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兩浦三鎮

南京兩浦三鎮

南京兩浦三鎮 ,地處南京市長江北岸,南京的歷史地名,曾廣植於老浦口人的記憶中。南京浦口,元代為浦子市,也稱浦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浦子口城(原浦口區內東門、南門範圍),是捍衛明都的駐軍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兩浦三鎮
  • 地處:南京市長江北岸
  • 創立於:20世紀初
  • 全鎮總面積:15平方公里
歷史發展,自然地理,水文氣象,河流水系,三鎮摡況,東門鎮,南門鎮,浦口鎮,

歷史發展

老浦口在歷史上的名稱沿革經常變化,老浦口由三鎮組成,即浦口鎮、東門鎮、南門鎮。三鎮相互聯繫。
民國17年(1928年)老浦口名為浦鎮區,是當時南京的第一大鎮和南京江北的經濟與行政文化中心.。
民國38年(1949)4月25日,老浦口解放後,江浦縣所屬的浦鎮,東門鎮,劃歸南京市,與原浦口並建為南京市兩浦區。1955年8月3日,改名浦口區.這就是老浦口區一直被當地人稱作“兩浦三鎮”緣由。老浦口的兩浦即是浦口和浦鎮而三鎮則是浦口鎮,東門鎮,南門鎮 。由於老浦口歷史上1928年曾為浦鎮區,因此浦口的東門鎮,南門鎮也常被當地居民稱為浦鎮東門和浦鎮南門。如創立於20世紀初的、我國著名的從事鐵路客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製造業的大型骨幹企業浦鎮車輛廠,就在浦鎮南門.而浦鎮東門 是南京現存建制最完整,面積最大,保存古建築最多,歷史遺蹟最豐富的古鎮。
金陵始祖 東門營盤山人金陵始祖 東門營盤山人
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南京市調整江北地區行政區劃,江浦縣、浦口區合併,成立新的浦口區。

自然地理

兩浦三鎮地處南京市長江北岸,大致位於北緯31°14′東經118°20′左右,在長江與滁河水系之間,朱家山河連通西北部的滁河和東南部的長江。兩浦三鎮在老山山脈腳下。周圍丘陵起伏。江河沿岸均有沖積洲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水文氣象

兩浦三鎮和南京一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在年際、季節之間差異較大,豐枯明顯,降雨量分布不均。據多年的資料統計,全鎮多年平均降雨量為 1102.2毫米,豐水年高達 1778.3毫米(1991年),枯水年僅有465毫米(1978年),汛期(5月~9月)平均降雨量為 712.l毫米,汛期最大降雨量 1324.5毫米(1991年),最小降雨量248.8毫米(1978年),最大日降雨量301.9毫米(2003年7月5日)。

河流水系

兩浦三鎮分屬長江與滁河兩條水系,以老山山脈自然分隔,以南為長江水系,以北為滁河水系。朱家山河是兩浦三鎮一條連線滁河長江的通江分洪道
朱家山河極大減輕了滁河水患,也是兩浦三鎮的母親河。

三鎮摡況

東門鎮

歲月流淌,多少古鎮消亡...古東門建在明代,凝聚著600多年的歷史.街巷有明清遺存,古河道歷經滄桑,歷史掌故俯拾皆是...
古鎮東門是南京現存建制最完整,面積最大,歷史傳承最為明晰,保存古建築最多,歷史遺蹟最豐富的古鎮。
東門鎮曾是 江蘇省南京市原浦口區轄鎮, 東門鎮於1949年4月成立,屬浦口區管轄。1960年撤銷建制併入浦鎮人民公社,1968年3月恢復鎮建制設鎮革委會。1980年10月撤銷鎮革委會設鎮政府。1989年10月東門鎮併入泰山鎮。南京浦口東門鎮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地名也隨之消失。
【1】5000餘年前,南京東門鎮旁營盤山生活著一氏族部落,他們是東門先人也是"金陵始祖"。營盤山部落有著發達的玉文化是中國遠古用玉起源地之一。
【2】公元307年左右,司馬睿和一批司馬家族的子孫從東門“宣化古渡”渡長江來到江南,幾年後在建康建立了地方政權。
【3】公元316年,司馬睿在南京正式登基稱帝。五馬渡說的就是司馬睿從東門宣化渡渡江的故事。五馬指的是五位司馬家族的王,其中琅琊王司馬睿為司馬懿之弟司馬孚的曾孫。八王之亂期間,洛陽當地就流傳有民謠“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司馬睿五馬渡江正好應了幾年前的讖語,說司馬睿渡江後,所乘之馬化龍飛去,成為一代帝王。司馬睿五馬渡江至江南渡口的位置大約在古幕府山附近。
【3】公元526年,印度高僧達摩到中國,南朝梁武帝蕭衍派使者將其迎至金陵,兩人的對話成為著名的禪宗公案。達摩見梁武帝不能領悟,便深夜不辭而別,至幕府山折葦渡江而去至東門宣化古渡。這就是有名的“一葦渡江”典故。達摩渡江後從東門宣化古渡前往老山定山寺。
【4】公元898-900年,唐朝郟滂在東門桃葉山書寫【晉王城】詩。今《六合縣誌》載:唐昭宗光化年間為六合宰相(縣令),公元898-900年,寫有《懷古》五十首,被後人譽為“詩傳六合、利溥三吳”。現存18題20首,有晉王城、等。
【5】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令建築浦子口城,東門建鎮元年。
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圓有兩公里,依山傍水而築,共有五門:東門“滄波”,南門“清江”,西門“萬峰”,北門“暘谷”,另有南便門“望京”。古鎮東門就是沿著明“滄波門”名稱一路發展而來,該名稱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
萬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季夏之望日,浦子口城重建,前後約一年功夫,“侍御三公者,復月輪一人往涖其事”,督促施工,築城很快完成。共補造南面近江一帶城垣899丈,同時增建了四個門券,一座瓮城,七座敵台,九個水洞。七座城門分別命名:東門“朝宗”,北門“拱極”,西門“萬峰”,南門“金湯”,便門則為“廣儲”、“攀龍”、“附鳳”。各門設門官,門軍若干人。圓如滿月的浦口城至此變成弓形。為防禦江潮的衝擊,在金湯、廣儲兩門近江一帶又築起一道754.8丈的石堤。
【6】洪武9年,(1376年)為擴大江北防衛,朱元璋又命建江浦縣,直屬應天府管轄,當時的縣衙就在浦口城內今東門大街街北上官林巷附近。
【7】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稱浦口市。
【8】民國17年(1928年)改為浦鎮區,東門古鎮成為民國時期南京的第一大鎮
古鎮東門自明洪武四年(1371)築城建滄波門起,逐步形成商貿,糧食集散地和百姓居住集中區,成為當時南京地區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場.重要的漕運碼頭
到了清朝,商貿活動更加繁榮,朱家山河成為南北商賈運送物資重要通道。在建築風格上都採用青磚黑瓦風火牆,前店後院.整條街分三縱一橫,呈三角形。 依朱家山河邊為后街。中間為大街(左所大街),南北有一通道。最西側有一通道叫曹營關。橫側一條街(東門大街)(其中一段)叫魚市口,是整條街最繁華、交易最集中的地方。
東門明清一條街現存明代的滄波門、泰山廟,清代的魏寶源糧行、吳武壯公祠、也就是“浦鎮國小”(“東門國小”)前身。光緒31年(1905)浦鎮已有兩所私立國小,其一在吳公祠,定名東門國小,它也是江北最早的新式學堂。1919年改為六年制,1928年稱作“浦鎮國小”。還有東門染坊、碧泉、魏寶源糧行內的六角井,民國的楊廣生雜貨店和住宅等5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
東門老染坊東門老染坊

南門鎮

南門鎮曾是 江蘇省南京市原浦口區轄鎮,是和古鎮東門齊名的著名古鎮,其歷史和東門古鎮一樣久遠。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令建築浦子口城,南門建鎮元年。
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圓有兩公里,依山傍水而築,共有五門:東門“滄波”,南門“清江”,西門“萬峰”,北門“暘谷”,另有南便門“望京”。古鎮南門就是沿著明“清江”名稱一路發展而來,該名稱使用至今也有600多年。
萬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浦子口城重建,前後約一年功夫,至今南門尚有“金湯街”“鼓樓崗”地名留存。
還有“龍虎巷民國建築群”“英國式樣的辦公大樓”一批記錄了南京歷史的重要建築。他們是我國和南京城建史,建築史,工業史,交通史,鐵路史的歷史見證。浦鎮南門是南京地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搖籃,兩浦(浦口、浦鎮)鐵路工人“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所在地,其舊址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門鎮於1949年4月設定,歸浦口區管轄。1960年5月成立南門人民公社。1962年9月恢復鎮建制。“文革”中工作中斷,1968年3月設立鎮革委會,1980年10月撤銷鎮革委會建立鎮政府1980年10月撤銷鎮革委會市鎮政府。1989年10月南門鎮併入頂山鎮。南京浦口南門鎮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地名也消失不見。
龍虎巷民國住宅群龍虎巷民國住宅群

浦口鎮

浦口鎮曾是 江蘇省南京市原浦口區轄鎮、也是原浦口區人民政府駐地。隔江與下關相望。面積15平方千米。為著名的津浦鐵路終點,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始成為商埠,1933年火車輪渡通航、交通地位更為重要。
浦口明城東門(朝宗門)遺址浦口明城東門(朝宗門)遺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由此渡江解放南京,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1969年設鎮,沿江建有大型煤炭碼頭 ,有著濃郁英國風情的浦口火車站建築群是南京的旅遊景點。民國時期的文學家朱自清以他在浦口火車站的經歷寫出了“背影”這篇影響極大的文章。
2002年5月經新的浦口區成立。南京浦口鎮這個有著多年歷史的地名也隨之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