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國小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畫 (2017——2019年)

《北京市中國小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畫 (2017——2019年)》是為適應北京市“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制定。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於2017年8月25日印發實施。

北京市中國小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畫 (2017——2019年)
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品德形成和終身發展的奠基工程。一直以來,北京市高度重視養成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適應北京市“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制定《北京市中國小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以下簡稱《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引領,以落實教育部《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以下簡稱《守則》)和《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16年修訂)》(以下簡稱《規範》)為目標,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為重點,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整體謀劃、統籌推進中國小養成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遵循規律。養成教育要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注重學段銜接,堅持循序漸進,強化正面引導,規範日常行為,立足平時,使學生在日積月累中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堅持強化實踐。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明確、寓教於樂的實踐活動,在實踐體驗中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磨鍊堅強意志、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堅持注重實效。注重養成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將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到知行合一。
——堅持協同育人。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家庭基礎作用、社會支持作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育人合力。加強親職教育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加快形成社會支持體系,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環境。
(三)主要目標
——建立並完善中國小養成教育制度機制,構建養成教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和評價體系,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合力,提升學校、家庭養成教育能力和水平。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養,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實施《行動計畫》,重點教育引導學生在思想情感、生活衛生、學習求知、文明禮儀、遵紀守法、健康安全、勤儉環保和志願服務等方面養成良好品行和習慣。
二、重點任務
(一)學生良好習慣培養計畫
深入開展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與日常訓練鞏固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學習規範、糾正行為、形成習慣、知行合一。
——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依託“一十百千”工程,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走進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走進社會大課堂,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對黨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
——開展“學規範 正行為 養習慣”主題教育宣傳月活動。每年春秋季開學第一個月,以落實《守則》和《規範》為目標,集中開展“學規範 正行為 養習慣”主題教育宣傳月活動。各中國小通過開學第一課、國旗下講話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守則》和《規範》,熟知並理解內容要求,培養學生生活衛生、學習求知、遵守規則等習慣。
——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以“仁愛共濟 立己達人”“正心篤志 崇德弘毅”等為重點,結合傳統節日,通過主題班隊會、社團活動、社會大課堂等途徑,開展人格修養和社會關愛教育,引導學生理解、認同中華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開展“迎冬奧會 做文明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抓住迎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有利契機,集中開展文明禮儀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提高文明意識、增長禮儀知識、遵守禮儀規範,培養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文明之邦”“禮儀之邦”的風采。
——開展“文明禮儀標兵”“文明禮儀小使者”“美德少年”評選活動。引導學生髮現身邊的美,樹立學生身邊的美德和文明榜樣。組織學生學習榜樣事跡,引導他們從日常生活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美德標兵,提升道德修養。
(二)教師育人能力提升計畫
按照“四有好教師”和“四個引路人”的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班主任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養成教育能力,引導教師行為世范,做出表率。
——開展養成教育專題培訓。依託中國小德育幹部大講堂活動,邀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專家,開展養成教育系列專題培訓,提高德育幹部開展養成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同時,開展中國小養成教育經驗交流研討活動,挖掘和推廣區、校養成教育成功經驗。
——開展養成教育主題班隊會展評活動。通過養成教育主題班隊會評選與展示活動,引導班主任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養成教育為主題,研究設計有針對性的主題班隊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強化習慣養成。同時,開展新童謠編唱、校園劇創作等展評活動,引導班主任不斷豐富教育形式和載體,增強養成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樹立“身正為范”教師榜樣。開展“學生喜愛的班主任”評選活動,樹立具有良好師德,並以自身示範帶動學生文明素養提升的優秀班主任典型,引導班主任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師形象。
——強化教師師德考核評價。把師德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崗位聘任、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考核評價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引導廣大中國小教職員工強化行為示範意識,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做學生的表率和楷模。
(三)學校養成教育促進計畫
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強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養成教育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斷豐富育人課程、最佳化育人環境,促進養成教育常態化開展。
——建立養成教育長效機制。把養成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重要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明確各年級養成教育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在活動設計、教學改革、教材研發、師資配備、課時保障、考核評價等方面作出安排,有目的、有步驟地推動養成教育各項任務落實。
——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作用。做好《道德與法治》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發掘語文、歷史、地理、藝術、體育、社會實踐等課程和少先隊與共青團活動中蘊含的養成教育內容。依據學科德育指導綱要,圍繞各學科課程目標,結合學科特點,發揮學科教師的育人作用。
——推進中國小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領導班子建設、思想道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整潔優美環境等指標內容,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與學校文化建設密切結合,不斷挖掘養成教育積極因素,提高師生道德品質、文明素養和民主法治觀念,提高校園文化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落實教育部《關於實施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畫的通知》(教基一廳函〔2014〕14號)精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開展養成教育優秀成果徵集活動。面向全市中國小開展養成教育優秀成果徵集與展示活動,及時發現典型實踐案例,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推廣成功經驗。引導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和職工樹立全員育人意識,自覺成為學生養成教育的示範者、參與者,結合工作崗位實際,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養成教育實效性。
(四)家、校養成教育協同計畫
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育人作用,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協同推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的養成教育體系。
——加強家庭養成教育服務平台建設。在中國小普遍建立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推動家長教師協會建設,依託家長學校等組織,加強學校親職教育指導,豐富指導服務內容,以養成教育為重點,提升家長養成教育能力水平。推進網上家長學校建設,進一步完善網上家長學校課程體系,增加養成教育課程案例推送,滿足不同學段學生家長的教育服務需求。
——開展“重家教 樹家風 傳美德 共育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親職教育大講堂·校園行”“家校共培育 親子共成長”親職教育主題班隊會等6項活動,推動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養成教育合力。中國小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親職教育講堂,引導家長履行親職教育職責,掌握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和方法。
——樹立家庭養成教育榜樣。聯合市婦聯、首都文明辦、市關工委等相關單位,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最美家庭”“好家長”評選活動。深入挖掘、選樹和表彰在養成教育方面優秀的家長典型,宣講最美家庭和好家長養成教育故事,弘揚中華傳統家庭美德,傳播現代家庭文明新風。
——開展“志願家庭”服務活動。聯合團市委、首都文明辦、首都志願服務聯合會等社會部門,依託“志願北京”網路平台,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註冊成為實名志願者,利用寒暑假和空餘時間以家庭為單位,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將養成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輻射到社區,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作用。
(五)行政管理機制創新計畫
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強化行政推動,注重科研引領,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一體化育人體系。
——強化政策引領。市教委研究制定全市中國小養成教育行動計畫,明確養成教育主要目標、學段重點目標,確定整體實施方案。各區教委按照《行動計畫》提出的目標和任務,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推進時間表,確保《行動計畫》有序開展、有效落實。
——建立工作機制。市教委負責推進《行動計畫》落實工作的全面部署和監督指導。各區教委根據《行動計畫》要求,細化工作安排,建立和完善養成教育管理、評價、激勵等各項工作機制,加強對本區學校實施養成教育的檢查指導。
——開展視導評估。每年春秋季開學第一個月,市教委對各區落實《行動計畫》的情況開展專項視導,查找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將行為習慣養成情況納入學生思想道德發展水平監測體系,及時把握養成教育成效。各區教委和學校注重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定期開展自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力求達成養成教育預期目標。
——加強科學研究。市、區德育科研部門加強政策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提煉,為養成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支撐。開展基礎性調研,發現養成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加大對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力度,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策略。同時,指導學校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總結養成教育規律,推廣成功經驗。
——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市教委通過組織開展“德育工作區校行”活動,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樹立養成教育工作典型,展示區校特色,宣傳成功經驗。各區在充分梳理總結本區養成教育工作經驗和特色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展示交流主題、內容和形式,積極打造區域養成教育品牌。各區教委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區級展示交流活動,為中國小校提供養成教育經驗交流與展示機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把養成教育擺在突出位置
充分認識養成教育對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組織管理,區教委指定專門科室和人員負責本區養成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學校強化“一把手”負責制,成立由校長或書記任組長的養成教育領導小組,並吸納一定比例的學生家長和社區代表作為領導小組成員。
(二)保障經費投入,為養成教育發展提供支持
根據《行動計畫》的實施需要,各區和學校要加大對養成教育經費的投入,把養成教育作為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予以統籌考慮,將養成教育經費納入區和學校年度預算。把教育經費更多用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提升教師育人能力上。
(三)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
全面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多樣化、分層次地開展《行動計畫》的宣傳解讀活動,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要求,營造輿論氛圍,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自覺踐行。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宣傳區校開展養成教育的工作舉措和積極成效,營造全社會關注中國小養成教育、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7年8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