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

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

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創建於1996年,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洲區羅白鄉,是由潘文石教授為領導的科研小組所創建的一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基地。研究基地從1996年11月首次開展研究工作,通過對研究地區生態矛盾逐步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加清楚了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與當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
  • 外文名稱:Beijing university Congzuo biodiversity research base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洲區羅白鄉
  • 帶頭人潘文石
基地簡介,科研活動簡介,科研價值,發展歷程,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基地特色,保護工作和社區發展緊密結合,積極承擔社會教育的使命,注重多學科的合作和國際交流,

基地簡介

科研活動簡介

1998年,研究基地幫助並促使崇左縣政府撥款人民幣7萬元,為一個位於白頭葉猴分布區內的500人的山村(雷寨)建設了清潔的飲水系統——從4公里以外的石山上把優質的山泉(一種含有有益於人類健康的偏矽酸H2SiO3的礦泉水)引入每一家住戶。
潘文石教授潘文石教授
2000年5月,研究基地從一位美籍華人Lit NG獲得兩萬五千美元為岜旦村的國小新建一座600平方米的教學樓,改善了150個小學生的學習環境。
2000年8月,研究基地為當地制訂和已經通過專家評審的一項以保護環境為目標的生態旅遊規劃,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份以保護環境、提高周邊社區人民生活質量為目的的生態旅遊規劃。希望通過利用該地的秀麗山川及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白頭葉猴奇特的社會行為開展生態旅遊,以發展生態旅遊這種無煙產業來代替現在墾荒種植的落後的農業生產,從而找到一條既可以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子孫後代繼續生存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廣西政府已經把此計畫列為該縣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利用在農戶中推廣沼氣池的辦法來緩解眼前最迫在眉睫的生態危機——超過當地植物再生能力的薪柴砍伐。2000年9月,已經在岜旦村全面推廣了沼氣池,立即減少了900人從白頭葉猴分布區的石山上砍伐薪柴。
2001年,在剩下的村子繼續推廣沼氣池。這項舉措使白頭葉猴的棲息地得到了迅速恢復。
12年來,研究基地不斷堅持對當地人進行環保教育,使社區農民的環保意識有了顯著提高,不少農民主動制止偷獵活動;促使縣政府下令禁止在白頭葉猴分布區開山放炮和封山育林。
白頭葉猴白頭葉猴
從1998年3月以後在研究的核心地區8 km2內再沒有發現偷捕白頭葉猴的事件。研究地區內白頭葉猴的數量略有增加,1996年11月為130隻,到2001年初為211隻,2004年初為300隻。
這是一項具有參考價值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其長期目標是阻止目前對環境的破壞,逐步恢復當地北熱帶季雨林生境的生物多樣性,爭取恢復該地的白頭葉猴集合種群(metapopulation),通過對生物多樣性和白頭葉猴的社會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爭取把該地區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環保教育和保護生物學研究的範例。同時謹慎發展和在嚴格控制下逐步開展生態旅遊項目,以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政府稅收,從而使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當地政府及人民的自覺行動。

科研價值

這項不僅具有純科學研究的意義,還可以為中國貧困地區及世界其他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戰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經驗:在人口眾多,土地貧瘠,同時還擁有相對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風景秀麗的地區,可先考慮如何緩解當前的生存危機的緊急措施(如改善飲水和減少砍伐等);繼而通過研究從而找到某種更適合當地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如生態旅遊以促使當地社區在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注意保護自然環境和子孫後代繼續生存的可能性。
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還是一個多學科科研工作的平台和多學科人才培養和社會實踐的場所。這裡不僅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待大批國內外大、中、小學生進行夏令營和冬令營和科普工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培養高素質保護生物學及相關學科專業人才的搖籃。
近12年來,在研究基地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研究的學生約15人;進行科學研究並獲得北京大學博士、碩士學位的研究生近10人。緊密結合社會實踐的研究思路,艱苦辛勞的野外工作,以及導師的身體力行,對學生們在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上的成長很有幫助。在這裡培養的研究生不僅具備紮實的業務基礎,並且具備過硬的思想意志。他們畢業後多數都成為了保護生物學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發展歷程

1996年10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潘文石教授結束了對秦嶺野生大熊貓的研究工作,來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的喀斯特石山之中,開始了對野生白頭葉猴的保護和研究工作。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靈長類動物,自1953年發現以來,一直缺乏詳細系統的研究。
最初的研究地區是位於扶綏境內的岜盆自然保護區內,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生活條件,研究地區轉移到了原崇左縣板利和羅白兩鄉之間的一片石山中,並在一個廢舊的軍營上開始建設一個嶄新的研究基地。
2000年10月,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其目標就是深入認識以白頭葉猴為代表的喀斯特石山生態系統豐富且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並探索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研究基地的發展得到了北京大學和廣西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集研究和生活於一身,並具備電話、移動通訊、寬頻等多種現代通訊手段的多功能研究基地。

主要研究內容

研究基地以野生白頭葉猴的保護生物學和行為生態學為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弄官山區的白頭葉猴的地方種群,進行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1.野生白頭葉猴的現狀:分布、數量和主要威脅
2.弄官山區白頭葉猴野生種群的保護和動態
3.弄官山區白頭葉猴的社群結構和種群參數
4.弄官山區及周邊地區生物多樣性
基於多次的調查和訪問,首次明確了野生白頭葉猴歷史分布範圍是左江以南四方嶺以北六片相互獨立的喀斯特石山中,但目前僅在弄官山區和弄廩山區尚存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地方種群。造成白頭葉猴日益瀕危的原因是棲息地的破壞和偷獵,後者是目前最主要的威脅。
從1998年開始,潘文石教授在弄官山區通過解決當地民眾的困難,發動周邊百姓加入到保護白頭葉猴的行列中,有效制止了偷獵的發生。同時,通過發展沼氣,緩解了人與猴之間爭奪山腳植被的矛盾。從對弄官種群近十年的保護和監測的結果看,種群的數量由1997年不足100隻,發展到了目前近600隻,保護成績突出。
通過對七個白頭葉猴野生組群的跟蹤觀察和個體識別,首次揭示了野生白頭葉猴的社會組織形式和個體關係,為未來更為深入的行為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研究白頭葉猴的同時,研究基地長期收集以白頭葉猴為代表的喀斯特石山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第一手資料,並注意特有物種的發現。目前收集的哺乳類動物57種,鳥類171種,爬行類26種,兩棲類12種,並積累了大量的照片資料。值得一提的是,左江淡水魟魚的再次發現和研究,將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研究基地特色

保護工作和社區發展緊密結合

從研究基地建立時起,保護研究工作就沒有僅僅局限在研究對象上,而是更多地關注與區域保護關係最為密切的社區發展,切實解決當地民眾的生活困難。這也正是基地保護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
基地對社區發展的幫助主要體現在能源、教育和飲水三個方面。
在能源方面,為了緩解百姓上山砍樹燒材對石山生態系統的嚴重威脅,2000年,潘文石教授在周邊村莊推廣使用沼氣,之後又鼓勵廣西各級政府進行沼氣池建設。目前,弄官山區周邊十幾個村莊中,已經有近半數的家庭用上了沼氣。
在教育方面,基地特別關注孩子的發展,因為孩子是社區發展的未來,但研究地區周邊村莊的國小辦學艱難,校舍陳舊。2000年,潘文石教授用國際友人的捐款,幫助岜旦村修建了新的國小,並組織社會人士捐助了大量的書籍和學習用具。
在飲水方面,基地注意到該地區周邊民眾的健康狀況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難以獲得乾淨的飲水。為此,1998年,潘文石教授請求崇左政府撥款,幫助雷寨村從七公里以外引來乾淨的泉水。2002年,幫助岜旦村修建了蓄水池。2004年,又幫助合江村打了一眼深井,從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飲水難的問題。
2004年,研究基地無償對周邊婦女進行了婦女病檢查,發現此地是婦女病的高發區。

積極承擔社會教育的使命

研究基地在堅持環境保護研究和實踐的同時,也不斷將自己的環保理念向社會宣講,爭取影響更多的人,從各個方面積極促進環境保護的發展。
當地政府的領導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點,他們是決定地方發展的最主要力量。因此,潘文石教授一直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如同一位虔誠的傳教士一樣,在不同的場合不停宣傳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和理念。
對於白頭葉猴保護工作的暫時成功也得到了社會上的認可,2002年,來自各個白頭葉猴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共同聚在研究基地交流經驗。
對於當地中學生的教育也越來越成為基地教育功能的重點。目前,研究基地已經成為崇左高中長期的實習基地,每周有一個班的學生前來,聽取基地研究人員講授環保知識,並引導學生們重新認識自己家園的魅力和價值,激發他們的環保熱情和責任感。
研究基地也為北京、香港等城市的大中學生提供保護實踐和認識農村的場所,共組織了數十次大中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參與部分研究工作的同時,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理論聯繫實際,深入認識環境保護和地區發展間的關係。
研究基地的工作同時吸引了大量的有志之士,以志願者的身份來到基地,從各個方面為基地和社區的發展獻計獻策,聯繫支持,儘自己的一份力。

注重多學科的合作和國際交流

2002年,一次國際性的研討會在基地舉行,交流靈長類保護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參加會議的保護聯盟(CI)主席稱讚研究基地是世界上最好的野外研究基地之一,其保護功績也令人振奮。
2003年,越南靈長類保護的科研人員和政府官員來到基地,學習白頭葉猴保護的成功經驗,並達成了長期交流合作的意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