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普通高等學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是比較教育學科唯一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依託單位為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基本介紹

簡介,基本使命:,師資力量,

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前身是1962年創立的外國教育研究室,是1964年經高教部批准設立的外國問題研究機構之一。 1979年以外國教育研究室為基礎成立了外國教育研究所。為適應學科發展趨勢和我國社會發展需要,1995年更名為國際與比教育研究所,2009年更名為國際與比教育研究院,是目前中國成立最早、規模和影響最大的比較教育研究機構之一。校黨委副書記謝芳春、顧明遠教授、畢淑芝教授、王英傑教授、曲恆昌教授、李守福教授、項賢明教授先後任院(所)長,現任院長為劉寶存教授。

基本使命:

(1)圍繞世界和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理論、政策和實踐前沿問題開展研究,探索教育發展的規律,把握國際教育發展的趨勢,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2)為文化教育部門和相關部門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3)積極開展教育政策研究與諮詢服務工作,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大教育決策提供智力支撐,為區域教育創新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改革試驗提供諮詢服務。
(4)積極開展國際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引進和傳播國際先進理念和教育經驗,把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教育研究的新發現推向世界,成為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橋樑和平台。

師資力量

現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講師1人;語種涵蓋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葡萄牙語等世界主要語種。另外《比較教育研究》編輯部有編輯人員3人。學術帶頭人顧明遠教授是國內外著名的教育家、新中國比較教育學科奠基人之一,曾任世界比較教育聯合會合作主席,現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等職;王英傑教授是國內外著名的比較高等教育專家,現任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等職。在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優良傳統: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時代精神;團結互助、共同協作的集體風範;“洋為中用”、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勤奮好學、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一直是我國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的重鎮。在對國別教育進行精深研究的基礎上,設有教育政策與管理比較研究、高等教育比較研究、基礎教育比較研究、文化與教育發展比較研究、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等研究方向。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積極承擔國家重大教育研究任務,對世界主要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教育政策與法令、教育思想與理論、教育體制與結構、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問題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領域涵蓋教育思想流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師範教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育政策與管理等領域,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顧明遠教授主編的大型教育工具書《教育大辭典》、《中國教育大系》、《世界教育大系》、《世界教育大事典》、《中外教育思想概覽》、《世界教育概覽》以及專著《比較教育導論》、《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王英傑教授的專著《美國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美國教育》、《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符娟明教授主編的《比較高等教育》;畢淑芝教授、司蔭貞教授主編的《比較成人教育》以及蘇真教授主編的《比較師範教育》等,把我國比較教育學科建設推向一個新的台階。劉寶存教授的《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王曉輝教授的《教育決策:國際比較的視野》、項賢明教授的《比較教育學的文化邏輯》、馬健生教授的《公平與效率的抉擇:美國教育市場化改革研究》、肖甦教授和王義高教授的《俄羅斯教育十年變遷》等中青年學者的著作,也都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是全國最大的比較教育學科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基地。1981年比較教育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全國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1984年比較教育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1986年與我校教育系和經濟學院共同組建了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學位授權點,1988年比較教育學科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面向國內外招收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接待國內外訪問學者和進修生。至2010年7月,共畢業碩士研究生289人(其中外國留學生7人,兼讀生13人),博士研究生143人(其中外國留學生17人,兼讀生8人)。王英傑教授為我國培養的第一位比較教育學博士,韓國留學生具滋億為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培養的第一位外國哲學社會科學博士。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其中許多人成為各自單位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力量。
我院面向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需要,積極開展政策研究和多層次諮詢服務,不斷提高參與解決重大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與參與區域和學校教育改革實踐的能力,成為全國知名的國際教育思想庫和諮詢服務基地。在我國《教育法》、《學位條例》、《高等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制定過程中,在我國《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的研究和制定過程中,我院先後提供了數十篇研究諮詢報告和數百萬字的調查材料,為政府教育決策提供了高質量的諮詢服務。我院還深入中國實際,進行個案調查,積極參與區域教育改革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改革實驗,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教育改革實踐。
我院積極開展國際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典、丹麥、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以及UNESC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建立了廣泛的科研合作、研究生聯合培養、人員交流和信息資料交換關係。我院先後把贊可夫、蘇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布魯納、布魯姆、根舍因、蒙台梭利、加德納等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國際上先進的教育模式介紹到國內,開展相關的實驗研究推廣他們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同時又通過國際交流把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改革經驗推向國際。
我院主辦的《比較教育研究》(原名《外國教育動態》)創刊於1965年,是受中央宣傳部委託創辦的我國第一本比較教育研究雜誌,現兼作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會刊,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數據顯示,《比較教育研究》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以及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率在全國教育學術期刊中均名列前茅。多年來,《比較教育研究》在傳播學術研究成果,引領比較教育學科發展,促進教師和學生成長,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院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各項工作得到學術界、政府部門和教育界的高度認可,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顧明遠教授先後獲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北京市“人民教師”等稱號,被香港教育學院、澳門大學、日本創價大學等大學授予榮(名)譽博士學位,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授予“榮譽教授”稱號;王英傑教授、畢淑芝教授、遲恩蓮教授、周蕖教授、曲恆昌教授等先後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貢獻津貼;項賢明教授、劉寶存教授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991-2009年間,我院共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35項。其中,顧明遠教授的《比較教育導論》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戰後蘇聯教育研究》1995年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民族文化傳統與教育現代化》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教育大辭典》1995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屆辭書獎三等獎,《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2006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王英傑教授、曲恆昌教授和李家永副教授合著的《亞洲開發中國家義務教育》2000年獲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顧明遠教授指導的博士生丁邦平、王英傑教授指導的博士生郄海霞先後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殊榮。
回顧過去,我們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的奮鬥目標是:把我院建成在國內具有引領作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的比較教育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基地、國際與比較教育的研究中心、國內外教育信息交流中心和國際教育諮詢與服務中心。為此,我院將在凝鍊學科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研究領域,在深化對已開發國家教育的研究的同時,積極開拓對開發中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金磚四國、非洲教育的研究,積極開拓對世界銀行、歐盟、OECD等國際組織教育政策的研究;圍繞世界和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通過團隊協作和集體攻關,出一批能夠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精品成果;加強與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在研究國外教育的同時關注國內教育改革實踐,把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就和經驗介紹到國外,擴大國際影響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加強課程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加強世界教育政策研究和實驗研究,提高為政府決策和教育改革實踐的能力;加強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改善教學科研條件,營造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使研究院成為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