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英文:Centauro Tank destroyer),是義大利伊維科·菲亞特公司的防務車輛分部,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研製的8x8輪式坦克殲擊車。

該型戰車裝備的105毫米大口徑加農炮火力強大,其輪式底盤出色的公路機動性和較好的越野機動性,使它能夠獨立遂行偵察和反坦克作戰任務,被稱為“輪式坦克”。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是根據義大利陸軍1984年初提出的要求開始研製。第一輛樣車於1987年1月完成,至1987年12月共完成4輛樣車並投入試驗。菲亞特公司首批試生產生產10輛,於1990年1月部分交付義大利陸軍。正式生產於1991年開始,生產規模達到每月10輛。義大利陸軍共需要450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 英文名稱:Centauro Tank destroyer
  • 次型/級: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
  • 研製時間:1984~1987年
  • 服役時間:1990年1月
  • 國家:義大利
  • 戰車類型:輪式坦克殲擊車
  • 戰車全重:24噸
  • 火炮口徑:105毫米
發展沿革,研發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布置,動力裝置,武器系統,火控觀瞄,性能數據,服役動態,實裝“維和”,海外銷售,衍生型號,“箭”步戰車,搶救車,VBC步戰車,半人馬座120,半人馬座Ⅱ,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在1983年的“阿爾登特”訓練中,義大利陸軍的美制M113型裝甲輸送車和M47中型坦克表現出應對突然襲擊的不足,由此產生了對新型裝甲車輛的需求。隨後義大利陸軍提出了輪式坦克殲擊車的研製計畫,要求車輛必須具有出色的行駛穩定性、高的承載能力、突出的戰術及戰略機動能力,在保證機動性能的同時還要求車體能夠抵禦小口徑步兵武器的攻擊,另外車輛結構須適於車族化發展,並且所有車型應具有相同的機動性、後勤支持性以及防護性能,必須採用成熟技術。
美制M47中型坦克美制M47中型坦克

研製歷程

針對軍方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依維柯·菲亞特公司(IVECO FIAT)和奧托·梅萊拉公司(OTO Melara)首先聯合開發出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之後又演變出一系列的變型車,實現了車族化的目標。整個車族的底盤均由依維柯公司負責,武器系統則由奧托·梅萊拉公司負責。
神話半人馬繪畫神話半人馬繪畫
1984年初,義大利陸軍進一步明確要求新型坦克殲擊車,裝備一門北約標準的105毫米線膛炮,配用計算機化火控系統,能夠執行火力偵察、反偵查、反坦克等多項作戰任務,同時還要能用C-130型運輸機空運,進行快速反應部署。“半人馬座”的研製代號為B1,意為“裝甲車”1號。1987年1月,首輛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樣車製成,第二輛樣車於1987年年中製成,同年12月,共有4輛樣車製成,並且參加了實驗。 1988年,完成了第5輛到第9輛樣車的製造,其中第7輛樣車的車體比其他幾輛車體略窄,以便於C-130運輸機的運載,而且還採用了V型底甲板,提高了對地雷的防護能力。
1989年4月,首批10輛預生產型車出廠,1990年底開始批量生產。“半人馬座”首輛正式生產型車於1991年完工,與樣車不同的是,生產型對一些重要部位進行了改進,比如改進了存儲空間和炮塔後部以及武器系統,車體尾部的跳板式門換成了向右開啟的單扇門,並且改善了乘員乘坐的舒適性等。
1992年底,8輛車剛服役不久,裝有105毫米炮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便被部署在索馬里,一試其鋒芒,結果表現優異,軍方十分滿意,在最初的4個月裡,8輛“半人馬座”平均行使8400公里,沒有出現任何重大問題。

技術特點

總體布置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的車體炮塔為裝甲鋼焊接結構,可防12.7mm槍彈的攻擊,前弧可防20mm穿甲彈的侵徹。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前部左側,其右側安置由隔板隔聞的動力裝置,駕駛座的高度可調。車上有1個單扇左開的艙蓋,帶有3個前視潛望鏡,中間1個在夜間行駛時可由MES VG/DIL被動式潛望鏡取代。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炮塔是由奧托·梅萊拉(OTO Melara)公司進行組裝和試驗的,安裝在車體上部靠後部位。車長位於炮塔內左側,炮長位於右側,裝填手在炮長後面。車長有4個潛望鏡用於向前及兩側觀察,有1單扇後開艙蓋,艙蓋之上前部有1個晝用穩定式周視觀察鏡。炮長和裝填手共用1個艙蓋進出炮塔。炮塔頂部右側安裝有5個潛望鏡供炮長和裝填手進行觀察。

動力裝置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的動力裝置包括MTCA發動機、5HP-1500全自動變速箱及相應的冷卻和過濾裝置,全部可在20分鐘內更換完畢。依維柯·菲亞特公司生產的MTCA發動機為6V90°直噴式水冷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鑄鐵缸體,濕式氣缸套,每缸1蓋,缸蓋也為鑄鐵材料,每缸4氣門。排氣門為雙金屬結構,排氣門頂部為鎳鉻鈦合金材料。曲軸材料是鍛造合金鋼。活塞是由電子束焊接的兩部分組成,頂部由機油冷卻。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該車的5HP-1500全自動變速箱和分動箱是依維柯公司根據聯邦德國ZF公司的許可證進行生產的。變速箱主要包括帶閉鎖離合器的3元件變矩器、液力制動器、主齒輪系和盤式停車制動器。動力由變速箱經傳動軸傳至差速器,然後傳到車體兩側的半軸,再經各錐齒輪傳給各車輪的獨立驅動軸。車輛可全4橋驅動,不過第一橋也可不參與驅動。
該車採用液氣獨立懸掛裝置,垂直行程可達310mm。使用液氣制動系統,各輪轂內均有盤式制動器。該車為動力轉向,一般是前4輪轉向,但在特殊情況下,後2輪也參加轉向,此時車輛的最高速度限制在20km/h內。採用上述的傳動和轉向裝置後,駕駛員可以根據情況選擇8×6×4(6輪驅動,前4輪轉向)或8×8×6(8輪驅動,6輪轉向)的工作方式。輪胎具有泄氣保用性能,帶有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當其中4輪遭破壞後其餘4輪仍能保證車輛正常運行。

武器系統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裝有奧托·梅萊拉公司52倍口徑的105mm火炮,可以發射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內的各種北約制式坦克炮彈藥。火炮採用立楔式炮閂,當空彈殼退出後,炮閂始終打開,帶有多室炮口制退器,帶抽氣裝置和熱護套,並有炮口校正裝置。該炮採用自緊工藝製造,最大後坐距離750mm。車上共載40發炮彈,14發在炮塔內,其餘在車體內。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主炮左側有1挺7.62mm的M42/59式並列機槍,炮塔頂上有1挺高射機槍,炮塔兩側各有4個電動煙幕彈發射器。炮塔的旋轉和武器的俯仰為電液式,但有手動應急操縱裝置。火炮的俯仰範圍為-6°~+15°。

火控觀瞄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採用伽利略公司(Officine Galileo)的TURMS火控系統,主要包括車長和炮長用的瞄準具、SEPA數字式彈道計算機、各種感測器、炮口校正裝置及車長、炮長和裝填手的顯示面板。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車長瞄準鏡是伽利略公司與法國測量儀器製造公司(SFIM)合作生產的SP-T-694式穩定周視瞄準鏡,有2.5倍和10倍兩個倍率。夜間,炮長瞄準鏡的熱成像顯示在車長的電視監視器上。車長瞄準鏡的俯仰範圍為-10°~+60°。炮長晝夜合一雷射瞄準潛望鏡集穩定的頭部反射鏡、光學觀察裝置、雷射接收器和熱成像儀於一體。晝用部分的放大倍率為5倍,熱成像儀的視野取決於所選擇的頭部反射鏡。炮長還有1個伽利略公司的C-102型8倍同軸望遠鏡和3個手動選擇的瞄準分劃裝置。
數字式彈道計算機進行所有與火控有關的計算,並且控制和管理光學瞄準鏡、雷射測距儀、伺服機構及各感測器和內部檢測設備。還可使系統在出現差錯和失誤時,從一般狀態轉到後備狀態。一些主要的感測器提供氣象、車輛狀態和火炮磨損情況的數據。
車上裝有三防裝置。空調裝置可使乘員在-30°~+44°的環境溫度下正常操作。制式設備包括前置絞盤、動力艙內的探火滅火裝置以及乘員艙內的探火抑爆裝置。該車可涉水,但不具備水陸兩用浮渡能力。

性能數據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參考數據:
乘員
4人
驅動型式
8×8
戰鬥全重
24000kg
單位功率
16kW/t
車長
車體長
7.4m
全長(炮向前)
8.515m
車寬
車全寬
3.05m
車輪外側
2.945m
車高
車全高
2.710m
至炮塔頂
2.438m
至車體頂
1.747m
車底距地高
0.417m
輪距
2.505m
軸距
1.600+1.450+1.450(m)
接近角
45°
離去角
60°
公路最大速度
100km/h(105km/h)
燃料儲備
540L
公路最大行程
800km
涉水深
1.5m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30%
攀垂直牆高
0.55m
越壕寬
1.55m
最小轉向半徑
8.2m(8×6×6)
發動機
生產公司
依維柯·菲亞特
型號
MTCA
類型
6V90°水冷直噴式6缸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
功率/轉速
382kW/2300r/min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德國ZF
型號
5HP1500
類型
全自動變速箱
前進檔/倒檔數
5/1
懸掛裝置類型
液氣獨立懸掛
輪胎規格
14.00R20(泄氣保用)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
105mm/火炮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防空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煙幕彈發射器數量
2×4具
彈藥基數
主炮彈藥
40發
機槍彈
4000發
煙幕榴彈
8枚
炮塔驅動方式
電液/手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炮塔迴轉速度
23°/s
主炮俯仰範圍
-6°~+15°
主炮俯仰速度
7.5°/s
火控系統類型
TURMS
三防裝置

滅火抑爆設備

空調設備

電氣系統電壓
24V
發電機功率/轉速
15kW/10000r/min
蓄電池數目/電壓/容量
6個/12V/125Ah

服役動態

實裝“維和”

冷戰後期,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的任務發生了變化,被重新分配到騎兵團,用以替換“豹”1A2主戰坦克。1992~1993年初在索馬里發生的“恢復希望”行動中,該車參加實戰,執行了護送任務。部署之初主要用於人道主義救援,但隨著當地武裝力量的迅速膨脹,半人馬座戰車需要增強防護能力。
維和行動中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維和行動中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為了應對不斷增強的火箭彈襲擊,英國皇家軍械防務公司(現屬BAE系統公司)快速研製出ROMOR-A爆炸反應裝甲組件,主要用於彈道防護,同時可提高對高爆反坦克彈藥的附加防護。該爆炸反應裝甲組件安裝在了部署於索馬里的車輛上,隨後又安裝在部署到戰場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上。安裝了附加裝甲後,該車戰鬥全重由24.8噸增加到25.4噸。義大利陸軍希望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能承擔偵察任務,因此其底盤長度由7.4m增加到7.85m,從而使載員艙可搭載4人偵察小組。首批251輛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即為偵察車型,安裝附加裝甲後的戰鬥全重為26噸。
從部署索馬里開始,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幾乎參加了義大利陸軍的每次軍事行動。1996年1月在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的北約執行軍隊(IFOR)行動中,半人馬座隨義大利分遣隊部署到塞拉耶佛,用於護送波士尼亞難民。1997年4~8月參加了阿爾巴尼亞軍事行動。1999年隨試驗軍隊(EXFOR)部署到了馬其頓,同年6月又部署到科索沃
白色塗裝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白色塗裝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2003年在伊拉克南部納西里耶,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隨義大利分遣隊發揮了重要作用。2004年4月和8月,在義大利分遣隊奪回幼發拉底河橋的激烈交火中,半人馬座首次使用了105mm火炮。2006年開始,白色塗裝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還部署在義大利在聯合國駐黎巴嫩的臨時部隊中。

海外銷售

2000年美國陸軍租借了16輛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為期2年。這些車輛裝備在路易斯堡臨時旅戰鬥隊中,用於驗證輪式機動火炮系統在美國服役的可行性。
伊拉克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伊拉克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2001年初,1輛半人馬座被運往巴西進行試驗,雖然此次試驗未帶來任何訂購契約,但效果良好,為隨後競標6X6型VBTP項目奠定了基礎。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的首份訂單來自西班牙,首批訂購22輛,除無線電台,其它設備與義大利半人馬座相同。該訂單于1999年9月簽署,價值7240萬美元,包括了3年的後勤保障和與西班牙當地GECOIN公司的工業合作,其中包括在西班牙為“標槍”步兵戰車生產50多個車體以及一些卡車。2000年10月義大利開始交付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這些車輛裝備到了西班牙第8路西塔尼亞騎兵團。2002年2月,西班牙增訂了價值2.185億歐元的62輛半人馬座裝甲車,有50輛平均分配到2個騎兵團,用來替換正在服役的AMX-30坦克和VEC-90裝甲車。訂購的第二批車輛的夜視系統得到了很大改進,換裝了“伽利略”第二代熱像儀。其中前20輛由義大利提供,其餘的42輛由依維柯公司西班牙分公司在當地進行組裝。炮塔的大多數機械和集成工作是在西班牙的瓦倫西亞進行的,而所採用的火炮和火控系統則由義大利提供。第二批車輛的交付時間為2004~2006年。
第三份契約於2007年簽訂,包括為首批訂購的22輛半人馬座安裝第二代熱像儀和4輛半人馬座搶救車。首輛搶救車2010年11月交付,其餘3輛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交付。根據西班牙陸軍的最初需求,其還需訂購28輛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現行計畫是作為現存車輛中期升級計畫的一部分為其安裝改進型120mm“重拳”炮塔。但財政緊缺以及新型裝甲車的出現使得第四次訂購的可能性很小。
裝120毫米炮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裝120毫米炮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2008年第一季度,阿曼訂購了6輛裝有120mm滑膛炮的“希特菲克特”炮塔的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但與老式7.5噸炮塔相比,該車的炮塔輕了1.8噸。2009年阿曼又增訂了3輛,2010年開始交付,預計2011年交付完畢。據悉,阿曼需要訂購250輛輪式裝甲車,其中50輛將安裝120mm火炮。CIO計畫用半人馬座車族的其它車型來滿足阿曼陸軍的需求。與此同時,約旦希望從義大利陸軍訂購100多輛半人馬座。如果契約最終簽訂,該契約將包括50輛半人馬座的維修和技術轉讓。

衍生型號

“箭”步戰車

20世紀90年代中期,依維柯防務車輛公司自籌資金在“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底盤基礎上研製步兵戰車。該車吸取了在索馬里對抗火箭筒(RPG)的經驗,採用了間隔裝甲,車寬增加到3.28m。“半人馬座”步兵戰車的首次試驗是隨北約部隊在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進行的。此地多為城市,為此義大利陸軍要求依維柯防務車輛公司降低該車的車寬,從而應對道路狹窄的情況。
“箭”式半人馬座裝甲車“箭”式半人馬座裝甲車
面對可搭載6~8名士兵的步兵戰車需求數量的增加,依維柯公司對該車進行了重新設計。這就是後來的“箭”式步兵戰車。該車布局與“半人馬座”相似,保留了“半人馬座”的H型傳動方案,採用了新型404kW依維柯8262型渦輪增壓發動機,可防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攻擊。另外,該車換裝了“重拳”加大型雙人炮塔,該炮塔為波蘭8X8型“黑罐”炮塔升級型,配備了KBA 25mm機關炮。
“箭”式步兵戰車為義大利陸軍首型網路中心戰裝甲車,新型炮塔為安裝必要的通信和指揮控制設備提供了充足的空間。首批54輛的訂購契約包括指揮所車、救護車和迫擊炮運載車。2000年中期展出了安裝有伸縮式桅桿固定天線的車頂升高型指揮所車,但義大利最終選擇了採用不同配置的指揮所車型。雖然車頂升高了,但被選車型的車體高度與“箭”式戰鬥車輛相同,可搭載6名載員,採用了“打擊者”(Hitrole)遙控武器站。另有一種戰鬥指揮車,其外形與“箭”式步兵戰車相似,可搭載2名士兵,仍保留著25mm炮塔。兩種車輛都裝配了SATCOM SATCOM SOTM(移動式)以及SICCONA 2A指揮控制系統。在旅和營級單位,配裝了兩種“箭”式裝甲車,指揮機構乘坐指揮所車,戰術指揮機構乘坐戰鬥指揮車
“箭”式步兵戰車“箭”式步兵戰車

搶救車

依維柯公司為西班牙生產出了搶救車型,作為半人馬座車族的新成員,該車以“箭”式步兵戰車底盤為基礎,淨重23噸,戰鬥全重30噸。該車裝備了9噸吊臂和牽引力為20噸的裝有100m纜繩的液壓絞車、前置推土板以及2個後置穩定裝置。搶救車型安裝了樞軸固定型機槍和遙控武器站,乘員3人,1名駕駛員和2名機械師。該車安裝了半人馬座動力組件,還配備了5kW輔助動力裝置。
半人馬座底盤搶救車半人馬座底盤搶救車

VBC步戰車

在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成功研製後,義大利研製出了半人馬座VBC步兵戰車,並在此基礎上演變出了裝甲人員輸送車、戰場指揮車、VBC自行迫擊炮、VBC架橋車、VBC搶修車、VBC戰場救護車等等。
VBC步戰車VBC步戰車
其中半人馬座步兵戰車的底盤,在保持原來總的設計原則基礎上,對車輛各個部分均進行了改進,設計了新的車體,中央輪胎充氣系統採用了步進式電子控制裝置,制動系統採用了助力制動器,改進了車輛的空調系統,採用了模組化設計,配備了易於維修的新型儀錶板,動力艙和人員艙都裝有滅火系統。坦克殲擊車上的自救絞盤為可選擇裝備。
車體頂部裝有“重拳”雙人炮塔,主要武器為1門25毫米自動炮,炮塔兩側各裝有1具“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器,另外裝備2挺7.62毫米機槍,車體後部的載員艙設有一個大的頂部艙蓋,用來裝填“陶”式反坦克飛彈,車體尾部設有一扇液壓驅動的跳板式大門,其防護水平與車體其他部位的防護水平相同。
VBC步兵戰車VBC步兵戰車
VBC步兵戰車戰鬥全重26噸,車長小於8米,寬3米,車頂高1.98米,車全高(到炮塔頂部)為2.82米,成員為9人。

半人馬座120

1998年,依維柯·菲亞特公司和奧托·梅萊拉公司開始自籌資金,研製一種火力更強大的“半人馬座”。新型的“半人馬座”取消了105毫米線膛炮,取而代之的是120毫米滑膛坦克炮。新型火炮的彈藥與“公羊”主戰坦克上的120毫米火炮彈藥相同,但該火炮採用了45倍口徑身管,比大多數坦克的44倍口徑身管還長,然而炮身僅重2500公斤,比公羊主戰坦克的輕了700公斤。這樣低的重量主要是通過採用最新型高強度特種鋼製作炮身得到的,這種鋼材的拉伸屈服應力達到了1500兆帕,也就是說達到了最新一代坦克炮所用鋼材的拉伸屈服應力標準。另外,炮管採用了內膛擠壓硬化法並鍍鉻,還安裝了抽菸裝置和熱護套。該火炮與當今主戰坦克的火炮幾乎沒有差別。
半人馬座120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120坦克殲擊車
為了降低新型“半人馬座”的後坐力,火炮安裝了新式“胡椒瓶”形炮口制退器,後坐距離減少到550毫米(105毫米火炮的後坐距離為750毫米),後坐力則減小到25千牛。大多數的輪式車輛都能承受這樣小的後坐力。新“半人馬座”採用了新式HITFACT炮塔,同火炮一樣,這種炮塔也是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新車型的炮塔採用了鋁裝甲,而鋼裝甲和複合裝甲板可以附加到鋁裝甲上。因此,這種裝有120毫米火炮炮塔的基本重量僅為5.8噸,大大低於原炮塔的7.5噸,即使達到最高防護等級也只有6.6噸。
新型“半人馬座”基本型的重量僅25.5噸,但防護力並不差,可全方位防護14.5毫米重機槍穿甲彈的攻擊。此外,它還可以抵擋6公斤TNT當量地雷在任何一個車輪下和3公斤TNT當量地雷在車體腹部下爆炸。當加裝附加裝甲,車重增加到28噸,60度傾角的前部弧形裝甲還可防25毫米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車體底部能抵禦6公斤TNT當量地雷的爆炸。另外,由穿孔鋼板製成的儲物筐還可以加強炮塔尾部的防彈能力。
新型半人馬座120坦克殲擊車的底盤與原“半人馬座”的底盤基本相同,機動性能也基本相同,在保持了原有機動性能的同時,將火力大大提高,其綜合作戰能力也將獲得不小的提升。

半人馬座Ⅱ

2010年10月12日,義大利國防部聯合行動需求評估委員會(CCOV IRO)證實,義大利陸軍確定了對半人馬座Ⅱ坦克殲擊車的最初需求。計畫首批半人馬座Ⅱ將裝備到2個偵察騎兵團。該車在設計上優先考慮的是防護能力和網路中心戰能力。其將與“箭”式步兵戰車共同承擔多種任務,從低強度和平保障行動到傳統作戰行動。該車的底盤可選擇“箭”式裝甲車採用的方案,由於採用了新型裝甲,該車的防護能力更強。
半人馬座2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2坦克殲擊車
和“箭”式裝甲車相比,陸軍希望半人馬座Ⅱ裝甲車能降低車寬,從而使其120mm火炮的360度射擊能力不受約束。另外,半人馬座Ⅱ裝甲車縮短了車長,乘員減到4人,車體後部不再搭載下車士兵,並安裝了新一代能量吸收座椅、安全帶和歇腳板,增強了防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能力。炮塔和駕駛員位置具有獨立防護防護裝置,從而提高了防爆炸能力,另一重要特點是為駕駛員開啟了緊急出口。
360度直瞄系統將提高本地態勢感知能力,並可對近距離威脅迅速作出反應,進一步提高車輛的安全性。半人馬座仍保留了H型傳動方案需求檔案中並未透露其戰鬥全重和發動機的最大功率,據估計戰鬥全重約30噸,功率為551kW;最小單位功率為17.6kW/噸;駕駛員將配備第三代工FT工夜視系統。
半人馬座裝甲車為車輛和C紅系統提供了充足的動力,靜止狀態時,由輔助動力組件或外接電源為其提供功力,從而降低了車輛的熱量和噪音信號。
半人馬座Ⅱ裝甲車採用全電驅動的升級型“希特菲克特”120炮塔,炮長配有人眼安全測距儀和第三代熱攝像機,車長配有具有情報、監視、目標捕獲(ISTAR)功能的升級型全景晝/夜瞄準鏡。配裝的通信與信息系統(C IS)具有多種功能,其中部分功能以多波形軟體定義電台(高頻、甚高頻、寬頻、SATCOM以及義大利未來士兵系統)為基礎。指揮車型將安裝移動式(SATCOM CSOTM)系統。所有半人馬座2裝甲車將安裝SICCONA指揮與導航系統,配屬到營/團級的車輛以及旅級指揮官用車將安裝SIACCON 2A C2系統,所有的車輛還將安裝遙控簡易爆炸裝置干擾機。
該戰車44倍口徑120mm滑膛炮將採用與“公羊”主戰坦克相同的彈藥,義大利陸軍希望採用奧托·梅萊拉公司最新研製的鋼材料從而減輕火炮的重量。同時還希望提高火炮仰角範圍,原火炮的仰角只有16度。新裝甲材料將進一步降低炮塔重量和車輛重心,增強底盤的防護能力。其可攜帶的彈藥位於隔艙內,數量估計在31~36枚。該車的火力壓制和滅火抑爆系統提高了乘員的安全性。半人馬座Ⅱ將安裝1挺7.62m m並列機槍和1挺頂置機槍,炮塔兩側還將安裝“伽利略”80mm榴彈發射器。該車還可安裝配備了7.62m m機槍(也可安裝12.7mm機槍及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的遙控武器站。
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
半人馬座Ⅱ輪式坦克由義大利依維柯公司和萊昂納多-芬梅卡尼卡公司聯合研製,是義大利陸軍現役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的升級型。樣車將在2016年6月在巴黎舉行的歐洲防務展上展出,7月交付陸軍開展測試直至2017年。升級包括:換裝全新車體和更好的裝甲,採用一門120毫米坦克炮(初始半人馬座為105毫米坦克炮)以及動力更強的發動機(529千瓦)。義大利陸軍將總共採購140輛半人馬座Ⅱ坦克殲擊車,替換陸軍老舊的半人馬座坦克。陸軍最初訂購了約400輛半人馬座,在出售給約旦140多輛後,已經列裝約240輛。

總體評價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系列底盤的國際通用性還不夠強,這影響到車輛的銷售和售後保養。另外,雖然裝備了先進的120毫米高膛壓滑膛炮,但也客觀上造成了該車造價昂貴,維護成本高的事實,成本效益值還有待評估。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
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的誕生創立了武器裝備的一個新概念-“輪式坦克”。“半人馬座”的火力、觀瞄能力、公路及越野機動能力、防護水平以及三防性能均可與主戰坦克相媲美,該車按照機動性、火力、防護的順序來設計,打破了主戰坦克設計最先考慮火力、其次防護、最後是機動性的順序,因而在機動性與火力兩方而比較突出,其戰鬥一性能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首輛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問世已經有了20年時間,批量生產裝備部隊也有10多年時間,雖然防禦能力略顯不足,但是靈活快速的機動性能和強大的火力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使得“輪式坦克”的作戰效能十分突出。在半人馬座之後,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裝甲部隊都列裝了裝備有大口徑火炮的輪式坦克殲擊車。半人馬座的出現不僅滿足了義大利陸軍的自身需求,而且它所創立的“輪式坦克”新概念對各國輪式裝甲戰鬥車輛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