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南張

古錢幣收藏家南潯張叔馴(齊齋)與寓居津門之藏泉家方藥雨(劬園),並駕齊驅,時人號曰“北方南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方南張
  • 北方:以刀布勝
  • 南方:以圓泉勝
  • 特點:並駕齊驅
簡介,張叔馴,方藥雨,

簡介

古錢幣收藏家南潯張叔馴與寓居津門之藏泉家方藥雨(劬園),並駕齊驅,時人號曰‘北方南張’,蓋今世之南北兩大家也。北方以刀布勝,南張以圓泉勝。
北方南張 - 張叔馴 張叔馴名乃驥,字齊齋,南潯張石銘第七子。抗戰前其父去世,他分得了二百萬家產,成為房地產巨商,收集古錢有了充足財源。和天津方藥雨,四川羅伯昭號稱“南張北方巴蜀羅”張叔馴不但張叔馴舊宅是古錢收藏家,也是著名藏書家。錢幣收藏家一般都是集中收藏自己喜歡的冷門。張叔馴也是這樣,他所藏的宋靖康錢已成為民間期間的張叔馴集藏之冠。古錢收藏家馬定詳曾言:“余見齊齋藏靖康錢獨富,舉凡靖康之小平,折備”。靖康錢之所以珍貴,因為此錢為北宋最後一年即靖康元年所鑄的錢,古錢界稱之為靖康錢,這種錢僅造一年,鑄量極少而成珍貴品種,版式卻又非常複雜,有元寶與通寶兩種,元寶以篆,隸兩種合書一錢者。除了銅,鐵錢外,還有銀質通寶錢,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三種。這種鑄錢變化頻繁,很能反映北宋末年“亂世年年改號,窮土日日更名”的窘況。抗戰期間移居美國定居直到去世,一生收藏宏富,可惜在他去世後,全部藏品被他的遺孀變賣,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抗戰時期,張叔馴把所藏古錢精品帶往美國,但羅伯昭創辦的《泉幣》雜誌上,每期都把他所藏的精介紹二三品,如“張叔馴藏泉西夏大德通寶”,評介者認為此錢具西夏錢氣息,無元代錢風韻,今據實物,足證史氏之疏矣。此大德錢為前譜所無,今亦未見二品,洵屬瑰寶。其他如“陰晉金化”,“虞金化”,“半圜”“天成元寶”都有較高評價。 北方南張 - 方藥雨 方若(1869-1955年),浙江定海城關鎮人,清同治己巳年生,字藥雨,號劬園,別號古貨富翁。其本名城,字楚卿,小名謁寶。曾任知府、永定河工委員、北洋大學堂教授、《國聞報》主筆。方方藥雨若曾因抨擊清慈禧太后弊政,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同遭通緝,避於日本領事館,繼而出走日本,後幸賴朝廷有力者周旋而得免,遂歸國創辦《日日新聞》於天津,並開設利津地產公司等,天津淪陷時期,曾出任天津治安維持會籌備委員兼偽高級地方法院院長等職。
清代乾隆、嘉慶時期,金石考據之學逐漸興起,其時泉家輩出,著述如林,古錢學研究盛極一時。著名學者如初尚齡、戴熙、李佐賢、劉喜海、鮑康等輩,對後代影響頗深。方若集錢之初,時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正值前輩名家藏錢散出,少有人問津之際,遂大肆搜羅傳世名品、珍罕古錢,蓋以新出北魏“天興”金錢,宋大禮銀等而成當代巨富。旋即與杭州錢幣大收藏家張叔訓,重慶錢幣大收藏家羅伯昭鼎峙而立,時人有俗諺曰:“北方、南張、西蜀羅”,名噪泉壇,蜚聲海內外。
方若平生愛好金石書畫,尤喜古錢,嗜錢成癖,自詡不貧於古,故晚號古貨富翁。每有公餘間暇之時,考究歷代鑄錢之源,驗證百家圜化之說,對古錢大小、質地、色澤、版別、紋飾、輕重、文字、偽劣,無不悉心研究。前代金石學家、錢幣學家向有密不示人之積習,成為錢幣學術研究的一大障礙。但方若不為時習所染,既無門戶偏見,又不壟斷資料,每獲有新錢,即拓贈諸友,以傳古為樂。所著書成稿待印者盈櫃,就中巨帙如:《古貨菁華》、《舊雨樓古貨全稿》、《古貨今說》、《古金銀譜》等,皆足補前譜之遺缺,所著《言錢別錄》、《言錢補錄》兩書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相繼刊行。其書一掃前譜凌亂蕪雜之弊。凡所列之論說,多有前人未發現者,尤以考定“永安一百”、“永安一千”等為五代錢,博得國內外錢幣學界的贊同。
方若《方家長物》一書,以原錢墨拓入書編之,內收王莽六泉十布、契刀、金錯刀等三十六品。該書成書較早,據聞當時僅印二十冊,歷經滄桑,鮮見傳本。所著《藥雨古化雜詠》一書,錢幣界推崇備至。是書系經名拓工譚某手拓,從數萬枚古錢藏品中匯集珍稀精品百枚人書,其上始於東周迄於清,上下二千餘年。所選之錢皆精絕之品,原拓墨色勻亭方若藏古泉補遺,纖細畢顯,僅成四十餘冊分贈同好,海王村賈人爭購之,一日而盡,輾轉增值,冊至百金。是書每錢各配七言絕句一首吟詠,可謂珠聯璧合之佳作。如《東周》:“西周見後復東周,兩地圜金一日收,互證布文可斷自,荒唐太古說從頭”。《臨安府錢牌》:“臨安行用省錢支,南渡軍興濟困時,準百自書一三五,卻因誤二譜傳疑”。從中可見方若採摭古人論說,在錢幣上的獨到見解,堪稱古錢學中佳作。前幾年該書已由北京錢幣學會和北京大學出版社重新影印再版。
方若藏錢既豐,目光銳利,然其間贗鼎亦不少,時鄭家相、張絅伯在天津,曾指出《藥雨古化雜詠》一書中,“寧字布和寶字布,兩布製作惡劣,文字粗率,不合戰國之物,雖銅色尚舊,亦屬後鑄”。但畢竟瑕不掩瑜,不會因某些不足而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
方若善畫,嘗鬻畫賑貧三十年,世人只知錢幣學家之方若,而不知由議敘通判累遷知府之方城也。方若畫法取張僧繇,畫筆摹范華原,嗣得北苑觀瀑圖及敦煌所出之唐畫,畫益與時趨相遠矣。曾著有《校碑隨筆》、《設畫錄》、《訪印隨筆》、《墓誌類聚》、《印萃》、《陶文》、《續古玉匯考》、《藥雨叢刻》等著作,尤以《校碑隨筆》一書,海內外鑑賞家推崇為空前之作。
方若除收藏古錢外,所集古物古器頗豐富,如商小臣等,皆為稀世之珍。丁巳八月,洪水為患,水退魚躍於堂,遂自題其堂曰:“來魚堂”,戊午改建更名為“舊時樓”。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春,方若將所藏全部古錢轉讓給陳仁濤,對此,人頗非議,旋即悔之,無奈之下再事搜羅,不數年復有規模且多異品。
方若舊藏錢幣解放前夕由陳仁濤攜至香港,五十年代國家以重金收回,交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這批國寶才倖免遭流散海外。

張叔馴

張叔馴名乃驥,字齊齋,南潯張石銘第七子。抗戰前其父去世,他分得了二百萬家產,成為房地產巨商,收集古錢有了充足財源。和天津方藥雨,四川羅伯昭號稱“南張北方巴蜀羅”張叔馴不但
錢界稱之為靖康錢,這種錢僅造一年,鑄量極少而成珍貴品種,版式卻又非常複雜,有元寶與通寶兩種,元寶以篆,隸兩種合書一錢者。除了銅,鐵錢外,還有銀質通寶錢,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三種。這種鑄錢變化頻繁,很能反映北宋末年“亂世年年改號,窮土日日更名”的窘況。抗戰期間移居美國定居直到去世,一生收藏宏富,可惜在他去世後,全部藏品被他的遺孀變賣,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抗戰時期,張叔馴把所藏古錢精品帶往美國,但羅伯昭創辦的《泉幣》雜誌上,每期都把他所藏的精介紹二三品,如“張叔馴藏泉西夏大德通寶”,評介者認為此錢具西夏錢氣息,無元代錢風韻,今據實物,足證史氏之疏矣。此大德錢為前譜所無,今亦未見二品,洵屬瑰寶。其他如“陰晉金化”,“虞金化”,“半圜”“天成元寶”都有較高評價。
張叔馴舊宅張叔馴舊宅
張叔馴張叔馴
張叔馴藏泉張叔馴藏泉

方藥雨

方若(1869-1955年),浙江定海城關鎮人,清同治己巳年生,字藥雨,號劬園,別號古貨富翁。其本名城,字楚卿,小名謁寶。曾任知府、永定河工委員、北洋大學堂教授、《國聞報》主筆。方
方藥雨若曾因抨擊清慈禧太后弊政,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同遭通緝,避於日本領事館,繼而出走日本,後幸賴朝廷有力者周旋而得免,遂歸國創辦《日日新聞》於天津,並開設利津地產公司等,天津淪陷時期,曾出任天津治安維持會籌備委員兼偽高級地方法院院長等職。
清代乾隆、嘉慶時期,金石考據之學逐漸興起,其時泉家輩出,著述如林,古錢學研究盛極一時。著名學者如初尚齡、戴熙、李佐賢、劉喜海、鮑康等輩,對後代影響頗深。方若集錢之初,時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正值前輩名家藏錢散出,少有人問津之際,遂大肆搜羅傳世名品、珍罕古錢,蓋以新出北魏“天興”金錢,宋大禮銀等而成當代巨富。旋即與杭州錢幣大收藏家張叔訓,重慶錢幣大收藏家羅伯昭鼎峙而立,時人有俗諺曰:“北方、南張、西蜀羅”,名噪泉壇,蜚聲海內外。
方若平生愛好金石書畫,尤喜古錢,嗜錢成癖,自詡不貧於古,故晚號古貨富翁。每有公餘間暇之時,考究歷代鑄錢之源,驗證百家圜化之說,對古錢大小、質地、色澤、版別、紋飾、輕重、文字、偽劣,無不悉心研究。前代金石學家、錢幣學家向有密不示人之積習,成為錢幣學術研究的一大障礙。但方若不為時習所染,既無門戶偏見,又不壟斷資料,每獲有新錢,即拓贈諸友,以傳古為樂。所著書成稿待印者盈櫃,就中巨帙如:《古貨菁華》、《舊雨樓古貨全稿》、《古貨今說》、《古金銀譜》等,皆足補前譜之遺缺,所著《言錢別錄》、《言錢補錄》兩書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相繼刊行。其書一掃前譜凌亂蕪雜之弊。凡所列之論說,多有前人未發現者,尤以考定“永安一百”、“永安一千”等為五代錢,博得國內外錢幣學界的贊同。
方若《方家長物》一書,以原錢墨拓入書編之,內收王莽六泉十布、契刀、金錯刀等三十六品。該書成書較早,據聞當時僅印二十冊,歷經滄桑,鮮見傳本。所著《藥雨古化雜詠》一書,錢幣界推崇備至。是書系經名拓工譚某手拓,從數萬枚古錢藏品中匯集珍稀精品百枚人書,其上始於東周迄於清,上下二千餘年。所選之錢皆精絕之品,原拓墨色勻亭方若藏古泉補遺,纖細畢顯,僅成四十餘冊分贈同好,海王村賈人爭購之,一日而盡,輾轉增值,冊至百金。是書每錢各配七言絕句一首吟詠,可謂珠聯璧合之佳作。如《東周》:“西周見後復東周,兩地圜金一日收,互證布文可斷自,荒唐太古說從頭”。《臨安府錢牌》:“臨安行用省錢支,南渡軍興濟困時,準百自書一三五,卻因誤二譜傳疑”。從中可見方若採摭古人論說,在錢幣上的獨到見解,堪稱古錢學中佳作。前幾年該書已由北京錢幣學會和北京大學出版社重新影印再版。
方若藏錢既豐,目光銳利,然其間贗鼎亦不少,時鄭家相、張絅伯在天津,曾指出《藥雨古化雜詠》一書中,“寧字布和寶字布,兩布製作惡劣,文字粗率,不合戰國之物,雖銅色尚舊,亦屬後鑄”。但畢竟瑕不掩瑜,不會因某些不足而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
方若善畫,嘗鬻畫賑貧三十年,世人只知錢幣學家之方若,而不知由議敘通判累遷知府之方城也。方若畫法取張僧繇,畫筆摹范華原,嗣得北苑觀瀑圖及敦煌所出之唐畫,畫益與時趨相遠矣。曾著有《校碑隨筆》、《設畫錄》、《訪印隨筆》、《墓誌類聚》、《印萃》、《陶文》、《續古玉匯考》、《藥雨叢刻》等著作,尤以《校碑隨筆》一書,海內外鑑賞家推崇為空前之作。
方若除收藏古錢外,所集古物古器頗豐富,如商小臣等,皆為稀世之珍。丁巳八月,洪水為患,水退魚躍於堂,遂自題其堂曰:“來魚堂”,戊午改建更名為“舊時樓”。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春,方若將所藏全部古錢轉讓給陳仁濤,對此,人頗非議,旋即悔之,無奈之下再事搜羅,不數年復有規模且多異品。
方若舊藏錢幣解放前夕由陳仁濤攜至香港,五十年代國家以重金收回,交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這批國寶才倖免遭流散海外。
方藥雨方藥雨
方若藏古泉補遺方若藏古泉補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