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續藏經

卍續藏經

《卍續藏經》,又稱《大日本續藏經》、《卍續藏》、《續藏經》。日本明治三十八年至大正元年(1905~1912)間,前田慧雲、中野達慧等編集收錄《大日本校訂藏經》( 卍大藏經 )所未收者,而成此續藏。京都藏經書院刊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卍續藏經
  • 又稱:《大日本續藏經》
  • 別稱:《卍續藏》、《續藏經》
  • 國家:日本
  • 刊行書院:京都藏經書院
  • 編目:印度撰述,中國撰述
內容摘要,書籍編目,印度撰述,中國撰述,書籍附錄,三種版本,

內容摘要

全藏分三編,共為線裝七五一冊( 台灣新文豐出版的影印本為精裝一五0冊 ),一五一函,每函五冊。計收九百五十餘人之著作。共一七五六部、七一四四卷( 一說一六五九部,或說一六六0部、六九五七卷 )。其中頗多中國古代大德的著述。版式每面分上、下欄。每欄十八行,每行二十字。為線裝方冊本。
卍續藏經

書籍編目

印度撰述

包括經、律、論三部。經分大小乘,大乘按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盤之順序。

中國撰述

包括大小乘釋經、釋律、釋論、諸宗著述、史傳等。
此一藏經雖系《大日本校訂藏經》之續編,然以收錄九百餘部為其他藏經所無之佛典,且絕大部份系中國佛教著述,因此每為研究中國佛教者所特別重視。且常被單獨刊行,而獨立於其正編《卍大藏經》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出版界且將此藏重新整理,以新式版面(分上中下三欄,每欄二十四行)印行於世。大約在1990 年左右,全部出齊。總計精裝(十六開)九十冊。

書籍附錄

民國十二年上海涵芬樓〈影印續藏經啟〉(摘錄)
顧自隋唐而降,三藏聖教頒自皇家,非奉詔敕莫能增入。唐季會昌之厄,藏外流傳之本,散佚殆盡。吳越國王求天台教典於高麗,宋·慈雲大師請於時宰,奏編入藏,師資傳習,於今為盛。清涼國師之《華嚴疏鈔》,宋時來自海外,至明季而始入藏。此外名著,當北宋承平之世,即已隱顯參半,重遭兵火,悉就淪亡。和間諸大德展轉訪求,不獲睹其隻字,所為扼腕太息者也。前清末造,海禁大開,乃知諸宗佚著流傳於海外者,猶十存其四五。
日本明治間,彼國藏經書院既以明藏排印行世,復搜羅我國古德撰述之未入藏者,彙輯成書,號曰‘續藏’,為一千七百五十餘部,為七千一百四十餘卷。凡三論宗嘉祥之論、法華宗南嶽之文、法相宗慈恩淄州濮陽之書、華嚴宗雲華賢首圭峰之作、密宗善無畏不空一行之譯著、律宗南山相部東塔之章疏、淨土宗曇鸞善導之遺編、俱舍宗普光法寶之傑構,與夫梁之光宅、隋之淨影、唐之法眼、宋之四明、慈恩、孤山、靈芝之述作,皆赫然在焉。凡此諸書絕跡於中土者,遠或千有餘載,近亦六七百年,茍得其一,珍逾球璧。今乃萃數十百種於几案之上,恣吾人之尋討,可不謂非幸歟。
惜續藏出版之始,我國人士不知底蘊,未解購求,流入中土者,才四五部。近 年北京大學校、浙江藏書樓又各購得一部,而彼國藏經書院不戒於火,印存之書悉成灰燼。比年佛教漸昌,同人以重價求其燼餘之本,已杳乎不可復得。蓋中土久佚之要典,閱千百年而復顯於世,曇花一現,又將日漸澌滅矣。同人惄焉憂之,爰商之商務印書館,先將續藏重為影印,以餉當世。
[參考資料] 蔡念生《二十五種藏經目錄考釋》

三種版本

1.《大日本續藏經》原書採用「編.套.冊」(如二乙.二三.四)格式,總計三編(series),合150套(set),共750冊(volume)。 每5冊合為一套(set),每套約500-550張(leaf),一張有四欄(panel)。
2.台灣新文豐影印本,以前者(《大日本續藏經》)為底本,改以150冊雙欄發行,每一冊對應到舊編(Z)一套:
第一編 1-95套 => R001 ~ S095 第一編1-95套=> R001 ~ S095
第二編 1-32套 => R096 ~ S127 第二編1-32套=> R096 ~ S127
第二編乙 1-23套 => R128 ~ S150 第二編乙1-23套=> R128 ~ S150
3.《卍新纂續藏經》本版系由《大日本續藏經》、《日本校訂大藏經》中國撰述部,及若干新增補的典籍所成。 經文有88冊,加上總目錄、索引、解題,計共90冊。經文有88冊,加上總目錄、索引、解題,計共90冊。 版面一頁三欄,台灣有白馬影印本流通。版面一頁三欄,台灣有白馬影印本流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