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市於2000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在國務院和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全市各有關單位和廣大人民民眾的積極支持配合下,經過十萬名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項準備、現場登記和複查任務。普查的全部資料正在進行電子計算機數據處理,主要數據的快速匯總工作已經結束。快速匯總數據結果表明北京市的人口發展變化有如下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200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
  • 普查時間:2000年11月1日
一、全市總人口達到1381.9萬人
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準時間,北京市常住總人口為1381.9萬人,與1990年7月1日0時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081.9萬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共增加了300萬人,增長27.7%。平均每年增加2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2.4%。人口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外來人口大幅度增長所致,據統計,外來人口增加占總增加人口的70.4%。
二、人口自然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普查時點前一年,即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全市出生人口為8.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0‰;死亡人口為7.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5.1‰;自然增加人口為1.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與1990年相比,出生率下降了6.4個千分點,死亡率下降了0.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下降了5.7個千分點。全市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格局繼續得到鞏固。
三、人口地區分布由城區向近郊區擴散
快速匯總數據表明,我市人口的地區分布呈現出由城區向近郊區擴散的趨勢。2000年11月1日0時,北京市城區人口為211.5萬人,占15.6%,近郊區人口為638.8萬人,占47.1 %,遠郊區縣人口為506.7萬人,占37.3 %。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近郊區人口的增幅最高,十年零四個月人口增長了60.2%,而遠郊區縣的增幅只有12.7%,城區則減少了9.5 %。從所占比重來看,城區和遠郊區縣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分別下降了6個和 4.2 個百分點,而近郊區人口則上升了10.2個百分點。
四、家庭戶規模不斷縮小
北京市的家庭戶規模在逐漸縮小,2000年11月1日0時全市共有家庭戶417.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214.5萬人,占總人口的87.9%,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2人減少了0.3人。說明三口人和兩口人的家庭戶占主體,是我市推行計畫生育、保持低生育水平所產生的積極效果。
五、總人口性別比略有上升
全市人口中,男性為720.6萬人,占總人口的52.1%;女性為661.3萬人,占總人口的47.9%。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9.0,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略有上升,高於1990年的107.0。總人口性別比上升主要是因為外來人口性別比高而造成的。
六、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
全市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87.8萬人,占總人口的13.6%; 15--64歲的人口為1078.6萬人,占總人口的78.0%;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5.5萬人,占總人口的8.4%。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個百分點。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1990年北京市的人口年齡結構尚處在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轉化的過程中,到1995年,年齡結構已完全進入老年型,而到2000年,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增長,使得北京市的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
七、城鎮化水平發展較快
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71.6萬人,占總人口的77.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10.3萬人,占總人口的22.5%。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1個百分點。這表明九十年代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八、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有如下變化:受過大學教育的由9300人上升為16843人;受過高中教育的由18978人上升為23151人;受過國中教育的由30551人上升為34391人;而受過國小教育的則由22579人下降為16956人。其中:受過大學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增長幅度最大,增長了81.1%。 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指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58.5萬人 ,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0.9%下降為4.9%,下降了6個百分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