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鱈魚

北極鱈魚

北極鱈魚分布於整個北極地區,是典型的冷水性魚類,當溫度超過5℃時,即不見它們的蹤影。它是一種中小型魚類,最大體長可達36厘米,是北極地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北極鱈魚的幼體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為食,隨著生長,它所攝食的浮游生物個體逐漸由小變大,並部分地捕食小型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極鱈魚
  • 別稱:餐桌上的營養師
  • :動物界
  • :鱈形目
  • :鱈屬
  • 分布區域:喀拉海區巴倫支海的結冰區邊緣
  • 最高年齡:可達7歲
  • 體長:最大可達36厘米
外形特徵,生活環境,生長繁殖,生活習性,生理學作用,經濟價值,營養價值,南極鱈魚,價值,種群分布,

外形特徵

北極鱈魚體延長,稍側扁,尾部向後漸細一般作長25~40厘米,體重300~750克。頭大,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頸部有一觸鬚,須長等於或略長於眼徑。兩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牙。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明顯、背鰭3個,臀鰭2個,各鰭均無硬棘,完全由鰭條組成。及體側為灰褐色,並具不規則深褐色斑紋,腹面為灰白色。胸絡淺黃色,其他各鱔均為灰色。
北極鱈魚北極鱈魚

生活環境

北極鱈魚北極鱈魚
夏季,北極鱈魚主要生活於喀拉海區巴倫支海的結冰區邊緣。北極鱈幼魚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為食。隨著生長,它所攝食的浮游生物個體逐漸由小變大,並部分地捕食小型魚類。
到每年的9月,北極鱈開始向西方和南方遷移,在冬季零下溫度時進行產卵,為浮性卵,產卵量為9000~18000粒。由於水溫低,所以孵化期長達4~5個月。

生長繁殖

北極鱈魚的生長速度在寒冷的北極可謂神速,3齡時,平均體長17厘米,4齡則可達19.5厘米,5齡為21厘米,6齡為22厘米。北極鱈魚的最高年齡可達7歲。北極鱈魚的性成熟年齡一般為4歲,並且其中大部分個體一生中只產卵一次,產卵期間則停止攝食。產卵之後有的北極鱈魚游入河口或河的下游,再游入外海。
北極鱈魚北極鱈魚
冬季,北極鱈魚的肝臟占體重的10%,其中含有50%有價值的脂肪,所以北極鱈魚成了海豹、鯨和食魚的鳥類重要的攝食對象;許多陸地動物,例如北極熊、北極狐等則在秋季于海岸上尋找在洄游途中被暴風雪吹到岸上的北極鱈魚,以彌補食物的不足。

生活習性

北極鱈魚鱈魚大部分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溫0℃~16℃的寒冷海里。只要會動的東西,什麼都吃,吃得多,因此長得也快,約10年多就能長到1米大;繁殖力也強,體長1米左右的雌魚,一次可產300萬~400萬粒卵之多。因集群性生活,捕捉很容易,自古就是相當有名的食用魚。產地、產季:分布於北太平洋。我國產於黃海東海北部。主要漁場在黃海北部、山東高角東南偏東和海洋島南部及東南海區。漁期有冬、夏兩汛,冬汛是12月至翌年2月份;夏汛為4~7月份。鱈魚,分布於北半球北部。模式種為歐洲鱈,頭較短窄,鰾前側突長約等鰾寬;舌頜骨後緣中部突與上突近似垂直;體長可超1.5米,重40千克;有產卵、索食洄游現象,為底拖網重要對象;分布於大西洋北緯40°以北到北極海。中國黃、渤海沿岸寒流及黃海冷水團所及之處,有大頭鱈,頭較寬大,以小魚及軟體動物為食,約春末產浮性卵;體長可達720毫米;分布於北太平洋北部。
北極鱈魚北極鱈魚

生理學作用

魚類生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般魚類在-1℃就凍成“冰棒”了。北極鱈魚卻能在-1.87℃的溫度下活躍地生活,若無其事地游來游去。原來,在北極鱈魚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生物化學物質,叫做抗凍蛋白,就是這種抗凍蛋白在起作用。抗凍蛋白所以具有抗凍作用,是因為其分子具有擴展的性質,好像其結構上有一塊極易與水或冰相互作用的表面區域,以此降低水的冰點,從而阻止體液的凍結。因此,抗凍蛋白賦予北極鱈魚一種驚人的抗低溫能力。
北極鱈魚北極鱈魚

經濟價值

北極鱈魚屬冷水性底層魚類,為北方沿海出產的海洋經濟魚類之一。鱈魚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6.5克、脂肪0.4克。其肉質白細鮮嫩,清口不膩、世界上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為主要食用魚類。除鮮食外,還加工成各種水產食品,此外鱈魚肝大而且含油量高,富含維生素A和D,是提取魚肝油的原料。狹鱈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它的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特別適宜大規模工廠化、標準化加工生產。德國BADER工廠提供的設備是加工狹鱈的高手,速度快,質量好。可加工成有刺片、無刺片,腹部割下的“V”形塊加工成碎魚肉,魚頭等下角料加工成魚粉、魚油等。有專門加工魚糜的捕撈加工船,用狹鱈製成的魚糜潔白細膩,蛋白含量高,營養豐富,彈性特別好。以魚糜為原料能加工出魚腸、魚卷、魚餅、魚丸、蟹足棒等“遠洋”牌系列海鮮食品,是絕對的藍色食品。
北極鱈魚北極鱈魚

營養價值

北極鱈魚是葡萄牙最有名的一種特產,在北歐,北極鱈魚被稱為“餐桌上的營養師”,葡萄牙人就更直接把它稱為“液體黃金”,可見它的營養價值之高。鱈魚的肉質厚實、刺少、味道鮮美,營養專家指出,它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而脂肪含量極低至少於0.5%,幾乎等於鯊魚肉。更重要的是,鱈魚的肝臟含油量高達45%,同時含有A,D和E等多種維他命。在葡萄牙,每年都有“鱈魚文化節”,城市中也隨處可見專做鱈魚的餐館。據說,當地至少有365種鱈魚的烹飪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蒸鱈魚”。做法是在鱈魚上放上薯仔(土豆)和洋蔥片,然後放進蒸鍋蒸熟,最後用煮熟的雞蛋和黑橄欖裝飾。除了蒸著吃以外,烤鱈魚、蒜香鱈魚、玉米果仁鱈魚也是葡萄牙人常做的吃法。至於醃製的鱈魚乾,更是葡萄牙人家家戶戶飯桌上的最愛。這種鱈魚乾可以混合在薯仔泥中,拌成沙拉,也可以直接食用。它又鹹又硬,卻正是葡萄牙人的傳統食物。鱈魚低脂肪、高蛋白,刺少,是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鱈魚具有高營養、低膽固醇、易於被人體吸收等優點。鱈魚魚脂中含有球蛋白、白蛋白及磷的核蛋白,還含有兒童發育所必需的各種胺基酸,其比值和兒童的需要量非常相近,又容易被人消化吸收,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鈣、磷、鐵、B族維生素等。

南極鱈魚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魚,是南極的鱈魚。在南極寒冷的冰水中,它能夠凍而不僵。原來,這種魚的血液中含有一種叫糖肌的成分,功效和汽車的防凍劑相似。南極鱈魚生活在南大洋比較寒冷的海域,甚至在位於南緯82°的羅斯冰架附近都有它的分布。它體長40厘米左右,體重為幾公斤,體型短粗,呈銀灰色,略帶黑褐色斑點,頭大,嘴圓,唇厚,血液為灰白色,沒有血紅蛋白。作為食用魚類,它肉嫩質白,味道鮮美可口,營養價值較高。它的獨特生理功能是抗低溫,因此南極鱈魚除了作為重要資源而進行商業性開發外,它的抗凍功能也備受重視。

價值

水蚤的這一特性使它成為人類監測極地環境變化的標尺,”達勒說,“通過對比不同年份同一季節在同一緯度採集到的水蚤樣本,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這一區域氣候的變化情況,測算出氣候變暖的速度以及地域差異。”
達勒說,基於棲居於低緯度地區的水蚤而形成的食物鏈大致可以描述為“水蚤-鯡魚-小鬚鯨”,而以高緯度水蚤為食的動物只有海雀。因此,隨著北極圈氣候變暖,鯡魚和小鬚鯨就會隨著水蚤一同向高緯度海域遷徙,形成物種入侵,破壞極地地區原有的生態格局。而人類捕和捕行為也會隨之深入極地,進一步威脅那裡脆弱的生態系統。
與水蚤一樣,北極鱈魚也以自身特性成為人類監測極地環境的得力助手。達勒介紹說,北極鱈魚體內有一套獨特的封閉循環系統,它從食物中攝取的有害物質不能通過腎臟排出,而是積存於體內。因此,通過分析一條鱈魚就可以對北極地區污染物種類、分布和濃度有清晰的認識。
達勒說,研究人員已經從北極鱈魚體內檢測到了來自亞洲南美洲的污染物。他認為這不僅印證了科學家關於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洋流變化的學說,甚至說明可能有新的洋流匯入北冰洋

種群分布

夏季,北極鱈魚主要生活於喀拉海區巴倫支海的結冰區邊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