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鴨

南京鴨

南京板鴨是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可以分為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前者的產季是小雪至立雪;後者是立春至清明,質量以前者為佳。板鴨色香味俱全,外型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之酥、香回味無窮。南京板鴨外形較乾,狀如平板,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郁,故有“乾、板、酥、爛、香”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板鴨
  • 外文名:steamed nanjing duck
  • 口感: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郁
  • 製作: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
  • 板鴨歷史:蘇三寶之一的南京板鴨馳名中外
  • 風味:乾、板、酥、爛、香
  • 板鴨類型:分為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
製作工藝,板鴨歷史,製作方法,

製作工藝

南京板鴨是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南京板鴨的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為金陵人愛吃的菜餚,因而有“六朝風味”,“百門佳品”的美譽。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鹹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板鴨歷史

南京板鴨、鎮江香醋、蘇州刺繡工藝天下著,作為江蘇三寶之一的南京板鴨馳名中外。素有北烤鴨板鴨之美名。
現在的南京板鴨,由於食用不太方便,已經衍生出了一些其它品種。如桂花鹽水鴨則是其中之一,南京桂花鹽水鴨同樣久富盛名。南京桂花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鹵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其它還有鹽水鴨、桂花鴨、琵琶鴨、醬鴨等。
南京板鴨,是南京市的一水鄉小鎮湖熟久負盛名的特產。據清·乾隆《江寧新志》記載:“購覓取肥鴨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佳,俗稱板鴨。其汁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藏,以為業。……江寧特產也。”

製作方法

南京板鴨從選料製作至成熟,有一套傳統方法和要求。其要訣是“鴨要肥,餵稻穀,炒鹽醃,清鹵復,烘得乾,焐得足,皮白,肉紅、骨頭酥”。製作板鴨的鴨要體長、身寬、胸部及兩腿肌肉飽滿,兩腋有核桃肉,去毛後體重1.75公斤以上的健康活鴨,宰殺前要用稻穀催肥。
南京板鴨在生產工藝上也獨具一格。宰殺技術精湛,刀口很小,要出盡鮮血。浸燙脫毛,不要沸騰水,免傷表皮。脫掉大毛,拔盡小毛,經過水漂後,截去腳翅,在鴨腋下開一個寸余長小口,從中掏出內臟,外表看來體型完整。醃製技術是制好板鴨的關鍵。南京板鴨用的是經過熬制的的陳年老鹵,掌握鹽度(用炒鹽),配以各種香料,下鹵十幾小時,即起鹵上鉤晾乾。質量要求:體表光白無毛,無皺紋,肌肉收縮發硬,手持鴨腿,頸脖直立不彎,所謂“直脖”;八字骨扁開,胸骨突起,鴨身呈扁圓形;肌肉切面緊密,呈玫瑰色,而且色調一致,以竹籤刺入腿肌和胸肌肉,拔出後有香味;用20至25℃之間用口嘗試有特殊香味。這就是標準的南京板鴨,不但色香味形俱佳,而且營養豐富。
蒸煮板鴨方法講究。煮前,用溫水洗淨表麵皮層,下溫水浸泡3小時以上,以減輕鹹度,使鴨肉回軟。煮製時,用茴香一粒、蔥一根、姜三片,從鴨翅下開口處塞入肚內,再用一根長約6厘米空心管,插入鴨肛門半截,使湯汁在煮時內外對流。要先將鍋中冷水燒開,停火後將鴨放入鍋內,使水浸過鴨體,從開口處充分灌入鴨肚內。鴨在水中要保溫,蓋嚴鍋蓋,在85℃左右水中燜40分鐘,並將肚內湯更換一次,把鴨翻身。這時將水燒至95℃(即小沸),停火再燜10至20分鐘,即起鍋。煮熟鴨子,須待完全冷卻後方可改刀,以免流失油鹵,影響口味。如將生板鴨切下一塊,再切成薄片放在板鍋內蒸熟,這樣吃,口味也很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