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College of Nature Conservation)成立於2004年12月,由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同建設,目前是我國唯一的培養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專門人才的學院,北京林業大學也是目前我國唯一擁有自然保護區學院的高等院校。現任學院黨總支書記王艷青,院長雷光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Nature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2004年
  • 所屬地區:北京
  • 現任校長:雷光春
教研室與研究方向,領導信息,本科專業,學科簡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自然保護區學,濕地生態學,師資力量,研究平台,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國家委員秘書處,中國大鴇保護與監測網路,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與監測網路,普氏野馬保護及放歸野化監測協作組,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碳匯計量與監測中心,北京林業大學濕地研究中心,特色和優勢,學生組織,發展前景,

教研室與研究方向

北京林業大學自1999年開始招收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碩士生;
2002年12月,北京林業大學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學科”,並招收“自然保護區學”專業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擁有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3年,國家級重點學科“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併入學院,招收“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也擁有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現設四個教研室,即自然保護區教研室、濕地保護與利用教研室、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教研室、樹木學教研室。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濕地保護與利用、保護經濟與政策、自然資本評估與管理、動植物系統學及進化生物學、動植物生理生化及繁殖生物學、動植物遺傳多樣性及種質資源保護、動植物保護生物學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生物資源利用與產業技術等。

領導信息

院長:雷光春
院黨委書記:王艷青
院黨委副書記:仲艷維
教學副院長:徐基良
科研副院長:張明祥
行政副院長:徐迎壽
工會主席:李凱

本科專業

學院現設一個本科專業,即“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於200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學院現有國家級重點學科“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和林學一級學科下的“自然保護區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本科專業獲批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實施的“本科生導師制”於2012年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北京林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院現已建立自然保護區規劃與設計、動物學、樹木學、濕地生態過程等10個實驗室,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河北灤河上游、湖南東洞庭湖、福建武夷山等11個保護區簽訂了合作協定,拓展了實踐教學平台,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硬體條件。

學科簡介

學院現有“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自然保護區學”、“濕地生態學”3個二級學科,擁有農學、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可以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博士後。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於2000年正式建立,2006年被評為省部級重點學科,2007年晉升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該學科致力於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動植物生態、營養與繁殖、疾病與免疫、遺傳多樣性與種質資源等方向的研究,服務於動植物資源保護、利用、管理以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領域。隸屬國家重點學科林學一級學科,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4人,教輔人員2人。學科研究方向為:
動植物系統分類及進化生物學
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學
動物生態學與行為學
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野生動物生理免疫與疫源疫病防控

自然保護區學

自然保護區學學科於2002年正式建立(自1999年開始招收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研究保護區(含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等)性質、功能、規劃設計、管理及資源保護、監測、可持續利用等理論和實踐的套用科學。隸屬於國家重點學科林學一級學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該學科研究方向為:
保護區建設與管理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生態經濟與保護政策

濕地生態學

濕地生態學學科於2014年正式建立,以濕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以保護生態學、恢復生態學、水文水資源學、生物多樣性科學、入侵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為理論基礎,研究濕地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以及濕地對區域及全球環境變化的作用與回響的科學。隸屬生態學一級學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教輔人員1人。該學科研究方向為:
濕地生態水文過程與效應
濕地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全球氣候變化
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濕地恢復與重建

師資力量

師資概況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現有教職員工44人(專任教師3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專任教師均有博士學位。此外,學院聘請了6位國內外著名專家為客座教授。現有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1人,校傑出青年人才2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1人任教育部自然保護與環境類專業指導委員會秘書長,1人被國家林業局聘為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2人任委員,2人擔任國家濕地公園評審專家、3人擔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專家,1人擔任環保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1人擔任國家林業局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擔任濕地保護國家標準委員會委員,10餘名教師擔任國內外相關領域重要學術刊物的副主編、編委等職位,12人擔任中國生態學會中國林學會中國鳥類學會中國水利學會等學術團體相關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或委員。

研究平台

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國家委員秘書處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遷徙水鳥保護及其棲息地可持續利用夥伴關係”於2006年達成,是由國家政府、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組織等成員自發籤署的多邊候鳥保護合作框架。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從北到南,跨越22個國家,是5000多萬隻候鳥的棲息地,為了協同各國共同努力保護候鳥,2008年3月,中國政府正式加入這一遷徙路線夥伴委員會。截至2010年,我國已有20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加入了該遷飛網路。遷徙網路秘書處掛靠在自然保護區學院。

中國大鴇保護與監測網路

大鴇是全球矚目的珍稀物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了更有效地保護該物種,受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委託,北京林業大學建立了中國大鴇保護與監測網路,現掛靠自然保護區學院。該網路建立的目的在於充分調動大鴇分布地區各方的積極性,保護大鴇及其棲息地,監測大鴇數量及變化規律,確定影響其生存的因子,制定長期有效的保護規劃,並形成穩定的保護科研隊伍,持續開展保護與研究工作。

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與監測網路

在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的支持下,2009年啟動 了“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與監測網路”建設。該網路將在國家政策和方針指導下,積極組織協調貓科動物重點分布自然保護區、科研和保護機構,學習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方法,全面推動中國貓科動物的保護、監測和研究工作。網路秘書處設在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

普氏野馬保護及放歸野化監測協作組

2002年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在北京林業大學成立了“普氏野馬保護及放歸野化監測協作組”,與新疆普氏野馬繁育研究中心、新疆卡拉麥里有蹄類保護區管理站、甘肅武威瀕危物種繁育中心、甘肅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普氏野馬保護生物學研究。迄今監測協作組已開展普氏野馬行為、生理、營養、繁育、遺傳多樣性、寄生蟲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普氏野馬的保護及重引入工程,為建立普氏野馬野生種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

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是為適應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與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在國家林業局主管部門領導和國內外有關專家的支持和指導下於2009年4月16日成立,現掛靠在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碳匯計量與監測中心

為了加強我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性工作,在國家林業局主管部門和北京林業大學的支持和指導下,於2011年6月成立北京林業大學碳匯計量與監測中心,該中心掛靠於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濕地研究中心

從我國保護與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履行《濕地公約》的實際需求和濕地保護與管理的現實需要出發,學院於2014年成立北京林業大學濕地研究中心,主要圍繞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管理和恢復的需求,著力解決濕地生態、濕地生物多樣性、濕地保護、恢復、評估、管理等的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育、濕地履約、濕地與氣候變化、退化濕地的恢復、濕地監測評估、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濕地的演替、濕地工程設計、濕地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前沿與熱點問題研究。

特色和優勢

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面積已經占國土面積15%左右,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一類特殊的土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誕生和發展是對這些自然保護區進行科學有效管理的客觀要求,也必將成為一門具有獨立而完善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學科。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是目前國內唯一培養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專門人才的學院,培養目標與教育部的專業目錄相較,增加了濕地的保護與管理等內容,專業培養方向更寬,也是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和濕地保護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的科技諮詢和支撐單位。
學院堅持全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取得了相當數量的有顯示度的研究、競賽結果。實施的本科生導師制獲得北京林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生組織

學生會
自然保護區學院學生會成立於2007年,是在學院黨委領導、院團委指導下的學生組織。
學生會主要負責協助團委開展學生工作,學生會由秘書長具體指導,由主席團和各具體部門組成。具體工作職能如下:
常委會(秘書長和主席團):全面負責學生會各項工作,根據校學生會的指導精神,結合我院學生會的實際,在各部提交計畫的基礎上進行協調,制定學生會的中長期計畫及時向上級匯報,並負責組織學生會各項工作的開展。

發展前景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在國際上已經引起普遍的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已成為相關領域的熱點問題。我國政府和社會一直非常重視這一工作,把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納入到國民經濟發展與計畫中,並通過採取實施“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2001-2050)、“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4-2030)等多種措施支持相關領域的發展。截至2011年底,我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640處,占國土面積的14.93%。
黨的十八大召開再次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提出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這對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尤其是示範自然保護區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手段。這為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發展提供重大契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