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TNC生態獎

SEE·TNC生態獎的前身為SEE 生態獎,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於2005年創立(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即SEE基金會與2008年成立)。獎項旨在促進日益興起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推動中國民間力量參與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改善生態環境。此後,SEE基金會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將這個獎項發展為兩年一屆的SEE·TNC生態獎,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到目前為止,該獎項共獎勵167個獲獎項目、機構和個人,累積頒發360萬元獎金,成為中國環保公益領域頗受關注的重要環保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SEE-TNC生態獎
  • 前身:SEE 生態獎
  • 創立時間:2005年
  • 作用:促進日益興起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
第五屆詳情,歷屆獲獎名單,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

第五屆詳情

第五屆“SEE·TNC生態獎”(2013年)的主題是“全民給綠 美麗中國”,旨在推動中國民間力量參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作,改善生態環境。本屆生態獎將結合十八大召開後的新形勢,在前四屆的基礎上做出適當調整,評選基層政府、公眾知識分子、環保公益組織和公民中的標桿,以擴大環保公益事業的社會影響力。本屆共設定“綠色治理者”、“綠色推動者”、“微博給綠獎”和“評審會特別獎”4個獎項,共15個獲獎名額。第五屆SEE·TNC生態獎的獎項設立與以往有所不同,保留了第四屆設定的“綠色推動者”獎項,並將“綠色知行者”和“綠色生活者”獎項併入;同時,增設了“綠色治理者”的獎項,以彰顯SEE基金會對社區工作的支持和對基層政府有效工作的肯定。第五屆SEE-TNC生態獎將於2013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北京舉辦頒獎典禮。

歷屆獲獎名單

第一屆

本屆生態獎於200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揭曉,由此,中國第一個民間環保獎項SEE生態獎誕生。活動吸引了50家NGO,60多家知名企業,20家政府機構,10多個國際基金,數十位著名學者,百餘家中外媒體共同矚目。
家園獎:牧民人工模擬飛播造林治沙與社區發展項目
田野獎:科爾沁沙地源頭的沙漠綠色工程
康家會中學自然之友以及貴州古勝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項目
胡楊獎:西藏康區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青海三江源生態協會保護協會
雲南香格里拉哈木谷生態文化中心
雲南麗江拉市海綜合流域管理
四川省康定縣康巴神山保護
滋根獎:
安徽霍山環境扶貧發展中心,人工促進生態修復與農民生計項目
阿拉善盟環境保護局,阿拉善盟生態環境“3S”技術定量動態分析
寧夏扶貧與環境改造中心,寧夏治沙與社區綜合發展項目
上海市崇尚縣裕安中學,保護濕地,愛護鳥類項目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賀蘭山管理局,內蒙古賀蘭山退牧還林工程(新)
綠色漢江(襄樊市環保協會),保護母親河“綠色漢江”行動
寬城千鶴山生態保護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寬城千鶴山野生動物生態保護區項目
思茅亞洲象棲息地保護及社區發展項目辦公室,雲南思茅亞洲象棲息地保護及社區發展項目
廈門大學學生綠野協會,保護廈門綠色家園
綠色網路聯盟,古城市下造林人
內蒙古草原生態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內蒙古土地荒漠化定性、定量研究項目
北京物資學院綠潮工作室,大學生環境素養培養與綠色社區建設相結合項目
山西太原寸草同心社團,寸草同心搭建城鄉互動平台項目
曾經草原網站,保護現存草原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項目
連城縣冠豸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福建連城客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研究與開發
科爾沁(萬平)生態經濟示範區,可持續性荒漠化綜合防治試點項目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騰格里、烏蘭布和沙漠鎖邊工程
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安徽“綠滿江淮”民間環保組織建設項目
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亞非處邱華盛,邱華盛中日合作沙漠化防治項目
阿左旗嘉爾嘎勒賽漢鎮阿敦高勒嘎查,人工種植梭梭育蓯蓉項目
德欽縣卡瓦格博文化社,保護卡瓦格博地區特有的香柏樹
遼寧省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劉德天,瀕危物種黑嘴鷗及其繁殖地的保護項目
浙江溫州市綠眼睛環境文化中心,“綠眼睛”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行動
內蒙古阿拉善盟眾藝術館,色·哈斯巴根,哈斯巴根阿拉善生態與文化多樣性個人攝影
阿拉善左旗農牧局,阿拉善左旗2002年退牧還草工程項目
燕京大學北京校友會生態扶貧專業委員會,化學塵暴源治理和固沙植物-沙地柏的保護
特別獎:反對APP圈地毀林的浙江綠色飯店協會
利用法律武器和公眾支持推動環保事業的陳法慶
金沙江流域保護者蕭亮中

第二屆

本屆SEE-TNC生態獎以和諧為主題,側重表彰在生態保護方面取得實效,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重視多方合作、協調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人際和諧的個人和機構,強調行動力和多贏的結果。
一等獎:
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青藏鐵路長江源區生態保護項目
二等獎:
江西宜豐縣政府:江西宜豐縣自然資源保護與生態縣建設項目
高柳鄱陽湖濱贛江北支風沙防護林建設志願小組:鄱陽湖濱贛江北支風沙防護林建設
胡宏興: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惡化對江漢平原的濕地及神農架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三等獎:
孟德榮:野生鳥類的救護、環境與保護教育
大巴生態與貧困問題研究會:通江縣水土流失區域“堪予”市生態修復項目
安吉民居推廣中心:安吉生態農展示範項目
平南綠色之家:自然生態保護及村民生存環境的訴訟行動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雲南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建設項目
北京綠化基金會:中信黃羊灘治沙綠色工程
優秀獎:
1 燕京大學北京校友會生態扶貧專業委員會:
中比利用TC技術搶救沙地柏保護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
2 木格措項目保護群體:永遠的木格措
3 新疆自然保育基金:
新疆雪豹棲息地考察和雪豹非法偷獵貿易調查促進中國雪豹保護的可持續性
4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救助瀕危鳥類,保護生態環境——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猛禽救助
5 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坡鹿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
6 都江堰市世界遺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都江堰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與行動計畫
7 茂縣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協會: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保護
8 陳青:雲南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沼氣綜合利用商業化示範項目
9 楊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生態與技術問題獨立研究考察
10王克雄:鄱陽湖湖口水域江豚生存狀況調查及鄱陽湖觀江豚計畫
11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東北虎反偷獵公眾教育與參與式保護項目
12浙江省天台山桐柏宮:重綠天台,保護生態
13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
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在“白頭葉猴種群的恢復與社區農民生活質量改善”中的作用
14南京紫金山生態環保志願大隊:南京市中華虎鳳蝶的生態恢復
15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額濟納綠洲生態綜合治理試驗示範
16格咱鄉費長藏漢雙語學校:格咱鄉費長藏漢雙語學校綠色建築項目
17雲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普達措國家公園(碧塔海——屬都湖)建設與社區發展
18自然之友:自然之友保護現存草原聯合項目
19劉琳:改善邯鄲市西部太行山生態環境
企業生態獎:
1 北京鋒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南京鋒尚國際公寓
2 河北隆潤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河北隆潤50萬噸生態堆肥工程
3 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 “GREEN 21”計畫
4 雲南紅酒業有限公司 關愛“北來的天使——紅嘴鷗”
5 克什克騰旗哈勒伊牧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烏蘭布統私人牧場
6 安順鴻祥綠色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蒼籽種植基地建設及系列產品深加工高技術產業化項目
7 青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油茶的綜合利用與開發
8 易道公司 易道公司與國家林業局合作編著《濕地恢復手冊:原則、技術與案例分析》
9 北京清水同盟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中華清水工程(滄縣試點)項目
10 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 中國魯北生態工業模式研究與創建
11 金華市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 利用個人電動交通工具改善交通狀況、減少環境污染項目
12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社區小型企業項目
13 內蒙古阿拉善九漢天成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沙漠生態旅遊促進土地荒漠化治理
14 恆有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將淺層地能作為建築供暖首選替代能源
15 雲南龍潤茶業集團 龍潤茶業集團生態茶園基地建設及清潔化生產建設
16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青藏鐵路拉薩站站房
清華大學中意環境能源樓 SIEEB
17 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用友軟體園循環經濟生態工程
18 BP(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BP動植物保護項目 BP Conservation Programme (BPCP)
19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東麗湖,萬科城
20 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鋼鐵企業

第三屆

第三屆SEE-TNC生態獎主題是“合作共贏”,頒獎典禮上,與會嘉賓紛紛表示中國環境保護的“互助時代”已經到來,中國環境保護的能力越來越強,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的能力也在隨社會進步而快速提升。
一等獎:
滇池地下河調查及保護項目
二等獎:
德宏邊境地區涉案保護動物調查研究
中國水污染地圖與綠色選擇
合作共建催生“蓮花模式”
三等獎:
蘭州大學綠隊普氏原羚項目
“環保從童年開始”兒童參與環保教育項目
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
達木林扎布依法保護草原
災後重建鄉村生態民居
綠色和平奧運項目

第四屆

本屆生態獎以“全民給綠2011”為主題,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捐贈人評審等流程,最終產生了15名獲獎人,另外還有一名是以網民轉發和評論統計頒出的“微博給綠獎”。
獲獎者:
楊勇 攀枝花橫斷山研究會會長
鐘峪 綠色和平資深行動統籌
張長建 福建屏南綠色之家會長
張兢兢 北京環助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兼主任律師
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廣中心(綠色流域)於曉剛
林英 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負責人
盧思騁 自然之友執行理事長
孫姍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執行主任
常成 自然之友公眾參與議題負責人
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中心 扎西桑俄
巴索風雲 廣州市民
柴爾紅 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地理教師
劉鑒強 中外對話副總編輯、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
趙章元 已退休,原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
微博給綠獎:盧為薇、范濤 藍天日記作者
評審會特別獎:南京人

第五屆

第五屆“SEE·TNC生態獎”的主題是“全民給綠 美麗中國”,旨在推動中國民間力量參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工作,改善生態環境。本屆生態獎將結合十八大召開後的新形勢,在前四屆的基礎上做出適當調整,評選基層政府、公眾知識分子、環保公益組織和公民中的標桿,以擴大環保公益事業的社會影響力。本屆共設定“綠色治理者”、“綠色推動者”、“微博給綠獎”和“評審會特別獎”4個獎項,共15個獲獎名額。第五屆SEE·TNC生態獎的獎項設立與以往有所不同,保留了第四屆設定的“綠色推動者”獎項,並將“綠色知行者”和“綠色生活者”獎項併入;同時,增設了“綠色治理者”的獎項,以彰顯SEE基金會對社區工作的支持和對基層政府有效工作的肯定。第五屆SEE-TNC生態獎將於2013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北京舉辦頒獎典禮。
第五屆“SEE·TNC生態獎”的評選辦法在往屆的基礎上作了修改,將由參選人直接申請轉為由推薦委員會提名,再由評獎委員會進行評審。本次評選將設定推薦委員會和評獎委員會,分別由SEE和TNC邀請組成。評獎委員會將由SEE基金會現任秘書長、TNC推薦專家、SEE會員企業家捐贈人、環保部門官員、資深媒體人士、環保組織代表、特定領域專家等8名成員組成,並由SEE基金會秘書長擔任委員會主席。評審會將在經過兩輪現場評審會後,向評審會主席提交SEE·TNC生態獎提名獎名單。最終,由評審會和SEE會員代表最終投票選出獲獎人。
綠色推動者:
該獎項授予以關注和推動環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議題為使命的機構和個人,其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發揮紮實、創新、專業、合作的精神,且取得顯著進展。獲獎者可以是NGO組織和從業人員,可以是學者(包括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記者(包括專業記者或公民記者)、法律工作者、政策制定或執行者等,可以是民眾當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為公眾參與生態保護為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實際的貢獻。該獎項總共設10個獲獎名額,其中:個人獎得主每名獎金人民幣5萬元;機構得主每個獎金人民幣10萬元。
入圍名單:
南加:從帶動家人,到帶動鄉鄰,再到帶動全國範圍內的志願者投入青海湖生態保護,南加是一個了不起的生態治理推動者。南加帶領家人、朋友植樹治沙,漸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多年來,不僅成功治理了2000畝退化的沙地,這套辦法被環湖地區的更多的人所採用,正在使得更多的沙地恢復生機。在他和志願者的守護下,小泊湖濕地成為環青海湖地區為數不多的黑頸鶴的棲息地和重要的野生物種監測和濕地研究基地。從一家人撿垃圾開始,南加現在開始組織環青海湖地區的牧民進行垃圾治理研討會,促進當地垃圾問題的改良。數十年對普氏原羚的關注,使得南加成為優秀的民間野生動物專家。在他的努力下,這一物種正在被更多的人所熟悉,被更多的社會力量所關注。每年冬季,南加都會組織環湖志願者進行青海湖封凍時期的反湟魚偷盜。2013年,由於其南加、環保志願者和媒體不懈的推動,青海漁政加大了對湟魚的保護力度。
解焱: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19年,在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創新研究、提供信息指南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2012年2月她放下手中所有工作,專職推動國家制定一部全面綜合的《自然保護地法》,成為民間力量推動國家立法的重要案例,她的努力將對捍衛國家的生態安全底線發揮重要作用。
陶海軍: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調查記者。2006年9月,陶海軍前往甘肅最南部的徽縣調查震驚全國的800多人血鉛超標事件,這是國內近三十年最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之一,也是陶海軍關注環保的起點。2013年2月,陶海軍發起“哭泣的母親河”公益巡展圖片拍攝活動,隨後發起“保衛母親河”公益行動。在陶海軍倡議下,一些媒體商議決定聯動對河流污染進行系統、有序、持續的深度調查,律師界決定聯合推動水污染公益訴訟、影視界將嘗試綠色作品創作,NGO和環保人士正在各地推動建立以河流為基礎的“保衛XX河”環保小組,各界人士各展所長、各盡其能,共同保衛母親河。這場公益行動,大大突破了環境保護只有少數人士參與的傳統。2013年3月,陶海軍發起“學生放心水”救助項目,重點關注河流污染嚴重、人口密集地區的學生飲水安全。
沈尤:沈尤所領導的成都觀鳥會是中國環保社會組織中難得的被體制接受的科學研究團隊,其真正地做到了政策倡導,並促進環境立法。主持實施了SEE基金會資助的“成都平原重要濕地調查項目”,提出立法建議若干獲得採納,2013年初提交的《成都市濕地保護條例》立法建議被成都市人大列為1號議案;2011年-2013年,基於研究成果通過全國人大代表提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法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修法建議》均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列為議案;2012年-2013年主要參與了“自然保護地法”立法研究工作,執筆撰寫的《讓自然保護地社區成為保護與發展主力軍》被選作2013年全國政協大會發言材料;他還發起或主要參與了多起本地或異地環境議題的推動。沈尤及其團隊所積累的豐富的政策資源,並與政府、社區、公眾參與緊密結合的各種環保行動,是西南地區自然環境保護極具特色的成功典範。
綠色瀟湘:2011 年4月,綠色瀟湘啟動了“守望母親河”湘江流域民間觀察和行動網路項目。項目在湘江流域建立了志願者監測站點和日常監測點,聚集了61名核心志願者,定期監測所在流域的生態環境狀況,這些志願者也被稱為“湘江守望者”。本項目在政府環境監測體系之外,組建並有效運營了一個民間環保監測體系,通過組織“湘江守望者”開展流域日常監測、工業排污監督、環境執法推動、政府環境信息公開推動、公眾參與等工作,進一步提升民間力量在該地區的工業污染監督和防治工作水平,提高企業違規污染的成本和社會壓力,遏制湖南省內工業(特別是重金屬)的違規污染。項目完成了一次湘江全流域環境調研,並對湖南省14市州政府環境信息公開工作進行了評價,發布了《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2010-2011湖南省14市州評價結果》《湘江流域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報告》兩份報告。項目直接推動實地環境污染執法超過20起,避免了環境污染惡性事件的發生。他們開闢了民間環保志願者參與環境觀察和行動的新模式。
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這是一個由熱心公益事業的農民王三益發起組建的環保組織,成員大都是菜子湖周邊涉及安慶市境內的桐城、樅陽、宜秀等3縣(區)的漁民、農民、市民、新聞記者等人員,是華東地區第一個由農民發起的濕地生態環境保合法的民間組織。多年來他們自掏腰包做環保,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自費1.5萬元搭建了菜子湖濕地生態環境保護監測瞭望台;2013年擬建一個濕地生態環境保護站,計畫投資20萬元,使濕地環境保護有一個固定場所,便於協會開展正常工作;同時還計畫在濕地候鳥集中棲息地再投資10萬元建立一個候鳥保護園區。他們自願參與、聯手合作,義務性的在長江安慶沿江濕地菜子湖保護區內為濕地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鳥類保護、水文保護等開展公益活動,為長江安慶沿江濕地菜子湖保護區的自然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楠溪江河流原生態保護組織(簡稱:楠溪河流):2012年3月份,因永嘉政府重啟10 年前被國務院否決掉的建築在楠溪江上游源頭的大型水庫,地方上的環境親善人士自發組織保護團隊,上書國家相關部門,撰文向社會呼籲保護,註冊微博通過網路擴散。隨著隊伍逐漸壯大,得到多家媒體和浙江省內多家民間NGO的支持,於2012年12月份成為由阿里巴巴和綠眼睛發起的江浙兩省清源行動的合作夥伴。2013年3月,成為浙江全省民間水環境保護工作委員會成員。他們從一群熱愛漂流的發燒友,到誓死保衛楠溪江的衛士;從與政府激烈對抗,到通過理性、合法溝通解決楠溪江問題,楠溪江河流原生態保護組織經過1年多的成長,迅速成為浙江地區活躍的環保社團。他們通過雙槳發現河流的問題、通過視頻和照片記錄楠溪江的破壞現狀,團隊內部分工協作,積極與各方溝通,艱難的推進點滴環境問題的解決。
鄭元英:生於1987年的鄭元英在培育發展民間環保志願者和設計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上有獨特的魅力,能將散落在各地的民間力量匯聚,通過新媒體和創意設計吸引公眾,並影響其持續發展。2012年,作為“清源行動”項目主管的鄭元英計畫策劃一場關於發動公眾投放食藻魚的護水活動“小魚治水”。他發現,即越是簡單易參與的活動,越能帶動公眾大範圍的參與。於是,在設計活動內容時融入了隨手護水、生態體驗、等互動元素,發動公眾通過放魚與江河建立情感聯繫,引導其關注家鄉水環境污染問題。項目啟動後在浙江省內引發了極大的反響。2012年8月,以“保護家鄉水”為己任的鄭元英獨立創辦了“艾綠環境發展中心”並承接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資助的2013年浙江清源行動項目。他持續推進“小魚治水”項目,與全省15家在地環保NGO並肩作戰,致力於推動水環境保護。
劉峻:2011年下半年,華北、華中地區的嚴重霧霾,引起了對中國空氣品質及空氣品質衡量標準的爭議。作為對原國家空氣品質衡量體系的質疑者和對武漢空氣的關心者,自然之友會員劉峻向公眾籌資購買PM2.5濃度檢測儀,獨立檢測空氣品質並在社交網路發布“武漢空氣日記”,以此來探索武漢空氣真相,並向公眾傳播。他以極大的耐心和科學精神,長期志願從事枯燥的“我為武漢測空氣”活動,取得了具有專業水平的成就,摸索出民間長期觀察空氣品質的方法,兼具科學價值和公民社會建設價值,為民間自測活動信息化和標準化提供了模型,並最終促成了武漢市環保局提前按新標準發布空氣品質信息。
李衛紅:她是一個生活在神山卡瓦格博腳下的普通農民,三年前,通過香港社區夥伴在社區組織的生態農業培訓活動了解到農藥化肥的使用將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為了自己也為了眾生,她第一個站出來做生態農業示範活動,堅持不用農藥化肥,並與大家分享她的實驗成果,教大家種植無公害葡萄的方法,引導大家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多為眾生著想,而不只是個人利益。通過三年的努力,她終於打動了大家的心,越來越多的村民正加入到了這個種植無公害葡萄的隊伍中來。李衛紅讓人看到希望,環保需要和生產生活實在地結合,內生的方式帶來的轉變,比外在方法灌輸更為長久。
李劍志:“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首先要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李劍志選擇了洞庭湖鳥類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突破口,著力宣傳保護鳥類,保護洞庭湖,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2011年12月出版了環保科普讀物《洞庭湖鳥類圖譜》,舉辦了《愛鳥 識鳥 護鳥》環保科普攝影作品展數十次。在發表攝影作品,宣傳生態環保知識之餘,作為教師的李劍志還率領學生參加洞庭湖國際觀鳥大賽,並榮獲特別鼓勵獎。2010年8月李劍志榮獲湖南省科普惠農興村的科普帶頭人稱號,2010年11月成為湖南省科普工作的先進個人,2011年4月榮獲湖南省十大愛鳥護鳥衛士稱號。
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他們致力於鳥類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在資源可持續管理、生態修復及科普宣傳、志願者活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在組織互花米草治理中試示範項目方面,不僅成功地控制了互花米草,營造了優質的鳥類棲息地,還推動了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互花米草生態治理項目落地,同時還吸引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互花米草生態治理實踐,促進了生態保護理念的社會傳遞。
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淡水豚類亞種,處於極瀕危絕境。為拯救這一珍稀物種,徐亞平特邀湖南新聞、教育、文化、科學界人士以及12位洞庭湖漁民,於2012年1月8日,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專門的民間江豚保護機構——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協會在中國民間率先打響了江豚、長江生態保衛戰,提出了保護江豚的科學思想,發表了《中國長江江豚保護宣言》,並艱苦實踐,承擔了本該各級政府承擔的江豚保護大任和系統工程。協會志願者承擔一切費用,全日制開展工作,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他們以弱勢持續挑戰強權和利益集團,監督了職能部門依法行政。他們影響和推動了各級政府領導人及全社會對洞庭湖、長江生態的關注。在推進洞庭湖江豚保護事業的進步過程中,發揮了疊加的效應,也是江豚保護社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
朴祥鎬:朴祥鎬到中國治沙十年,帶著深深的中國印記,甚至已經看不出他是韓國人。他與吉林省林業廳合作,2003年開始從事中國荒漠化防治項目,2009年從KFME荒漠化防治中心獨立出來成立生態和平亞洲。生態和平亞洲在內蒙現場和牧民一起研究治理方案,組織牧民施工隊進行生物治理播種,聯繫有關專家當地考察一起探討。2008~2012年為第一期的查乾諾爾生態治理項目基本上達到12萬畝地中75000畝生物治理的目標。他也熱心推進中韓合作,做中韓環保組織交流的橋樑,在他的治沙項目,每年都會邀請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的人去參與實踐。
董政:董政是一個草根行動者。很少會有人和他一樣,即使日常生活也隨身帶著PH試紙、錄音筆。白天、黑夜,都會去查排污口,而且一堅持就是多年。2009年董政驅車看到公路邊有片良田荒蕪,了解得知這是工業污水污染造成的。董政聯繫了電視台,並把測試結果向環保局反映。董政的環保之路自此開始。2011年他參加阿里巴巴發起的“清源行動”,組建了衢州環保志願者團隊,開展水源保護區豎碑立牌、田野污染源調查、違規企業直排、偷排口蹲坑守候的水環境保護。本團隊已發現環境污染數百起,除團隊出面阻止溝通得以解決的還向環保局投訴舉報幾十起,問題解決率達95%以上。
綠眼睛:綠眼睛是中國最活躍的以“野生動物與生態保護”為使命的民間環保團體之一,為大自然和野生動物請命是當時成立的初衷。12年來,綠眼睛從青年環保團隊成長為專業環保公益機構,廣泛開展瀕危動物救助、自然棲息地保護、公眾宣傳教育、理性推動地方政府行政作為和建立聯合執法支持機制,引領上千志願者。他們推動環保團體能力提升,為環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做出影響性貢獻。2012年,清源項目的環保NGO培訓交流活動被納入中歐環境治理地方夥伴(浙江)項目,一個草根組織發起的項目最終成為政府國際間合作的組成部分,這是官民合作的成功案例。綠眼睛不僅僅貢獻於環保領域,還為公益行業培養了一批新生力量,這些在綠眼睛獲得鍛鍊後的年輕人正在進行一次公益創業。
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這是中國西北地區成立最早的婦女環保NGO組織之一,從1997年活動發端到2000年,主要在城市國小和社區進行宣傳推廣活動,2000年到2005年,將工作重點轉向農村,扶持在治沙治荒中植樹種草的綠色大戶,推動節能減排進家庭。2006年後,協會工作直接深入基層一線,用項目帶動的辦法,通過一個個村莊開展參與式環境教育,推動婦女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尤其在婦女環境教育、農村沼氣生態家園建設、節水灌溉、無公害果蔬、災害救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鄧飛:他是中國最知名的調查記者之一,2011年轉身公益,先後發起微博打拐、中國鄉村兒童免費午餐計畫等公益項目,開創了網際網路微公益模式,掀起中國公益慈善界的一場革命。2012年底,發起建立“讓候鳥飛”項目,激活民間和國家林業部門聯合行動,迅速阻止候鳥被大規模屠殺。2013年初,他注意到水污染問題後,聯合基金會、法律界、媒體界、環保界、學界等13人組建“中國水安全基金”,有序、依法展開一場新的龐大社會運動,通過多團隊和多品牌的合作方式,打破政府對水安全信息的壟斷,對提高民眾環保意識,督促企業、政府增加環保投入和制度建設有重要意義。
杭州生態文化協會: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真正強大起來,不僅需要提高組織的項目技能,更需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兩年來,協會以財務批露、社團評估、黨群工會建設、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為核心,全面建立內控管理機制,正向影響社會對民間力量看法,積極爭取政府、企業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有效推動協會的社會地位提高,2012年底,協會因財務信息披露的積極表現,獲壹基金“典範工程獎”。2012年成為中國草根民間環保組織中首家5A級社團,2013年獲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項目立項。
西然江措:小時候,家鄉的江多日神山,遍布著覓食的石羊、大鹿,還有牧民們虔誠的朝拜。這些文化、生態與人和諧的畫面,給予了西然江措最深的記憶。2011年,從政的西然江措遇到了山水,牧民為主體、尊重傳統文化和傳統知識、形成牧民集體的行動力,這些元素打動了他。西然江措帶領當地民眾開拓性地與民間機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在哈秀鄉開展以牧民為保護主體的“村民資源中心”項目。他真正的深入到社區之中,真切地關注牧民的生產生活,為牧民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南方周末綠版:2009年10月,南方周末創辦綠版,成立綠色新聞工作室,成為國內市場化媒體第一份專注綠色新聞的版塊,迄今為止,也是紙質媒體團隊人數最多、報導影響力最大的綠色新聞版塊。他們第一個報導了渤海溢油污染事件,推動該重大污染事件的曝光和解決;他們刊發“我為祖國測空氣”報導,推動公益組織以此為名開展民間自測活動,倒逼政府行動,修改標準,正視問題;他們引入國外漂綠概念,製作中國首份漂綠標準,監督企業的漂綠行為,淨化行業綠色言行。南方周末綠版推動了中國綠色新聞報導力量的共同成長,發起綠色傳媒促進計畫,搭建了基於綠色議題的政府,學界,媒體的三方交流公益平台。2012年10月,綠色傳媒促進計畫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邀請,參訪總部,並發布中國媒體綠色宣言。
綠色和平:坐而論道還是起而行之?綠色和平的選擇是:致力於以實際行動推進積極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自2010年以來綠色和平專注於紡織行業的污染調查,發布了一系列總計5部關於紡織行業有毒有害化學品使用和排放情況的調查報告,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作為外部推動者,有利促進和協助、支持了行業協會和地方相關部門的污染治理工作,也促使企業開始改變: 至今,已有17個國際國內知名服裝品牌做出無毒承諾,並在紡織行業內產生了巨大影響,有上百家印染廠因為這個項目受到政府和品牌的雙重壓力,開始在生產環節中進行有毒有害物質消除的工作。他們還努力推動化學品管理政策發展,幫助當地共尋解決方案。
綠色治理者:
該獎專為保護生態和污染控制、探討可持續發展而努力工作的基層政府機構而設定。基層政府範圍指縣(市、區)。從管理機制上制定了生態保護相關規劃和規章,並且能夠有效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及地方頒布的各項環保規定、制度等。在污染防治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有明顯效果。2年內無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能夠科學利用資源(特別是水資源),未對區域(或流域)內其他縣域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生態環境影響,且能夠聯合社會組織共同投身到生態保護工作中去。
入圍名單:
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從公元三世紀北魏王朝的第一個建都點到清代僅剩二十戶人家的歷史變遷,和林格爾完整地展現了一段生態破壞終止人類發展的歷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生態問題也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水資源短缺,嚴重限制了地方的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歷屆縣領導班子都非常重視和林格爾的生態修復工作,在生態修複方面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黃土丘陵區已建成22萬畝樟子松造林基地;自2001年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在東部完成封山育林66.8萬畝,其中近兩年完成封育12萬畝,使自然植被得以恢復。生態修復工作並沒有停留在林地的營造和恢復上,通過與大自然保護協會、老牛基金會等單位合作,開始探索更為綜合的適應未來氣候變化的生態修複方案,以提高生態修復工作的有效性。
平武縣人民政府:平武縣被譽為“熊貓故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在發展相對滯後的情況下,平武積極建立了四個自然保護區和一個公益性保護區,加大對保護區以外的集體林區和國有林區大熊貓工作的管理和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積極籌措資金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和棲息地管理。平武縣政府以開放的眼光,吸引了世界銀行、WWF、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國內外政府組織和NGO,參與支持平武縣生物多樣保護工作,得到了國際、國內民間組織的資金、技術、方法和先進的發展管理理念,使平武縣整個自然保護成果得到國際國內的認可。平武縣政府長期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四川大學等研究機構合作,通過科研論文成果轉換,科學指導了平武縣生物多樣性保護。
安吉縣人民政府:始建於公元185年的安吉,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得名。安吉自2008年起開展以建設“中國美麗鄉村”為載體的全國生態文明試點縣建設,成功創建並獲得了首個國家級生態縣,與浙江省環科院合作制定出台浙江省地方標準《生態村建設標準》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規範》。安吉針對竹製品產業廢水污染問題專門建設逢春污水處理廠,創新研發了的竹製品廢水處理技術,該技術填補國內乃至國際空白。安吉是全國首個縣級“中國人居環境獎”獲得者。2012年9月獲得“聯合國人居獎”,成為2012年全球唯一獲獎的城市。
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政府:兩年來,累計投入生態文明建設資金近100億元,強勢推進“污水處理、廢物處置、廢氣控制、節能減排、城鄉綠化、生態修復”等六大工程建設,固體廢棄物處置平台初步搭建,廢氣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環境風險評估和土壤治理修復積極開展。新增綠化面積近4萬畝,林木覆蓋率、城鎮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22.2%和41.4%,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百分比達到了94%,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到了87分。我們大力實施城鄉環境整治,中心城區“五河整治”、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鎮村環境綜合整治”、“五化三有”、“三清一綠”等專項工作深入開展,30個村被評為江蘇省首批三星級“康居鄉村”,一、二、三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圓滿完成,整治面積達217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2.6萬人,受益率達到70%。
微博給綠獎
為了充分考慮新媒體網民的意見,發揮與調動網民對環保和生態的參與度,該獎項將從官方微博發布的關於SEE·TNC生態獎微博當中選出轉發和評論總量第一的候選人,結合評審會和獎項設定綜合意見,評出微博給綠獎獲獎者。該獎項將設定1個名額,獎金5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