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湖

內陸湖

內陸湖,是指處於河流的尾閭或獨自形成獨立的集水區域,湖水均不外泄入海的湖泊。內陸湖一般是鹹水湖和淡水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陸湖
  • 外文名:inland lake
  • 分布內蒙古、新疆、甘肅
  • 干擾:受入湖河川水情影響
特徵,分布地區,補給方式,世界十大湖泊,

特徵

所處地區遠離海洋,氣候乾燥,水量平衡特點為:補給部分主要為入湖徑流,損耗部分主要為湖面蒸發。有些湖泊的出湖流量為零。閉口湖中來水幾乎全部被蒸發。
內陸湖泊水位變化同樣受入湖河川水情影響,相應於內陸河川的春、夏汛期,湖泊出現高水位。內陸湖泊水量補給係數小,年內水位變幅多<1米。
因內陸湖泊的吞吐量較小,故其調節徑流的作用亦較小,甚至沒有。同時有些內陸湖泊因補給量小,蒸發強烈,致使湖水逐漸濃縮,形成鹹水湖鹽湖
由於乾旱和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入湖水量減少,很多內陸湖萎縮甚至乾涸,如著名的居延海和羅布泊等早已乾涸。

分布地區

所處地區遠離海洋,氣候乾燥,水量平衡特點為:補給部分主要為入湖徑流,損耗部分主要為湖面蒸發。
中國內陸湖泊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及西藏內流地區,如青海湖羅布泊等。
有些湖泊的出湖流量為零。閉口湖中來水幾乎全部被蒸發。

補給方式

內陸湖泊水位變化同樣受入湖河川水情影響,相應於內陸河川的春、夏汛期,湖泊出現高水位。
內陸湖泊水量補給係數小,補給主要冰川融水及少些的雨水,年內水位變幅多小於1米。

世界十大湖泊

第一裏海(歐洲與亞洲之間)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且為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而面積僅次於它的蘇必利爾湖則是淡水的。裏海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海運業發達。
裏海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跡湖’,它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距今不過1.1萬多年。
裏海的英語名、俄語名(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以及哈薩克語名都是“卡斯皮海”,來自古時裏海西南岸高加索東部的一個叫卡斯皮人的部落;裏海在現代波斯語(波斯文دریای خزر)、亞塞拜然語、土庫曼語等語言中是“哈扎爾海”,含義來自9世紀時它附近的哈扎爾王國。
第二蘇必利爾湖(北美洲美國與加拿大)是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也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世界僅次於裏海的第二大湖。湖東北面為加拿大,西南面為美國。
湖面東西長616公里,南北最寬處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積8210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萬立方公里。
有近200條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貢和聖路易斯河為最大。湖中主要島嶼有羅亞爾島美國國家公園之一)、阿波斯特爾群島、米奇皮科滕島和聖伊尼亞斯島。沿湖多林地,風景秀麗,人口稀少。
蘇必利爾湖水質清澈,湖面多風浪,湖區冬寒夏涼。季節性漁獵和旅遊為當地娛樂業主要項目。蘊藏有多種礦物。
有很多天然港灣和人工港口。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貝和美國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為8個月。該湖1622年為法國探險家發現,湖名取自法語,意為“上湖”。
第三維多利亞湖(非洲烏干達與坦尚尼亞)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尼羅河主要水庫。
該湖大部分在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境內,為兩國與肯亞的界湖。面積69484平方公里,僅次於北美的蘇必利爾湖,為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域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最長337公里,東西最寬240公里,湖岸線長逾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最大深度82米。維多利亞湖水產豐富,尤以非洲鯽魚著名,眾多漁村環湖分布,棉花、水稻、甘蔗、咖啡和香蕉廣泛種植。1858年英國探險家為尋找尼羅河發源地而發現此湖。
1954年修建了歐文瀑布水壩,使湖面水位逐漸提高,水壩提供了大量電力,並使該湖成為大水庫。
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湖80公里以內地區居住著數百萬人。
湖中多島嶼群和暗礁,島嶼面積近6000平方公里,其中以烏凱雷韋島最大,高出湖面200米,島上人口稠密,長滿樹木。西南岸有90米高的懸崖,北岸平坦而光禿。湖岸線曲折。
常年有卡蓋拉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出口是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在那裡形成里本瀑布,排水量每秒達600立方米,著名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就發源於此。維多利亞湖位於非洲中東部,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
1860年至1863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格蘭特到此處調查尼羅河的源頭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
第五休倫湖(北美洲美國與加拿大)。
第六安大略湖(北美洲美國)。
第七坦噶尼喀湖(非洲薩伊、坦尚尼亞與蒲隆地尚比亞)。
第八貝加爾湖(亞洲俄羅斯)。
第九大熊湖(北美洲加拿大)。
第十馬拉威湖(非洲馬拉威莫三比克與坦尚尼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