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鹹海

北鹹海

北鹹海原為鹹海的一部分,後因過度開發阿姆河錫爾河,致使其水面大幅降低,進而形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由於南鹹海不斷萎縮,又分成了東鹹海和西鹹海。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發現了鹹海環境不斷惡化,為彌補歷史形成的過錯,哈薩克斯坦政府開始實施一系列拯救北鹹海的政策。人們於2005年建成了大壩,使北鹹海水位至2008年共上升了22米,湖水含鹽度大幅降低,並開始有魚生活。人們打通了南北鹹海(南鹹海早已分為東鹹海與西鹹海),但由於烏茲別克斯坦財政緊缺,所以南鹹海不斷乾涸,東鹹海在2010年時只剩不到1000平方千米,致使剛打通南北兩鹹海的人工河流乾涸了。2010年治理北鹹海的第二期工程開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鹹海
  • 地區:哈薩克斯坦境內
  • 類型:中亞的大型內陸湖
  • 面積:約3500平方千米
  • 海拔:42米
  • 地位: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國有湖
  • 河流注入:錫爾河
  • 平均水深:8.7米(29英尺)
  • 最深處:馬克斯,深度30米(98英尺)
  • 水體積:27立方千米(6立方英里)
  • 乾涸原因:用水過度
地理,歷史,鹽度,現狀,增長情況,深度、面積,鹹海,錫爾河,簡介,水文,水系,

地理

北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是中亞的大型內陸湖面積約3500平方千米,海拔42米。其面積僅次於巴爾喀什湖,位列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國有湖,有錫爾河注入。

歷史

鹹海開始萎縮於1960年代開始,當蘇聯決定將阿姆河和錫爾河轉用到棉花灌溉和糧食作物的生產時,鹹海便開始萎縮。蘇聯解體後由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管鹹海。1986年,由於一個水分加速流失,鹹海分為北部和南部地區,南部是當前的南鹹海(後分為東鹹海和西鹹海)。鹹海水位的下降和水域的萎縮,導致原有的湖床沉積層大面積乾涸,極易形成沙塵暴。此外,局部沉積層中還含有大量的鹽、化肥和殺蟲劑等物質,這些化肥殺蟲劑都來自灌溉區的農田。鹹海地區不斷形成的沙塵暴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和關注。沉積層中包含的大量化學物質會隨沙塵羽狀物升起,可能對該地區人們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鹹海地區的經濟和人民的生後也受到嚴重影響,致使許多人無家可歸.

鹽度

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意識到鹹海對於中亞生態系統的重要性,開始治理位於其境內的錫爾河,並取得顯著成果,使北鹹海鹽度顯著降低,此工程完成於2005年至2008年,湖水水面已上升22米,並生態系統也開始恢復,漁業正在恢復。

現狀

增長情況

在2003年,這個湖30米(98英尺)深,面積2550平方公里(985平方英里),2005年面積達3200平方公里(1240平方英里));2008年它的深度和面積已經分別達到了42米(138英尺)和3300平方公里(1270平方英里),後來面積又增至3,600 km(1,390 sq mi)。其面積和深度仍在增加中。

深度、面積

平均水深8.7米(29英尺)(2007)
最深處:馬克斯,深度30米(98英尺)(2003)
海拔18米(59英尺)(2007)
海拔42米(138英尺)(2008)
水體積27立方千米(6立方英里)(2007)
表面海拔42米(138英尺)(2007)

鹹海

哈薩克語:Арал Теңізі,烏茲別克語:Orol dengizi,俄語作Аральское море)舊譯“阿拉海”,位於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之間。鹹海面積5萬餘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水深64米。歷史上鹹海海拔53米(175呎),南北最長435公里(270哩),東西290公里(180哩),面積68,000平方公里(26,300平方哩),平均深度16米(53呎),在西海岸外最深處達69米(226呎)。有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錫爾河注入。北部和東部湖岸曲折,分布有許多小湖灣和沿岸島嶼,南岸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為陡岸。湖盆地區屬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性乾旱氣候影響,湖水位變比較大。20世紀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面積6.4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四大湖。此後,由於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大量用於農業和工業,加之70年代以來氣候持續乾旱,導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積急劇下降和湖水鹽度增高,魚產量減少,多種魚類滅絕,湖盆附近地區大量乾鹽堆積,植物受到破壞。湖內可通航,通航期7個月。鹹海現實分為南北兩部分,後來湖中的復活島與大陸相連,將南鹹海分為東西兩部分。
鹹海的乾涸鹹海的乾涸

錫爾河

簡介

亞洲中部內陸河,流經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三個中亞共和國的河流。由費爾乾納(Fergana)盆地東部的納倫(Naryn)河、卡拉河(Karadarya)匯合而成,注入鹹海。全長2,212公里(1,374哩,以納倫河起計河長3,018公里〔1,876哩〕),為中亞最長的河流(但流量小於阿姆河)。流域面積21.9萬平方千米。 上游流域面積462,000平方公里(178,000平方哩)。 費爾乾納盆地中的錫爾河支流因河水大量用於灌溉,大多已流不到錫爾河。從費爾乾納盆地流出後轉向西北,右岸支流有阿漢加蘭(Akhangaran)河、奇爾奇克(Chirchik)河、克列斯(Keles)河和阿雷斯(Arys)河。中、下游逶迤曲折,經常改道,使一些水道消失於沙漠之中,而在洪水季節溢出低矮的河岸。錫爾河及其支流灌溉的土地面積在2,000,000公頃(5,000,000)以上。費爾乾納盆地和錫爾河中游農作物以棉花為主;下游產稻米。 此水流域系突厥葛邏祿等遊牧民族活動之地。昭武九姓中的石國也建都於此水支流。
基本信息  長度2,212 km源頭海拔- m平均流量1,180 m³/s流域面積219,000 km²源頭天山山脈注入鹹海流域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

水文

全長3019千米,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約446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4.1立方千米,河水補給主要來自融雪,其次是冰川。上遊河段流經山地,每年3、4月至9月水位較高。含沙量大,大部沉積在卡札林斯克(Kazalinsk)下游,每年三角洲向鹹海推進50公尺(165呎)。 12月到翌年3月為下游封凍期。卡札林斯克下游和以上部分河段可通航。錫爾河畔有水電站多座,以法爾哈德(Farkhad)、凱拉庫姆(Kayrakkum)、恰爾達拉(Chardara)等水電站為最大。在克孜勒奧爾達(Kzyl-Orda)和卡札林斯克還築有攔水壩。

水系

源於帕米爾高原,流經圖蘭低地注入鹹海。上源由兩條河匯成:北支納倫河。源於天山山脈南脈北麓的吉爾吉斯斯坦東部,自東向西橫穿吉爾吉斯斯坦流入費爾乾納盆地;南支卡拉河源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費爾乾納山西南麓,流入費爾乾納盆地後與納倫河匯合後始稱錫爾河。西北流經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進入圖蘭低地。此後基本沿克孜勒庫姆沙漠的東北緣穿行,沿途幾乎無支流匯入,最後注入鹹海。錫爾河主要支流有阿漢加蘭河、奇爾奇克河、克列斯河和阿雷西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