4月30日《泰安日報》副刊,美國華人刊物《世界華人周刊 》2010年第8期發表。

作品簡介

本文闡述了泰山石刻是泰山歷史文化來源,及被譽為泰山文化之瑰寶給泰山贏來許多殊榮。有兩件大事佐證了泰山文化與刻石之間的玄妙關係。第一泰山被命名為首個“中國書法名山”,第二泰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南天門位於十八盤盡頭,是登泰山頂的門戶。不僅集中了泰山最美的自然文化景觀,也見證記憶了泰山歷史文化的起源興盛。

作品內容

南天門的記憶
——讀《泰山摩崖石刻·南天門卷》
王克煜
泰山之所以聞名古今中外,號稱“五嶽獨尊”,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就是因為泰山獨特的歷史文化。那么泰山歷史文化來源於什麼?那就是泰山歷史文化之瑰寶——石刻。
石刻是初期書籍形式之一。在石頭上刻字是世界上許多民族都使用的記載方法。《墨子·魯問》中說,“書之於竹帛,鏤之於金石。”證明石頭在春秋戰國時代,和青銅器一樣,都曾經做過文字載體。早期石刻流傳下來的很少,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寫刻於石片、玉片的“侯馬盟書”,陝西出土的刻有 600多字四言長詩的10個石鼓,是春秋戰國時期石刻文字的遺存。
五嶽獨尊五嶽獨尊
中國的石刻文字分為兩類,一類是石刻資料,如字帖、碑拓以及石刻的記載、書籍等;一類則是石刻的書。譬如泰山摩崖石刻及墓碑刻等。
史記·封禪書》引管子的話說:“古者封泰山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莊子》曰:“易姓而王,封於泰山,禪於梁父者,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垠堮勒石,凡千八百處。”據此有學者認為,禹、湯、周成王等也來泰山封禪,皆有刻石記功之舉,然至今沒有任何實物佐證。但是無論怎么說,除《石鼓文》,泰山上的秦《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應是中國石刻的鼻祖,因為它既有實物印證,又有史書記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的源頭。
郭沫若在《讀隨園詩話札記》中說過:“泰山應該說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季羨林也說過:“泰山是中國文化的主要象徵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泰山石刻之所以被譽為泰山文化之瑰寶,有兩件大事佐證了泰山文化與石刻之間的玄妙關係。
第一件大事就是秦泰山刻石戲劇性的三次失而復得。秦始皇東巡泰山時,由秦丞相李斯篆書,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德。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144字。後半部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78字,刻石共約222字。現僅存秦二世詔書10個殘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又稱“泰山十字”。李斯是中國小篆的創始人,史載“書同文”,就是發端於此。
五嶽獨尊石刻五嶽獨尊石刻
秦泰山刻石於清乾隆五年因碧霞祠遭火災而失沒,直到75年後的嘉慶二十年,才在山頂玉女池中搜得殘石2塊,尚存10個字,遂將殘碑嵌於岱頂東嶽廟。孰料清道光十二年東嶽廟牆坍塌,後將殘碑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廟碑牆內。光緒十六年,殘碑失盜,泰安縣令封城十日,終於在城北門橋下重新獲得此碑,後重置於岱廟院內。民國十七年遷於岱廟東御座內至今。
歷經2200多年的滄桑磨難,這塊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字史和中國書法史上,都無比珍貴的國寶最終僅剩下九個半字。然而,這些戲劇性變化,幾乎沒有影響泰山石刻的歷史地位。自秦刻石開始,泰山石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成熟,真草隸篆,代不絕書,現存摩崖題刻800餘處、碑刻500餘座,成為中國石刻書法藝術的天然博物館,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泰山石刻讓泰山上一塊塊石頭活起來,充滿了靈性和思想;反過來,這些靈動的石頭,又讓純粹自然的大山變得富有了文化色彩,富有了靈魂和思想。2007年12月16日,泰山被命名為“中國書法名山”。這在中國還是第一個!可以說,是泰山石刻成就了泰山。
泰山石刻給泰山贏來許多殊榮。泰山被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也是一個破例,而且泰山石刻功居首位。這是第二件大事。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申報世界遺產時,只有“自然遺產”一種分類,而國家文化部也只能按照自然遺產提交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審批。1987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委員會副主席盧卡斯先生來泰山考察後異常興奮,他不僅陶醉在自然風光中,還對泰山豐厚的文化遺產讚不絕口。他說:“世界遺產具有不同特色,要么就是自然的,要么就是文化的,很少有雙重價值的遺產在同一個保護區內,而泰山便是具有雙重價值的遺產。這意味著中國貢獻了一種獨一無二的特殊遺產。”“泰山把自然與文化獨特地結合在一起,並在人與自然的概念上開闊了眼界,這是中國對世界人類的巨大貢獻。” 1987年12月9日,在巴黎召開的第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泰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改寫了世界遺產的分類。
置身霄漢置身霄漢
南天門位於十八盤盡頭,是登泰山頂的門戶。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就是在岱頂築壇祭天,以期實現天人溝通,祈求國泰民安。岱頂是天堂的象徵,遊人通過天梯由人間到達“仙界”,體會“登泰山如登天”的意境。岱頂不僅集中了泰山最美的自然文化景觀,也見證記憶了泰山歷史文化的起源興盛。
《泰山石刻·南天門卷》的作者史中華是一位文物鑑定師,也是泰山摩崖石刻研究的新秀,不僅是中國文物學會會員,還是北京收藏家協會會員。認識史中華緣於共同編輯《泰山白馬石摩崖石刻》。近兩年來,他作為一名泰山文物工作者,利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泰山石刻的現狀,並繪製成分布圖,對每塊石刻進行了實地勘察、測量和注釋工作。本書同其他泰山石刻書籍不同,它以路為綱領,以山之脈絡和南天門景區的摩崖石刻分布狀況為指引,大致分為17部分,將區域內的石刻全部用相機拍下,以展示這些文物真跡的原貌。為了方便讀者,在每個部分的前沿,均詳細敘述了區間的石刻、碑刻、題名、題記、題詩的數量,並附有地圖和拓片。後面則詳細記載了單處石刻的位置、內容、年代、尺寸、字徑、現存狀況、題詞的出處與題詞的大意等。
《泰山石刻·南天門卷》出版乃大功一件。本書是目前泰山岱頂石刻最全的圖片檔案,更是一本石刻資料書,凸顯出中國書法的價值。同時,還是一本石文化普及書,讓大家知道“泰山石文化”深入人心的不僅僅是“石敢當”,真正理解泰山石文化的無窮魅力。然而中華謙虛有加,一再闡述在編撰過程中,得到北京大學、中國水墨研究院、山東師範大學、泰山學院、泰安日報社、泰山管委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陳步一、魏建、姜豐榮、周郢、張鵬、陳和義、趙波平、冀鵬飛、張坤等的大力支持,囑筆者在此代其謝之。

作者簡介

王克煜,男,山東泰山人,高級編輯、教授、作家、書法家。 先後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新聞學,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文學,中國、世界歷史及中華文化,尤其是泰山文化。先後著新聞專著《報紙新聞寫作學》、報告文學集《泰山之光》,主編大型書法文化圖書《泰山白馬石摩崖石刻》、《青未了》等20餘部。近年來,先後任中國毛澤東詩詞學會書法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