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倉鎮

北倉鎮

北倉鎮位於天津市區北部,是北辰區轄屬九個鄉鎮之一,自元朝在北京定都以來,就成為皇糧漕運的集散地,因而得名“北倉”。北倉鎮地處北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得天時、享地利、擁人和,全鎮總面積26平方公里,共轄十三個行政村和十個居委會,人口近五萬人。北倉鎮屬天津市新四區,交通發達。距首都北京110公里,距天津市中心9公里,距天津港50公里,距天津機場16公里。鎮域內京津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京山鐵路、北運河縱貫南北、京九鐵路、南曹鐵路、外環線公路、永定新河橫穿東西,鎮域內有十多條公交專線,交通四通八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倉鎮
  • 別名:“北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天津市
  • 下轄地區:十三個行政村和十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22
  • 面積:26平方公里
  • 人口:近五萬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概況,總述,投資環境,優質服務,發展前景,小鎮名人,楊連弟,趙之符,吳士俊,曹克忠,黃金祥,孫洪伊,劉福,

地理環境

北倉鎮位於天津市區北部,系北辰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全鎮總面積36平方公里,所轄13個自然村,9個居委會,常住人口五萬。交通便利,距市中心9公里,距天津港50公里,距天津機場16公里;鎮域內有京津快速路、外環線、鐵東快速路、津保高速路、京津塘高速路、京山鐵路、京九鐵路、捷運一號線以及即將施京津城交專線。北倉鎮是北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為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鎮域內擁有天津市最大的園林苗圃——劉園苗圃、屈家店風景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獨具魅力,熱情周 到的服務突顯人性化,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彰顯出蓬勃活力,北倉鎮已成為客商居住、投資的絕佳寶地。現已吸引40餘家歐美、日韓、東南亞及港澳台客商投資。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化建設水平,特精選七處優良地塊對外招商。此外,鎮域內還有大批新建標準廠房,宜商宜租。
經濟建設經濟建設
北倉鎮工業用地毗鄰天津市區,交通十分發達,距首都北京110公里,距天津市中心9公里,距天津新港50公里,距天津機場16公里;鎮域內有京津公路、外環線、京津唐高速公路、鐵東路快速路、津保高速、京山鐵路、京九鐵路等交通主幹線以及10多條公交專線,天津市新建成的捷運一號線終點站就坐落在工業用地附近的劉園村。

歷史沿革

北倉成村於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即建有包括"北倉"在內的直沽廣通倉,後因設有淺鋪而稱引兒灣或尹兒灣,清雍正元年(1723)在此建庫式北倉廒,地更以倉顯。居者以撐船、捕漁、販運、種地為生。
滄海桑田,境域屢易隸屬。古為幽陵,西周屬燕國,秦隸雍奴縣,漢屬泉州縣,唐屬武清縣,元屬郭州,明清隸順天府武清縣,雍正九年(1731)改隸天津縣,民國因之。解放初隸天津縣第八區,後改第四區,1953年5月隸天津市北辰區。1956年6月曾為鎮建制,1986年12月正式設鎮。鎮域為天津北大門,軍事要地,屢經戰爭和外敵侵擾。1900年八國聯軍沿北運河兩岸北進,在北倉一帶遭清軍重創。聯軍炮擊北倉村,並將北倉廒夷為平地。1942年,日本"華北墾業公司在北倉設'東拓公司"',強占耕地2萬餘畝為日軍種稻,大肆奴役當地百姓,侵吞人民的勞動果實。1945年,國民黨軍在境內設據點,派重兵把守,修築防禦工事。
北倉鎮北倉鎮
幹部培訓幹部培訓
北倉鎮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長期的革命鬥爭,終於1948年12月20日獲得解放。新中國成立後,境內人民滿腔熱忱,積極投入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鬥爭。"登高英雄"楊連弟在朝鮮戰場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全面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境內人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貫徹"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的方針,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北倉鎮人民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商品生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鎮人民搶抓機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再創北倉鎮新的輝煌。北倉成村於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即建有包括"北倉"在內的直沽廣通倉,後因設有淺鋪而稱引兒灣或尹兒灣,清雍正元年(1723)在此建庫式北倉廒,地更以倉顯。居者以撐船、捕漁、販運、種地為生。
北倉鎮北倉鎮

行政區劃

2016年轄10個社區居委會,13個行政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120113101003
111
引河裡第二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04
111
引河裡第一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0
111
金鳳里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2
111
盛倉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3
111
長瀛御龍灣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4
111
陽光卡蒂爾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5
111
天陽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6
111
訥河裡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7
111
澤天下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018
111
富錦華庭社區居委會
120113101201
111
北倉村村委會
120113101202
112
三義村村委會
120113101203
112
趙虎莊村委會
120113101204
112
丁趙莊村委會
120113101205
112
閻莊村委會
120113101206
112
周莊村委會
120113101207
112
李嘴村委會
120113101208
112
劉園村委會
120113101209
112
桃花寺村委會
120113101210
112
董新房村委會
120113101211
112
王秦莊村委會
120113101212
112
桃口村委會
120113101213
112
屈店村委會

經濟概況

總述

目前全鎮已基本形成了以鄉鎮工業為主導、現代農業為基礎、鄉鎮服務業協調發展,具有典型現代經濟色彩的城郊型經濟發展新格局。
北倉鎮是天津市重要的副食品生產基地之一,生產的菜、果、蛋、奶、肉、魚等十幾種副食品供應市、區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該鎮農業生產突出特色,注重實效,不斷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目前農產品正朝著深加工、創匯型、外向型的農業方向發展。北倉鎮的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是天津市鄉鎮工業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現已建成冶金、線纜、化工、輕工輕紡、建材、機械、包裝等十幾個骨幹行業,諸多產品已經打入國際市場,並享有盛譽。目前鎮黨委、政府提出“建好載體、培育支柱"的思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環境吸引海內外客商到這投資辦廠。
副食品生產副食品生產
北倉鎮是全區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區,有良好的人文環境,市級重點中學四十七中就坐落在北倉鎮域內,另外我鎮還有正規國小4所,幼稚園2所。同時鎮域內有全區最大的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有標準較高的商場、飯店多家。是發展商貿、飲食、服務、娛樂、倉儲運輸等第三產業的好地方。
北倉鎮域內有多家實力雄厚的駐鎮國營單位。中央級駐鎮單位有化工部第一設計院、水泥工業設計院和水利部海河下游管理局屈店閘管理所。市級駐鎮單位有天津發電設備廠、天津農藥股份有限公司、人民農藥廠、同生化工廠、煤氣總公司第二灌裝廠、自來水工程公司保溫管廠、天津有機化工二廠、津北生物化學製藥廠、北倉危險品倉庫、劉園苗圃等16家。
北倉鎮工業用地是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擬保留的工業區之一(併入雙口工業區),地處天津市外環線津保高速公路2公里處,規劃占地面積77.6公頃。目前,已有11家企業入駐,是商家投資創業的絕佳寶地。

投資環境

北倉鎮工業用地基礎設施完備,道路交通方便快捷,城市自來水管道遍布全鎮,鎮域內電力供應充足,建有220KV、110KV、35KV變電站各一座,天津市重點工程北倉污水處理廠正在緊張建設中,天然氣管道沿外環線鋪設至北倉鎮域內;中國郵政、天津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都在鎮域內設有業務機構,可直接辦理國內外電訊業務。
北倉鎮是北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有良好的人文投資環境.有國家級的中國水泥設計院和化工設計院,有天津市重點47中學及4所正規國小。有全區最大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以及較大型的商場、超市和飯店,是發展商貿、飲食娛樂、倉儲、運輸等服務業的好地方。
鎮域內還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分支機構或辦事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可為投資者提供各種保險及保險諮詢服務。北辰醫院、北辰中醫醫院都設在北倉鎮域內,醫療保健條件十分便利。

優質服務

北辰區政府在北倉鎮域內設有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區各職能部門在服務中心都設有辦事視窗,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鎮工業用地管理辦公室,為企業提供從征地、立項、到辦理執照等全方位的服務。

發展前景

北倉鎮是北辰區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鎮域內有規劃工業用地650畝,規劃商業用地400多畝,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可用於工業及服務業項目的開發。

小鎮名人

楊連弟

天津市北辰區人,1919年出生在北運河畔北倉村一個農民家庭。1949年3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年8月因搶修隴海鐵路八號橋功績卓著被授予“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連續搶修鐵路和橋樑中,冒著槍林彈雨,衝破重重艱難險阻,修路架橋,保證了交通暢通,8次立大功受獎;曾兩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2年5月15日,在搶修清川江大橋時,被美軍飛機投下的定時炸彈擊中頭部,不幸犧牲。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認楊連弟為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認楊連弟為“共和國英雄”,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幼時,因家境貧寒,14歲的楊連弟便給人幫工種地、站櫃檯當夥計、到鞋廠當學徒、進市蹬三輪。1943年被日偽當局抓去當電工,終日奔波,拚死勞作,不得溫飽。苦難的歲月磨礪了楊連弟剛毅的性格。

趙之符

(1625~1686),其先人祖居河北會州衛,明初隨燕王掃北,立下戰功,封於燕地,占藉尹兒灣。至明末七傳至趙之符,枝葉繁衍,成為雍陽望族。從清順治至乾隆年間,趙氏家族中舉人、進士者十七人。趙土元有兩子,長子趙連璧,次子趙完璧,之符為完璧次子,字爾合,號怡齋,清順治五年(1648)中貢生,人國子監,八年(1651)考中舉人,十六年(1659)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又授戶科、兵科、吏科任職;升鴻臚寺卿,再升左僉都御史。之符為官20年,居諫官13載,奉公無私,為民請命。康熙四年(1665)三月,京師地震後皇上有遠狩固安、霸州、德州之意,之符認為萬乘巡行不僅耗費巨大,各地迎駕供給、
修橋補路無不加重百姓負擔。遂上書《請停遠獰疏》:“地動至今未止,是民生方在糜寧,惟欲以無事為休養之福…伏請特布詔旨,暫罷此行。”針對八旗貴族大肆圈換民地之弊,之符上書《請還新圈地畝疏》直諫:從春到夏圈地成風,搞得婦孺不安、雞犬不寧。正當莊稼成熟之際,“取其地而驅其人,奪其口食而使其受飢餓”,那么皇上總說愛民如子,怎忍心讓百姓“嗷嗷待哺,坐斃於溝壑耶?”把所圈土地全部還耕於民,永遠不再圈占民地,讓“百姓從此安居樂業”。康熙九年(1670),之符有感於漕運撥船行之既久,積弊甚多,在《撥船困民疏》中列舉8項不便於民且有害於國的理由,指出“惟國家創製立法,應該便民、尤其不能危害於國。”絕不能明知國家與民眾都受其害還不想辦法改變的。另外他在《藩產變價疏》中提出,因水旱災荒,佃戶繳租都力不從心,哪還有錢買地呢?在《請停無益疏》提出,朝廷重修瀛台,各地必仿效,大災之年,不利宣昭儉德。在《請停差審疏》建議。
欽差四出的作法,杜絕貪官污吏籍此橫徵暴斂,有事可專責各地封疆大臣查辦,不稱職者當罷斥。他的奏疏多為朝廷重視,如說陝西山東旱蝗,“請酌行賑窮之法,緩徵國賦”;說畿輔旱,“當命大臣清刑獄”;說緝旗人逃,“當杜濫解之弊”。前者謂圈地,“俱著退還民間”;康熙帝均一一採納。並實行50餘載。之符為人友善,講誠信一諾千金,又擅詩、文,倡修邑志,開辦學館,曾為家鄉撰《重修儒學記》、《重修文昌閣記》,提出“士不可不學,抑不可徒學……吾願吾邑之士,日孜孜於學”。有《趙僉憲奏疏二卷》、《怡齋文集》傳世。清大學士王熙曾為《奏疏》作序、撰《怡齋趙公墓志銘》,譽其“直亮婉至無愧古人”、“以直聲著天下”。

吳士俊

(1800—1883),字傅儼,北倉人。祖父名圻,歲貢生;父名彰,舉人,官訓導。士俊,清道光五年(1825)舉人、十三年(1832)進士,以知縣發任湖南歷宰、黔陽、辰溪、清泉、零陵、權知、茶陵、武岡等州,長沙、寶慶等府,遷郴州、直隸知州,二十六年(1846)謝病歸里。鹹豐三年(1853)因辦團練有功賞加知府銜。他自幼篤靜好學,曾因過度用功而致疾。卸職家居30載,未曾一日輟書不讀。受鄉人之聘,主講過輔仁書院,而生平精力尤萃於所著《易學溯源》一書。道光三十年(1850),手稿積至2700頁,凡義所未達便悉加修改,直到病逝前數日才定稿。其治學“尊鄭擯王,不以理氣廢象數。遐稽博採,以求伸其說,惴惴焉,惟恐漢學之墜地也”。士俊出入百家,其著作舉凡經籍版本、文學形聲、申明、訓詁以及數、理、化等自然科學,無不積極探索,既有師承,又有獨到見解。除《易學溯源》24卷外,還著有《字學匯考》等。享年84歲,附祀鹽政文廉專祠。其人其事載光緒年間《湖南通志·名宦》、《重修天津府志·人物》等。子作霖、承霖,孫濟溥等俱諸生。

曹克忠

(1826~1896),字藎臣,劉園人。原姓趙,因家貧幼時過繼其舅王秦莊人曹清順。少時隨舅打漁,漁閒斯混賭場。舅亡,年20有餘的曹克忠流落津城乞討。鹹豐五年(1855)投湖北按察使李孟群部為伍,由兵勇升遷至甘肅、蘭州、廣東水師提督。曹為人驍勇,是清廷鎮壓太平軍、埝軍的幹將。同治二年(1863)正月,隨清將多隆阿剿同州回軍,單槍匹馬至義軍營下招撫。同治四年(1865)閏五月,挾連戰皆捷之威趨寧夏金積堡。距15里,卡壘林立,水鹹澀,飲者立病,清軍掘草根充飢。義軍環攻,曹驅餓軍與戰,連克卡8、壘5。因清將馬化隆部萬餘遭側翼圍抄兵敗,牽動曹軍退20里,是曹廖廖敗績之一。後總督楊岳斌上狀為其陳情得旨寬免。是年九月,甘肅清軍各部勁旅飢潰敗逃殆盡,唯曹孤軍與義軍相峙。十月馳援鞏昌,殺獲2萬餘,遂解其圍。繼而進攻熟陽城董家堡、鴛鴦嘴,毀義軍據點10餘。光緒十一年(1885)十一月,曹以病開缺,賞食全俸,並賜福壽字及上方珍物。在王秦莊修過河堤、關帝廟,辦過花會。光緒二十年(1894),清廷與日本交惡,復受命辦天津團練,統津勝營15000人分駐各海口。光緒二十二年(1896)十二月卒,葬於沙莊村旁,有上賜黃馬褂、尚方寶劍、鼻煙壺、眼鏡等隨葬。史館立傳,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祠。子鐵林襲蔭。

黃金祥

(1866—1942),字玉堂,下辛莊人,後王秦莊。自幼家貧,但聰穎伶俐,年幼即為本村護青以資家用,17歲被誣“監守自盜”訴於天津縣衙。同村李三先生憤而代擬辯狀,金祥上堂據理直陳,遂判無罪。自此立志發奮。光緒九年(1883),逢晚清名將曹克忠募兵攀為鄉黨投軍,並被收為侍衛,先後駐防小站、滄州、山海關,累任把總、千總,10餘年未離曹左右。甲午戰爭時期,海疆營地常受騷擾,金祥隻身入“匪穴”招撫,因功晉藍翎守備加都司銜,受慈禧“天語褒獎”匾。光緒二十二年(1896)’還鄉,官兵贈萬民旗傘多柄。開祥德厚米麵鋪,又與曹克忠之子合營漕運,獲利頗豐。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據津北犯,金祥向退防北倉之清將馬玉昆獻“引白河汛水東灌,遍布水雷”,“請以北倉漕糧萬石賑修工事”之計,被採納。黃金祥仗義疏財。南方運糧數萬斤賑濟難民,得眾人“樂善好施”匾。1912年北京“正月十二騷亂”波及津北郊,金祥親赴韓家墅兵營遊說慰撫,使沽北免遭變兵劫難,小街至桃花寺沿河21村贈“德必有鄰’’匾。1917年天津洪災,又領銜奔走,呈天津縣和直隸省民政廳,準在桃花口至鳳河東堤修一小埝以擋洪水,得百姓“急公好義”匾。金祥深感學淺之苦,先後捐資興辦王秦莊國小堂、私立第五十國小堂,直隸省教育廳授“甄陶後進”匾。金祥一生共得匾13塊。1925年12月,馮玉祥將軍駐防韓家墅,曾偕夫人李德全赴黃宅拜訪。“七七”事變後,金祥以年老為託詞,拒授日偽大鄉長職,囑子少堂亦勿受該職。1940年,駐雙口偽縣警備隊以“私通八路”罪將其逮捕,後經津北鄉紳聯名具保獲釋。1942年春病逝。

孫洪伊

(1873~1936),字伯蘭,北倉人。父孫孝曾,晚清貢生,販鹽並經營祖產“復盛號”。家資豐盈,8歲人鄉塾,每倦極引水洗面,恆至夜分,文章氣象弘疆,見者以大器目之。18歲娶曹克忠孫女為妻。光緒二十六年(1900),始“毀家辦學”,獨資或與宜興埠溫世霖等合資創辦北倉蒙養國小堂、天津民立第十國小堂、明新中學堂、天津私立電報學堂和普育女子中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被推舉為直隸省咨議局議員,三十四年(1908)組織“國會請願同志會”,後數次領銜上書籲請“速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1912年當選眾議院議員、韜園派領袖。因提案質詢袁世凱纂奪大總統職位遭通緝逃往上海。1916年出任段祺瑞政府教育總長,旋改內政總長。洪伊自宣統元年(1909)由宋教仁介紹加入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追隨者與戰友。辛亥革命爆發,即與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合謀起義回響;“灤州兵諫後親赴灤州向張紹曾保證義師所向簞食壺漿以迎”。1916年5月25日,接受孫中山經手活動經費3000元;7月12日由上海赴京就職,親聆孫中山面囑“監督北方政府”之責。在1917年9月1日廣州“非常國會”上,被孫中山委任為護法軍政府內政總長、駐滬全權代表。
僅1918年,孫中山發給洪伊的電函信件就有9封之多,世稱“南有大孫(孫中山)北有小孫(孫洪伊)兩孫攜手者也”,後為南京政府國難會議委員。孫洪伊亦是共產黨人的早期朋友。1913年冬,即邀湯化龍共同出資,送李大釗東渡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1919年1月,又函召李大釗“回國討袁”。1922年8月,李大釗住宿洪伊上海宅邸,會同陳獨秀、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與孫中山多次晤談改組國民黨,實行國共合作事宜。上海法租界太平橋三益里孫宅,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銜接處。1936年3月26日,洪伊在上海寓所病逝,由朋友資助葬於杭州九溪十八澗小山上,與民主革命先驅秋瑾墓隔丘相望。

劉福

(1900~1971),李嘴村人,種菜能手,農業合作化帶頭人,因發展園田生產功績卓著,1952年被評為天津專區農業生產勞動模範,1964年又被評為河北省農業生產勞動模範。受到表彰和獎勵,曾與周恩來總理合影留念。
靠種菜發家。劉福出身在農民家庭,人口多,家底薄,生活難以為繼。他帶領全家改造低產田,發展園田。為取得高收入,他注重選擇棵大果多的壯苗留籽種,注重各種菜品的提純復壯。為春菜早上市,他冬暖窩(秋後挖窩鬆土施肥澆水覆蓋土堆),來春提前栽苗。為防春寒,他令全家男女老少捏膠泥窩窩頭。晚上植苗,早上亮苗。由於勤奮、善管理,劉家的菠菜、水蘿蔔、豆角茄子、辣子、一窩猴菜瓜葉肥、果大、鮮嫩,成為市場搶手貨。特別是核桃紋大白菜更有名氣,畝產萬斤以上至1949年,全家園田發展到23畝,人均1畝。成為北倉一帶有名的種菜大戶。購置了一輛膠輪大車,生活越過越好。
帶領農民致富。土改後,他積極回響縣政府“旱田變水田,發展園田”的號召,挨家串戶,動員貧苦農民種菜。但不少人說:“一畝園三畝田”,好是好,但我們一無資本,二無技術,怕辦不了。於是,劉福教給農民如何平整土地,如何育苗,如何管理,不到四年的功夫,全村園田便由300多畝發展到上千畝,使李嘴村成為近郊發展蔬菜最快最多的村,社員生活蒸蒸日上。1953年,津北郊區下鄉工作組大辦初級農業社。劉福一馬當先,動員10戶特困戶加入“劉福先進生產合作社’’(為市領導命名)。他把自家23畝園田,一輛大車全部人了社。經商議,年終地4勞6分成。這一年,戶戶糧滿倉,家家口袋裝進現鈔。無不喜笑顏開。1954年發大水,旱田減收,園田增收。劉福社社員仍達到豐衣足食水平,沒吃國家救濟1956年1月劉福社轉入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並當上了全村蔬菜技術指導員。期間,劉福培育的大白菜棵重達15公斤,被送進全國農業展覽館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